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2020-08-04 學術頭條

【導讀】300年前,列文虎克在顯微鏡下觀察到2D精子遊動圖像,使得人們一直以來都以為精子靠其尾部左右擺動著前行。然而一項新的研究通過3D顯微鏡卻發現,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應是呈螺旋波形滾動前進。文末有視頻哦。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從受精卵發育而來:幾千萬個形似蝌蚪的精子,一出生就註定踏入賽道,爭先恐後的當那個「最優解」,而後到達「終點」、獲得獎賞---與卵細胞結合,孕育出生命的奇蹟。


然而,在這一看似屬於「常識」的過程中,卻有一個長期被人們誤解的奇怪知識,那就是---萬員賽跑時,精子究竟是如何向前遊動的?



讓我猜一猜,你腦海裡浮現的畫面是不是這樣的?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恭喜您,回答錯誤。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近日,一項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研究打破了關於精子「遊動」的普遍觀點,認為小蝌蚪們前進時,並非靠對稱性的二維擺動(如圖a),而是不對稱的螺旋式三維前進(如圖b)!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圖a 海鰻遊泳時的二維擺動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圖b 海獺遊泳時的三維旋轉


從 2D 到 3D:跨越三個世紀的精子研究


300 多年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人類精子通過左右對稱的方式擺動尾巴(鞭毛)來遊泳。但其實,這一結論並不正確,因為我們一直在用 2D 顯微鏡觀察它們。


1677 年,荷蘭人安東·范·列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在顯微鏡下首次觀察到人類精子活細胞(其實是列文虎克本人新鮮出爐的精子)。科學家後來稱它們為「蛇狀運動,像水中的鰻魚」,而且這種觀點一直持續到現在,甚至成為「常識」。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然而此次,由布裡斯託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使用最先進的 3D 顯微鏡和數學技術,率先重建了精子尾部的 3D 真實運動。


他們使用了一架每秒拍攝超過 55000 幀的高速相機,配合帶有壓電裝置的顯微鏡載物臺,以極高的速率上下移動樣品,由此拍攝了精子自由遊動的 3D 圖像。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由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精子遊動時,其頭部並非固定不動,而是會轉圈(如同地球自轉),其尾部(鞭毛)也並非在同一水平面上擺動,而是如同螺絲那樣旋轉著前進。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論文作者之一、布裡斯託大學工程數學系 Polymaths 實驗室的負責人、生育數學專家Gadelha 博士說:「用 2D 顯微鏡從上方觀察時,精子快速、規律的旋轉會導致一種錯覺,讓我們覺得精子的尾巴似乎具有左右對稱的運動,就像『水中的鰻魚』。」


但是,Gadelha 說:「想像一下你只能用一條腿遊泳—,在沒有手臂幫助平衡身體時,你一定會繞著圈子遊,但是如果你遊泳時從一邊旋轉到另一邊,你就可以平衡划水的不對稱性。」


聰明的精子:轉著轉著就前進了


現在我們知道,精子會繞著圈遊動,但問題是,如果是絕對的對稱繞圈,精子只能在原地打轉,不可能快速向前移動。但人類精子似乎很聰明,它們已經巧妙地找到了向前遊動的方法。


為了揭示了精子邊轉圈邊前進的奧秘,Gadelha 領導的研究團隊首先利用(x,y,z)軸將精子的 3D 運動切分為兩個平面:z 平面和 b 平面。而後利用計算機輔助,記錄下不同平面下的運動波形。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通過分析這些波形,研究人員發現,兩個平面的鞭毛特徵呈現出各向異性,也就是說,精子尾部(鞭毛)的擺動並非一一對稱,因而不會形成完美對稱的標準螺旋轉動。


而更加巧妙的是,研究人員發現,b 平面的波能夠讓鞭毛朝一側逆時針擺動,屬於行波,而 z 平面上的屬於駐波。行波讓精子能往一側轉動,駐波給與了鞭毛均勻旋轉的能力,保證每一次轉動力能分散到每一個平面。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兩種波形並不對稱和一致,但它們相互合作才能推動精子往前行進。



正如 Gadelha 博士所說:「我們的發現表明,精子已經找到了一種遊動模式來平衡它們的單向擺動,並且通過在非對稱性中創造對稱性,巧妙地解決了微觀尺度的數學難題。」


「然而,人類精子的旋轉像水獺一樣,非常複雜:在精子尾巴圍繞遊動方向旋轉的同時,精子頭也在旋轉。這在物理學上被稱為進動,就像地球和火星的軌道繞著太陽進動一樣(天文學中稱為歲差)。」


