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他們不遊泳就旋轉

2020-08-04 Parkour0kk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他們不遊泳就旋轉

精子實際上像陀螺一樣移動。

精子對於我們星球上幾乎所有生物體(包括人類)的受精至關重要。為了繁殖,人類的精子必須遊到相當於爬珠穆朗瑪峰才能找到卵的距離。他們只需搖晃尾巴,移動液體向前遊泳即可完成這一史詩般的旅程。儘管超過5000萬精子無法到達卵子-相當於倫敦或紐約總人口的六倍多,但只需要一個精子就可以使卵最終受精成為人類。

精子最早於1677年被發現-但是科學家花了大約200年的時間才同意人類是如何形成的。「預成型主義者」認為,每個精子都包含一個微小的微型人-人體。他們認為卵只是為精子的生長提供了空間。

另一方面,「表觀遺傳學家」認為,男性和女性都有助於形成新生物,並且在1700年代的發現為該理論提供了更多證據。儘管科學家現在更好地理解了精子在生殖中的作用,但我們的最新研究發現,精子實際上一直在欺騙著科學家。

Antonie van Leeuwenhoek在17世紀發明了最早的顯微鏡之一。他使用一滴熔融玻璃,將其仔細研磨和拋光,以製造出強大的鏡片。其中一些可以將對象放大270倍。值得注意的是,一個更好的鏡頭在200多年內沒有創造出來。

Leeuwenhoek的鏡片使他成為微觀世界的第一個探索者,能夠看到包括細菌,我們的細胞內部以及精子在內的物體。當Leeuwenhoek首次發現精子時,他將其形容為「有生命的動物 」,帶有「尾巴,當遊泳時,它會像蛇一樣在水中a動,像蛇一樣鞭打睫毛。」

令人驚訝的是,此後,我們對精子遊動的看法一直沒有改變。如今,使用現代顯微鏡的任何人都仍然可以觀察到相同的結果:精子通過左右擺動尾巴向前遊動。但是,正如我們的最新研究表明,在過去350年中,我們對於精子的遊動實際上是錯誤的。

來自英國和墨西哥的研究人員使用最先進的3D顯微鏡技術,可以數學方式重建3D精子尾巴的快速運動。精子的大小不僅使它們難以學習-尾巴僅測量頭髮的一半寬度-而且速度也很快。

他們的尾巴像鞭子一樣的動作,可以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跳動20多次遊泳。我們需要一臺超快速攝影機,該攝影機可以在一秒鐘內記錄下來55,000張照片,並以快速振蕩的方式上下移動,以極高的速率上下移動樣本–有效掃描精子尾巴,同時以3D方式自由遊泳。

我們的發現使我們感到驚訝。我們發現,精子的尾巴實際上是眨眼的,只在一側擺動。雖然這應該意味著精子的單側中風會讓它繞圈遊泳,但精子發現了一種適應和向前遊泳的聰明方法:它們在遊泳時會滾動,就像水獺在水中開瓶器一樣。通過這種方式,當精子滾動時,單調的單側衝程變得平穩,從而使其向前移動。

用2D顯微鏡從上方觀察時,精子的快速且高度同步的旋轉會引起幻覺-尾巴似乎有左右移動的趨勢。但是,這一發現表明,精子已經開發出一種遊泳技術來彌補其偏側性。通過這樣做,他們還巧妙地解決了一個數學難題:通過從非對稱中創建對稱。

精子在尾巴圍繞遊泳方向旋轉的同時旋轉。精子通過圍繞自身旋轉而像旋轉的陀螺一樣「鑽」入流體,而其傾斜軸圍繞中心旋轉。這在物理學上被稱為歲差,就像我們星球上的春分點歲差一樣。

如今,無論是在診所還是在研究中,都使用計算機輔助精液分析(CASA)系統,仍然使用精子運動的2D視圖。像Leeuwenhoek的第一臺顯微鏡一樣,它們在評估精液質量時仍然容易出現這種對稱性錯覺。對稱性(或缺乏對稱性)是一種可能影響生育力的特徵。

精子尾部的科學故事遵循其他研究領域的路線:對精子運動的理解的高度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顯微鏡技術,記錄技術以及現在的數學建模和數據分析技術的發展。今天開發的3D顯微鏡技術幾乎肯定會改變我們將來分析精液的方式。

