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證明據說世界上只有12個人看懂,他們是……

2020-11-22 騰訊網

2012年,日本京都大學的數學家望月新一(Shinichi Mochizuki)用4篇總長度超過600頁的論文,向數學界宣布,他證明了著名的數論難題——ABC猜想。然而,由於望月的論文非常晦澀難懂,而且他採用了自己發展起來的數學工具,致使數學界幾乎無人能看懂他的論文。

昨日,日本媒體報導說,這個被「雪藏」了8年之久的證明即將正式發表在學術期刊上,這意味著宣告ABC猜想已經得到證明。隨後,《自然》雜誌也對這一重大進展進行了報導。

然而,爭議卻仍然存在,因為接收這篇論文期刊《數理解析研究所公刊》,是由京都大學出版的,而且期刊的主編正是論文的作者——望月新一。

○望月新一。| 圖片來源:exblog.jp

什麼是ABC猜想?

ABC猜想是數論領域最重要的純數問題之一,它代表了整數的加法與乘法之間的深刻聯繫。它的名字源於一個簡單的方程A+B = C,其中A、B、C是三個互質的整數,也就是說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是1。我們以 (A, B, C) = (3, 125, 128) 為例,這裡A、B、C的質因數分別為rad(3) = 3,rad(125) = 5³,rad(128) = 2⁷,它們的質因數的乘積 3 x 5 x 2 = 30

而ABC猜想說的就是:rad(ABC)ᵏ > C,當k = 1 時,像(3, 125, 128)這樣的反例可以有無窮多個;但是,如果 k >1,哪怕 k = 1.00000…001,那麼像rad(ABC)

這就是ABC猜想。這是一個可以加強並統一過去的許多重要數學成果的猜想——費馬大定理便是其中之一。如果能夠證明ABC猜想,證明費馬大定理便不需要像安德魯·懷爾斯用了200多頁才完成論證,只需短短幾行做到。

那麼,聲稱證明了這一重大難題的望月新一,究竟是誰?

望月新一可以說是當今數學界的一位數學巨匠。他在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完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學習,1992年,在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後回到日本,開始了在京都大學的數學生涯,主要專注於數論領域的相關研究,多年來都保有良好的學術記錄。

2012年,望月不聲不響地就將論文預印本上傳到了他在京都大學數理解析研究所的個人主頁上。很多數論學家得知此事之後,都熱情地投身於研習他的論文,結果卻被陌生的數學語言和不同尋常的陳述所阻礙。

○圖片來源:[1]

這幾份長達600多頁的論證中充斥著許多奇怪的名詞和圖形,其中300多頁的內容被用來建立一個全新的專門用於證明ABC猜想的數學概念體系,這讓幾乎所有讀過它的人內心都是崩潰的。他發展了一種全新的數學形式,叫作宇宙際泰希米勒理論(Inter-Universal Teichmüller Theory,IUT),這是一種將代數元素與幾何學結合起來的理論,望月獨自研究了近10年,將它專門用於解開ABC猜想。

○望月新一於2012年提交的論文。| 圖片來源:Jacob Aron/NewScientist

為了解讀這些論文,曾有數學家特地為此舉辦過研討會,並編寫概述性的總結論文。有少數數學家表示他們讀懂了IUT,但更多人對此證明持懷疑態度。在2015年的一場舉辦於牛津的IUT研討會上,史丹福大學的數學家Brian Conrad對並未出席研討會的望月表達了這樣的觀點:他認為望月的證明之所以如此難以理解,一個重要原因是這篇論文的寫作存在許多問題,造成了眾多在數學上的理解困難。

這是許多數學家對此事的共有觀點,另一個大家認為對理解這一證明造成了重大阻礙的原因是,望月的「不愛旅行」這一特點,為他與其他國家的數學同僚展開交流造成了巨大屏障。

在此期間,沒有嘗試為其他數學家提供強有力的解釋和說明的望月,一直在對這篇論文進行修改和擴展。2017年12月,日本媒體報導稱,被「雪藏」5年的望月ABC證明已經接近得到官方驗證,即將被發表。霎時,關於論文將被發表在望月作為主編的《數理解析研究所公刊》上的傳聞四起,令許多數論學家都驚愕不已。很快《數理解析研究所公刊》便回應表示,這些論文還尚未被接收。