精子遊動:趣味還是科研?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了:現在我們知道了精子確切的遊動方式,又有什麼價值呢?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實際上,這項發現開創性地結合了 3D 顯微鏡技術和數學,可能為揭開人類生殖的秘密帶來新的希望。


Darszon 博士說,「這項發現將徹底改變我們對精子活力及其對自然受精影響的理解。對於女性生殖道內複雜的環境,以及精子遊動如何影響受精,我們仍然知之甚少。這些新工具使我們看到了精子具有的驚人能力。」


論文作者之一的 Corkidi 博士也說道:「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驚喜,我們相信先進的 3D 顯微鏡技術將揭示自然界中更多的秘密。有朝一日,這項技術將可用於臨床中心。」


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資料來源: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1/eaba5168
https://spectrum.ieee.org/the-human-os/biomedical/imaging/spermatowhoaa-human-sperm-dont-swim-like-we-thought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250415-sperm-have-a-weird-way-of-swimming-and-we-only-noticed-after-300-years/
https://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7/uob-hhs072420.php

相關焦點

  • 動圖: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從受精卵發育而來:幾千萬個形似蝌蚪的精子,一出生就註定踏入賽道,爭先恐後的當那個「最優解」,而後到達「終點」、獲得獎賞---與卵細胞結合,孕育出生命的奇蹟。然而,在這一看似屬於「常識」的過程中,卻有一個長期被人們誤解的奇怪知識,那就是---萬員賽跑時,精子究竟是如何向前遊動的?
  • 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穿在身上的「空調」| 一周學術熱點匯總
    研究發現中年是一生中最樂觀的「黃金時代」,而青年和老年人最「喪」5.被誤會了三百年的「小蝌蚪」:這才是精子真正的遊動方式6.傳聞中能讓你看見七彩小人的「神奇蘑菇」,其實可以用於治療抑鬱症7.想記的記不住,想忘的忘不掉?
  • 陳根:眼見不為實——科學發現精子遊動並非蝌蚪式遊動
    文/陳根鞭毛鞭打驅動精子穿過女性生殖道,對生殖至關重要,而精子如何穿過女性的生殖道得以最終受精,就涉及到一個關於精子運動方式的問題。他們使用一個能夠在一秒鐘內記錄超過55000幀的高速照相機,以及一個帶有壓電裝置的顯微鏡臺,以難以置信的高速度上下移動樣本,他們能夠以三維的方式掃描自由遊動的精子。
  • 三百年來科學家都看錯了,精子遊動起來並不像「小蝌蚪」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表示,他們的最新研究將顛覆有關人類精子的最早科學發現之一。 在上周五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他們似乎表明,精子細胞不會像以前人們認識那樣,簡單地來回甩動尾巴來推動自身。相反,精子會執行複雜的三維滾動和旋轉運動程序,通過常規顯微鏡觀察時,只會使精子看起來像像「小蝌蚪」在擺動尾巴。
  • 動物精子的競爭,小蝌蚪們衝呀
    在動物交配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把雄性動物扮演的角色想像得太簡單了:不就是提供精子嘛!如果把動物的交配當做是輸送精子那麼簡單,那就錯了,動物精液中的學問非常大。雄性動物為了把小蝌蚪們(精子)輸送到正確的地方與卵子結合,在精液中做了很多文章。科學家在動物的精液中檢測出上百種的活性物質,精液更像是一個小小的生態系統。
  • 精子像蝌蚪一樣遊泳?研究顯示:精子螺旋式鑽進液體中
    每個人在生命的開端都是一顆小小的受精卵,精子和卵子結合孕育之後才有了「人」。以前人們都認為精子是像蝌蚪遊泳那樣遊向卵子的,但最新研究刷新了我們的認知:它是螺旋式前進的。精子的發現者如果是喜歡網上衝浪的小夥伴,那麼一定不會對安東尼·列文虎克感到陌生。
  • 誤會了幾百年,精子遊泳根本不像小蝌蚪
    誤會了幾百年,精子遊泳根本不像小蝌蚪 鈍刀片 剃刀刀片比人的毛髮堅硬很多,但它依然會在剔除毛髮時越用越鈍,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旋轉遊泳 幾百年來,我們一直都搞錯了精子遊泳的姿勢——它們並不像魚兒或蝌蚪那樣擺動尾巴,而是旋轉著前進[2]。
  • 精子遊起來並不像「小蝌蚪」,三百年來科學家都看錯了
    三百多年來,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
  • 精子是怎樣遊動的?新發現它並非來回擺動,而是「鑽頭」般旋轉
