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像蝌蚪一樣遊泳?研究顯示:精子螺旋式鑽進液體中

2021-02-22 熱點屋

每個人在生命的開端都是一顆小小的受精卵,精子和卵子結合孕育之後才有了「人」。以前人們都認為精子是像蝌蚪遊泳那樣遊向卵子的,但最新研究刷新了我們的認知:它是螺旋式前進的。

精子的發現者

如果是喜歡網上衝浪的小夥伴,那麼一定不會對安東尼·列文虎克感到陌生。

我們經常用「列文虎克」來調侃一個人觀察力強,就像拿著放大鏡一樣細緻入微,而列文虎克本人是顯微鏡學家,也是微生物學的開拓者。

這位科學家是荷蘭人,不僅具備特有的天賦,還十分勤奮,一輩子磨製了400多個透鏡,品質遠超過同時代人製作出的透鏡。

他是首次發現微生物的人,並且用顯微鏡發現了纖維中存在細胞壁。同時,他也是精子的發現者。

作為最早使用顯微鏡的人之一,1677年,列文虎克在精液中觀察到了一些微小的生物。他表示,那些「微生物」都有著鈍鈍的頭和幾乎透明的尾巴,它們像蛇、泥鰍遊泳一樣推動著自己前進。

距今300年前的一個夜晚,列文虎克正在跟妻子為愛鼓掌,高潮後沒多久他便起了床,拿著收集到的精液樣本衝向了自己的顯微鏡。

透過顯微鏡,呈現在列文虎克眼前的是數以千計的微型生物,它們在遊動,大小看上去跟沙子差不多。這樣的發現讓列文虎克感到吃驚,但是他的態度卻非常謹慎。

跟以往的研究比起來,他這次稱得上小心翼翼,不僅強調樣本的獲取途徑是「正常夫妻結合」而不是「不道德自慰」;還特意將信件譯成拉丁文,並讓皇家學會決定是否公布研究結果。

而在發現精子之後,列文虎克並沒有意識到它跟生殖之間的關係,反而認為它是一種小動物。其他科學家亦是如此,他們認為精子是某種蟲形生物。

在1827年,有科學家將精子稱為「精蟲」;3年後,《柳葉刀》期刊將其歸類為腸道蠕蟲。

此外還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精子不是生物,而是防止精液凝固的攪拌棒。列文虎克對精子的研究沒有停止,在後續的觀察研究中,他將精子跟生命聯繫到了一塊。

此後的許多年,生物學家們對精子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對於精子如何運動這一問題,人們也有了一個普遍的概念。

只要是用顯微鏡觀察過精子,科學家們都能看到這樣一幕:精子通過擺動尾巴獲取動力,之後像鰻魚一樣左右對稱擺動前進。

但是,最新研究徹底推翻了這種認知,解開了被誤解300多年的精子運動之謎。

研究顯示:精子螺旋式前進鑽入液體中

如果不是在最先進的3D顯微鏡下,科學家可能意識不到,原來我們搞錯了精子的運動方式300多年。

以往觀察精子,人們普遍採用的是2D顯微鏡,而布裡斯託大學、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專家使用了最新的3D顯微鏡和數學技術,發現了精子的真實運動軌跡。

在每秒拍攝55000幀以上的高速相機之下,精子自由遊動的圖像被清晰完整地記錄下來,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刷新了所有人的認知。

以往在我們的印象中,精子就是像蝌蚪一樣擺動尾巴前進的,再加上前者形狀跟後者相似,人們便將精子稱為「小蝌蚪」。

但是在這個最新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精子的尾巴只朝一側擺動,並非左右擺動;在遊泳的同時它們還會滾動。

也就是說,精子是螺旋式向前遊動的,頭部沿著一根軸逆時針旋轉前進,尾巴也會以遊動的方向為軸跟著旋轉。

那麼,為什麼精子要以這種「鑽頭」一樣的形勢遊動呢?科學家表示,精子所處環境非常惡劣,比如體液酸鹼度、粘稠度不同等,並且人體可能處於運動狀態,讓它們的前進變得更難。

在複雜的環境下,精子必須找到最佳方式運動,而螺旋式前進能夠極大程度降低能量的消耗,同時減少細胞纖毛對它前進的負面影響,最後歷經艱難險阻跟卵子匯合。

總結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但我們得承認,列文虎克等科學家的貢獻依然是偉大的,如果沒有那些研究和觀察,人們對這些微小物體不會有這麼多的了解。