2018年9月,菲爾茲獎得主Peter Scholze和數學家Jakob Stix發表了一篇題為《為什麼ABC仍然是猜想》的論文,稱找到瞭望月證明中的「嚴重的、不可修復的裂縫!」

○Peter Scholze。| 圖片來源:Nyani Quarmyne

現年32歲的Scholze是德國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迄今為止,他已經獲得了包括菲爾茲獎、克雷研究獎、歐洲數學學會獎、費馬獎、奧斯特洛斯基獎、拉馬努金獎等等各項榮譽。Scholze研究的一個領域是算術幾何,這是一個用幾何方法研究數論問題的領域。而Stix則是望月新一所研究的阿貝爾幾何領域的專家。

2018年3月,Scholze和Stix特地前往京都大學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在那段時間裡,他們與望月一起討論了這一證明。但是他們的會面並沒能產生令人滿意的結論。Scholze和Stix基於這些討論和對那些論文的研究,認為在望月的第3篇論文的「推論3.12」中,其證明結尾處有一行論證是根本錯誤的。而推論3.12正是許多數學家都表示令他們感到困惑的地方,也被認為是望月的ABC證明的核心

但是,Scholze和Stix的報告並不能讓望月信服,望月認為,Scholze和Stix對他的研究有著「某些根本性的誤解」。

現在,論文已於2月5日被望月作為主編的《數理解析研究所公刊》正式接收。其實,數學家經常在他們擔任編輯的期刊上發表論文,儘管對於如這次這種較有爭議的事件來說,編輯們通常會選擇迴避,但只要作者遵照同行評審的迴避流程,就不會違反任何準則。

對於論文被接收一事,Scholze在一封對《自然》的電子郵件中表示:「自我與Stix編寫那份手稿以來,我的判斷沒有任何改變。」而在另一封電子郵件中,Stix則拒絕對此發表任何評論。

在宣布了此次證明的新聞發布會上,日本數學家玉川安騎男(Akio Tamagawa)表示,望月的證明過程並沒有受Scholz和Stix的批評而作出改變,雖然一些相關的評論將會在論文中發表,但論證的本質沒有改變。

傳說中看懂望月新一論文的12人:

諾丁漢大學教授Ivan Fesenko,RIMS講師山下剛、星裕一郎、譚福成,RIMS教授玉川安騎男,東京工大教授加藤文元,廣島大學教授松本眞,普渡大學副教授Chung Pang Mok,巴黎第六大學副教授Emmanuel Lepage,佛蒙特大學客座教授Taylor Dupuy,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Kiran Kedlaya,密西根大學教授Jeffery Lagarias。

參考連結: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titans-of-mathematics-clash-over-epic-proof-of-abc-conjecture-20180920/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156623-mathematician-set-to-publish-abc-proof-almost-no-one-understands/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28682-mathematicians-left-baffled-after-three-year-struggle-over-proof/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abc-conjecture-as-easy-as-1-2-3-or-not-10836

論文連結:

[1] http://www.kurims.kyoto-u.ac.jp/~motizuki/Inter-universal%20Teichmuller%20Theory%20I.pdf

[2] http://www.kurims.kyoto-u.ac.jp/~motizuki/Inter-universal%20Teichmuller%20Theory%20II.pdf

[3] http://www.kurims.kyoto-u.ac.jp/~motizuki/Inter-universal%20Teichmuller%20Theory%20III.pdf

[4] http://www.kurims.kyoto-u.ac.jp/~motizuki/Inter-universal%20Teichmuller%20Theory%20IV.pdf

