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2020-08-04 環球科學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看過一些示意圖的人,應該毫不猶豫地認為精子靠左右擺動尾巴來往前遊行。即使是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從人類觀測到精子至今已經300多年,但現在,人類才終於弄清楚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不是對稱地左右擺動尾巴遊泳,而是不對稱地旋轉前進。


三百多年前,還沒有人知道精液中存在什麼,又為什麼精液能夠讓女性懷孕。直到最早的複式顯微鏡出現後,人類才第一次見到精液中精子這種成分的存在。1678年,列文虎克在顯微鏡下,看到精液中有一些運動著的「微生物」,其有著蝌蚪一樣的外觀,圓圓的頭部後面跟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在那之後,列文虎克觀察了各種動物的精液,並繪製了不同動物的精子外觀形狀圖。也因為這一發現,甚至促成了精子生物學這一領域的誕生。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當然,在數百年間,生物學家對精子的認識已經有了質的提升,從一開始精子頭部自帶著新生兒的荒誕想法,到後來確定其攜帶了一半遺傳物質並且會與卵子結合,再到如今確定動力蛋白能夠給精子尾巴提供動力,激素能影響精子活動性等各種分子機制。人類探索到了越來越多關於這種「微生物」的秘密。

儘管一些細胞和分子層面的知識在不斷被刷新,但有一點,似乎絕大多數科學家都很少懷疑過,那就是最簡單的形態學知識——精子能夠通過擺動尾巴獲得前進的動力,並且尾巴的對稱性擺動方式類似於鰻魚,也就是左右對稱擺動前進。這一點,只要在顯微鏡下觀察過精子的科學家都不會質疑。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並且,由於2D顯微鏡下觀察到人類精子遊動時,尾部擺動產生的波形是對稱的,科學家曾推測在理想化的3D條件下,精子尾部的運行軌跡產生的波形應該也是對稱的,就像我們平時開葡萄酒瓶的開瓶器一樣。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過去科學家認為,3D條件下精子的遊動應該是這種很對稱的螺旋

當然,有少部分研究動物精子生物學的科學家可能會見過精子不一樣的遊動方式,因為鼠類的精子中會出現非對稱的擺動,另外還有衣藻的鞭毛也會出現一側的非對稱性抽動。由於觀測人類精子的人數眾多,基本沒有人懷疑過人類精子的對稱性遊動方式,但是,人類又一次被自己的眼睛欺騙了,2D顯微鏡下的影像完全是一種錯誤解讀。

《科學·前沿》的新研究利用高速3D顯微鏡首次確定了精子在3D條件下是如何遊動的,這一結果也刷新了人類過去的認知:人類精子不是像海鰻一樣對稱性地擺動鞭毛,而是像海獺一樣的旋轉式遊動——頭部往一側擺動旋轉,與此同時鞭毛也會跟著旋轉,也就是一種旋進過程,而這個過程並不是2D看到的對稱性遊動。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2D觀測下,會誤以為人類精子像海鰻一樣左右(上下)擺動遊動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實際上,精子遊動方式類似海獺,頭部旋轉,身體(精子尾巴)同時旋轉。

研究一共觀測了30條【自由遊動】的精子,從頭部正面的角度看,其中28個精子細胞(頭部)都會沿著一根軸進行逆時針轉動,鞭毛(尾巴)會以遊動方向為軸進行同步旋轉。(這裡為什麼要強調「自由遊動」,因為現在的主流觀察方式——拴菌實驗會固定精子的鞭毛,這會導致精子頭部和鞭毛無法轉動,因此加劇了誤解程度)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在3D條件下,科學家能通過多個平面來觀測精子以及鞭毛的擺動方式和波形。根據(x,y,z)軸組成的多平面來看,鞭毛的轉動在各平面產生的擺動特徵都是各異的,例如在「b」平面和「z」平面上,鞭毛特徵就明顯不一樣,顯示出各向異性,也就是3D條件下,鞭毛的擺動並不是一一對稱的,其在各個平面的表現並不一致,也不會形成完美對稱的標準螺線轉動。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而之所以之前會誤認為精子的擺動是對稱的,就是2D觀測時只能看到一個平面的信息,這種平面會給予觀測者一種對稱錯覺。(見下圖所示)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示意圖顯示,2D觀測下的一個平面會怎樣誤解精子的遊動方式

