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刷新你對精子的認知

2020-08-04 科技全頻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他們旋轉而不遊泳

精子對於我們星球上幾乎所有生物體(包括人類)的受精至關重要。為了繁殖,人類的精子必須遊到相當於爬珠穆朗瑪峰才能找到卵的距離。他們只需搖晃尾巴,移動液體向前遊泳即可完成這一史詩般的旅程。儘管超過5000萬精子無法到達卵子-相當於倫敦或紐約總人口的六倍多,但只需要一個精子就可以使卵最終受精成為人類。

精子最早於1677年被發現-但是科學家花了大約200年的時間才同意人類是如何形成的。「預成型主義者」認為,每個精子都包含一個微小的微型人-人體。他們認為卵只是為精子的生長提供了空間。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刷新你對精子的認知

另一方面,「表觀遺傳學家」認為,男性和女性都有助於形成新生物,並且在1700年代的發現為該理論提供了更多證據。儘管科學家現在更好地理解了精子在生殖中的作用,但我們的最新研究發現,精子實際上一直在欺騙著科學家。

Antonievan Leeuwenhoek在17世紀發明了最早的顯微鏡之一。他使用一滴熔融玻璃,將其仔細研磨和拋光,以製造出強大的鏡片。其中一些可以將對象放大270倍。值得注意的是,一個更好的鏡頭在200多年內沒有創造出來。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刷新你對精子的認知

Leeuwenhoek的鏡片使他成為微觀世界的第一個探索者,能夠看到包括細菌,我們的細胞內部以及精子在內的物體。當Leeuwenhoek首次發現精子時,他將其形容為「有生命的動物 」,帶有「尾巴,當遊泳時,它會像蛇一樣在水中a動,像蛇一樣鞭打睫毛。」

令人驚訝的是,此後,我們對精子遊動的看法一直沒有改變。如今,使用現代顯微鏡的任何人都仍然可以觀察到相同的結果:精子通過左右擺動尾巴向前遊動。但是,正如我們的最新研究表明,在過去350年中,我們對於精子的遊動實際上是錯誤的。

來自英國和墨西哥的研究人員使用最先進的3D顯微鏡技術,可以數學方式重建3D精子尾巴的快速運動。精子的大小不僅使它們難以學習-尾巴僅測量頭髮的一半寬度-而且速度也很快。

他們的尾巴像鞭子一樣的動作,可以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跳動20多次遊泳。我們需要一臺超快速攝影機,該攝影機可以在一秒鐘內記錄下來55,000張照片,並以快速振蕩的方式上下移動,以極高的速率上下移動樣本–有效掃描精子尾巴,同時以3D方式自由遊泳。

我們的發現使我們感到驚訝。我們發現,精子的尾巴實際上是眨眼的,只在一側擺動。雖然這應該意味著精子的單側中風會讓它繞圈遊泳,但精子發現了一種適應和向前遊泳的聰明方法:它們在遊泳時會滾動,就像水獺在水中開瓶器一樣。通過這種方式,當精子滾動時,單調的單側衝程變得平穩,從而使其向前移動。

從2D顯微鏡的上方看時,精子快速而高度同步的旋轉會產生錯覺-尾巴似乎有左右移動的趨勢。但是,這一發現表明,精子已經開發出一種遊泳技術來彌補其偏側性。通過這樣做,他們還巧妙地解決了一個數學難題:通過從非對稱中創建對稱。

精子在尾巴圍繞遊泳方向旋轉的同時旋轉。精子通過圍繞自身旋轉而像旋轉的陀螺一樣「鑽」入流體,而其傾斜軸圍繞中心旋轉。這在物理學上被稱為歲差,就像我們星球上的春分點歲差一樣。

如今,無論是在診所還是在研究中,都使用計算機輔助精液分析(CASA)系統,仍然使用精子運動的2D視圖。像Leeuwenhoek的第一臺顯微鏡一樣,它們在評估精液質量時仍然容易出現這種對稱性錯覺。對稱性(或缺乏對稱性)是一種可能影響生育力的特徵。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刷新你對精子的認知

精子尾部的科學故事遵循其他研究領域的路線:對精子運動的理解的高度依賴於顯微鏡技術,記錄技術以及現在的數學建模和數據分析技術的發展。今天開發的3D顯微鏡技術幾乎肯定會改變我們將來分析精液的方式。

