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閱讀:人類300多年的認知都錯了,揭秘精子的3D花式運動

2020-09-03 塗博士

最新研究發現,精子的遊動方式和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翻譯:塗博士

繪圖:Phyllis

新的研究顛覆了人類三個多世紀以來關於精子如何運動的認知。

在顯微鏡下,人類的精子似乎像搖擺的鰻魚一樣遊動,精子尾巴在尋找卵子受精時來迴旋轉。

Credit Phyllis

但是現在新的3D顯微鏡和高速視頻顯示出精子根本不會以這種簡單和對稱的方式遊動。相反,由於它們的尾巴只向一側拍打,它們會以劇烈的自旋來彌補由其產生的效果。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數學家赫爾姆斯·加德哈(HermesGadêlha)說:「這就好像說你是一個遊泳者,但你遊泳的時候只能向一側踢腿。如果你在遊泳池裡這樣遊泳,你會一直在水裡轉圈。……大自然非常聰明,發明了以一種非常複雜,巧妙的方式向前遊動。」

奇怪的遊泳者

第一個近鏡頭觀察到人類精子特寫的人是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的荷蘭科學家Antonie van Leeuwenhoek。1677年,範·列文虎克(van Leeuwenhoek)用他新開發的顯微鏡觀察自己的精液,第一次看到液體中充滿了微小的,擺動的細胞。

在2D顯微鏡下,精子很明顯是由尾巴向前推動的,當精子頭旋轉時,尾巴似乎在左右擺動。在接下來的343年中,人類對精子的運動方式一直是這樣理解的。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男科學教授艾倫·佩西(Allan Pacey)說:「 很多科學家一直猜測精子尾巴的移動可能和一個非常重要的3D元素相關,但是迄今為止,我們一直沒有能夠可靠地進行此類測量的技術,」。艾倫·佩西教授本人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佩西教授在給Live Science的電子郵件中寫道,因此,這項新研究是「向前邁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Gadêlha和他的同事們從「藍天探索」項目中開始了這項研究。他們使用能夠進行三維成像的顯微鏡技術和每秒可捕獲55,000幀的高速相機,將人類精子的遊動記錄在顯微鏡載玻片上。

加德哈(Gadêlha)告訴《 Live Science》:「我們發現的結果完全令人驚訝,因為它完全打破了我們的認知體系」。

精子的尾巴不是像鞭子一樣左右擺動。相反,他們只能朝一個方向跳動。為了從不對稱的尾巴運動中向前扭轉,精子頭部在尾巴旋轉的同時以抖動的方式旋轉。頭部旋轉和尾巴實際上是由兩個不同的細胞機制控制的兩個獨立的運動,但當它們結合在一起時,結果就像是旋轉的水獺或旋轉的鑽頭。在360度旋轉的過程中,尾巴單向一側擺動的效果被平衡了,兩種運動加在一起的效果就是向前推進。

Gadêlha說:「精子甚至都沒有遊泳,精子只是在液體中向前鑽動。」

研究人員今天(7月31日)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在開始閱讀英文原文之前,請先複習下列核心詞彙:

sperm - n. 精子

swim - v. 遊泳

contributor - n. 貢獻者,作者

research - n. 研究

upend - v. 推翻

microscope - n. 顯微鏡

wiggle - v. 擺動

eel - n. 鰻魚

tail - n. 尾巴

gyrate - v. 旋轉

egg - n. 卵子

fertilize - v. 受孕

andrology - n. 男科學

symmetrical - adj. 對稱的

motion - n. 運動

rollicking - adj. 歡鬧的

spin - v. 自旋,轉動

microbiology - 微生物學

fluid - n. 液體

tiny - adj. 小的

ingenious - adj. 巧妙的

postulate - v. 假定,猜測

element - n. 元素

measurement - n. 測量

dimension - n. 維度

forward - adv. 向前

propulsion - n. 推進,動力

cellular - adj. 細胞的

drill - v. 鑽

even out - 均勻掉,平衡掉

在複習了以上詞彙後,請將下面的英文原文一口氣讀完,不要在中途停下來去查那些不認識的單詞。有了上面的核心單詞打底,你完全可以將整篇文章讀完並且理解裡面的大致意思。記住,你只要做到大致明白就可以了。

閱讀能力和閱讀量成正比,要提高閱讀量,必須是大量的泛讀,如果要對每個不懂的單詞都去查字典,那麼就不可能通過大量的泛讀來提高你的閱讀量。

如果你對某篇泛讀文章特別喜歡,可以在泛讀一遍以後再慢慢地精讀。如果在精讀的過程中對某些句子不是太明白需要講解,或者你希望以後多看到哪方面的雙語閱讀,請直接聯繫塗博士。

Sperm don&39;t swim in this simple, symmetrical motion at all. Instead, they move with a rollicking spin that compensates for the fact that their tails actually beat only to one side.

