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又來搞事情|精子進化能存活多年

2021-01-19 BMC科研永不止步

Joanito Liberti 2018年3月23日

 

照片拍攝:Pixabay


在中美洲及南美洲森林考察的時候,常常會碰見無數螞蟻運送大塊植物的長隊。這些是切葉蟻,新熱帶區的主要食草動物,它們正在收集葉子和花以供養其培育在地下小室的菌類作物。


這種共生現象在很多方面與我們的農業類似:螞蟻專門依靠菌類為食,它們用收集到的材料施肥,甚至使用抗生素來治療菌類的花園病。


長期以來,這種互惠關係一直吸引著試圖了解生物界有機體之間合作進化動力學的科學家們的注意。不過,這些螞蟻獨特的交配生物學和蟻后的超長壽命也讓人非常感興趣。



蟻后可以活二三十年,在此期間她不會重新交配,但她會謹慎地使用這些來自雄蟻的精子使數百萬隻卵受精。


切葉蟻蟻后在成年早期的單次交配活動中交配。當蟻后開始交配飛行,她會與多個雄蟻交配,然後返回地面脫落翅膀並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挖洞。


雖然雄蟻在輸送精子給蟻后之後幾乎立刻死亡,但蟻后可以活二三十年,在此期間她不會再交配,但會謹慎地使用這些來自雄蟻的精子 — 精子被存儲在一個被稱為精囊的專門的器官中 — 使數百萬個卵子受精。


這種長時間的精子存儲是動物王國的一項記錄,並且創造了一種罕見的伴侶間的終生承諾 — 這就類似於是雌性脊椎動物使用來自幾個雄性的精子不斷懷孕,而且精子需要在在雄性死去後的多年、在環境溫度下仍能保持活性並免受衰老機制的損害。


由於多隻雄蟻在一個下午為一隻切葉蟻蟻后授精,來自不同雄蟻的精子在蟻后的精囊中競爭儲存。這種競爭儲存和儲存多年後仍能存活的需求之間的相互作用已經在螞蟻精子中創造出了獨特的進化適應。


脊椎動物的生殖研究已經確定,精子能夠對其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作出響應,使它們能夠更有效地到達雌性的卵子並授精。這些變化可能是pH值、離子濃度或生殖系統溫度和腺體分泌物的改變,或者是將精子吸引到授精處的特定分子的出現。


通過借鑑脊椎動物研究中常用的一個定量精子活力的實驗方法,我們發現螞蟻精子也能做到同樣的事:當接觸到雄性的分泌物和蟻后的生殖器官時,不僅更大比例的精子變為活動的並且遊得更快,而且,根據這些分泌物是來自它們自己還是蟻后和競爭的雄性,精子的反應非常不同。


我們首先注意到,當來自不同雄性射出的精液混合時,與同次射出的精子單獨遊動相比,精子的運動性增加。為了確定是什麼因素引起的這些增加,我們進行附加實驗,收集來自關注的雄性的精子,並讓精子在來自同一雄性的精液、競爭雄性的精液,或蟻后生殖器官不同腔室的分泌物,以及這幾種液體的混合物中遊動。


我們發現,與使用生理鹽水的對照組相比,與精子一起射出的精液增強了運動性,並且一旦這些精子接觸到來自競爭雄性的精液或蟻后貯精囊中含有的液體,這種運動性進一步增強。


因為從關注的精子的角度來看,競爭雄性的精液和蟻后貯精囊中的液體都是非自體組織分泌物,我們推斷,精子必須對在非自身分泌物中存在的分子作出響應,並相應地調節運動性 — 一種當競爭對手射精存在時有意義的響應,也就是說對儲存的競爭將會提高一個雄性繁殖成功的機會。


一旦精子在蟻后體內授精,它們的活動性立刻就可能變到最大,這與是否存在競爭精子無關,那麼為什麼精子在它們自己的精液中遊得更慢?表達一種分辨自體和非自體的識別機制可能代價很大,所以我們的觀察需要從進化論的角度去解釋。


我們假定,這種認知的進化是由於持續的精子運動消耗的精力很大,並導致活性氧(ROS)的產生。精子對ROS引起的結構損傷特別敏感,因為它們缺乏豐富的損傷修復機制,這意味著ROS的任何增加都將可能導致精子授精能力的不可逆損失


因此,在精子為贏得儲存競賽所需要增加的運動性和精子一旦被儲存後能夠長期存活之間可能存在一個權衡 — 這很重要,因為可能需要經過很多年,它們才能使卵子受精。


來自多項研究的數據表明,ROS損傷控制是維持精子生存能力的關鍵因素 — 多種蟻類和蜂類在精子儲存後上調抗氧化酶,而且這些酶在它們的精液中也很充足。


因此,為進一步闡明螞蟻如何在精子競爭需要付出代價的情況下確保精子長期存活的進化困境,未來的研究應該嘗試更加直接地測量與精子運動相關的產生的ROS量。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doi:10.1186/s12862-018-1144-y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is an open access, peer-reviewed journal that considers articles on all aspects of molecular and non-molecular evolution of all organisms, as well as phylogenetics and palaeontology.


