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物理就考過5分(滿分100),照樣考入清華。10年前網絡上就有的《辛雷演講稿集錦》裡面,就提到我曾經物理考5分。
我的高中物理歷程
我高一上學期期末物理才考60多分,後來我用寒假一個多月採用「徹底杜絕對愛情期待」(當時我這方面很嚴重了,雖然別人都不知道)、「再也不看電視除了除夕陪父母看春晚」(我高中那個時代還沒有現在的無所不能的網際網路),待在家裡精讀完了好幾遍高中物理課本。
我當時精讀的是目前我仍認為是最好的最經典的物理課本之一:我的那個時代的著名的高中物理「甲種本」(截止到目前,我至少精讀了300本到500本物理和物理相關書,看、瀏覽或者掃看了6萬到10萬本(篇)物理的書、期刊、學術論文)。
我這個寒假主要的方法就是精讀後,深入思考物理概念,後來,我又讀完了那套經典的伯克利物理大學教程第一本力學部分。高一下半年回到班裡沒多久,每次物理考試就全校第一名了(兩個月物理從全校100本之後進步到全校第一)。
高二時,我自學完大學天文、數學、物理等課程,物理考試成績就只能考40、50分了,因為思維更加開闊了,思考能力更強了,但高中物理的做題能力急劇下降了。腦中的高中物理體系開始混亂了。
後來,我就不在學校裡待著了,直接每天待在我所在的海邊小城市的圖書館裡博覽群書了,後來物理就只能考20多分了(我猜吧,如果我參加考試的話,比較歲月太久了,我也記不起來)。
後來,我又改為專攻歷史了,我精讀完《資治通鑑》(嶽麓書社的著名的4本一套的簡體文言版)和《24史》(當時我們小城市圖書館只有那套出版界經典傳奇的中華書局版),然後我覺得高考就沒啥了,高考有啥意義?幾千年歷史都在我心中,高考算個啥?於是我物理就開始考5分了(滿分100)。
高中物理9分還能學好?或者物理30、40多分怎麼學都不能入門?或者60、70、80多分還是不能進步?當然都是可以的,不是說一直靠第一就永遠考第一,也不是一直考倒數第一永遠考倒數第一。真正的學習者,如真正的武林高手,挑戰並打敗世界公開賽排名第一的武林盟主後,又在自家小區門口被一群小混混狠狠的揍了一頓後,心裡沒有任何愧疚感。
再說說我自己後來學物理過程:
後來我大學學土木工程,力學那是要求很高的,曾經清華大學有個相當相當著名的力學系大教授看上我了,非要我讀他的博士,基本上我就差點被這個老頭給賴上了(當然也不能排除這個因素,可能這個老頭有個女兒沒出嫁:我年輕時確實外表英挺朗越、氣質高遠、灑脫白皙、英氣逼人,既非現在的奶油孱弱男明星可比,更不是我現在般的邋遢、醜陋的中年大叔形象可比的)。
就在我自己甚至覺得我的力學也很厲害時,我好幾次力學類(例如彈塑性力學、結構動力學)考試差點不及格。因為我每日每夜的研究編程和計算機最新技術:C++、彙編、資料庫、網絡技術、搜尋引擎、圖像識別等,不再學物理了。腦中物理的思維體系又都亂套了。
再後來,對於物理,我就以看《物理學報》、《力學》、《工程力學》、《電子學報》等期刊為主了,以及英文版物理課本了。
只要方法足夠好,高中物理成績的提高,是最簡單最快速的。按題主的情況,按現在2月份算,6月份高考,還有4個月。4個月時間,物理從考9分,到70、80分以上,甚至考前幾名,甚至考滿分,還是有很大成功概率的。但當然,得看你屬於那種情況。
物理考9分(滿分按100分算)的第一種情況:
語文很好(或者還行及以上)、數學很好。從小基本科學素養還行。那麼,即使現在物理考9分,專攻物理4個月,高考物理考70分、80分、高分、考前幾名,甚至考滿分,還是有很大把握的。
這又分為幾種情況:
1)語文閱讀能力極強類同學:
閱讀速度極快、邏輯能力極強。這類學生,要把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強的優勢,充分發揮到物理思維的建立、連貫和擴充上。
物理零基礎,此類學生,要從頭開始學物理,甚至從頭開始學科學,從看《十萬個為什麼》起步。
第一步、先使用我的「大量閱讀物理科普讀物+積累思維鉤子+擴充思維極限」等類方法,每天閱讀物理書10個小時,持續一、兩周,看完100本到200本物理書,一周後對物理的核心思想方法的理解,就能達到70分、80分的水平,再用一、兩周時間做幾百道物理計算題目,物理就能考50、60分了。
第二步、在用「形成知識體系+積累思維支腳+深入思考長長練+擴充思維長度+自己出題+思考力連貫」的方法,每天10個小時,一到三天研究完一道物理綜合性大的最難的歷年考題。一天10個小時,積累幾十天,你就能弄完十到幾十道難題了。這時,你的實際水平就能遠超大多數物理學習的很好的同學了。因為傳統教育下,很少有學生會拿出連續的幾十個小時專門思考一道物理大題。
2)數學計算能力極強、數學思維強類。
此類同學,可以從大學物理下手,先用一、兩周內簡單的自學完微積分,然後就可以看大學物理課本,研究大學物理計算題目了。高中物理考9分,學大學物理?很可笑?你們覺得可笑麼?