    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細胞,它是會活動的,在正常的生殖行為中,當它從男性的生殖系統中排出之後,是以怎樣的活動狀態找到女性的卵子的呢?一直以來,包括科學家們都認為精子的是靠著尾部的左右擺動前進的,就像蝌蚪和大多數魚類一樣,但是近日有科學家發現,原來精子是旋轉著前進的。
  • 科學家揭精子真正遊動方式,打破三百多年認知
    生物學家300多年來,都認為人類的精子是如鰻魚在水中擺尾遊泳般活動,英國有科學家花了2年多時間研究,以先進3D顯微鏡和數學技術,發現精子其實是像嬉戲的水獺般,在單側旋轉前進。;然後以1秒可記錄逾5.5萬幀的高速相機,掃描精子自由遊動的3D影像。
  •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從人類觀測到精子至今已經300多年,但現在,人類才終於弄清楚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不是對稱地左右擺動尾巴遊泳,而是不對稱地旋轉前進。三百多年前,還沒有人知道精液中存在什麼,又為什麼精液能夠讓女性懷孕。直到最早的複式顯微鏡出現後,人類才第一次見到精液中精子這種成分的存在。1678年,列文虎克在顯微鏡下,看到精液中有一些運動著的「微生物」,其有著蝌蚪一樣的外觀,圓圓的頭部後面跟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在那之後,列文虎克觀察了各種動物的精液,並繪製了不同動物的精子外觀形狀圖。也因為這一發現,甚至促成了精子生物學這一領域的誕生。
  • 男性的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它並不像蛇遊泳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年
    我們人類的生殖細胞有精子和卵子兩種類型,其中精子是可以遊動的,那麼人類的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呢?我們看電視中顯微鏡下面精子遊動的方式你可能會毫不猶豫的認為是跟蛇一樣左右擺動尾巴向前遊動。其實你這樣認為也沒錯,因為連科學家們都被顯微鏡的的精子所欺騙,人類觀測到精子的歷史已經有300年了,一直到現在才弄清楚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它並不是跟蛇一樣左右擺尾遊泳,而是尾巴呈螺旋擺動的方式前進的。
  • 最新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像「小蝌蚪」左右擺動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精子「欺騙」了我們300多年!並非像「小蝌蚪」左右擺動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精子遊起來並不像「小蝌蚪」,三百年來科學家都看錯了|內有動圖
    三百多年來,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
  • 精子「欺騙」了大家幾百年!最新研究:精子並非像「蝌蚪」樣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精子真實的運動方式,顛覆了你的想像
    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這一點,只要在顯微鏡下觀察過精子的科學家都不會質疑。側向擺動似乎意味著精子只能繞圈遊動,但精子已經巧妙地適應了這種方式,並找到了向前遊動的方法。
  • 誤會了幾百年,精子遊泳根本不像小蝌蚪!丨一周科技
    本周冷知識:旋轉才是精子真正的前進姿勢。剃刀刀片比人的毛髮堅硬很多,但它依然會在剔除毛髮時越用越鈍,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在本周發表於《科學》的一項研究中[1],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研究起了剃刀變鈍的生活問題。他們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了剃刀切斷毛髮的細節,並對相關因素進行了計算機模擬。
  • 精子「欺騙」科學家343年!新研究:精子其實不是左右擺動前進
    ,就像小蝌蚪一樣,其長度約為50微米。隨著尾巴的左右擺動,精子可以在液體中遊動,並前往目的地,與卵子進行結合。結果顯示,女性的卵泡液對她們的伴侶精子更有吸引力,這要比非伴侶的高出大約18%。多年來,科學家觀測到的精子遊動方式就像魚一樣,通過左右擺動尾巴,來推動它們自身前進。然而,新研究表明,科學家被精子「欺騙」了343年,它們的遊動方式其實是螺旋形的。
  • 精子合格率低於20%,這些影響「小蝌蚪」的雷,你踩了幾條?
    原創 湘雅三健康管理科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科本文約1200字,閱讀僅需3分鐘此前,復旦大學人類精子庫對外試運營,經過層層篩選,僅有不到10%的志願者精子合格。這低得可憐的合格率,真是女性聽了直搖頭,男性聽了直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