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地球:新發現一顆最似地球的行星

2020-12-05 量子認知

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了一顆具有宜居區域的如地球大小的行星。新發現的系外行星在克卜勒數據中發現的大小和溫度都與地球最接近。發現該系外行星的國際研究小組在昨天的《天體物理學期刊快報》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它的論文。

研究人員表示,「就大小和可能的溫度而言,這絕對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所發現的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被稱為克卜勒1649c的該系外行星,是一顆繞繫著紅矮星克卜勒1649的系外行星,它距地球300光年。

該系外行星被認定為巖石行星,其大小與地球非常相似,其大小是地球的1.06倍。克卜勒1649c繞行其母星克卜勒1649,這是M型紅矮星,它在恆星系統的宜居區域內運行。

關於克卜勒1649c的氣候,目前所知尚少,估計溫度與地球相似。與地球從太陽那裡接收到的光相比,它僅接收來自其宿主恆星的光的75%。尚不清楚克卜勒1649c的大氣成分是什麼。

克卜勒1649年是M型紅矮星,估計大約是太陽半徑的1/4。只有兩個確定的行星在其軌道上,另一個是克卜勒1649b。克卜勒1649b在兩個方面類似於我們自己太陽系的金星。首先,克卜勒1649b和金星的軌道大約是下一個已知行星(分別為克卜勒1649c和地球)半徑的一半。第二,它們的大小相似。

迄今為止,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為發現近兩千四百顆系外行星做出了貢獻,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是美國航天局設計來發現環繞著其他恆星之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使用太空光度計,歷經九年多的時間,在繞行太陽的軌道上,觀測10萬顆恆星的光度。為紀念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該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克卜勒任務及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克卜勒太空船於2009年3月6日發射,已確認了130多個系外行星和發現了超過2700顆候選行星。2013年5月15日,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由於故障無法設定望遠鏡方向,因此被迫停止其搜尋系外行星任務。2018年10月中旬,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飛行燃料即將用罄,正式進入退役倒數階段,科學家們盡力將所有數據回傳地球。至10月30日,其燃料完全耗盡,無法再受指令控制。後續任務由同年4月成功發射升空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英文: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縮寫TESS,中文簡稱苔絲)接手。

被稱為克卜勒1649c的這顆系外行星最初是由計算機算法錯誤識別,但一組科學家在對克卜勒數據的審查中發現了它。多年以來,研究團隊手動篩選了一批被計算機算法拒絕的克卜勒數據,以期找到計算機遺漏的東西,這一發現最終使人們發現了天文學家所知的最像地球的行星。如果不是再次核算計算機算法所拒絕的對克卜勒數據進行系統的錯誤識別,還不可能發現這種地球系外行星。

這個特殊的「第二地球」差點是在忽視中被溜走。幾年前,一種名為羅博維特算法(Robovetter algorithm)的自動化電腦程式算法在解析克卜勒數據時錯過了這個星球。這些自動化算法至關重要,因為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從2009年開始運營至2018年,它隨時間推移產生了大量的觀測值,所有這些觀測值都需要進行檢查以尋找可能的系外行星的指標。

該算法自動化程序的第一步是使系統尋找恆星亮度的下降,這可能是系外行星運行的一種跡象;第二步是使該算法拒絕由外來源帶來的誤報。計算機機器算法並不完美。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克薩斯大學研究員安德魯範德堡(Andrew Vanderburg)說:「如果我們不親自研究算法的工作,我們就會錯過它。」

儘管系外行星確實在其恆星的宜居區域內軌道飛行,但由於缺乏有關係外行星大氣層的信息,尚不清楚克卜勒1649c是否能在其表面維持液態水。截至2020年,還沒有觀測到來自該恆星的太陽爆發。儘管如此,科學家們認為,此類恆星容易發生頻繁的太陽耀斑活動,並且此類耀斑可能剝奪了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並阻礙生命的前景。

美國宇航局科學使命委員會主任託馬斯·祖爾布琴(Thomas Zurbuchen)說:「這個引人入勝的遙遠世界給了我們更大的希望,那就是位於系外恆星之間的第二顆地球,等待著被發現。天文學家仍將需要更多有關克卜勒1649c的信息,以評估它是否確具有生命存在的希望。