大物理學家牛頓創立了牛頓力學,相對程度的是從頭獨創了牛頓力學(否則為啥叫牛頓力學,不叫某某比如你力學?)然後牛頓為了更好的解決他力學理論,他又創立了微積分。
同樣是人,人家牛頓創立了牛頓力學和微積分,你跟在人家後面學,怎麼就不能學會呢?何況在現在網絡和智能學習時代,可以幾乎有無限多的參考書、科普書、課本、視頻可以看?牛頓的學習基礎有麼?牛頓的學習基礎,主要就是10歲前後在那個藥劑師家裡的極其有限(現在的角度)的圖書館裡積累的。
大學物理課本與高中的比,思維更加細密,理論更加體系,所以從思維的角度,對於物理差但數學好的同學來說,從大學物理入手,就要比高中物理更容易的多。
第二種情況:語文、數學不夠好的同學
如果語文、數學不夠好,那麼,物理考9分,提高起來,難道大大增加。對於語文、數學都很差的同學,如果物理還考9分(不是因為本文第六、第七種情況的非物理本身,甚至非學習本身導致的,而主要是因心態、身體、學習狀態太差造成的),那靠幾個月就把物理提高上去,難度就極大了。當然,即使難度極大了,我也是有辦法的,而且不只一個的。
1)語文太差。
這類同學,如果現在物理考9分,還是先專攻語文、先放棄物理,更有現實意義。
因為語文太差,往往直接導致物理的概念理解出現偏差,甚至出現嚴重偏差。但是即使這樣,這類同學如果不刷題、不搞題海戰術、不去趕時髦弄錯題本,物理往往不至於考9分,因為就算物理一竅不通,僅僅靠照貓畫的模仿典型題目做物理,然後再總結選擇題的答題技巧,物理怎麼還不好考個20分、30分?這類同學,刷題刷的把知識體系搞亂了。
2)語文還行,數學一般。
現在物理考9分,專攻物理4個月,高考物理考60到70分,還是有一定把握的。
此類同學,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由於語文還行,由於不會因語文太差導致理解偏差,但數學差,就阻礙物理思維的速度。
第三種情況:
物理高一、高二很好,但高三不學習了,物理直接放棄了。所以高三物理考9分。其實該同學的物理基礎並不差。這種情況,又分為幾種小情況:
1)該同學的身體跨了、心態嚴重的差了。這種情況,經過幾周的回家休養後,重新回到學校。
2)學習起動力太差,沒法學習了。
3)學習能力大幅度下降了,
4)心思已經沒法放在學習上了。這種情況,很難學好了。
第四種情況:
先天性的(或長期養成學習習慣的)「思維掛壁」存在嚴重問題,簡單的說,就是只能做一件事情類同學,比如你讓他喝水,他就絕不能同時吃飯;你讓他先喝水再吃飯,他就只能喝水後者吃飯,他分不出先後順序。這裡同學,一般的,此類人會經常被人稱之為「智障」。這類同學,又分為幾種小情況:
1)如果該同學同時又屬於上面的第一種情況的,專攻物理4個月,物理考50分左右,可能沒問題。再高就很難了。
2)如果該同時不屬於上面的第一種情況的(語文不夠好、數學不夠好),物理考9分,再提高10分都困難。
3)「思維極限」極大類,這類同學,屬於比較少見的天才類。此類人日常生活都沒處理,「生活難自理」。比如19世紀前後的歐洲就有不少此類大科學家。某著名的大物理學據說總是記不住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但現在的教育環境下,此類人很難成才。「思維極限」極大類人,一旦鑽研某門科學,思維平滑上升無極限,其學習潛力之大,已經超出了學習方法的研究範圍了。實際上他可能無需任何方法,就有各種方法。
第四種情況的同學按我上面說的弄好了,就可以按我說的第五種情況進行了。
第五種情況:
先天性的(或長期養成學習習慣的)「思維支腳」積累能力不行。這類學生,思維嚴重缺乏直推、遞推能力,這類學生,物理考9分,最正常不過了。傳統教育對這類學生,只能放棄,因為即使一個名師用數天時間讓該學生終於明白了一道最簡單物理題目的解法。再來一道只要稍微動些腦子就可以做出來的類似題目,該同學還是完全無從下手。這類同學讓我來解決,我可以採用「形成超距離思維牽引力」、「改變思維依賴」、「變換思維方向」等方法,讓該同學幾天內把智商、智力從根本上提高上去。