這項最新發現結合了3D顯微鏡技術和數學的新穎運用,可能為解鎖人類繁殖的秘密提供新的希望。由於男性因素造成的不孕症超過一半,因此,了解人類的精子尾巴對於將來確定不健康精子並提高生育能力的診斷工具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刷新你對精子的認知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他們旋轉而不遊泳精子對於我們星球上幾乎所有生物體(包括人類)的受精至關重要。為了繁殖,人類的精子必須遊到相當於爬珠穆朗瑪峰才能找到卵的距離。他們只需搖晃尾巴,移動液體向前遊泳即可完成這一史詩般的旅程。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
    資料來源:Giphy眼睛欺騙了我們。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精子運動以前是未知的。在最新的三維高速顯微鏡下,精子在滾動時向前移動。具體而言,精子頭部旋轉,尾巴繞遊泳軸滾動,從而實現向前運動。(來源:POLYMATHS-LAB.COM)陀螺300多年前,顯微鏡之父荷蘭科學家Lewenhoek觀察了他的精液並發現了精子細胞,並說這些精子像水蛇一樣遊動。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使用顯微鏡從上方往下看,他們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精子可以通過左右移動尾巴來遊泳。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進
    來源:Giphy眼睛欺騙了我們。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精子運動並非此前的認識。最新的三維高速顯微鏡下,精子是在滾動中前行的。具體而言,精子頭部旋轉,尾部則繞著遊泳軸滾動,如此實現了前行。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用顯微鏡從上方往下看,都得到了統一的結論:精子通過左右移動尾巴來遊泳。多年後,美國作家愛德華·多尼克在科普著作《生命之種》(The Seeds of Life)中記載了這個歷史瞬間:1677 年一個秋日的夜晚,列文虎克和妻子正在做愛。他「高潮射精後不足幾秒便立刻」跳起身來,帶著精液樣本直奔自己的顯微鏡。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新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進
    300 多年前,顯微鏡之父、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觀察自己的精液,發現了精細胞,並且描述說,這些精子在像水蛇一樣遊動。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用顯微鏡從上方往下看,都得到了統一的結論:精子通過左右移動尾巴來遊泳。
  • 精子像蝌蚪一樣遊泳?研究顯示:精子螺旋式鑽進液體中
    而在發現精子之後,列文虎克並沒有意識到它跟生殖之間的關係,反而認為它是一種小動物。其他科學家亦是如此,他們認為精子是某種蟲形生物。在1827年,有科學家將精子稱為「精蟲」;3年後,《柳葉刀》期刊將其歸類為腸道蠕蟲。此外還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精子不是生物,而是防止精液凝固的攪拌棒。列文虎克對精子的研究沒有停止,在後續的觀察研究中,他將精子跟生命聯繫到了一塊。
  • 精子「欺騙」科學家343年!新研究:精子其實不是左右擺動前進
    直到1677年,微生物學之父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觀測了自己剛剛排出體外的精液,第一次發現了精子的存在。雖然現在距離精子的發現已經過去了343年,但科學家至今還沒有完全了解它們的行為,每年都會出現新的發現,例如,一項研究表明,最先到達的精子不一定會成功受精,它們還會受到卵子的二次選擇。
  • 當精子被發現進行「滾動運動」後,科學家感謝列文虎克帶來的歡樂
    範·列文虎克(van Leeuwenhoek)1678年寫給英國皇家學會秘書長的話說:``這些生物``由於像蛇或鰻魚在水中遊泳一樣的尾巴運動而向前移動&39;。他在男人精子的尾巴上加上了「蛇狀的睫毛」。
  • 男性的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它並不像蛇遊泳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年
    我們人類的生殖細胞有精子和卵子兩種類型,其中精子是可以遊動的,那麼人類的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呢?我們看電視中顯微鏡下面精子遊動的方式你可能會毫不猶豫的認為是跟蛇一樣左右擺動尾巴向前遊動。其實你這樣認為也沒錯,因為連科學家們都被顯微鏡的的精子所欺騙,人類觀測到精子的歷史已經有300年了,一直到現在才弄清楚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它並不是跟蛇一樣左右擺尾遊泳,而是尾巴呈螺旋擺動的方式前進的。
