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布91項地方標準 涉規範冬奧比賽場館英文譯法等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 杜燕)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建設,北京發布91項地方標準。其中,首次制定標準54項、修訂標準37項;涉及環保、衛生、公共安全、服務業、信息化、資源節約與利用、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等領域。

今天,記者從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按照涉及領域分,此次發布的91項地方標準中,資源節約與利用標準25項、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標準19項、農業標準13項、服務業標準7項、環保標準7項、工程建設標準7項、衛生標準3項、公共安全標準1項、信息化標準1項、工業標準1項、其他標準7項。

支撐減量發展

今年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百項節水標準規範提升工程實施方案(2020-2023年)》,計劃到2023年底,形成覆蓋全市生活服務業、工業、建築業、農業等各領域和各用水環節的節水標準體系。

此次發布節水標準20項,包括《用水定額》系列標準7項、《節水評價規範》系列標準6項、《工業廢水回用工程運行管理規範》等標準7項,有利於規範相關行業用水管理,提高全市用水效率。發布《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報告要求》系列標準7項,涉及電力生產業、水泥製造業、石油化工生產業、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服務業、道路運輸業等行業,有利於指導企業開展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報告,科學管理溫室氣體排放,有效應對氣候變化。

支撐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

北京發布《公共建築機動車停車配建指標》。根據建築類別和用地類型,將公共建築分為7大類、18小類,對醫院、中小學校停車配建指標予以提高,有助於緩解百姓就醫、上學停車供需矛盾。

同時,為貫徹「公交優先」的理念,對軌道站點周邊公共建築停車指標進行折減,有效引導小客車出行比例和強度,以緩解交通擁堵,改善城市交通環境。

促進京津冀生態安葬協同發展

北京發布《骨灰節地生態安葬規範》,是殯葬領域首個京津冀區域協同地方標準,對骨灰節地生態安葬、安葬區生態建設等進行了規範,體現了節地、環保和安全要求,有利於倡導綠色、健康、文明祭掃方式。

支撐國際交往中心建設

北京修訂發布《公共場所中文標識英文譯寫規範》系列標準,涉及文化旅遊、商業金融、體育等領域。

該系列標準規範了北京市公共場所中文標識英文翻譯和書寫的譯寫方法和要求。其中體育部分提供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比賽場館和比賽項目名稱英文譯法。該系列標準的實施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國際語言環境。

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北京發布《美麗鄉村綠化美化技術規程》,對村莊綠化美化設計、施工及養護技術要求等內容進行規範,突出村莊特色。標準對建設改造農村公共空間,提升綠化美化品質,打造宜居村莊具有指導意義。同時,發布《生豬養殖場生物安全規範》,規範了生豬養殖場生物安全基本要求、生物安全管控區建設等內容,對新改擴建的生豬養殖場做好生物安全體系建設,防控生豬主要疫病,恢復和保障生豬產能具有重要意義。

支撐食品安全管理和質量提升

北京發布《食品生產企業質量提升指南》,規定了食品、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質量提升的基本要素和技術要求,指導企業建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引導企業開展食品質量安全文化建設,主動提升食品安全風險管控能力,促進食品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發布《餐飲服務單位餐飲服務場所布局設置規範》《餐飲服務單位餐飲用具使用管理規範》《餐飲服務單位從業人員健康管理規範》,有利於指導餐飲服務單位合理布局餐飲服務場所,有利於實現從業人員規範管理、執法人員執法規範和消費者維權的有機統一,加強餐飲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為消費者飲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完)

