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角力者——史瓦西

2021-01-07 傷心放映室

對於一個黑洞來說,史瓦西半徑內的任何物質都無法逃逸出該半徑之外。

1875年冬天的某個晚上,天空中划過一道閃電,大雨傾盆而至,德國一戶人家中傳來一聲嬰兒的啼哭,從此,浩瀚的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都和地球上的這個人產生了聯繫,他就是史瓦西。

和另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一樣,他也是猶太人,3歲的時候,史瓦西端坐在桌子旁,母親拿過一本聖經放在他面前,在上面滴了一滴蜂蜜,史瓦西低下頭嘗了一口,挺甜的,過幾天就是猶太新年了,到時教堂裡吹起羊角號,意思是和上帝通話,期望得到上帝的祝福。

史瓦西是一個天才,而天才的生命總是短暫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5年,史瓦西加入德軍,他當時已經是科學院院士了,他進來部隊後,擔任過氣象站站長,在炮兵部隊計算過彈道,下半年跟隨部隊到了俄國。

這裡對於德軍如同地獄,天寒地凍,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史瓦西還是一如既往的研究著他的理論,這年年底,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守恆方程,但是他無論如何都得不到一個精確的解,史瓦西在一周後解出來了,寫了一篇論文,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他這樣寫道:

「如您所見,除了(幹擾思路的)重機槍槍聲,戰爭已經很善待我了,它允許我擺脫周遭這一切,而在您的思維領地上進行這樣一場漫步。」

第二年年初,這篇論文發出,對當時的物理學界造成了轟動,隨後,史瓦西發出了第二篇論文。

其中給出了「內史瓦西解」

(inner Schwarzchild solution),以及計算黑洞視界半徑(史瓦西半徑)的公式。

太陽的史瓦西半徑是3公裡,地球是9毫米,2019年4月13日發布的黑洞powehi的照片,它的史瓦西半徑是240萬公裡,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對於一個黑洞來說,史瓦西半徑內的任何物質都無法逃逸出該半徑之外。

此時離猶太人的贖罪日剛過去不久,非常不幸的是三個月後,史瓦西就因病客死他鄉了。

在1913年,史瓦西被選為德國科學院院士時,做了這樣的發言:

「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都是同向前行的,無所謂誰落在後面,也無所謂誰在前頭並施以援手。而天文學,與這個精確科學組成的圈子,有著最緊密的關聯……數學、物理學、天文學構成了一個『知識』,它就像『希臘文化』一樣,只能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而被理解。」

猶太人為黑暗的宇宙點亮了無數盞燈,但是卻被很多民族,很多國家國家當成了「黑洞」,反猶主義一度非常盛行,他們信仰上帝,卻被上帝置於苦難之中。

史瓦西沒有愛因斯坦幸運,可以說很悲慘。

愛因斯坦晚年的一篇「不信上帝」親筆信卻很有意思,當時拍出了300萬美元,在信中,愛因斯坦稱自己並不信仰聖經或基督教教義中的上帝。

愛因斯坦寫道:「對我來說,『上帝』一詞不過是人類自身脆弱性的表現和產物,聖經不過是一本可敬但仍然幼稚的原始傳說集。沒有任何一種解讀,不管它多麼奧妙,能改變這一點……」

