你以為的世界,真的是你以為的樣子?用反直覺思維,看真實的世界

2020-12-06 楓小凌的空間

大家有沒有發現,生活中許多現象都有點反直覺。

有的人明明衣冠楚楚,看起來真誠又可靠。可他卻花言巧語,哄騙老太太拿出壓箱底的錢借給他「投資」。

有的人明明衣衫襤褸,跛著腳乞討,讓人心生憐憫。可他卻在夜深人靜後健步如飛,用這些錢過上了精緻生活。

這些人的騙術,利用的,就是人類的直覺思維。

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由於沒有足夠的腦容量來處理外界的所有信息,所以經常要靠直覺來應對複雜環境,這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

可直覺思維,有時也會蒙蔽我們的雙眼,讓我們看不清這真實的世界。

《事實》這本書,就從13個事實問題出發,介紹了人類的10種直覺思維和其解決之道,給我們提供了實事求是的思維框架,帶我們重新認識這個真實的世界。

這本書的主要作者叫漢斯·羅斯林,是瑞典卡羅琳斯卡學院的一名國際衛生學教授。但他更廣為人知的身份,卻是全網點擊率突破2000萬的TED演講「網紅」。

漢斯和他的兒子歐拉、兒媳安娜一起創建了Gapminder(開啟民智)基金會,通過將統計數據圖形化,以方便人們更好地理解數據和認識世界。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三人將工作和思考的結晶凝結成了文字,成就了《事實》這本豐富詳實的書。

比爾·蓋茨曾在各種場合不遺餘力地推薦過這本書,還把它作為送給全美大學生的畢業禮物。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這本書如何教我們反直覺的吧。

1. 簡化的直覺思維,讓我們看不見沉默的大多數

小時候,我們喜歡把世界上的人都分為好人和壞人。這樣簡單的分類,讓我們的思考更加輕鬆。

但可惜的是,這種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貫穿了許多人的一生。他們習慣於把世界分為好的和壞的,富裕的和貧窮的,還有「我們」和「他們」。

更可怕的是,人們還會在頭腦中自動進行歸納和演繹。這種以偏概全的錯誤思維,使我們認為「他們」是完全一樣的。

如果我問你,在全世界所有的低收入國家裡面,有多少百分比的女孩能夠上完小學?是20%、40%還是60%?

如果你下意識地想說20%,那我要告訴你,低收入國家的生活水平,遠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差。世界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國家(比如阿富汗和蘇丹),有少於20%的女孩能讀完小學,而全世界最多只有2%的女孩生活在這樣的國家中。

我們為什麼本能地傾向於20%這個答案呢?

因為那些貧窮國家慘兮兮的照片,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你有沒有想過,那些照片只不過是媒體渲染的極端案例,不是普遍現象。由於數據的正態分布,這世界上的大多數都處在中間狀態,而這中間並不存在什麼巨大鴻溝。

《事實》中舉了這樣一個有意思的例子。全世界最大的衛生巾廠商只為收入水平較高的3億女性服務,他們試圖創造出各種新的需求和細分市場——要不要發明更小的無痕衛生巾?要不要為不同的運動、裝束提供不同的衛生巾?

但這些廠商卻不知道,有更多收入水平較低的女性,不需要花裡胡哨的產品,只需要最經濟實惠的衛生巾。這些 「窮人」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已經變成了主力消費者。這是一個巨大而有潛力的市場!

但由於產商們一分為二、以偏概全的簡化思維,他們無法全面地認識世界,也無法識別未來的客戶和商業機會。

同一類別中可以有不同,不同類別中可以有相同,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自身經驗推廣到我們不了解的群體中。

要想做到正確的歸納和分類,最好的辦法就是行萬裡路,不斷修正我們的分類方法。

有意識地控制住簡化的直覺思維,我們才能注意到沉默的大多數,從而培養起實事求是的世界觀。

2. 情緒化的直覺思維,讓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

作為活生生的人,我們會因為他人的悲慘遭遇而傷心,也會對未知的危險充滿恐懼。情緒化,讓我們富有正義感,也幫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可情緒化,也會限制我們的理性思考。

人們容易把有限的注意力和資源都集中到看得見的受害者和個體事件上。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除了規模錯覺, 人們還傾向於接受那些誇張或負面的信息。

當我們陷入恐懼並且時間緊迫時,我們就會過分思考最壞情境,然後做出非常愚蠢的決定。

想想看,那些金牌銷售和社會活動家,最喜歡的話術是不是——如果不現在行動,你就沒有機會了!