受限於2D顯微鏡等因素,他們誤解了精子的運動軌跡;而今天的全新研究,則讓我們對精子的認知往前邁了一大步。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像「小蝌蚪」左右擺動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精子「欺騙」了大家幾百年!最新研究:精子並非像「蝌蚪」樣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精子運動以前是未知的。在最新的三維高速顯微鏡下,精子在滾動時向前移動。具體而言,精子頭部旋轉,尾巴繞遊泳軸滾動,從而實現向前運動。該研究於7月31日發表在《科學進步》(Science Advances)上。研究人員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進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精子運動並非此前的認識。最新的三維高速顯微鏡下,精子是在滾動中前行的。具體而言,精子頭部旋轉,尾部則繞著遊泳軸滾動,如此實現了前行。7月31日,這項研究發表在了《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研究者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新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進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精子運動並非此前的認識。最新的三維高速顯微鏡下,精子是在滾動中前行的。具體而言,精子頭部旋轉,尾部則繞著遊泳軸滾動,如此實現了前行。7月31日,這項研究發表在了《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研究者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 三百年來科學家都看錯了,精子遊動起來並不像「小蝌蚪」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表示,他們的最新研究將顛覆有關人類精子的最早科學發現之一。 在上周五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他們似乎表明,精子細胞不會像以前人們認識那樣,簡單地來回甩動尾巴來推動自身。相反,精子會執行複雜的三維滾動和旋轉運動程序,通過常規顯微鏡觀察時,只會使精子看起來像像「小蝌蚪」在擺動尾巴。
  • 小蝌蚪的叫法是錯的?最新研究發現男性精子並非擺動尾巴前行
    一直以來(長達350年),生物學都認為男性精子是左右擺動尾巴前進的,事實真是這樣的嗎?國外3D顯微影像最新研究發現,精子並不是類似於小蝌蚪般的遊泳健將,而是旋轉天才。就像這樣,精子是在旋轉著滾動中前行的,通過下圖更加細節的模型可以看出,頭部如同一個「鑽頭」般旋轉,尾部則繞著以頭部為中心的遊泳軸旋轉滾動
  •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導讀】300年前,列文虎克在顯微鏡下觀察到2D精子遊動圖像,使得人們一直以來都以為精子靠其尾部左右擺動著前行。然而一項新的研究通過3D顯微鏡卻發現,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應是呈螺旋波形滾動前進。文末有視頻哦。
  • 精子「欺騙」了我們300多年!並非像「小蝌蚪」左右擺動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他們不遊泳就旋轉
    精子對於我們星球上幾乎所有生物體(包括人類)的受精至關重要。為了繁殖,人類的精子必須遊到相當於爬珠穆朗瑪峰才能找到卵的距離。他們只需搖晃尾巴,移動液體向前遊泳即可完成這一史詩般的旅程。儘管超過5000萬精子無法到達卵子-相當於倫敦或紐約總人口的六倍多,但只需要一個精子就可以使卵最終受精成為人類。
  • 男性的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它並不像蛇遊泳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年
    我們人類的生殖細胞有精子和卵子兩種類型,其中精子是可以遊動的,那麼人類的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呢?我們看電視中顯微鏡下面精子遊動的方式你可能會毫不猶豫的認為是跟蛇一樣左右擺動尾巴向前遊動。其實你這樣認為也沒錯,因為連科學家們都被顯微鏡的的精子所欺騙,人類觀測到精子的歷史已經有300年了,一直到現在才弄清楚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它並不是跟蛇一樣左右擺尾遊泳,而是尾巴呈螺旋擺動的方式前進的。
  • 陳根:眼見不為實——科學發現精子遊動並非蝌蚪式遊動
    由於精子蝌蚪一樣的外觀,圓圓的頭部後面跟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加上百年來2D顯微鏡下的影像,使得科學界的主流觀點一直認為「遊泳」的觀點,認為「眼睛欺騙了我們」。,並在這一過程中巧妙地解決了微觀尺度上的一個數學難題:通過從不對稱中創造對稱。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刷新你對精子的認知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他們旋轉而不遊泳精子對於我們星球上幾乎所有生物體(包括人類)的受精至關重要。為了繁殖,人類的精子必須遊到相當於爬珠穆朗瑪峰才能找到卵的距離。他們只需搖晃尾巴,移動液體向前遊泳即可完成這一史詩般的旅程。
  • 精子是怎樣遊動的?新發現它並非來回擺動,而是「鑽頭」般旋轉
    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細胞,它是會活動的,在正常的生殖行為中,當它從男性的生殖系統中排出之後,是以怎樣的活動狀態找到女性的卵子的呢?一直以來,包括科學家們都認為精子的是靠著尾部的左右擺動前進的,就像蝌蚪和大多數魚類一樣,但是近日有科學家發現,原來精子是旋轉著前進的。
  • 精子「欺騙」科學家343年!新研究:精子其實不是左右擺動前進
    ,每個精子有一個頭和尾巴組成,就像小蝌蚪一樣,其長度約為50微米。隨著尾巴的左右擺動,精子可以在液體中遊動,並前往目的地,與卵子進行結合。結果顯示,女性的卵泡液對她們的伴侶精子更有吸引力,這要比非伴侶的高出大約18%。
  • 動物精子的競爭,小蝌蚪們衝呀
    在動物交配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把雄性動物扮演的角色想像得太簡單了:不就是提供精子嘛!如果把動物的交配當做是輸送精子那麼簡單,那就錯了,動物精液中的學問非常大。雄性動物為了把小蝌蚪們(精子)輸送到正確的地方與卵子結合,在精液中做了很多文章。科學家在動物的精液中檢測出上百種的活性物質,精液更像是一個小小的生態系統。
  • 精子遊起來並不像「小蝌蚪」,三百年來科學家都看錯了
    三百多年來,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
  • 探秘動物子宮:大象精子遊泳能力最強(圖)
    探秘動物子宮:大象精子遊泳能力最強(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3日 15:09 來源:     來源:北青網—北京科技報子宮中的小象
  • 動圖: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從受精卵發育而來:幾千萬個形似蝌蚪的精子,一出生就註定踏入賽道,爭先恐後的當那個「最優解」,而後到達「終點」、獲得獎賞---與卵細胞結合,孕育出生命的奇蹟。然而,在這一看似屬於「常識」的過程中,卻有一個長期被人們誤解的奇怪知識,那就是---萬員賽跑時,精子究竟是如何向前遊動的?
  • 精子的4種死法,沒有獲勝的「小蝌蚪」真慘,論如何提高精子質量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據科學數據顯示,男性每次在進行房事的時候大概會射出1-2億枚小蝌蚪,他們在分泌出後瞬間被激活,在基因的本能驅使下會自主地去尋找卵子。眾所周知,精子與卵子相結合形成受精卵是受孕的首要條件。但是大多數女性在排卵期間只會排出1-2顆卵子,所以在眾多「小蝌蚪」中僅有一顆最優質的才能夠和卵子成功結合,最後成功c位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