相關焦點

  • 據說只有10%的人能全部看懂!
    只有10%的人都全部看懂!】這麼多粉紅色的仙鶴,可是我們在中間有個仙女,能發現嗎?【右腦發達的你們,看出了幾張圖!只有10%的人都全部看懂!】這張圖裡有一隻動物,那麼是什麼動物呢?【右腦發達的你們,看出了幾張圖!只有10%的人都全部看懂!】這些雪人裡藏了只國寶,你能在10秒內看出來嗎?【右腦發達的你們,看出了幾張圖!只有10%的人都全部看懂!】
  • 當格靈深瞳讓計算機可以看懂這個世界, 我們的生活將會發生怎樣的...
    讓計算機可以看懂這個世界幾千年前,人類就已經發明了文字;幾百年前,人類已經製造傳遞了聲音;直到最近幾十年,人類才發明了動態圖片,也就是視頻。與文字、聲音相比,視頻承載了更豐富的信息量。要完全提取、「讀懂」 視頻裡的信息量,即使對人來說,也都不是一件容易事。試想下,當玩著手機去看電視時,我們會丟失掉多少信息呢?
  • 一分鐘看懂黎曼猜想及其被證明的意義
    一分鐘看懂黎曼猜想及其被證明的意義 李倩 發表於 2018-10-16 17:40:26 一分鐘看懂黎曼猜想及其被證明的意義 「黎曼猜想」 是數學界迄今最重要的猜想之一
  • 一個只有高中物理基礎的人,有沒有可能通過自學看懂量子物理?
    一個只有高中物理基礎的人,有沒有可能通過自學看懂量子物理?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可以的,就看你的天分和能花多少精力在上面。網絡時代的自學對於現在這個網絡時代來說,學校教的內容,其實大部分網上都有,如果你發現沒有,那是錢沒有到位……即使你沒考上大學,在這個網絡時代,只有你願不願意學和學不學得會,沒有你學不到的。
  • 世界上有12個人到過月球,但到過馬裡亞納海溝的人只有3個
    人類一直以來有登月的夢想,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將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有些還到過不止一次。但世界上卻有一個地方,迄今為止只有3個人到達過,這裡就是地球最深處,深達10911米的馬裡亞納海溝。
  • 8張「一絲不掛」的人性圖,最後一張只有智商180的才能看懂!
    8張「一絲不掛」的人性圖,最後一張只有智商180的才能看懂!第一張:每個人都有千百種模樣,想真正看透一個人,很難第二張:有手有腳卻在要飯!(據說還有其他含義)第八張:據說只有智商180的才能看懂,你看懂了嗎?
  • 世界最神秘國度:中國只有20個人見過真面目!面積是梵蒂岡幾千倍
    世界最神秘國度:中國只有20個人見過真面目!面積是梵蒂岡幾千倍世界上大概有200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魅力和特色,其中有一些非常著名的傳統古國,比如我們的中國,就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古到今都沒有斷掉傳統文化,甚至也會一直傳承下去!
  • 我的世界:你了解十大未解之謎嗎?據說只有老玩家,才能解開真相
    在遊戲當中給了自己非常大的一些名利和欲望,讓他們在沉迷遊戲當中無法自拔。之前小編也是非常的討厭玩遊戲,而且對於遊戲這件事情感覺對人只有害,沒有利,但是最近小編玩上了一種遊戲之後,感覺遊戲裡面的世界,還是非常的漂亮。而且這種遊戲對小編來說也是吸引力非常的大,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嘮一嘮這個遊戲。
  • 世界上最「燒腦」的5張圖,反正我是一個都沒看懂,求答案?
    世界上最「燒腦」的5張圖,反正我是一個都沒看懂,求答案? 這是什麼?據說只不過是一張紙,大家看成什麼了?是不是都想歪了呢!好汙啊,哈哈……世界上最「燒腦」的5張圖:第一眼沒看到馬的,你就輸了!你看到了嗎?
  • 據說只有警察才能看的懂哦
    據說只有警察才能看的懂哦 說起警察蜀黍 大家會想到哪些成語?
  • 據說這個世界最大「垃圾漩渦」正在「襲向」中國!
    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國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很多人都開始不滿足於物質的追求,開始享受精神上的快樂,他們都紛紛的踏上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場。據說這個世界最大「垃圾漩渦」正在「襲向」中國!水是我們的母親,也是因為大量的水資源養育著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但是在我們的這片土地上,存在著一個最大的垃圾場,你知道它的面積有多大嗎?據說它的面積相當於4個日本。
