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科技的不僅僅是老人,還有我們每個人《科技想要什麼》

2020-11-05 小餛飩的跑步與閱讀

一切生物都有天然的「藉助外力」的本領,比如繁衍、築巢、覓食、遷徙,以及標記自己的領地,這個本領其實與類人猿、人類使用工具毫無二致。


「人類不是科技軌跡的終點,而是中點,恰好在生命和製造品中間。」


---凱文·凱利《科技想要什麼》

KK凱文·凱利在書中描繪了另一個王國-自然的第七王國,在第七王國裡科技馴化了我們,我們也隨著科技共同演化。科技元素被KK定義為一種生物,被人類徵服著,也馴化著人類。我們對這種生物是不夠熟悉的,也是有認知誤區的。

這種認知誤區就像在《中國食辣史》中的原產美洲辣椒,大約在明朝隆慶年間進入中國。在中國領的身份證是「觀賞植物」,直到清朝的康熙年間才逐漸小範圍內變成「食物」身份。作為知識體系的壟斷者士大夫們差不多用了100年的時間從清朝辨認到明朝。

反觀今天,我們現有的知識體系是否有能力辨認突如其來的新生物?是否會像當年士大夫們誤會辣椒那樣錯把食物當植物?我們對科技的理解是否有根本誤會?我們一直以為科技是人類藉助外力的工具,其實他是自然界的一員,吸收天地靈氣,有自己的生命、性格和生長周期?

我們該如何解讀科技?又該如何了解科技想要什麼?

這樣的疑惑和混沌感,用書中描繪的一段話來解答最適合----凱文凱利以上帝的口吻說:「從宇宙視角看,信息是世界的主導力量。」

這本《科技想要什麼》是在幫家裡的老人配藥期間讀完的,為了6種心血管藥穿梭在上海的三甲、二甲和社區醫院,讓我真實體驗了一次KK所說的科技元素與生活場景結合後的聯結和變異。


在上海不同級別醫院擁有不同的網際網路工具(三甲醫院無處不在的自助掛號付費機,社區醫院1-2臺簡易版本的掛號機),這些網際網路工具他們像科技元素的同門師兄弟,因為生長在不同的環境,有了不同的用途,因為使用人群的不同習慣,科技元素又延伸出不同的需求。

比如,我在社區醫院掛號是沒有費用的,所以也沒有退掛號費這個流程。然而在三甲醫院不同,一些進口藥沒貨,就不得不退掛號費,自主系統中不存在這個選項,必需回歸到30人以上的人工窗口乖乖排隊退費。從科技的功能性來看,這只是應用場景不同。這也是書中提到的:不是所有的科技導致的變化都是積極的。

這些科技元素同門師兄弟也有相似之處,就是無論是什麼級別的醫院,作為個體帳號即配藥的人,是無法在第一時間上網查詢到心血管藥是否有貨或者合適到貨的狀態。如果有這個功能在,可以免去來回奔波之累,我一個能跑半馬的人都覺得累流程複雜,更何況那些急需藥品的老人或是病人呢?

從這個角度看,這位科技元素小兄弟就不具備熱心腸關心人的特質,他只是直接自然應對。就像KK書中說的:「大自然不能預先計劃。它不會儲藏創新,以備將來之需。如果自然界的變異不能提供即時的生存優勢,維持這種變異的代價太大,那麼隨著時光流逝它就消失了。」