靜態條件下,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平面的波形完全不一樣,b平面的波形是不對稱的(這個破損的C字母波形並不對稱),但z平面的波形仍然是對稱的。而在功能上來看,b平面的波讓鞭毛能朝一側逆時針擺動,屬於行波,而z平面上的屬於駐波。行波讓精子能往一側轉動,駐波給與了鞭毛均勻旋轉的能力,保證每一次轉動力能分散到每一個平面。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兩種波形並不對稱和一致,但它們相互合作才能推動精子往前行進。如果只有b平面的行波,而缺少z平面的這種駐波,精子就只能轉圈圈,而不能正常地往前遊行。而鞭毛左右擺動的錯覺,是一種典型的不對稱轉動產生的對稱假象。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至於,人類精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對稱地轉動。研究人員從精子鞭毛的內部超微結構中找到了一些線索,鞭毛中有「9+9+2」的微結構,當中,內部的「9+2」的鞭毛軸絲是對稱的。但外部的9條緻密纖維卻不對稱,3號和8號纖維被縱向立柱(LC)結構所代替,這就會導致有一側緻密纖維多,另一側緻密纖維少。LC會帶動鞭毛往纖維更弱的一側轉動,此外還有旁側不對稱分布的Hv1 質子通道也助力了這種不對稱轉動行為。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除了上面提到的2D觀測可能因為平面問題誤判精子的遊動方式,還有一種可能也讓人類迷惑自己的雙眼。由於細菌等微生物遊動速度很快,在顯微鏡下有時很難分辨鞭毛的運動方式,因此在科學家都傾向於用拴菌實驗觀測有鞭毛的微生物。

這種方法需要將鞭毛固定在載玻片上,之後再進行觀察。借用這種方式,科學家也的確能更清晰地看到精子的鞭毛擺動,這種方式也讓大家更加確定精子尾部是左右擺動的。實際上,拴菌實驗在固定精子尾巴的時候,就已經抑制了它頭部旋轉和鞭毛轉動的能力。兩者都不能旋轉的情況下,精子的不對稱性運動就已經停止了,最後觀察到的就是左右擺動。

從列文虎克第一次看到精子,至今已經過了300多年,但這麼長的時間裡,我們卻自以為是地弄錯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現今,3D顯微鏡已經讓解密人類精子變得更加準確,而這也是了解我們人類從哪裡來,如何來的第一步。


撰文:楊心舟

原始論文:

Human sperm uses asymmetric and anisotropic flagellar controls to regulate swimming symmetry and cell steering