相關焦點

  • NASA宣布又發現一顆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300光年!
    隨著人類觀察宇宙的設備越來越先進,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在宇宙中找到第二顆合適人類居住的星球,在理論上大多數恆星系都存在一個適宜生命的宜居帶,如果科學家在這些恆星的宜居範圍尋找行星,不僅能夠發現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行星甚至還能發現地外生命,近幾年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多顆有液態水的宜居星球,只是大多數都在數百萬光年以外的地方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超級地球」:為離太陽第二近的系外行星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近期發現了一個「超級地球」,它距離我們的星球只有6光年遠,其繞著一顆離太陽最近的孤星運行。這是迄今為止使用到的最廣泛的數據集之一,它涵蓋了20年的觀測數據。巴納德星是夜空中移動最快的星。為了弄清楚這顆恆星是否擁有一顆在其軌道上運行的系外行星,科學家們梳理了大量的數據以尋找這顆恆星發出的光譜或光的細微變化。據了解,波長的變化可能能夠證明恆星軌道的擺動來源於一個大型巖石行星的引力。
  • NASA最新研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宜居帶
    在人類現在所探索的宇宙範圍內,地球是唯一一顆宜居的星球。如果萬一哪天突如其來一場6500年前那樣的隕石撞擊的天災,就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仍然是無法阻止的。科學家深知地球並不是一顆100%安全的星球,而最近幾百年來,地球環境變得日漸惡劣,越來越不宜居。於是尋找人類的第二家園成為科學家們主要任務之一。
  • 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通過深入的研究表明,這顆新地球完全適用於人類生存,主要是它的環境與地球高度相似,這究竟是怎樣的新地球呢?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這顆新地球名叫克卜勒452b行星,距地球1400光年,這個數字還是非常遙遠的。
  • NASA在31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宜居帶的「新地球」
    近日,NASA對外宣布,他們的凌日系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可能存在生命的「新地球」,他位於我們31光年以外的地方。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他的表面和地球一樣,是藍色的,並且還處於宜居帶。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和地球相似的「流浪行星」
    「流浪行星」中最神秘的成員被發現。行星會不會也和人一樣呢?宇宙中有數不清的行星。有一些循規蹈矩地圍繞恆星運轉,而有一些卻在空曠寒冷的太空中獨自流浪。和《流浪地球》中因太陽行將就木而被迫在人類操控下流浪的地球不同,這些流浪行星大多是在年幼時,因為和同一個行星系統中的其他行星發生引力糾葛而被甩出來的。理論上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流浪行星。但是由於這些行星遠離恆星,基本上都很難發現。
  • 又一顆超級地球出現,科學家發現三體新家園,距離地球僅4光年
    從活動區域來看,人類目前的大部分活動都被限制於地球之內,只有少數航天活動在地外進行。而三體人比人類自由得多,它們能自由離開其所在的恆星系統。由此可見,三體文明的文明程度明顯高於人類,它們能自由出入恆星系統並懂得合理巧妙地運用其中能源。
  • NASA發現新地球 12個小知識了解第二個地球
    NASA發現新地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3日宣布,一顆1400多光年外的行星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NASA發現新地球,由NASA的克卜勒望遠鏡發現。NASA發現新地球,指的是克卜勒452b。  這是地球與克卜勒452b的對比圖,是不是挺像?
  • 美國發現一顆宜居行星,距離地球100光年,星際移民或成為現實
    其實人類也意識到人口爆炸對地球的巨大影響,為了在地球生態崩潰之前尋找到新的家園,人類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在宇宙中不斷的尋找類地行星,可是始終不到與地球相類似的星球,當然人類沒有放棄,為了能夠尋找新的家園,人類又向太空發射了太空望遠鏡,由於太空望遠鏡看到的距離更遠、更清晰,而且識別度更高,人類終於有了新的發現。
  • 現實版流浪地球?科學家發現一顆最小「流浪行星」
    這些行星在銀河系中無人陪伴地孤獨飛行,天文學家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小的流浪行星候選星,這顆行星可能比地球還小,質量介於我們居住的星球和火星之間。   如果這顆「流浪行星」的身份能夠得到證實,這將標誌著此類天體研究的一個裡程碑,據信「流浪行星」在整個銀河系內外都很常見,但探測起來卻很有挑戰性。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地球!據我們僅14光年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16日報導,多年來,人類一直在尋找「第二個地球」,以期未來毀滅性災難發生時可以移居新家園。日前,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新的備選項——一顆距離地球僅14光年的潛在宜居行星。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個「超級地球」名為「沃爾夫1061c」,它的質量是地球的4.2倍,處於一顆名為「沃爾夫1061」的紅矮星的宜居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太陽系外潛在宜居行星。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深處發現了一顆新行星,它可能是另一個地球
