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一周科技。本周冷知識:旋轉才是精子真正的前進姿勢。
剃刀刀片比人的毛髮堅硬很多,但它依然會在剔除毛髮時越用越鈍,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本周發表於《科學》的一項研究中[1],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研究起了剃刀變鈍的生活問題。他們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了剃刀切斷毛髮的細節,並對相關因素進行了計算機模擬。
電子顯微鏡下,剃刀片切斷一根毛髮。可以看到刀刃局部出現了微小的缺損 | Gianluca Roscioli
儘管肉眼看起來鋒利光滑,但在使用前刀刃上就存在許多約5微米尺度的細小缺損。而在剔除毛髮的過程中,這些缺損又會進一步擴大,最終造成刀片變鈍。研究者發現,當刀片以傾斜的角度切斷毛髮、組成刀片的不鏽鋼材料微觀結構不均勻時,刀刃更容易損傷。此外,毛髮與已有缺損的位置關係也是重要因素。
研究者指出,為了讓剃刀更加耐用,應該在保持硬度的前提下使用微觀上更加均勻的鋼材製作刀片。
幾百年來,我們一直都搞錯了精子遊泳的姿勢——它們並不像魚兒或蝌蚪那樣擺動尾巴,而是旋轉著前進[2]。
精子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實際是這樣的 | polymaths-lab.com
300多年前,列文虎克第一次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精子。之後人們一直認為,精子的遊動就像鰻魚,依靠尾部左右對稱的擺動獲得前進動力。而最近,科學家在3D顯微鏡下對精子進行了每秒55000幀的詳細記錄。結果發現,精子的運動是非對稱性的——它們會進行單側旋轉。這一旋轉圍繞著一個長軸,保證了精子能夠向前運動。
之前的觀察基於二維顯微鏡,因此科學家難以發現精子的不對稱旋轉。此次的發現也與精子運動的分子機制吻合:精子鞭毛中與運動相關的結構也是不對稱的。
NASA的「朱諾號」太空探測器(Juno Spacecraft)近期在木星發現了一種新型閃電[3]。
這種閃電持續時間僅5.4毫秒,每次間隔幾十毫秒,發生頻率是先前在木星雲層深處發現的「超級閃電」的10倍,但能量只有後者的10萬分之一,和地球閃電的能量相近。不過,與地球上來源於含水雲層的閃電不同,這種小型閃電可能形成於木星大氣中冰晶和氨水的混合。地球閃電一般形成於大氣層中冰晶和水滴的碰撞,但此次在木星發現的新型閃電發生位置較高,缺乏形成液態水的溫度條件。研究人員猜測,在這樣的高度氨可能起到了「防凍劑」的作用,降低了水冰的熔點,最終形成了由氨-水混合物組成的雲團。雲團中的氨水液滴與上升的冰晶碰撞,從而產生了木星上的新型閃電。
Royal Ontario Museum/McMaster University
圖中是一頭來自約7600萬年前的成年腔盾尖角龍(Centrosaurus apertus),根據化石,其腓骨末端嚴重變形。科學家起初以為這是骨折後沒有癒合良好而形成的;但通過高解析度的斷層掃描及對細胞的顯微鏡觀察,科學家發現,這一畸形症狀與人類的骨肉瘤相符——也就是說,這頭恐龍生前患上了惡性腫瘤。這項研究發表於《柳葉刀·腫瘤學》[4]。
科學家之前也在古老的生物中發現過腫瘤,例如霸王龍化石中曾出現良性腫瘤,2.4億年前的烏龜也出現過骨肉瘤。但這是第一次從細胞水平為恐龍「確診」了惡性腫瘤。人類的骨肉瘤多見於青少年,全球每年每百萬人中約有3.4例。科學家推測,這頭恐龍被骨肉瘤折磨已有一段時間,類似的發病程度對人類很可能致死。不過,這頭恐龍可能並非死於癌症;這塊化石是與其他許多恐龍化石一起被發現的,它更有可能與同伴死於洪水。
通過衛星圖片中看到的企鵝糞便,科學家們在南極洲發現了新的帝企鵝群落[5]。
通過來自哨兵2號(Sentinel2)的衛星觀測圖像,研究者這一次發現的8個新的帝企鵝群落,以及3個重新確認存在的群落。這使目前確認的帝企鵝繁殖地數量增加到了61個,已知的帝企鵝個體數量也由此增加了大約5-10%。受食物影響,這些企鵝的糞便帶有粉紅色調,當大批企鵝聚集在繁殖地時,它們留下的糞便痕跡足以在衛星圖片中被辨認出來。
衛星圖像所見的部分企鵝群落痕跡——也就是說,屎痕 | Peter T. Fretwell, Philip N. Trathan
發現更多帝企鵝是件好事,但壞消息是,新發現的帝企鵝群落所處區域很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它們之後的命運依然令人擔憂。
[1]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4/689
[2]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1/eaba5168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32-1
[4]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0)30171-6/fulltext
[5] https://zslpublication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rse2.176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