2016 Journal Metrics


Citation Impact

3.221 - 2-year Impact Factor

3.628 - 5-year Impact Factor

1.266 - 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 (SNIP)

1.806 - SCImago Journal Rank (SJR)

更多關於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的信息,請訪問 



相關焦點

  • 精子在女性體內能存活多久?
    首先同房後精子到達女性的陰道,他們不知等待他們的首先就是一個下馬威,精子們所處的精液是鹼性環境,而陰道則是酸性的環境,當精子們在陰道內奮力向前衝鋒的時候,他們才發現,哦,不妙,這個環境根本沒辦法存活,而一些精明且有頭腦有體力有速度的傢伙則趁機踏著精子兄弟的身體及精液的巧妙掩護躲過了一劫,找準方向順利到達了宮頸。
  • 精子在體內存活時間 精子在體內存活時間長而導致懷孕好嗎
    精子在體內存活時間眾所周知,生男生女決定權在男方,是男孩還是女孩在精子和卵子結合成受精卵那一刻就決定了。專家指出,男性精子中X精子和Y精子沒有什麼特殊的區別。男性精子女性在體內存活的時間是20-72個小時,也就是說如果男女在性生活後精子在這個時間段沒有碰上卵子的話,就不會懷孕了。
  • 螞蟻群體困在地堡30幾年,沒食物沒蟻后,是如何存活下來的呢?
    螞蟻是一種雖然渺小,但不容小覷的物種。即使處在困境之中,它們依然能想盡一切辦法存活下去。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大約有100萬隻螞蟻被困在地下掩體中,在如此狹窄的環境中,沒有光,沒有明顯的食物來源,甚至沒有蟻后的情況存活了30多年,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 螞蟻群體困在地堡30幾年,沒食物沒蟻后,是如何存活下來的呢?
    即使處在困境之中,它們依然能想盡一切辦法存活下去。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大約有100萬隻螞蟻被困在地下掩體中,在如此狹窄的環境中,沒有光,沒有明顯的食物來源,甚至沒有蟻后的情況存活了30多年,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 精子在人體外能存活多久?這個實驗必定讓你大吃一驚
    每個人都是從精子而來。認真學過生物的同學都知道,精子在人體內溫暖、受保護的環境下能夠存活3~5天時間,例如陰道或者宮頸位置。
  • 這些關於螞蟻的驚人事實,或許將刷新你對螞蟻的認識
    雌性螞蟻成為工蟻或蟻后的命運主要取決於它們的飲食,而不是基因。任何一隻雌性螞蟻幼蟲都能成為蟻后--那些吃了富含蛋白質食物的變成了蟻后。其他幼蟲獲得的蛋白質較少,這就導致它們成為工蟻。2. 雄性螞蟻基本上就是會飛的精子與人類不同,螞蟻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數量決定了它的性別。
  • 動物的精子競爭是怎麼一回事?
    唯一能阻止它們的就是沒有足夠多的雌性。雌性的缺乏,再加上繁衍後代的需要,導致雄性之間不得不為了有限的交配機會而激烈的競爭。繁殖期間,雄性馬鹿會用巨大的鹿角攻擊對手,以此來爭奪交配的機會,而雄性北象海豹則依靠體型龐大,就可以將很多雌性攬入後宮,並保護它們不受到體型小,身體弱的雄性海豹的「騷擾」。
  • 人造精子來了 男人們「沒用」了?-人造,精子,男人,生科醫學 ——快...
    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曾如此譏諷男人:男性只不過是在女性生殖時提供精子而已。估計贊成這句話的女性居多,我不敢苟同,但是近些年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不斷地宣稱在實驗室裡已成功實現人造精子,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男性在為生殖方面的貢獻地位,似乎也要跌落下來。
  • 螞蟻進化出「盾牌」,飛蝨進化出「齒輪」,昆蟲要進行工業革命?
    自然界充滿了許多神秘的未知,等待人類來探索,對於自然界中的動物來說,只有不斷進化,才能更好地適應生存環境,不會出現滅絕的情況。不管是靠繁殖能力,還是靠生存能力,動物都要忍耐人類對自然生存環境的改變,有一些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失去原有的野性功能,開始適應人類飼養的環境,逐漸成為了人類的寵物。
  • 螞蟻也搞「養殖業」,這種動物是螞蟻的「奶牛」,對人類危害極大
    ,雖然它們看起來非常不起眼,但是螞蟻卻有著屬於自己的「社會文化」,甚至多年來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未來有一天人類滅絕了,可能地球上下一任的主人候選者之一,就會是螞蟻。而且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小小的螞蟻竟然也會搞「養殖業」,它們竟然會飼養「蚜蟲」來作為「奶牛」。什麼是蚜蟲?蚜蟲是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昆蟲,最大的也不過是10毫米左右。
  • 螞蟻遇到洪水怎麼辦?抱團形成空氣艙,怪不得能存活2億年