第五種情況的同學按我上面說的弄好了,就可以按我說的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情況進行了。
第六類情況:
心態極差類、完全無法靜心學習類。此類同學在物理考9分、各門課程倒數類學生中很普遍,因為學習挫折極大、考試壓力極大,稍微一學習,就可能出現心慌氣短、頭疼、學習興趣完全沒有。只能通過網路遊戲、愛情期待、無聊小說影視劇來麻醉自己。此類同學,首先要解決的是先找到一門容易產生心得的課程,先真正能坐下來堅持學習的課程,到不一定是物理了。
第七種情況:學習狀態極差類。
此類同學,又包括、易怒、氣恨嚴重類,抑鬱、狂躁不安類,學習稍微久必生病類,吸菸玩遊戲愛情後釋放過度導致身體極差類等。此類同學,物理考9分,就不奇怪了。
第八種情況:崩塌類:包括學習過程、心態、身體、學習狀態、大腦清晰度、學習體系、思考力等的崩塌。
此類同學,在學習特別用功類同時學習方法太單一類同學中,很普遍。
1)種更細的情況:「學習過程」崩塌
什麼叫「學習過程」崩塌?不是因為心態、身體、學習狀態、大腦清晰度等太差,導致學習太差。主要是因為學習方法不正確,導致學習過程的節奏沒有控制好,結果學習很努力卻沒有效果,甚至出現厭學、學習興趣嚴重被傷害,甚至出現精神崩潰或者處於崩潰的邊緣。
以我現在的「學習過程」為例。我想學習時,我就可以持續學習某一個課程幾十個小時,比如我最近看《物理學報》,一看就是十幾到幾十個小時;前段時間我看臺灣人蔣公主持編寫的十幾本一套的《中國軍事史》,對照著地圖,一研究就是十幾個小時。所以,有些同學問我高三學生怎麼可能一天學10個小時物理,我跟你說 ,那麼,已經身體很差的大數學家陳景潤一邊修北京的環路,一邊在寒風中的工地的簡易棚子裡演算「數論」,那就是更不可能的了吧?
何況我們現在有暖氣、電暖氣和米飯饅頭呢?所有我說,只要有房子、暖氣、水、饅頭或米飯,你還不能專心學習,那就只能說明一點,你太懶。
只要你不懶,我就有辦法讓你學習好,即使你物理考九分,按我說的做,幾個月考高分,沒有任何問題。愛迪生小學沒畢業,照樣是一個大物理學習家。愛因斯坦大學就是考不上,他老爸只好花錢用移民大法解決學歷問題,但他照樣能弄出相對論,最後他還是很低調的接受了外國人給他發的諾唄啥獎學金了。物理考九分到物理考高分難呢?還是大學就是考不上弄出相對論難?反正我17歲看他的相對論很輕鬆,現在看起來就反而有些困難了。
對於「學習過程」崩塌的更細的情況:
a、「學習起動力差」類學生。這類學生,坐在座位上學習,每個幾個小時,是不能進入狀態的,這類學生,被學校某些老師歸結為根本不學習、沒得救了。因為老師發現他坐在座位上不管幾分鐘還是幾個小時,根本就沒學習。其實,只要你真正想學習,就好辦。但如果你物理連基本概念都不懂,你連基本科學邏輯都不行,你非要逼著自看課本,做課後練習,那確實結果只有一種情況,「學習過程」崩塌:苦不堪言,再也不想學習了,最後極端厭恨學習。然後,再看看《我在某大學等你》、《超級意志》之類的,更加陷入自我貶低的旋律,甚至進入「心態」崩塌:氣恨、暴躁。那該怎麼解決呢?很簡單,只看自己能看懂的,自己看不懂的不要看,比如你去看《十萬個為什麼》、看《大百科全書》、看大物理學家專家,這些書你看的好,高中的物理學概念就很簡單了。比刷題強一萬倍,因為你連物理最基本的思想方法都搞不清楚,你做題有啥用?你看物理課本有啥用?還有錯題本,你連最簡單的題目都看不懂,你連最簡單的錯誤都無從可犯,你連做錯題的機會都沒有,你去學那些人搞一個錯題本幹啥?就是因為你覺得他們會在某某大學等你?他們等你幹啥呢?