聽到這樣的話,你情急生亂的本能被激發,情緒上頭,要麼立刻下單,要麼立刻投票。

可是等等,你的直覺是對的嗎?恐懼真的等於危險嗎?

《事實》的作者漢斯曾去剛果的一個偏僻小山村調查一種流行病,需要對村民的食物、血液和尿液進行採樣。因為恐懼本能,50多個村民圍住了漢斯,認為他要傷害他們。漢斯耐心解釋,卻無濟於事。

這時,一個50歲左右的村婦站了出來,用村裡普及麻疹疫苗的例子,說明醫生做研究的重要性:「只有研究出治療之法,才有更多的人可以獲救!」她以身作則,第一個抬起手臂,讓漢斯抽血。

村民們就這樣奇異地冷靜了下來,在這個村婦客觀清晰的邏輯和完美表達的作用下,他們情緒化的直覺思維被克制住,而漢斯也可以順利開展他的工作。

這個村婦也許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可她在嚴酷的環境中仍然堅持理性思考。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被自己的情緒控制呢?

我們感受到的世界,似乎比真實的世界更可怕,這其實是因為我們注意到的信息都是被人精心篩選過的。

所以,當你陷入恐懼,請先放輕鬆,事情永遠都沒有那麼緊急,而且事情也不是只有A和B兩個選擇。

如果一件事真的緊急又重要,這就更需要我們持續觀測,對多種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並且在行動的過程中不斷檢驗實施效果。

永遠記住,當你情緒化的直覺思維被喚醒,大腦就會宕機並停止分析。

請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來了解更客觀全面的信息吧。

這樣反直覺的決策,才有可能是正確的。

3. 固化的直覺思維,讓我們以為世界不會變

在最近的20年間,世界上的極度貧困人口比例的下降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快。

僅中國一個國家,就有超過5億人口脫離了極度貧困狀態。這使得中國的極度貧困人口的比例從60%下降到6%。而這一切只花了21年時間。到了今天,中國的極度貧困人口數幾乎降到了零。

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

可對許多西方人來說,提起中國,他們仍然本能地會往落後的方向想。所以當中國在疫情中表現出色,他們也不願意承認。他們固化的直覺思維,讓他們根本無法相信中國的高速發展。

壽命(縱軸)收入(橫軸)人口(圓圈)

固化思維嚴重的人,認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落後的人民、國家、宗教和文化,這些永遠都不會變好。

但實際上,社會和文化一直都在緩慢且持續地悄然改變著。

在今天的亞洲,許多女性受困於傳統價值觀,可大男子主義並不是亞洲特有的社會文化。即便是在女權主義盛行的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許多法條也帶有明顯的性別歧視。

但就在這短短幾十年內,女性的平權做得越來越好了。

如果我們悲觀地認為什麼都不會變好,那我們的女兒、孫女,要怎麼辦呢?

從前,貧窮的父母不能負擔所有孩子的學費,他們通常會優先選擇讓男孩上學。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論什麼宗教、文化背景和國家,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有能力讓每個孩子都上學了。

如今,90%的適齡女孩都上了學,而對於男孩,這個數字是92%,幾乎沒有區別。

受過教育的女人會決定要更少的孩子,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到每一個孩子的教育上去,我們的世界就這樣朝著更好的方向進步。

固化的直覺思維,只會讓人們焦慮和逃避,這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好處。而當我們擺脫負面思維和命中注定思維,我們就能觀察到這世界上,已經發生了多少令人驚喜的改變。

《事實》的作者漢斯一直強調自己是一個可能主義者,這不是盲目樂觀,這是一種更為合理和具有建設性的世界觀。

涓涓細流可以匯成江海,每年1%的改變,可以在70年內完成翻倍的變化;每年2%的改變,35年就能完成翻倍;如果每年有3%的增長,就意味著24年完成倍增。

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這麼樣?這些是不是很反直覺?