&39;s almost like if you&34; said study author Hermes Gadêlha, a mathematician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 in the U.K. &34;

Strange swimmers

The first person to observe human sperm close up was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a Dutch scientist known as the father of microbiology. In 1677, van Leeuwenhoek turned his newly developed microscope toward his own semen, seeing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fluid was filled with tiny, wiggling cells.

Under a 2D microscope, it was clear that the sperm were propelled by tails, which seemed to wiggle side-to-side as the sperm head rotated. For the next 343 years, this was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human sperm moved.

&34; said Allan Pacey, a professor of andr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in England, who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The new research is thus a &34; Pacey wrote in an email to Live Science.

Gadêlha and his colleagues at the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started the research out of &34; Gadêlha said. Using microscopy techniques that allow for imaging in three dimensions and a high-speed camera that can capture 55,000 frames per second, they recorded human sperm swimming on a microscope slide.

&34; Gadêlha told Live Science.

The sperm tails weren&34;The sperm is not even swimming, the sperm is drilling into the fluid," Gadêlha said.

The researchers published their findings today (July 31) in the journal Science Advances.

相關焦點

  •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多年
    從人類觀測到精子至今已經300多年,但現在,人類才終於弄清楚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不是對稱地左右擺動尾巴遊泳,而是不對稱地旋轉前進。三百多年前,還沒有人知道精液中存在什麼,又為什麼精液能夠讓女性懷孕。《科學·前沿》的新研究利用高速3D顯微鏡首次確定了精子在3D條件下是如何遊動的,這一結果也刷新了人類過去的認知:人類精子不是像海鰻一樣對稱性地擺動鞭毛,而是像海獺一樣的旋轉式遊動——頭部往一側擺動旋轉,與此同時鞭毛也會跟著旋轉,也就是一種旋進過程,而這個過程並不是2D看到的對稱性遊動。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進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精子運動並非此前的認識。最新的三維高速顯微鏡下,精子是在滾動中前行的。具體而言,精子頭部旋轉,尾部則繞著遊泳軸滾動,如此實現了前行。7月31日,這項研究發表在了《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研究者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新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進
    300 多年前,顯微鏡之父、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觀察自己的精液,發現了精細胞,並且描述說,這些精子在像水蛇一樣遊動。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用顯微鏡從上方往下看,都得到了統一的結論:精子通過左右移動尾巴來遊泳。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精子運動以前是未知的。在最新的三維高速顯微鏡下,精子在滾動時向前移動。具體而言,精子頭部旋轉,尾巴繞遊泳軸滾動,從而實現向前運動。該研究於7月31日發表在《科學進步》(Science Advances)上。研究人員來自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
  • 原來我們一直都誤解了精子的前進運動方式?
    好吧,你懂的自那個時候起,直到今天,這種運動方式也變成了人們普遍的認知。當然,看過本文後的你,才會知道這其實是一個視覺上的錯覺。就在最近布里斯托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表示:他們利用了每秒55000幀的超高速攝像機和三維顯微鏡來觀察精子,並且發現了精子的遊動方法原來跟以前人們的認知完全不一樣。
  • 數百年來,精子的運動欺騙了我們的眼睛