雖然看完書依舊沒弄清科技要什麼,但清楚技術元素不是造物主,它太小了。它也不是烏託邦,甚至不是實體。它正在形成,也僅僅只是開始形成。

所以,以自然界新物種的身份來看,不是科技網際網路遺忘了老人,遺忘了那些不會應用和還沒適應的人,而是網際網路,科技元素剛剛開始形成,還沒心情和時間關心不懂他的人。

相關焦點

  • 科技是什麼?我們想要什麼?
    直到最近500年來科技的興起,才帶來曲線發展;近數十年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將這種發展推到指數級別。作為一家聚焦於早期的風險投資機構,長石資本一直試圖從科技發展規律中發現端倪,尋找我們的投資邏輯。科技是什麼?
  • 科技是什麼?我們想要什麼?-虎嗅網
    直到最近500年來科技的興起,才帶來曲線發展;近數十年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將這種發展推到指數級別。作為一家聚焦於早期的風險投資機構,長石資本一直試圖從科技發展規律中發現端倪,尋找我們的投資邏輯。科技是什麼?
  • SpaceX的成功給我們敲響警鐘:中美科技競賽,比的不僅僅是科技
    可以說,現階段的太空競賽,比的不僅僅是當下的科技水平,也是在比誰能更好地將某項技術在市場推廣,依靠市場的力量推動技術快速迭代升級。而這方面恰恰是美國的優勢所在!所以,此次spaceX成功發射,給所有關注航天科技發展和太空安全的中國人,敲響了警鐘。
  • 科技的飛速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經濟還有政治和軍事等很多方面發展變得不平衡,從而導致了各個國家之間開始市場經濟的掠奪,也導致爭奪世界霸權變得愈發激烈。第二次世界大戰隨之爆發。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率先登上了第三次革命的快車,也就是「科技革命」。
  • 科技創新如何更好助力每個人的發展
    面對當今信息和知識爆炸的時代,如何理解科技創新與每個人的關係,科技創新如何更有效地助力人的發展,助力於地區和國家的發展呢?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就此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科技改變生活,基因解碼技術,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
    因為基因檢測得技術不僅在測試序列方面有一定的研究,這對於我們科學技術的研究領域的國家來說,不僅僅是科學家們能夠奮鬥的目標,而且在這個技術領域中容易測試出其中的基因的配對成分。測試出來後,我們都會感到驚訝的,這個序列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們對於兩種技能的出現是我們能夠向前的機會。
  • 老人常說豬是蛇的「剋星」,難道豬真不怕死?很多人都誤會了!
    老人常說豬是蛇的「剋星」,難道豬真不怕死?很多人都誤會了!現在豬肉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朋友聚會,豬肉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硬菜,老人常說豬是蛇的剋星,豬真的不怕死嗎?還是豬,有什麼秘密武器?
  • 導師薦書 唐波校長——《科技想要什麼》
    我們誠摯邀請了不同專業的導師,給予廣大研究生推薦值得閱讀的好書,豐富精神文明生活,期待在導師的引領下,我們暢遊知識的海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微信公眾平臺每周將推出一期「導師薦書」欄目,同學們請密切關注哦。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展示第一期——唐波校長推薦的書目。
  • 老人冒雨交社保被拒,科技成為了老人的「囚牢」?| 風眼觀察
    2020年鳳凰網科技「看見」行動聚焦「教長輩用手機」這件小事,以及其背後的「讓科技產品適應老齡化社會」的願景。出品 《風眼》深度報導組 鳳凰網科技 鳳凰新聞客戶端作者 | 鄭媛 編輯 | 於浩很難設想,三十年後,我們也會像他們一樣四處碰壁嗎?
  • 我們誤會它啦……
    但在《走近科學》一個個看似 「無釐頭」的故事背後 其實飽含著深刻的意義 我們一直以來都誤會它了
  • 《科技想要什麼》改變了我對生活、宇宙和其他一切事物的看法
    社會歷史的發展有自身規律,而科技的發展實際上並不孤立於社會歷史的發展。  那麼,問題來了,科技想要什麼?  事實上,科學的進步也遵循著自己的一套規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於是,有這麼一個人就出現了。    他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精神教父,據說影響了比爾·蓋茨、史蒂夫·賈伯斯等。
  • 未來十年,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對於未來,沒有人可以預測,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去暢想。對於科技,我們有著無限的遐想,也有著無限的憧憬,我們希望未來的十年會成為真正的科技時代,希望科技可以走進千家萬戶,走進每一個人。5G已經到來,未來十年它將得到全速發展。6G也已啟動,對於網絡,未來可期。