這項最新發現結合了3D顯微鏡技術和數學的新穎運用,可能為解鎖人類繁殖的秘密提供新的希望。由於男性因素造成的不孕症超過一半,因此,了解人類的精子尾巴對於將來確定不健康精子並提高生育能力的診斷工具至關重要。

獲取更多科技資訊,歡迎關注「科技全頻」。


相關焦點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他們不遊泳就旋轉
    精子對於我們星球上幾乎所有生物體(包括人類)的受精至關重要。為了繁殖,人類的精子必須遊到相當於爬珠穆朗瑪峰才能找到卵的距離。他們只需搖晃尾巴,移動液體向前遊泳即可完成這一史詩般的旅程。儘管超過5000萬精子無法到達卵子-相當於倫敦或紐約總人口的六倍多,但只需要一個精子就可以使卵最終受精成為人類。
  • 「欺騙」了科學家343年,精子竟然不是左右擺動前進的?
    導語:「欺騙」了科學家343年,精子竟然不是左右擺動前進的?,時間定格在1677年。,精子的運動軌跡,受精卵的發育,使得科學家們有了一步一步新的進展,尤其引人注目的便是精子的運動軌跡,在科學日益發展的今天,科學家們發現精子好像並不是左右擺動的前進,而是螺旋前進的方式,精子的鞭毛像一個螺旋槳一般推動精子前進。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進
    來源:Giphy眼睛欺騙了我們。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精子運動並非此前的認識。最新的三維高速顯微鏡下,精子是在滾動中前行的。具體而言,精子頭部旋轉,尾部則繞著遊泳軸滾動,如此實現了前行。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用顯微鏡從上方往下看,都得到了統一的結論:精子通過左右移動尾巴來遊泳。多年後,美國作家愛德華·多尼克在科普著作《生命之種》(The Seeds of Life)中記載了這個歷史瞬間:1677 年一個秋日的夜晚,列文虎克和妻子正在做愛。他「高潮射精後不足幾秒便立刻」跳起身來,帶著精液樣本直奔自己的顯微鏡。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新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進
    來源:Giphy眼睛欺騙了我們。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精子運動並非此前的認識。最新的三維高速顯微鏡下,精子是在滾動中前行的。300 多年前,顯微鏡之父、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觀察自己的精液,發現了精細胞,並且描述說,這些精子在像水蛇一樣遊動。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用顯微鏡從上方往下看,都得到了統一的結論:精子通過左右移動尾巴來遊泳。
  • 精子「欺騙」科學家343年!新研究:精子其實不是左右擺動前進
    直到1677年,微生物學之父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觀測了自己剛剛排出體外的精液,第一次發現了精子的存在。雖然現在距離精子的發現已經過去了343年,但科學家至今還沒有完全了解它們的行為,每年都會出現新的發現,例如,一項研究表明,最先到達的精子不一定會成功受精,它們還會受到卵子的二次選擇。
  • 精子「欺騙」了大家幾百年!最新研究:精子並非像「蝌蚪」樣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精子像蝌蚪一樣遊泳?研究顯示:精子螺旋式鑽進液體中
    每個人在生命的開端都是一顆小小的受精卵,精子和卵子結合孕育之後才有了「人」。以前人們都認為精子是像蝌蚪遊泳那樣遊向卵子的,但最新研究刷新了我們的認知:它是螺旋式前進的。精子的發現者如果是喜歡網上衝浪的小夥伴,那麼一定不會對安東尼·列文虎克感到陌生。
  • 數百年來,精子的運動欺騙了我們的眼睛
    1677年,列文虎克接受了倫敦皇家學會一項特殊的任務。鑑於他之前使用顯微鏡觀察了許多生物的體液,比如血液、牛奶、唾液和眼淚等,因此這一次學會想讓他看一看人的精液裡到底有啥,保不齊裡面藏著個大寶貝。直到近期,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表示,他們發現精子並不是像蛇或鰻魚那樣簡單地來回擺動尾巴而向前運動,而是通過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
    資料來源:Giphy眼睛欺騙了我們。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精子運動以前是未知的。在最新的三維高速顯微鏡下,精子在滾動時向前移動。具體而言,精子頭部旋轉,尾巴繞遊泳軸滾動,從而實現向前運動。(來源:POLYMATHS-LAB.COM)陀螺300多年前,顯微鏡之父荷蘭科學家Lewenhoek觀察了他的精液並發現了精子細胞,並說這些精子像水蛇一樣遊動。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使用顯微鏡從上方往下看,他們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精子可以通過左右移動尾巴來遊泳。