    他觀察到其中的每個生物都有一個扁平的頭部和長而透明的尾巴。並且在運動的時候,尾巴會像蛇或者水中的鰻魚一樣擺動,跟著它左邊右邊一個慢動作,然後順著S形路線在液體環境中開啟了我們人生中第一次遊泳競賽。列文虎克立馬意識到這個發現可能會揭秘哺乳動物生育之謎,於是他繼續觀察其他動物的精液樣本,並確定了精子來源於睪丸。然後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不少假設,比如他堅持認為,精子細胞可以獨立形成胚胎,而卵子和卵巢只是在其成長時候充當工具人,為它們提供營養。
  • 當精子被發現進行「滾動運動」後,科學家感謝列文虎克帶來的歡樂
    發明複合顯微鏡的安東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是第一個觀察人類精子運動的人我們使用3D顯微鏡的最新研究表明,我們都是精子欺騙的受害者。」 。實際上,精子的尾巴只在一側扎。加德勒哈說,單側中風會使精子遊動一個永久的圈。 但是不,精子比這更聰明。生殖數學專家加德利亞說:「人類精子在遊泳時會滾動,就像嬉戲的水獺在水裡開瓶一樣,他們的單側中風會使自己平均下來,並且會向前遊泳。」他說:「精子的旋轉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精子恢復對稱,並且實際上能夠直行。」
  • 「欺騙」科學家300多年!揭開生命神秘的「面紗」,重新認識科學
    「欺騙」科學家300多年!揭開生命神秘的「面紗」,重新認識科學,他們對於存在的世間萬物都冠以相應的神話,對於精子則是更加痴迷。而我們的印度古國,一直以來都流傳著一個神話,便是印度文明得以孕育和發揚母親河恆河,便是大祭司溼婆和妻子做愛一百年最終才形成的,是溼婆的精子給了恆河淵源流淌的神力;關於印度對於這一段神話的文獻記載,溼婆和妻子做愛長達一百多年,沒有中斷…..
  • 精子「欺騙」了我們300多年!並非像「小蝌蚪」左右擺動前進
    人類精子是怎樣遊動的?三百多年來,科學家也可能被2D顯微鏡下的這類視野給欺騙。學界一直以為精子像蝌蚪或鰻魚那樣擺動尾巴前進。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被戲稱為人類最早的浪漫「鑽頭」。
  • 精子像蝌蚪一樣遊泳?研究顯示:精子螺旋式鑽進液體中
    每個人在生命的開端都是一顆小小的受精卵,精子和卵子結合孕育之後才有了「人」。以前人們都認為精子是像蝌蚪遊泳那樣遊向卵子的,但最新研究刷新了我們的認知:它是螺旋式前進的。精子的發現者如果是喜歡網上衝浪的小夥伴,那麼一定不會對安東尼·列文虎克感到陌生。
  • 男性的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它並不像蛇遊泳科學家們弄錯了300年
    我們人類的生殖細胞有精子和卵子兩種類型,其中精子是可以遊動的,那麼人類的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呢?我們看電視中顯微鏡下面精子遊動的方式你可能會毫不猶豫的認為是跟蛇一樣左右擺動尾巴向前遊動。其實你這樣認為也沒錯,因為連科學家們都被顯微鏡的的精子所欺騙,人類觀測到精子的歷史已經有300年了,一直到現在才弄清楚精子是怎麼遊動的,它並不是跟蛇一樣左右擺尾遊泳,而是尾巴呈螺旋擺動的方式前進的。
  • 科學家揭精子真正遊動方式,打破三百多年認知
    生物學家300多年來,都認為人類的精子是如鰻魚在水中擺尾遊泳般活動,英國有科學家花了2年多時間研究,以先進3D顯微鏡和數學技術,發現精子其實是像嬉戲的水獺般,在單側旋轉前進。;然後以1秒可記錄逾5.5萬幀的高速相機,掃描精子自由遊動的3D影像。
  • 雙語閱讀:德國科學家發明3D"隱形鬥篷"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雙語閱讀:德國科學家發明3D"隱形鬥篷" 2013-01-21 15:19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刷新你對精子的認知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50年-他們旋轉而不遊泳精子對於我們星球上幾乎所有生物體(包括人類)的受精至關重要。為了繁殖,人類的精子必須遊到相當於爬珠穆朗瑪峰才能找到卵的距離。他們只需搖晃尾巴,移動液體向前遊泳即可完成這一史詩般的旅程。
  • 探秘海南首個人類精子庫 300多人排隊「等精子」
    這是海南省首個人類精子庫,填補了海南人類精子庫的空白。為不孕不育夫婦在申請使用精子時節約了大量等候時間和相關費用,提升了海南省優生優育服務水平。  目前約300多人排隊「等精子」可做生殖保險  據了解,人類精子庫自2007年起開始籌建,2015年1月5日海南省衛計委組織國家及省級聯合專家組一行進行現場論證評審,驗收達標,將於近期正式開始試運行。
  • 精子真實的運動方式,顛覆了你的想像
    最近一項研究藉助先進的高速攝影技術,發現這種印象其實是一種視錯覺,精子的運動方式實際上要更加複雜:它們的尾巴朝向一側擺動,頭部旋轉前進,平衡了尾部運動的不對稱。人類探索到了越來越多關於這種「微生物」的秘密。
  • 螞蟻又來搞事情|精子進化能存活多年
    這種競爭儲存和儲存多年後仍能存活的需求之間的相互作用已經在螞蟻精子中創造出了獨特的進化適應。脊椎動物的生殖研究已經確定,精子能夠對其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作出響應,使它們能夠更有效地到達雌性的卵子並授精。這些變化可能是pH值、離子濃度或生殖系統溫度和腺體分泌物的改變,或者是將精子吸引到授精處的特定分子的出現。
  • 關於精子,這點認知我們錯了 | Nature子刊
    一項最新發表在Nature子刊上的研究顛覆了關於受精的認知。這項研究稱,在受精過程中,父親的精子捐獻的中心粒是2個,而不是1個。而這一新發現的精子結構可能會導致不孕、流產和出生缺陷。由於母親的卵子不提供中心粒,而父親的精子只擁有一個可識別的中心粒,因此,Avidor-Reiss教授團隊想知道受精卵中的第二個中心粒是從哪裡來的。先前,科學家們認為,精子提供了一個中心粒給卵子,然後該中心粒複製了自己。在這項新研究中,Avidor-Reiss教授等利用尖端的技術和顯微鏡發現了以前難以識別的第二個中心粒。
  • 蟲洞英語 | 英文啟蒙+開拓視野,有中英文認知繪本就夠了
    中英文認知繪本課程是蟲洞雙語學習APP的精品英文課程之一。
  • 運動紊亂的精子,不被修飾的蛋白
    運動紊亂的精子,不被修飾的蛋白 2021-01-12 2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