正如《事實》中所倡導的那樣,我們必須始終保持謙卑,保持好奇心。

保持謙卑,是我們要明白自己直覺思維的局限性。

保持好奇心,是我們要對新的信息一直秉持開放的心態。

這個世界很大,大到我們無法了解它的全貌。

這個世界也很小,小到我們能看到身邊每一個真實個體的特別之處。

不管在任何時候,每當我們被直覺操縱,都要保持敏銳,多問問自己:「這是真的嗎?」

相關焦點

  • 真實案例告訴你,不要以為愛滋病離你很遠!
    真實案例告訴你,不要以為愛滋病離你很遠! 貴州省婦聯公眾號ID:guizhoufulian關注12月1日是第31個世界愛滋病日
  • 世界頂級思維(四)反木桶定律才是你成功的關鍵
    前三期的世界頂級思維在今日頭條、百家號等上面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結果真的讓我有些出乎意外。堅持原創是我一直以來遵守的原則,這樣的文章才像自己養的孩子一樣,富有朝氣,讓讀者才能讀出我的原味,如果這一系列文章能讓你有很大的啟發,且耐人尋味,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
  • 不是吧都2020了,你真的以為手機有很大輻射?
    我相信不止我一個從爸媽嘴裡聽過這樣的話「手機放枕邊輻射好大的」「你腦子笨就是手機輻射害的」他們篤定的樣子比教徒還要虔誠其實,媽不開燈熬夜玩手機危害最大爸媽或許會因為自己也沉迷手機不再提起輻射的話題但老年人在抗輻射上卻不會缺席什麼撥電話時輻射最大離手機越遠越好打開揚聲器用唱山歌的力氣
  • 我們為什麼不能相信直覺?:讀《反直覺思考》
    《反直覺思考》說的就是這個問題。人類社會發展到如今,現實的增速超過了思維的進化速度,所以在這個時代,大家都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其根源就在於大腦的「默認設置」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在《反直覺思考》中,作者將「默認設置」稱之為「直覺思考」,並認為我們需要在這個時代重啟大腦、升級「軟體的版本」,也就是我們需要反直覺型的思考。
  • 「你知道照片裡面有幾個人嗎?你以為你一眼就看全了,其實並沒有...
    別人穿露臍裝的樣子VS我穿露臍裝的樣子...想要放棄一個人真的很簡單,跟ta開視頻就可以了! 不要生氣,網絡世界,這隻指一場遊戲一場夢!
  • 批判性思維:別以為你真的會懟人
    乳母按著東方朔的指點不作任何辯解,只是在離去時不斷地回頭望著武帝,顯出依依不捨的樣子。這時東方朔趁機插話說:傻老婆子,皇帝已經長大了,還要靠你餵奶養活嗎?漢武帝聽了這話心酸起來,就赦免了乳母。蘇格拉底在為自己辯護時,曾經以蔑視的態度提到這種以博取人們的同情心來獲得法律寬恕的做法。
  • 你以為的火星只是你以為的!真正的火星生態極為活躍,不輸給地球
    文/行走天涯你以為的火星只是你以為的!真正的火星生態極為活躍,不輸給地球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範圍內,火星應該都是一顆紅褐色的,比較冷酷的一顆星球。只是人類退而求其次選擇的火星,真的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不值得一提嗎?其實我們都誤解了,真實的火星超乎想像,完全不輸給地球的生態。雖說火星上沒有氧氣,當火星也是有液態的水的,早在2018年的時候,美國宇航局就已經在火星的地表之下發現了液態的水。只不過目前科學家還沒有將太空人送上火星,以至於液態的水也沒有得到實際的利用而已。
  • 【人文周刊·百家】學會用反直覺方法 探索未知領域
    批評者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  當你談到你的想法時,那些最接近你的人通常都想鼓勵你。比如說,量子力學就是違背直覺的,現實世界似乎並不是那樣運轉,而事實就是,並可以通過實驗高度精確地驗證。物理學之所以能夠在這些反直覺領域取得進展,就是因為它將事物拆分到最基本的實質,再往上推。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方法,事實上也是了解新事物、探索未知領域的唯一有效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非常善用類推方法,我們做別人正在做的事情,做些微小調整。
  • ...你以為的嗎?我們給自己出的題目,才決定了我們生命中2020的樣子。
    世界足夠複雜,不是用單一因果關係能描述的,所以,每當我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結論,我都應該問自己一句: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旅行中你如果遇到這樣的中國大媽,你會怎麼看?是不是還覺得有點尷尬?