    不同的景色,是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收穫,這些藏身於世界各地之中的美景,你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從世間瑣碎繁雜的故事之中,找尋令人驚豔的旅遊美景吧!你知道螞蟻遇到洪水會怎麼辦?抱團形成空氣艙,怪不得能存活2億年!
  • 複雜器官眼睛的出現、不能生育的螞蟻,進化論是怎麼合理解釋的
    繼續來讀《進化》這本書的最後一部分,來看看,兩個看似難以解答的問題,進化論到底是怎麼來解釋的。首先,咱們說一下眼睛的出現。簡單地說,眼睛在進化的過程中,也就是半成品階段的時候,也一樣是可以發揮作用的。而這說明眼睛這樣複雜的結構,同樣是可以逐漸進化而來。好,說完了眼睛的出現,下面我們接著看看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像螞蟻、蜜蜂這樣的社會性動物,會存在很多沒有生育能力的個體?
  • 長壽的精子能夠孕育更加健康的後代
    東英吉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雄性射出的精液中,較為長壽的精子能夠讓後代的存活率更高,而且生活質量往往也較高。早有研究數據表明,雄性動物每次射精時能夠產生成千上萬甚至上億的精子。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怎麼樣的精子才能讓卵子更容易受精呢?
  • 在某種意義上來講,螞蟻才是這個地球進化最完美的生物,沒有之一
    一隻螞蟻在破繭而出羽化成成蟲時,就註定了其一生在社會中擔任的角色。蟻后的壽命可達到幾十年,雄蟻的壽命只有幾周,它們只負責傳宗接代,工蟻能活幾周到幾年,做盡了螞蟻社會中的一切事務。剛剛出生的工蟻只負責照顧幼蟲和蟻后,過一段時間後開始做打理巢穴內部的事情。外出覓食和打仗這樣的活動在人類社會一般是由青壯年擔任的,在螞蟻社會卻是交給了一群老年「婦女」去完成。
  • 1億年前的精子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精子,並且非常巨大
    這枚巨大的精子則來自一種比棘龍小很多微小生物:一種介形蟲。這是一種甲殼類動物,看起來像是打扮成萬聖節蛤蜊模樣的蝦。它有一個俗稱,叫「種子蝦」,一般只長到幾毫米長。它們的身體被包裹在兩片介殼當中,偶爾會有細小的蟹狀附肢從介殼之間伸出來。目前存活的介形蟲種類有很多,並且許多介形蟲的精子細胞都非常大,最大的可以達到驚人的11.8毫米長,比介形蟲本身還要長很多。
  • 競爭讓螞蟻精子遊得更快更好—新聞—科學網
    Nash 本報訊 最近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BMC演化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螞蟻的精子在識別出競爭對手的精子後,會變得更活躍,遊得更快、更直。螞蟻是一種一生只有一天機會交配的社會性昆蟲,通過對它們的研究,科學家得以探究在存在其他雄性精子競爭的情況下,有哪些因素改變了精子的行為。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進
    一直以來科學家在二維顯微鏡下俯視精子,就以為:精子是在左右擺動尾巴來前行。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用顯微鏡從上方往下看,都得到了統一的結論:精子通過左右移動尾巴來遊泳。多年後,美國作家愛德華·多尼克在科普著作《生命之種》(The Seeds of Life)中記載了這個歷史瞬間:1677 年一個秋日的夜晚,列文虎克和妻子正在做愛。他「高潮射精後不足幾秒便立刻」跳起身來,帶著精液樣本直奔自己的顯微鏡。
  •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從人類觀測到精子至今已經300多年,但現在,人類才終於弄清楚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不是對稱地左右擺動尾巴遊泳,而是不對稱地旋轉前進。三百多年前,還沒有人知道精液中存在什麼,又為什麼精液能夠讓女性懷孕。在3D條件下,科學家能通過多個平面來觀測精子以及鞭毛的擺動方式和波形。
  • 《螞蟻的故事》|透過螞蟻社會看蟻類生物的3種利他行為
    螞蟻的足跡遍布世界任何一角落,螞蟻家族為什麼能繁榮昌盛、生生不息,它們為何能取得如此驚人成就?《螞蟻的故事》將帶領我們近距離窺視螞蟻社會,揭示螞蟻鮮為人知的生存秘密。《螞蟻的故事》的作者是愛德華·威爾遜和博爾特·霍爾多布勒。愛德華·威爾遜——社會生物學之父——在對螞蟻社會的研究方面堪稱世界第一人。1990年,他憑藉學術專著《螞蟻》摘取普利茲非虛構文學獎。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新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進
    多年後,美國作家愛德華·多尼克在科普著作《生命之種》(The Seeds of Life)中記載了這個歷史瞬間:1677 年一個秋日的夜晚,列文虎克和妻子正在做愛。他「高潮射精後不足幾秒便立刻」跳起身來,帶著精液樣本直奔自己的顯微鏡。在顯微鏡下,列文虎克看到「數以千計沙粒般大小的活體微型動物正在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