開頭的一部分

「上帝之信」信封

以色列成立於1948年,而這個名稱的含義是「與神角力者」。

這裡是傷心招待所,每一個房間都有故事

相關焦點

  • 用史瓦西半徑公式開腦洞
    如果把球體積公式代入到史瓦西半徑公式,就可以求解出臨界條件,該條件的史瓦西半徑反比於密度的平方根,寫出來就是這個樣子:如果取史瓦西半徑的單位為米,密度的單位為千克/立方米,則常數 S 的取值為 1.2679×10^13 。
  • 史瓦西半徑了解一下
    史瓦西半徑史瓦西半徑是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存在的半徑,是黑洞的臨界值。小於史瓦西半徑的物體將演變成黑洞,吞噬一切。史瓦西半徑與其質量成正比,質量越大,半徑值越大。比如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大約有780萬公裡,太陽的史瓦西半徑為三公裡,地球的史瓦西半徑只有九毫米。
  • 史瓦西:計算出黑洞的人
    史瓦西與愛因斯坦很像,史瓦西也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中,家庭是一個普通家庭,但天才的鋒芒是遮擋不住的。之後,史瓦西離開哥廷根大學前去波茨坦就任天體物理觀測站站長,這是當時德國天文學界最受尊敬也最被期待的職位,而史瓦西完全勝任。1910年,哈雷彗星造訪地球,史瓦西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在這一時期,他又在光譜學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40歲那年,史瓦西被選為德國科學院院士。但正所謂:一個人的命運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 史瓦西半徑和錢德拉塞卡極限殊途同歸
    史瓦西半徑是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在1916年求出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關於球體物質分布的一個解,如果一個球忲對稱、不自轉天體的半徑小於「史瓦西半徑」,那麼這個天體將變成看不見的「黑體」、或黑洞。根據史瓦西半徑的「牛頓解」和「愛因斯坦解」,假如一個天體的半徑小於史瓦西半徑,那麼天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將發生坍塌,高密度天體的引力將達到臨界狀態,或高密度天體周圍的時空彎曲將達到臨界範圍,無論來自什麼方向的光線和物體一旦進入史瓦西半徑的「臨界點」,它們都將「有去無回」、或被吸入黑洞中心的奇點。
  • 建立在「史瓦西半徑」下的「黑洞」真的存在嗎
    眾所周知,現在的「黑洞」是指「史瓦西半徑」下的「黑洞」。它與「宇宙大爆炸」、「奇點」等是建立在「史瓦西半徑」理論的基礎上,歷來,雖有人對上述的各種物理解釋存在懷疑,但對「史瓦西半徑」卻一直深信疑。然而,「史瓦西半徑」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真實存在嗎?萬一「史瓦西半徑」不存在呢?
  • 【銷售人社區】從實例看品牌營銷的史瓦西半徑
    「史瓦西半徑」是天體物理學的一個概念,講的是一個物體的半徑小於(不含等於)史瓦西半徑時,便形成黑洞[1]。天體物理學研究說,銀河系最大的黑洞史瓦西半徑為780萬公裡,太陽的史瓦西半徑為3公裡,地球的史瓦西半徑為9毫米。那麼,在品牌營銷過程中,具體品牌營銷的聚焦點,或叫產品品牌特性的奇點在哪裡?如何聚焦和歸納?本文這裡與讀者共同分析。
  • 怎麼算恆星型黑洞的史瓦西半徑,我們的地球會被黑洞吞噬嗎?
    恆星型黑洞史瓦西半徑的推導依據簡單來說,只要是擁有質量屬性的物體,理論上都存在一個臨界半徑特徵值,它被科學家們稱為史瓦西半徑。物體的質量與史瓦西半徑值成正比,比如,地球具有的史瓦西半徑值為9毫米左右,而我們的太陽則具有3千米左右的史瓦西半徑值。
  • 等離子體兩天繞M87星系黑洞一周,按史瓦西半徑算超光速的原因
    專家說等離子體吸積盤繞M87星系中央黑洞一周的時間是兩天,那天的發布會我也看了,發布會視頻截圖根據專家在發布會上給的數據推算出黑洞史瓦西半徑專家說這個陰影的半徑是黑洞的史瓦西半徑的2.5倍多,按照上述數據計算得出史瓦西半徑R=190億公裡。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
  • 黑洞的奇異性,從量子信息到史瓦西半徑!
    這個問題的解答是由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找到的。史瓦西解在任何靜態的圓形物體周圍都是有效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它只依賴於物體的質量。然而,當所有的質量都被壓縮到一個特定的半徑之內時,就會發生相當奇怪的事情,這個半徑被命名為史瓦西半徑。
  • 揭示宇宙奧秘的13個常數(九)---史瓦西半徑