相關焦點

  • 北京餐飲服務單位從業人員需佩戴口罩寫進標準
    近日,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建設,北京市發布91項地方標準。其中,首次制定標準54項、修訂標準37項。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注意到,本次發布的地方標準中節水標準達到20項;發布的《公共建築機動車停車配建指標》標準中,為貫徹「公交優先」的理念,將對軌道站點周邊公共建築停車指標進行折減;餐飲服務單位從業人員需佩戴口罩也寫進了標準。 餐飲服務單位從業人員需佩戴口罩寫進標準 為支撐食品安全管理和質量提升。
  • 廣州市公共標識英文譯法規範出臺,再也不擔心「出洋相」了
    來來來《廣州市公共標識英文譯法規範》(2018版)告訴你答案關於《廣州市公共標識英文譯法規範》2009年,廣東省質監局與廣州市外辦聯合發布《規範》,對市內道路交通、旅遊景點、體育場館、醫療衛生等場所的公共標識提出標準化譯法,該《規範》於2014年進行第二次修訂。
  • 北京冬奧首個改造場館完工!
    據市重大項目辦介紹,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11月27日正式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目前,場館比賽大廳內已開始新一輪的場地轉換結構搭建,全新的冰面將於年底前完成。「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誌性場館,承擔了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水上比賽項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期間將承接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項目。
  • 2022北京冬奧會比賽場館及重點賽事賽程表
    11月17日,北京冬奧組委發布了2022北京冬奧會第七版競賽日程,雖然這個競賽日程仍有微調的可能,但四百多天後即將舉行的北京冬奧會的賽程和場館已基本確定,今天我們就來縱覽一下北京冬奧會的比賽場館和焦點比賽日程表。北京冬奧會將於2022年2月4日至20日舉行,共設7個大項、15個分項、109個小項。
  • 北京將提高醫院、中小學校停車配建指標,地鐵站周邊公建指標減少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12月31日,記者從北京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91項地方標準近日發布,其中,《公共建築機動車停車配建指標》分區分類精細化提出公共建築機動車停車配建指標。對醫院、中小學校停車配建指標予以提高,有助於緩解百姓就醫、上學停車供需矛盾。同時對軌道站點周邊公共建築停車指標進行折減,有效引導小客車出行比例和強度,以緩解交通擁堵,改善城市交通環境。
  • 楊揚對話鄭方:要讓冬奧場館成為運動員最好的舞臺
    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2020年11月7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上運動》紀念郵票在首鋼冰球館發布。作為著名冰上運動員的代表、在冬奧會賽場上為中國摘得首金的女子短道速滑運動員楊揚現場揭幕了該套郵票的第一張郵票。 楊揚作為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一項重要工作職責,就是帶領運動員委員會對冬奧籌辦的各項工作提出建議。
  • 科技專家合力 冬奧場館由「水立方」變「冰立方」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由水到冰,水立方「變形記」剛剛過去的元旦,對於所有為冬奧場館奔忙的人來說是個大日子:北京冬奧會全部競賽場館於2020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工。 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是第一個實現完工改造的場館,也是世界上首次採用智能化技術建立泳池轉換冰場。現在,它有了一個新名字——「冰立方」。
  • 北京奧運會向公共場所不規範英文標識發出最後通牒
    「目前已經完成了通則、道路交通、旅遊景區、商業服務業、體育場館、醫療衛生六大類的標準規範,『肛門醫院』、『麻臉女人的豆腐』和『沒有性生活的雞』等洋涇浜英語將淡出人們的視線。」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市民學外語組委會專家顧問團團長陳琳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 北京冬奧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完工,「冰菱花」幕牆驚豔亮相
    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坐落於長安街沿線五棵松橋邊,位於北京冬奧會冰球比賽場館五棵松體育館的東南側,總建築面積約38960平方米,地上、地下各兩層。地下兩層為冰場;地上兩層為體育文化配套用房和一個900座的劇場。
  • 奧運史上首次 北京冬奧會冰上場館使用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製冷劑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記者姬燁 汪湧)據北京冬奧組委消息,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首次在奧運會冰上場館使用最清潔、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製冷劑,而且場館使用數量達到4個。國際奧委會官網日前也專門撰文稱讚此項技術,文中表示,這將是奧運史上首次使用該項技術,意味著減少的碳排放量約等於3900輛汽車的年度碳排放量,也相當於植樹超過120萬棵所帶來的碳排放減少量。上月底剛結束的國際奧委會第134次全會中,北京冬奧組委向全會展示了二氧化碳製冷劑宣傳片。
  • 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國標發布:不得使用帶歧視色彩的譯法
    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國標發布:不得使用帶歧視色彩的譯法 新華網北京6月20日消息,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20日聯合發布《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系列國家標準。
  • 國際奧委會主席:北京冬奧場館準備就緒
    1月3日報導 據俄羅斯衛星社莫斯科1月1日報導,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託馬斯·巴赫表示,北京冬季奧運會的設施已經做好舉辦比賽的準備。國際奧委會網站援引巴赫的話表示:「北京的籌辦工作全部在按部就班進行。我們看到我們中國夥伴和朋友的承諾和決心,全部冬奧(競賽)場館已為全世界最出色的冬季項目運動員做好準備。」他在談及東京夏季奧運會時強調,從舉辦奧運會的角度來說,日本首都仍然是有史以來籌備最佳的城市之一。東京奧運會計劃於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舉辦。【來源:參考消息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北京啟用新版地鐵站名英文譯法
    北京啟用新版地鐵站名英文譯法 記者近日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本市研究確定的「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站名英文譯法」,已在2020底發布的新版軌道交通線網圖中率先應用,並將逐步擴展至地鐵全路網系統。
  • 「水立方」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完工的改造場館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張驍、夏子麟)記者27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正式完工,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完工的改造場館。「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場館,曾舉辦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奧運水上比賽,為迎接北京冬奧會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場館2019年首次實現「水冰轉換」並舉辦賽事,在北京市冬奧場館中率先進入實戰測試階段。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水立方」改造涉及建築、防水、膜維修等多個工程領域,改造面積約5萬平方米。
  • 我省發布《公共場所標識標牌英文譯寫規範》
    我省發布《公共場所標識標牌英文譯寫規範》既符合國際規則,又體現海南特色本報海口7月16日訊(記者 王玉潔 尤夢瑜)近日,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准發布海南省地方標準《公共場所標識標牌英文譯寫規範》。
  • 河北發布國內首個冬奧滑雪氣象服務地方標準 12月19日實施
    日前,由河北省氣象臺、張家口市氣象臺起草,針對北京冬奧會氣象保障服務的《跳臺滑雪氣象服務規範》(DB13/T 5259-2020)批准發布,這標誌著國內首個冬奧氣象單項滑雪保障服務地方標準正式應用於實際跳臺滑雪服務中。
  • 簡單明了,體現服務,北京啟用新版地鐵站名英文譯法
    記者近日從市交通委獲悉,本市研究確定的「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站名英文譯法
  • 北京公共場所外語標識仍需規範:同一意思三種翻譯 好像都沒錯?
    從1990年亞運會時第一次對國際語言環境進行檢查到2017年成為國家標準《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出臺時的先進典型,北京公共場所外語標識規範工作已經走過了近30年。如今,北京市面上依然存在著一些錯誤或者不一致的外語標識,在冬奧會「北京周期」已經開啟的時刻,公共場所外語標識規範工作如何更上一層樓?
  •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調整場館測試計劃
    國際奧委會13日宣布,北京冬奧組委、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國際奧委會、國際帕運委會聯合決定對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的場館測試計劃進行調整,調整後的新計劃將取代原定於2021年一季度舉行的一系列測試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