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只有高中物理基礎的人,有沒有可能通過自學看懂量子物理?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可以的,就看你的天分和能花多少精力在上面。
網絡時代的自學
對於現在這個網絡時代來說,學校教的內容,其實大部分網上都有,如果你發現沒有,那是錢沒有到位……即使你沒考上大學,在這個網絡時代,只有你願不願意學和學不學得會,沒有你學不到的。
你網上找一下就能找到很多免費和收費的大學公開課,中文英文都有,課程的有的,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就只剩下你願不願意學和學不學得會的問題了。
既然提這樣的問題,自然是願意學的,所以最後就只剩下一個問題了:學不學得會。
在坊間流傳這樣一句成語:不自量力
認清自我,人與人的差異是很大的
正如你所看到的,網友給它賦予了全新的解釋:不自量力——不要自學量子力學。雖然只是一個調侃,但可以看出自學量子力學絕非一件容易的事,要開始之前你得做好學不會的心理準備……
對於個人的自我認知,我們得承認一點:人與人的差異是很大的,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智力上。對於身體上的差異,我們都很容易看到並很樂於承認,比如姚明跟郭敬明,你說郭敬明能不能認識這種差異?即使不是外在的身材差異,就體能方面,別人一口氣能跑10公裡還氣定神閒的,我們很多人跑一半已經累趴下了。
但是對於智力差異的認識,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意識到和樂於承認。可能主要原因是智力這玩意兒它並不那麼直觀地能看出來。我們很多時候看不到人與人之間智力的差異,當然這本身也是個智力問題……
但其實智力差異跟身體的差異一樣,不是一個簡單的高低對比,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長得高並不代表跑得快,比如姚明比劉翔高了一個頭,但跑起來就沒劉翔快。智力一樣,有自己擅長的方面,有的人數學天賦特別好,但有的人物理天賦特別好,還有的人語言天賦特別好,另外有的人記憶力特別好……這些天賦的外在表現也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天賦異稟的人在一些正常的生活技能上卻一塌糊塗。
笨手笨腳的天才
上世紀有兩個物理學天才在物理實驗方面都表現得一塌糊塗,他們一個是泡利,一個是楊振寧。特別是楊振寧,他當初去美國的初衷就是學習原子彈的製造,所以他的首選的專業選項就是實驗物理,目標導師是有史上最後一個雙料(理論、實驗)物理學大師之稱美國原子能之父恩利克·費米。
不過他沒想到美國的原子彈製造方面是絕密的,他根本學不到,而當時他也找不著夢想中的導師費米。後來他在學習實驗物理過程中出名了,當時流傳一個傳說:哪裡有爆炸,哪裡就有楊(振寧)。
最終楊振寧轉學理論物理,並且成就斐然,他被譽為當今在世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自學成敗看興趣和天賦
所以在判斷一個人的智力和能力方面,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因此,對於一個只有高中物理基礎的人,要知道自己能不能看懂量子力學要先看看個人的實際情況。如果在學習高中物理或數學方面已經很努力了,但依然覺得有困難,那我覺得還是放棄吧,可能量子物理並不適合你。如果你高中時能輕鬆應付理科課程,只是後來由於某些原因沒有學理科,那可以嘗試一下自學。
我在網上遇到過一個文科生,大學學的是歷史(M理論創立者愛德華·威騰大學也是學的歷史……),但由於個人的興趣,自學了一堆數學、物理,據說自己推導過引力場方程……量子物理方面也很懂,反正什麼水平我看不出來,因為她說的很多我都聽不懂……太專業了……嗯,女的……這些都是發生在大學畢業後閒置在家的時候。
現在好像在讀物理學碩士,粒子物理……沒錯,本科歷史,碩士粒子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