  • 數百年來,精子的運動欺騙了我們的眼睛
    並且在運動的時候,尾巴會像蛇或者水中的鰻魚一樣擺動,跟著它左邊右邊一個慢動作,然後順著S形路線在液體環境中開啟了我們人生中第一次遊泳競賽。直到近期,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表示,他們發現精子並不是像蛇或鰻魚那樣簡單地來回擺動尾巴而向前運動,而是通過
  • 精子「欺騙」了大家幾百年!最新研究:精子並非像「蝌蚪」樣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欺騙」了科學家343年,精子竟然不是左右擺動前進的?
    導語:「欺騙」了科學家343年,精子竟然不是左右擺動前進的?,精子的運動軌跡,受精卵的發育,使得科學家們有了一步一步新的進展,尤其引人注目的便是精子的運動軌跡,在科學日益發展的今天,科學家們發現精子好像並不是左右擺動的前進,而是螺旋前進的方式,精子的鞭毛像一個螺旋槳一般推動精子前進。
  • 精子「欺騙」了我們300多年!並非像「小蝌蚪」左右擺動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看過一些示意圖的人,應該毫不猶豫地認為精子靠左右擺動尾巴來往前遊行。即使是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從人類觀測到精子至今已經300多年,但現在,人類才終於弄清楚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不是對稱地左右擺動尾巴遊泳,而是不對稱地旋轉前進。三百多年前,還沒有人知道精液中存在什麼,又為什麼精液能夠讓女性懷孕。
  • 科學家被「欺騙」350年!新發現:精細胞竟然不是左右擺動前進
    我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類似的雞湯文:每個人的出生是建立在打敗了上億個競爭者的前提下,因此說不應該氣餒,我們的出生就是最大的成功。動物有性生殖雄性的生殖細胞就是精子,由精原細胞減數分裂形成,因此含有一半的染色體,而雌性生殖細胞為卵子同樣是經過減數分裂後得到的,最後胚胎的產生就是精卵細胞的相遇。
  • 陳根:眼見不為實——科學發現精子遊動並非蝌蚪式遊動
    「遊泳」的觀點,認為「眼睛欺騙了我們」。他們使用一個能夠在一秒鐘內記錄超過55000幀的高速照相機,以及一個帶有壓電裝置的顯微鏡臺,以難以置信的高速度上下移動樣本,他們能夠以三維的方式掃描自由遊動的精子。
  • 精子是怎樣遊動的?新發現它並非來回擺動,而是「鑽頭」般旋轉
    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細胞,它是會活動的,在正常的生殖行為中,當它從男性的生殖系統中排出之後,是以怎樣的活動狀態找到女性的卵子的呢?一直以來,包括科學家們都認為精子的是靠著尾部的左右擺動前進的,就像蝌蚪和大多數魚類一樣,但是近日有科學家發現,原來精子是旋轉著前進的。
  • 精子真實的運動方式,顛覆了你的想像
    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
  • 三百年來科學家都看錯了,精子遊動起來並不像「小蝌蚪」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表示,他們的最新研究將顛覆有關人類精子的最早科學發現之一。 在上周五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他們似乎表明,精子細胞不會像以前人們認識那樣,簡單地來回甩動尾巴來推動自身。相反,精子會執行複雜的三維滾動和旋轉運動程序,通過常規顯微鏡觀察時,只會使精子看起來像像「小蝌蚪」在擺動尾巴。
  • 最新研究發現男性精子並非擺動尾巴前行
    一直以來(長達350年),生物學都認為男性精子是左右擺動尾巴前進的,事實真是這樣的嗎?國外3D顯微影像最新研究發現,精子並不是類似於小蝌蚪般的遊泳健將,而是旋轉天才。就像這樣,精子是在旋轉著滾動中前行的,通過下圖更加細節的模型可以看出,頭部如同一個「鑽頭」般旋轉,尾部則繞著以頭部為中心的遊泳軸旋轉滾動
  • 動圖: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從 2D 到 3D:跨越三個世紀的精子研究300 多年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人類精子通過左右對稱的方式擺動尾巴(鞭毛)來遊泳。1677 年,荷蘭人安東·范·列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在顯微鏡下首次觀察到人類精子活細胞(其實是列文虎克本人新鮮出爐的精子)。科學家後來稱它們為「蛇狀運動,像水中的鰻魚」,而且這種觀點一直持續到現在,甚至成為「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