  •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看過一些示意圖的人,應該毫不猶豫地認為精子靠左右擺動尾巴來往前遊行。即使是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直到最早的複式顯微鏡出現後,人類才第一次見到精液中精子這種成分的存在。1678年,列文虎克在顯微鏡下,看到精液中有一些運動著的「微生物」,其有著蝌蚪一樣的外觀,圓圓的頭部後面跟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在那之後,列文虎克觀察了各種動物的精液,並繪製了不同動物的精子外觀形狀圖。也因為這一發現,甚至促成了精子生物學這一領域的誕生。
  • 精子「欺騙」了我們300多年!並非像「小蝌蚪」左右擺動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精子真實的運動方式,顛覆了你的想像
    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但有一點,似乎絕大多數科學家都很少懷疑過,那就是最簡單的形態學知識——精子能夠通過擺動尾巴獲得前進的動力,並且尾巴的對稱性擺動方式類似於鰻魚,也就是左右對稱擺動前進。
  • 交配時被琥珀封存1億年,科學家在其中發現巨型精子,刷新紀錄
    CT對其中的11個標本進行分析,通過將近1年的高精度圖像重建工作,他們精準還原了介形蟲的殼體以及軟體組織,其中也包括生殖器官。通過顯微ct科學家們看到了驚人的一幕,1億多年前的介形蟲,就已經擁有巨型的精子,其長度達到了200微米,要知道的是人類的精子長度不過只是20微米。更重要的是,介形蟲的個體並不大,最大不過0.59毫米,200微米則是它們身體長度的1/3,這個比例非常驚人,你可以計算一下,換算成人類的高度,該生殖細胞的長度該是什麼樣子。
  • 有趣的精子:果蠅精子長度竟是人類1000倍
    二裂果蠅的精子。儘管捲成一團,但科學家還是對其長度進行了測量,發現伸開時長度可達5.8釐米,是二裂果蠅體長的20倍以上。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1月20日消息,如果讓你猜測哪一種動物具有最長的精子,你會想到果蠅嗎?科學家已經知道,體型較小的動物往往具有較大的精子,反之亦然。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項新研究的結果顯示,不僅是精子的長度,而且精子的數量也與動物的體型有關。
  • 男性的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它並不像蛇遊泳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年
    我們人類的生殖細胞有精子和卵子兩種類型,其中精子是可以遊動的,那麼人類的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呢?我們看電視中顯微鏡下面精子遊動的方式你可能會毫不猶豫的認為是跟蛇一樣左右擺動尾巴向前遊動。其實你這樣認為也沒錯,因為連科學家們都被顯微鏡的的精子所欺騙,人類觀測到精子的歷史已經有300年了,一直到現在才弄清楚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它並不是跟蛇一樣左右擺尾遊泳,而是尾巴呈螺旋擺動的方式前進的。
  • 這份精子保存了1億年,不僅長度驚人還刷新了一項紀錄
    來自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一枚緬甸化石中發現了一種甲殼亞門動物,這些僅僅只有0.6毫米的介形蟲體內還保留著1億年前的精子。這一研究直接將已知的動物精子信息推到了白堊紀,也找到了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動物精子。 撰文丨楊心舟 介形蟲是一類具有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外觀看起來就像擁有肢體的植物種子。
  • 最新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像「小蝌蚪」左右擺動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最古老精子,大得沒道理!遠超人類精子
    不過最近,來自中國科學院和德國慕尼黑大學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塊緬甸起源的琥珀中發現了白堊紀時期的精子,將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精子的歷史一下提高到了一億年前。這塊琥珀和一枚硬幣大小差不多,來自於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這裡發現了大量白堊紀時期的琥珀,對研究中生代昆蟲類群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地球上最長的精子
    如果讓你猜測哪一種動物具有最長的精子,你會想到果蠅嗎?科學家已經知道,體型較小的動物往往具有較大的精子,那麼世界上最長的精子是什麼動物的呢?根據研究表明,果蠅的精子長達6釐米,是其身體的20倍長,是人類精子的1000倍長。
  • 交配後變琥珀,被封存1億年,科學家在其中發現巨型精子
    看起來栩栩如生,被封存的生物像是睡著了一樣,穿越千萬年、甚至是億年的時光來到我們眼前,所以琥珀是昆蟲、小型生物考古的聖杯。在此之前我們發現的最為古老的生物精子來自於南極洲5000萬年前的蠕蟲中發現的。所以這次的發現也刷新了我們已知的紀錄,來自於一億年前的巨型精子。而且這個發現也為我們對生殖進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