    距離光年還有25,000光,天文學家剛剛發現了一個太陽系的觀測點,它仍然非常接近我們的。研究人員發現一顆行星,在銀河系深處似乎有一個類似地球的外觀。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坎特伯雷大學的研究小組在首次發現主恆星後,在《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 又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比地球的保護還好,可惜的是或已有生命居住
    又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比地球的保護還好,可惜的是或已有生命居住自從人類研究的望遠鏡是越來越精確了之後,科學家和天文學家一直都在尋找宇宙中的新的可以居住的星球
  • NASA:發現最接近「地球」的行星克卜勒452b
    在2014年和2015年1月,NASA也曾公布過類似「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消息,但那些系外行星圍繞運行的恆星都是質量很小,溫度也比較低的紅矮星,而這次的Kepler 452b圍繞運行的則是一顆與太陽相似的恆星。這也使得Kepler 452b成為到目前為止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換句話說,NASA本次的發現的行星像地球一樣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轉。
  •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相當於地球質量的「流浪行星」
    宇宙中的某些行星會脫離恆星系的引力束縛,離家出走。天文學家把這些漂流者稱為"離群流浪行星"。現在,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質量和火星或地球差不多的流浪行星。現在,這兩個組織的團隊宣布發現了一顆流浪行星。目前還未確認它與地球的距離。團隊表示,這證明了微透鏡技術能夠有效地發現流浪行星。天文學家認為,在恆星系初期,一些低質量的行星會從恆星的引力中彈出。幼年期恆星的情況可能很混亂,恆星和所有行星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有時會形成引力彈弓效應。"根據行星形成理論,比如核心吸積理論,離群行星的典型質量應該在0.3到1.0地球質量之間。"
  • NASA發現新地球 10個問題帶你了解第二地球
    微博上沸沸揚揚的「NASA發現新地球」話題鬧了一晚上,如果你把一些媒體熱血沸騰的口吻當真,那NASA的發布會內容很可能讓你失望。關於這顆備受關注的太陽系外行星,我們都確切知道些什麼,又有哪些是我們還無法確定的呢?第1步,在哪個星座?這顆行星由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發現。
  • 距離地球95光年 有一顆 「最孤獨」的行星
    距離地球95光年 有一顆 「最孤獨」的行星[圖]  目前,研究人員發現一顆「最孤獨的行星」,它是一顆年輕行星,流浪在太空之中,它被命名為2MASS J11191137,大約已有1000萬年歷史,但在星系時間標度裡僅是「嬰兒行星」。
  • 最像地球的行星被發現——距地球100光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運輸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在其恆星的宜居區域中發現了它的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該距離的範圍可能是恰好允許在地面上存在液態水的條件。科學家使用NASA的Spitzer太空望遠鏡確認了這個名為TOI 700 d的發現,並且對行星的潛在環境進行了建模,以幫助為將來的觀測提供依據。
  • 3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地球和Kepler-1649c大小對比,Kepler-1649c的半徑大約是地球的1.06倍。Credit: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Daniel Rutter一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科學家團隊,重新分析了NASA克卜勒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在其中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
  • 3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Credit: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Daniel Rutter一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科學家團隊,重新分析了NASA克卜勒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在其中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