b、「抗幹擾能力」差類。
第九種情況:思維依賴、思維優先、思維邊界等多個方面,都存在嚴重問題。
對於心態、身體、學習狀態、學習基礎等方面都不是很差的同學,僅僅是思維依賴、思維優先等一兩個方面有問題,物理不至於考9分。物理考9分,可能就是思維依賴、思維優先等多個方面有問題,甚至都有問題。
比如物理的「思維依賴」、「思維優先」有問題。
有些同學一想到「力」,馬上想到的是用手推桌子這個「力」,這個力是隨時可以看到、可以感覺到的力。但對於物理中更應該想到的「重力」,則總是不能第一個想到,這就是思維依賴。某個同學走路被臺階絆倒了,如果你先想到的是,「恩、摔倒了就要爬起來」,說明你有潛力成為文學家。如果你首先想到的是,是「重力」把他「拉」到地面了,而不是 被臺階絆倒了。好!祝賀你,你現在就已經是一個物理學家了!
這就是思維依賴、思維優先:因為你永遠首先想到的是地球再吸引你,你永遠把地球吸引你,而不是你站在地面上,看的更重要。
物理考60、70分以下的同學,相當一部分是物理的物理的「思維依賴」、「思維優先」有問題。這類同學,物理再用功學習,再多的「刷題」、再多的用「刷題」、再多的看狀元學習方法書,物理也很難或者就不可能進步。但一旦解決按我說的解決了「思維依賴」、「思維優先」這個問題,物理成績馬上提高。所以,我說高中物理不一定是最容易提高的課程,但往往是成績提高最快的課程。
第十種情況、物理真9分,偽30、50分、60、70分。
部分同學,平時考試能考30、50分,有時能考60、70分。但大的考試,卻只能考20、30分。有時,學習狀態差、壓力過大等情況下,也會考9分。這類同學的一部分,就屬於真9分。一些老師往往把這類同學的考9分,歸結於發揮失常。實際上,這類同學就是實際水平9分類。
這類同學,主要集中在「思考連貫性差」、「思考強悍性低」「思維鉤子缺乏」和「思維極限太小」等類。
這類同學出現這種情況,在學習方法上,根源於上課認真聽講,但自己不精讀物理課本。這就造成「思考連貫性差」,其思考能力未能很好的訓練下,反而斤斤計較於做題的準確性。其實,這種情況,在英語學習中也很普遍,把大量精力用在分析自己的選ABCD上,而不是回歸學習的本質。
傳統教育下的老師,儘量想把東西講清楚,這雖然效率好似高了,但這很容易造成學生如溫室的花朵,輔助太多,條件太優越,卻經不起大風大浪。其實大科學家門創立一些物理理論時,往往沒有那麼多現成的理論和實驗數據,好多都是自創的、憑直覺的、自行補充式的、思維跳躍的解決和問題的。
因此,一個物理基礎很差甚至極差的學生,通過自己精讀課本、認真思考,明明自己的知識體系沒有建立或者知識漏洞極多,卻照樣能夠理解和運用。這就是靠其強大的「思考強悍性」和「思考連貫力」:強行在知識欠缺的情況下,自我貫通。
而通過「看題+快速瀏覽課本+積累思維鉤子」等方法的同學,一邊深入思考物理概念和難題,一邊將積累的思維鉤子進行歸併和「思維旋渦化」,就可以進一步形成自己的物理知識體系。
在此過程中,隨著難題越多的做出來,隨著思維長度的逐步擴充,該學生的「思維極限」也大幅度增大了。其學習心得越積累越多,甚至可以超越極點、產生自信心。這樣,其心態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了。
在歷史上,不但一些大科學家們幾乎是憑空創立一門科學,在素材、知識、理論、數據極端缺乏的情況下,硬生生創立或者完備的了科學體系。甚至一些大軍師家也在這些方面做出了驚人的成績,例如大軍師家拿破崙、劉裕等人身上,就曾經多次出現過單槍匹馬或者僅僅攜帶幾十、幾百名士兵,經過很短時間內的重組當地分散的武裝力量,就能分分秒秒的頂住了地方數十萬大軍的攻勢,進而反敗為勝,奠定其家族事業的根基。
複雜麼?不複雜。
我只是說了很少的幾種情況,還有很多我沒說,比如思維鉤子不能抓取、學習基礎極差、思考力太差、思維銳度幾乎沒有,等等,很多情況。都可能導致物理9分及其他課程倒數。
學習方法是一門科學,教育也是一門科學。我也只是剛剛入門而已。既然是一門科學,就必然極端的複雜,必然有各種概念。妄圖把一些勵志學、心理學、狀元經驗、題海戰術等拼湊一下,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習方法問題,解決教育問題,就是一個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