  • 科技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科技
    「科技」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因為科技隨時隨地都在我們身邊,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們偉大的祖國科技迅猛發展,在享受到科技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更讓我們看到了祖國的偉大。在我們身邊,科技產品隨處可見,比如,老師上課時,可以用課件,幻燈片,可以把各種各樣的圖片、音樂文件合到一起,使同學們上課時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快樂,以前想聽歌,大家都是去買磁帶,而現在大家都上網「百度一下」,想聽什麼歌都有,並且還有MP5,以前,手機的用途就是打個電話,近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幾乎所有人都用上觸控螢幕的智能機,這種手機可以拍照、開會、上網,聽音樂等等
  • 四本黑科技小說,黑科技果然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嘻嘻嘻
    四本黑科技小說,黑科技果然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嘻嘻嘻1,學霸的黑科技時代。作者「咬文嚼紙」。簡介:高三弱雞男蕭銘,在一次熬夜看小說猝死後經歷了高等智慧星球潘沙星科技戰士的全部人生。 死而復生的蕭銘發現理科課程變得簡單起來,此外他還擁有了潘沙星的科技系統。 在高考的關口,他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
  • 羅永浩推薦的堅果投影儀到底什麼來頭?原來是深圳火樂科技旗下王牌...
    羅永浩推薦的堅果投影儀到底什麼來頭?  原來堅果投影儀是來深圳火樂科技旗下研發生產的熱門產品。其全名為深圳市火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位於世界級研發基地的深圳南山區科學園區。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專業從事智能投影設備研發及生產的高科技公司。在火樂科技發展的近十年的時間裡可謂穩紮穩打,一路凱歌,目前亦已獲得阿里投資,是當之無愧的阿里系品牌。旗下堅果智能影院發展至今,已成為微投行業領跑者,致力於創造「美好視聽生活」。
  • 科技改變我們的現實生活
    科技改變生活同學們,當我們坐在電視機前收看豐富多彩的節目時;我們手按滑鼠在計算機的世界裡暢遊時;當我們沉浸在與同學在電話裡快樂地聊天時……我們可曾想過:是什麼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那麼多的變化?是科技!是科技的巨大力量,改變了我們身邊的一切,改變了整個世界隨著科技的逐漸發展,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變化呢?
  • 細化到每個人的日常,豐田想打造的未來移動空間是什麼樣?
    汽車不僅僅是交通出行工具,更是移動生活的載體。Mobility for all,每個人的移動社會,未來的汽車絕不僅僅是一個移動的電腦加上四個輪子。家裡老人也可以不用兒女陪伴,一鍵叫車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我們誤會它啦…
    得知這個消息,部分網友都是這個反應:「什麼?《走近科學》竟然完結了?!」另一部分網友的反應則是「什麼?《走近科學》竟然才完結?!」還有網友操心起主持人張騰嶽,陪伴了咱們那麼多年的張老師要失業了嗎?讓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但是,在《走近科學》一個個看似「無釐頭」的故事背後,其實飽含著深刻的意義,我們,可能一直以來都誤會它了。在大家心中,《走近科學》的畫風應該是這樣的……xxx 為何頻頻失竊?xxx 為何深夜慘叫?
  • 黑科技助老,人民日報點讚:獨居老人家裡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
    那是什麼事呢?大家請看就是它——智能水錶!並及時向居委預警居委幹部接報立刻上門走訪確認情況以防老人一個人在家,出現什麼意外。>就已經觸發信息警報20-30起目前都已經處理完畢如果這樣子的「智能四件套」老早就已經大範圍普及的話那今年8月份的這兩位老人也就不會過了這麼久,才被人發現了...哎科技向善因為江蘇路街道的這項舉措被大家熱議還有不少網友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比如在水錶讀數長時間保持一個流量
  • 量子通信科技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審視一下量子通信與科技。 達·文西曾經提到過,大膽和堅定的決心能夠抵得上武器的精良。這似乎解答了我的疑惑。 既然如何, 卡耐基曾經說過,我們若已接受最壞的,就再沒有什麼損失。這啟發了我, 量子通信與科技,到底應該如何實現。 所謂量子通信與科技,關鍵是量子通信與科技需要如何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