http://dx.doi.org/10.1126/sciadv.aba5168

相關焦點

  • 男性的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它並不像蛇遊泳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年
    我們人類的生殖細胞有精子和卵子兩種類型,其中精子是可以遊動的,那麼人類的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呢?我們看電視中顯微鏡下面精子遊動的方式你可能會毫不猶豫的認為是跟蛇一樣左右擺動尾巴向前遊動。其實你這樣認為也沒錯,因為連科學家們都被顯微鏡的的精子所欺騙,人類觀測到精子的歷史已經有300年了,一直到現在才弄清楚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它並不是跟蛇一樣左右擺尾遊泳,而是尾巴呈螺旋擺動的方式前進的。
  • 精子是怎樣遊動的?新發現它並非來回擺動,而是「鑽頭」般旋轉
    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細胞,它是會活動的,在正常的生殖行為中,當它從男性的生殖系統中排出之後,是以怎樣的活動狀態找到女性的卵子的呢?一直以來,包括科學家們都認為精子的是靠著尾部的左右擺動前進的,就像蝌蚪和大多數魚類一樣,但是近日有科學家發現,原來精子是旋轉著前進的。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
    科學家們總是在二維顯微鏡下看不起精子,認為精子的尾巴從一側移到另一側(來源:POLYMATHS-LAB.COM)陀螺300多年前,顯微鏡之父荷蘭科學家Lewenhoek觀察了他的精液並發現了精子細胞,並說這些精子像水蛇一樣遊動。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使用顯微鏡從上方往下看,他們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精子可以通過左右移動尾巴來遊泳。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進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精子運動並非此前的認識。最新的三維高速顯微鏡下,精子是在滾動中前行的。具體而言,精子頭部旋轉,尾部則繞著遊泳軸滾動,如此實現了前行。7月31日,這項研究發表在了《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研究者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 科學家揭精子真正遊動方式,打破三百多年認知
    生物學家300多年來,都認為人類的精子是如鰻魚在水中擺尾遊泳般活動,英國有科學家花了2年多時間研究,以先進3D顯微鏡和數學技術,發現精子其實是像嬉戲的水獺般,在單側旋轉前進。;然後以1秒可記錄逾5.5萬幀的高速相機,掃描精子自由遊動的3D影像。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新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進
    300 多年前,顯微鏡之父、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觀察自己的精液,發現了精細胞,並且描述說,這些精子在像水蛇一樣遊動。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用顯微鏡從上方往下看,都得到了統一的結論:精子通過左右移動尾巴來遊泳。
  • 動圖: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遊動」的普遍觀點,認為小蝌蚪們前進時,並非靠對稱性的二維擺動(如圖a),而是不對稱的螺旋式三維前進(如圖b)!300 多年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人類精子通過左右對稱的方式擺動尾巴(鞭毛)來遊泳。1677 年,荷蘭人安東·范·列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在顯微鏡下首次觀察到人類精子活細胞(其實是列文虎克本人新鮮出爐的精子)。科學家後來稱它們為「蛇狀運動,像水中的鰻魚」,而且這種觀點一直持續到現在,甚至成為「常識」。
  •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導讀】300年前,列文虎克在顯微鏡下觀察到2D精子遊動圖像,使得人們一直以來都以為精子靠其尾部左右擺動著前行。然而一項新的研究通過3D顯微鏡卻發現,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應是呈螺旋波形滾動前進。文末有視頻哦。
  • 「欺騙」科學家300多年!揭開生命神秘的「面紗」,重新認識科學
    ,一直都是科學家津津樂道的話題。「欺騙」科學家300多年!揭開生命神秘的「面紗」,重新認識科學列文虎克很有可能是人類首次觀測到精子的運動,相關文獻就描述說:列文虎克在獲取到自己精液的時候,就迫不及待拿到了顯微鏡下,在顯微鏡的放大下,列文虎克驚訝道原來精子是遊動的活體動物,這一言論影響了整個科學界關於精子的認知長達三百多年。
  • 精子「欺騙」了我們300多年!並非像「小蝌蚪」左右擺動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雙語閱讀:人類300多年的認知都錯了,揭秘精子的3D花式運動
    最新研究發現,精子的遊動方式和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翻譯:塗博士繪圖:Phyllis新的研究顛覆了人類三個多世紀以來關於精子如何運動的認知。在顯微鏡下,人類的精子似乎像搖擺的鰻魚一樣遊動,精子尾巴在尋找卵子受精時來迴旋轉。
  • 「欺騙」了科學家343年,精子竟然不是左右擺動前進的?
    精子的形態,精子的運動軌跡,受精卵的發育,使得科學家們有了一步一步新的進展,尤其引人注目的便是精子的運動軌跡,在科學日益發展的今天,科學家們發現精子好像並不是左右擺動的前進,而是螺旋前進的方式,精子的鞭毛像一個螺旋槳一般推動精子前進。
  • 精子像蝌蚪一樣遊泳?研究顯示:精子螺旋式鑽進液體中
    此後的許多年,生物學家們對精子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對於精子如何運動這一問題,人們也有了一個普遍的概念。但是,最新研究徹底推翻了這種認知,解開了被誤解300多年的精子運動之謎。研究顯示:精子螺旋式前進鑽入液體中如果不是在最先進的3D顯微鏡下,科學家可能意識不到,原來我們搞錯了精子的運動方式300多年。以往觀察精子,人們普遍採用的是2D顯微鏡,而布裡斯託大學、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專家使用了最新的3D顯微鏡和數學技術,發現了精子的真實運動軌跡。
  • 精子「欺騙」科學家343年!新研究:精子其實不是左右擺動前進
    包括人類在內的大部分高等生物都是採取有性生殖的方式,精子和卵子進行結合,得到受精卵,然後進一步發育成生命個體。由於生殖細胞非常小,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類並不知道它們是怎樣的。隨著尾巴的左右擺動,精子可以在液體中遊動,並前往目的地,與卵子進行結合。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刷新你對精子的認知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他們旋轉而不遊泳精子對於我們星球上幾乎所有生物體(包括人類)的受精至關重要。為了繁殖,人類的精子必須遊到相當於爬珠穆朗瑪峰才能找到卵的距離。他們只需搖晃尾巴,移動液體向前遊泳即可完成這一史詩般的旅程。
  • 三百年來科學家都看錯了,精子遊動起來並不像「小蝌蚪」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表示,他們的最新研究將顛覆有關人類精子的最早科學發現之一。 在上周五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他們似乎表明,精子細胞不會像以前人們認識那樣,簡單地來回甩動尾巴來推動自身。相反,精子會執行複雜的三維滾動和旋轉運動程序,通過常規顯微鏡觀察時,只會使精子看起來像像「小蝌蚪」在擺動尾巴。
  • 人類精子如何真正遊動?新研究挑戰了數百年的假設
    科研人員使用最早的顯微鏡將人類精子描述為具有尾巴,在遊泳時,它會像蛇一樣在水中蛇行,像蛇一樣運動,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了,科學家們發現這是一種錯覺。布裡斯託大學的科研人員採用最先進的3D顯微鏡和數學技術,率先重建了精子尾部的真實3D運動。
  • 陳根:眼見不為實——科學發現精子遊動並非蝌蚪式遊動
    他們使用一個能夠在一秒鐘內記錄超過55000幀的高速照相機,以及一個帶有壓電裝置的顯微鏡臺,以難以置信的高速度上下移動樣本,他們能夠以三維的方式掃描自由遊動的精子。雖然這意味著精子的單側划水會讓它繞圈子遊動,但精子已經找到了一種巧妙的適應和向前遊的方法。
  • 精子「欺騙」了大家幾百年!最新研究:精子並非像「蝌蚪」樣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當精子被發現進行「滾動運動」後,科學家感謝列文虎克帶來的歡樂
    研究發現,人類精子在遊泳時就像「嬉戲的水獺」一樣滾動,與數百年來的信念背道而馳340多年前,一個名叫Antonie van Leeuwenhoek的荷蘭人發明了一種功能強大的新型複合顯微鏡,並偶然發現了細菌的存在,這是一項突破性的成就,改變了醫學進程。不久之後,他決定看看自己的射精-絕對不是偶然的-並發現了細小的,搖擺不定的動物,尾巴被他稱為「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