  • 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
    曾經這樣想過:其實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其它看到的人和事物都是自己的幻覺! 各位朋友也有沒有這樣懷疑過:這個世界,其實只有你一個人? 網友一:這世界本來就你一個人。你不在了了世界就不在了。但是對別人來說,你不在了,他們的世界依舊。
  • 罕見的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真實存在著「超能力」的5個人
    俗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在我們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人,他們外表看似很普通,沒有任何的與眾不同,但是身上卻存在著不可思議的特殊能力,或者準確的來講就是「超能力」,正是憑藉著自己這方面的特長,他們往往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有的甚至成為了大明星,這的確很讓我們羨慕,今天小編就來聊聊罕見的人類
  • 在這個世界上,擁有「獨一無二」人生經歷的7個人
    雖然我們人類是一個群居動物,但是每個人還都是特殊的存在,有的人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而有的人則是非常喜歡冒險,這樣的人往往更受到人們的歡迎,畢竟他們是打破陳規、勇於追求自我的「英雄」,其實在這世界上,這樣與眾不同的人並不少,他們個個都身懷「絕技」,其故事很值得我們來細細品味,那麼今天小編來說說,在這個世界上,擁有「獨一無二」人生經歷的7個人!
  • 世界上最完美的那幾個數學公式,你能看懂幾個?
    許多科學家承認,他們喜歡特定的公式,是因為不僅它們的功能強大,而且它們簡單形式裡所包含的富有詩意的真理。這是不是能證明西遊記裡的一段話: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呢?默裡說,相對於愛因斯坦後來的理論中較為複雜的公式,他更喜歡使用相對論方程。他說:「我永遠不會遵循廣義相對論的數學。」
  • 望月新一的abc猜想證明可能即將發表
    5年前,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將他對abc猜想的證明貼在了他所在的京都大學數理解析研究所(RIMS)主頁上。5年過去了,數學界面對這個由四篇論文組成、長達512頁的證明基本上依然是一臉懵逼。這個證明如果成立,帶來的衝擊將難以想像——別的不說,包括費馬大定理在內的許多數學猜想與證明頗為繁瑣的定理都可以由此直接推導得出。
  • abc猜想被證明?600頁的數學論文,世界上只有幾個人看得懂
    期刊上發表瞭望月新一撰寫的關於「宇宙際Teichmuller」的論文,長度達到了驚人的600頁建築abc猜想如果解決了,數論中一些猜想也會得到證明,可以說是本世紀最高的數學成就了,所以意義非常重大。02ABC猜想事件(1)6年前的望月新一早在6年前,也就是在2014年,望月新一就發表論文,表示證明了ABC猜想,論文證明長度足足有
  • 世界上第一個證明π是無理數的方法—高中生也能理解
    事實上,很多專業的數學學者也不了解具體的證明方法。究其原因,一是沒必要、二是大多數證明過程都太專業且不直觀。例如附二中由 伊萬·尼文(Ivan Niven, 美國數學家) 給出的據稱是最短的證明,需要大學數學知識才能看懂。 本文給出一個高中生也能看懂的證明方法,由瑞典數學家約翰·海因裡希·蘭伯特在 1761 年給出。
  • 望月新一的abc猜想證明可能即將發表| 果殼 科技有意思
    5年前,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將他對abc猜想的證明貼在了他所在的京都大學數理解析研究所(RIMS)主頁上。5年過去了,數學界面對這個由四篇論文組成、長達512頁的證明基本上依然是一臉懵逼。這個證明如果成立,帶來的衝擊將難以想像——別的不說,包括費馬大定理在內的許多數學猜想與證明頗為繁瑣的定理都可以由此直接推導得出。
  • 燒腦小學生數學題,據說這道題100個人中只有兩個人能解出來!
    燒腦小學生數學題,據說這一道100個人中只有2個人能解出來!做起來!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教了多年的語文,說實話,讓我做數學題簡直就是在為難我。不同學科之間,就跟一句話說得那樣:隔行如隔山。雖然都是老師,但是學科的界限,卻讓我們就像隔了「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