    我很慶幸自己不用去服役,因為我知道如果我被送到前線的話,大概一天到晚所想的就是什麼時候才能回家。卡爾·史瓦西的個性則比我要堅強得多。愛因斯坦於1915年發表廣義相對論時,史瓦西正在俄圖前線,他不但設法找來了相關資料進行研究,而且還做出了重要的成果。
  • 史瓦西半徑又是啥?
    發現這個奇特現象的科學家將這個半徑r用他的名字定義為史瓦西半徑。史瓦西半徑處的奇異性意味著什麼?我們設想有一個非常勇敢的太空人(他必須勇敢到可以無視被潮汐力撕成兩半的生命危險),駕駛著他的飛船飛速駛向某星體的引力中心,當然我們假設該星體史瓦西半徑大於該星體表面的厚度,以保證我們的太空人不會先撞上星體表面。那在遠處的我們會看到什麼呢?
  • 首張黑洞照片的意義以及與霍金、愛因斯坦、史瓦西等科學家的關係
    通過對黑洞拍照的觀察,科學家們了解了黑洞更多的細節特徵,觀察證實了黑洞的史瓦西半徑、黑洞視界、吸積盤的存在,有助於天文學家理解噴流、吸積盤等結構的形成機理。首次直觀「看到」了真實的黑洞,進一步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精確預言,彰顯出愛因斯坦、史瓦西等科學家們的偉大。
  • 宇宙半徑小於史瓦西半徑,是否意味著宇宙是一個超級黑洞?
    黑洞是天文學中常見的名詞,表示引力大到連光也無法逃離的天體,在一個黑洞附近,光線無法逃離的區域,對應半徑叫做史瓦西半徑,可以由如下公式給出:如果我們把可觀測宇宙質量大約m=10^54kg,帶入上面公式,可以估計出對應的史瓦西半徑為1500億光年,已經遠遠超過了可觀測宇宙的實際半徑460億光年。
  • 最靠近人馬座A的恆星完美詮釋史瓦西進動
    但是,根據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像黑洞這樣的大質量天體應該會扭曲周圍的空間,所以黑洞周圍的恆星永遠都不會重複前一次公轉的軌跡,這種現象稱為「史瓦西進動」。其實在太陽系就可以觀察到「史瓦西進動」的現象,100多年前人們發現,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它的公轉軌道每次都會比上一個公轉周期偏移一點。
  • 天文學家印證繞銀河系中心黑洞運動的S2恆星的史瓦西旋進
    馬克斯·普朗克外星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學家 Stefan Gillessen 在新聞稿中寫道 ——在對恆星運動展開了持續 25 年半的追蹤之後,我們的精確測量結果才能夠可靠地反映 S2 在人馬座 A* 周圍路徑中的史瓦西旋進。
  • 在黑洞周圍證實愛因斯坦預言,ESO觀測到恆星的史瓦西進動 | 環球科學要聞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周一至周五第一時間掌握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天文學 ·首次發現恆星繞黑洞發生史瓦西進動史瓦西進動示意圖(圖片來源:ESO/L.研究小組在獲得了330次恆星位置和速度的測量數據後,確定了S2在人馬座A *周圍路徑中的史瓦西進動。這是通過愛因斯坦理論預測的軌道,即一個天體由於強大引力造成的時空彎曲,在「玫瑰花」狀的軌道上運行,走完一圈後不會回到原來的位置,而是不斷發生有規律的旋進。《天文與天體物理學》的這項研究也再次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測是正確的。
  • 為何黑洞發現者是史瓦西
    在廣義相對論發表一個月以後,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廣義相對論裡的引力場方程,得到了著名的史瓦西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的物質聚攏在時空中的一點,那麼這團組織就會因為質量過大而將周圍的時空嚴重扭曲,這會導致光速前進的光子也無法逃脫這個扭曲的時空,這個扭曲時空的半徑就叫做史瓦西半徑,這便是我們所熟知的黑洞的雛形。換句話說,史瓦西解就是黑洞。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數學物理神級人物獲獎
    史瓦西在的論文發表後不久就去世,死於他在一戰期間在德國軍隊服役期間染上了疾病。年輕的荷蘭物理學家約翰內斯·德羅斯特(Johannes Droste)在1916年使用更簡單、更直接的推導,獨立地找到了與史瓦西相同的解。這兩個工作告訴我們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黑洞的存在。直到1963年,29歲的紐西蘭數學物理學家Roy Patrick Kerr進一步從廣義相對論中推導出軸對稱的旋轉黑洞解。
  • 2020物理諾獎意外獎給黑洞,專家稱早該得,數學物理神級人物
    史瓦西在的論文發表後不久就去世,死於他在一戰期間在德國軍隊服役期間染上了疾病。年輕的荷蘭物理學家約翰內斯·德羅斯特(Johannes Droste)在1916年使用更簡單、更直接的推導,獨立地找到了與史瓦西相同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