  •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輻射避難所盤點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建造這些避難所真正的原因是看這些被挑選出來的人們如何面對孤獨,以及他們在避難所打開之後如何重新開拓殖民地。這些避難所分別被設定為不同的條件,只有極少數處於正常的物理/社會狀態。《輻射》的遊戲過程中,對避難所的探索是很重要的進程,基本上直接關係到遊戲的關鍵發展甚至結局,更多優秀的支線劇情在這裡獲得展開,這也是《輻射》系列的魅力之一。
  • 一組以為是PS的視錯覺圖,你敢挑戰眼睛的分辨能力嗎?
    在生活中會遇到許多因為視角的原因會造成的錯覺場景,下面就是收集了一組足以讓你懷疑自己的眼睛的視錯覺圖片,這些不可思議的場景都沒有經過任何PS處理的,你敢挑戰自己的分辨能力嗎?3、注意看這串葡萄的影子似乎不正常,為什麼印在牆上只有手和枝幹而沒有葡萄的影子?4、第一眼看以為是復活島上的石像,再仔細看才發現這居然是用花崗巖做的飲水機雕像!
  • 你原以為自己是風箏,剪斷線後,發現自己真的是只鳥
    1.你原以為自己是風箏,剪斷線後,發現自己真的是只鳥。2.優雅是一種感覺,這感覺更多的來源於豐富的內心,智慧,博愛,還有理性與感性的完美結合。3.我的目標是:瘦身,成家,出國,吃天下。14.用積極的心態創造人生——再煩:也別忘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並不是因為所愛就要擁有,而是擁有的一切都要好好去愛。不要失去自己優秀的品質:自製的力量、冷靜的力量、始終充滿希望和信心。記住,哲人無憂、智者常樂。15.年輕的好處,是可以在沒有看清楚這個世界之前,做率性的事。
  • 思維進化:突破直覺思維、線性思維定勢,提升思考能力
    我是大樊@科學思維探索者,用「科學思維」解決疑難雜症!>家庭炸鮮奶的時候,往往先要將鮮奶冷凍一下,但是冷凍以後,從盒子裡面取出時比較麻煩,直覺思維者,往往採用直觀的方法就是拿水果刀,四周剝離,底部難以剝離時就反扣敲打,通常費力,而且容易損壞保鮮盒;
  • 進化心理學:你眼中的世界,不過是大腦製造的「幻覺」 |世界是真實...
    「這個世界,是真實的嗎?」 「我會不會活在一場夢裡?」 「世界會不會只是虛擬實境?」 你有沒有,哪怕一秒,思考過這個問題?
  • 數學反常識,不能亂猜的直覺與結論
    原標題:數學反常識,不能亂猜的直覺與結論 數學上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例子:以為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是很難的難題;有時候做著做著就忘了某些定理成立的條件;一些看似簡單的方程卻存在一些奇特的解的形態,不考慮條件概率和 Bayesian 定理從而相信各種偽科學……說得極端點,在受過教育之前
  • 《物質以外的世界》:顛覆你對物質世界的固有認知
    宇宙安排一段視頻出現在我的視野——《物質之外的世界》,視頻從科學的角度剖析了人類認知建立的基礎——五感以及五感的虛妄不實,進而探究世界到底是什麼?宇宙真實存在嗎?為什麼人類對物質世界深以為然?物質世界並不存在人類從出生開始便被訓練相信生活在物質世界中,他在這種信念中長大。
  • 不看後悔!學校沒教你的真實世界地圖
    這是你印象中的世界地圖吧?你可以從中知道歐洲各國的名字,還能在地圖上指出紐約的位置,但是這些能讓你真的理解世界是怎麼運行的嗎?為了填補這些學校沒有教我們的空白,小編收集了一系列灰常牛的圖片,每張圖片都敘述了真實且十分有趣的內容,從中能看出什麼?看你自己的了!
  • 騙了我好多年,以為是真實存在,原來只是個模型
    確實,好萊塢的特效已經是世界一流,可以說現在人類想得到的畫面通過特效都能實現。下面這些電影中的畫面恐怕你一直以為是真正存在的,但其實僅僅一個模型就已經騙了你幾十年了。1.這已經是20年前的電影了,竟然也不是真實的場景3.《007之黃金眼》,1995年的電影,只能說布景師太牛逼
  • 你以為愛情最好的樣子真的存在嗎?他告訴你不可能?!
    愛情開始的時候,充滿著未知,使人想要探尋,你很想知道對方的一切,於是你恨不得每天都和他見面,希望擁有更多接觸的時間,你想展現出自己優秀的一面,你希望得到ta的誇讚與著迷,你希望讓自己體現出價值,或者說想把自己給銷售出去,愛情的初始階段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如果在這一階段你把自己的缺點毫無保留的展現給對方。
  • 以前我以為只要有你在,下雨也是天晴 後來我才知道……
    ——《我好想你》下班後,我一個人又走到了我們初識的地方,看著那久違的公園長椅,仿佛一切還在昨天,那老球場上斑駁的足跡,記錄著我們曾經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曾經幻想過的一房兩人三餐四季,終究還是成為了美好的夢,可望而不可及。從前我以為只要有你在,下雨也是天晴,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晴天也有驟雨,就像你突然的離開,毫無徵兆,卻也走的乾淨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