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瓦西半徑了解一下

2021-01-19 騰訊網

史瓦西半徑

史瓦西半徑是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存在的半徑,是黑洞的臨界值。小於史瓦西半徑的物體將演變成黑洞,吞噬一切。

史瓦西半徑與其質量成正比,質量越大,半徑值越大。比如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大約有780萬公裡,太陽的史瓦西半徑為三公裡,地球的史瓦西半徑只有九毫米。也就是說把地球瘋狂變態地壓縮,地球最後可能會變成一個半徑不到九毫米的黑洞。

那麼問題來了,把壓縮地球的力撤去,地球還能回到原來的樣子嗎?答案是不能,史瓦西教授給了解釋,當一個天體的半徑小於史瓦西半徑的時候,天體將會塌縮,周圍的時空極度彎曲,靠近它的東西都會被它的引力吸引,光都不能避免,也就是小於史瓦西半徑的物體,自身潰縮形成黑洞。

咱們再來聊聊史瓦西半徑的由來吧!是逆向於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不過是把物體的逃逸速度換成光速,(因為黑洞光也無法逃脫嘛!)最後求的物體的半徑即是史瓦西半徑。

宇宙科學真是一門神奇的學問,擁有豐富的想像力是必須的,在只有一點跡象,完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依然分析的頭頭是道。真相嘛!一直在尋找。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用史瓦西半徑公式開腦洞
    如果把球體積公式代入到史瓦西半徑公式,就可以求解出臨界條件,該條件的史瓦西半徑反比於密度的平方根,寫出來就是這個樣子:如果取史瓦西半徑的單位為米,密度的單位為千克/立方米,則常數 S 的取值為 1.2679×10^13 。
  • 建立在「史瓦西半徑」下的「黑洞」真的存在嗎
    眾所周知,現在的「黑洞」是指「史瓦西半徑」下的「黑洞」。它與「宇宙大爆炸」、「奇點」等是建立在「史瓦西半徑」理論的基礎上,歷來,雖有人對上述的各種物理解釋存在懷疑,但對「史瓦西半徑」卻一直深信疑。然而,「史瓦西半徑」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真實存在嗎?萬一「史瓦西半徑」不存在呢?
  • 史瓦西半徑和錢德拉塞卡極限殊途同歸
    史瓦西半徑是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在1916年求出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關於球體物質分布的一個解,如果一個球忲對稱、不自轉天體的半徑小於「史瓦西半徑」,那麼這個天體將變成看不見的「黑體」、或黑洞。根據史瓦西半徑的「牛頓解」和「愛因斯坦解」,假如一個天體的半徑小於史瓦西半徑,那麼天體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將發生坍塌,高密度天體的引力將達到臨界狀態,或高密度天體周圍的時空彎曲將達到臨界範圍,無論來自什麼方向的光線和物體一旦進入史瓦西半徑的「臨界點」,它們都將「有去無回」、或被吸入黑洞中心的奇點。
  • 【銷售人社區】從實例看品牌營銷的史瓦西半徑
    「史瓦西半徑」是天體物理學的一個概念,講的是一個物體的半徑小於(不含等於)史瓦西半徑時,便形成黑洞[1]。天體物理學研究說,銀河系最大的黑洞史瓦西半徑為780萬公裡,太陽的史瓦西半徑為3公裡,地球的史瓦西半徑為9毫米。那麼,在品牌營銷過程中,具體品牌營銷的聚焦點,或叫產品品牌特性的奇點在哪裡?如何聚焦和歸納?本文這裡與讀者共同分析。
  • 史瓦西半徑又是啥?
    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黑洞呀。作為一個剛剛分到研究室的物理系渣渣,我當然不能錯過這個用自己最喜愛的科目來展(zhuang)示(bi)的機會。OK,廢話少說,以下是正文。 在介紹什麼是黑洞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黑洞什麼怎麼在一支筆,一張紙上被人發現的。
  • 等離子體兩天繞M87星系黑洞一周,按史瓦西半徑算超光速的原因
    專家說等離子體吸積盤繞M87星系中央黑洞一周的時間是兩天,那天的發布會我也看了,發布會視頻截圖根據專家在發布會上給的數據推算出黑洞史瓦西半徑專家說這個陰影的半徑是黑洞的史瓦西半徑的2.5倍多,按照上述數據計算得出史瓦西半徑R=190億公裡。質量是太陽的65億倍。
  • 怎麼算恆星型黑洞的史瓦西半徑,我們的地球會被黑洞吞噬嗎?
    恆星型黑洞史瓦西半徑的推導依據簡單來說,只要是擁有質量屬性的物體,理論上都存在一個臨界半徑特徵值,它被科學家們稱為史瓦西半徑。物體的質量與史瓦西半徑值成正比,比如,地球具有的史瓦西半徑值為9毫米左右,而我們的太陽則具有3千米左右的史瓦西半徑值。
  • 宇宙半徑小於史瓦西半徑,是否意味著宇宙是一個超級黑洞?
    黑洞是天文學中常見的名詞,表示引力大到連光也無法逃離的天體,在一個黑洞附近,光線無法逃離的區域,對應半徑叫做史瓦西半徑,可以由如下公式給出:如果我們把可觀測宇宙質量大約m=10^54kg,帶入上面公式,可以估計出對應的史瓦西半徑為1500億光年,已經遠遠超過了可觀測宇宙的實際半徑460億光年。
  • 黑洞的奇異性,從量子信息到史瓦西半徑!
    這個問題的解答是由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找到的。史瓦西解在任何靜態的圓形物體周圍都是有效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它只依賴於物體的質量。然而,當所有的質量都被壓縮到一個特定的半徑之內時,就會發生相當奇怪的事情,這個半徑被命名為史瓦西半徑。
  • 揭示宇宙奧秘的13個常數(九)---史瓦西半徑
    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宇宙解碼公眾平臺即將推出科幻故事連載活動,將會在每周六或周日發布一篇精選科幻故事,覺得好看就分享給朋友吧!同時空間探索的進展也以一種百年前人們無法預料的方式,使人們能與太陽和行星「親密接觸」。不過,許多偉大的天文學成就都是在計算機技術出現和空間探索起步之前獲得的,這一點也證明了人類智慧的了不起。史瓦西半徑便是其中最好的例子之一,這一概念描述了恆星死亡之後所殘留下來的黑洞。要充分理解這一概念,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恆星的壽命問題。
  • 與神角力者——史瓦西
    對於一個黑洞來說,史瓦西半徑內的任何物質都無法逃逸出該半徑之外。1875年冬天的某個晚上,天空中划過一道閃電,大雨傾盆而至,德國一戶人家中傳來一聲嬰兒的啼哭,從此,浩瀚的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黑洞都和地球上的這個人產生了聯繫,他就是史瓦西。
  • 史瓦西:計算出黑洞的人
    史瓦西與愛因斯坦很像,史瓦西也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中,家庭是一個普通家庭,但天才的鋒芒是遮擋不住的。之後,史瓦西離開哥廷根大學前去波茨坦就任天體物理觀測站站長,這是當時德國天文學界最受尊敬也最被期待的職位,而史瓦西完全勝任。1910年,哈雷彗星造訪地球,史瓦西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在這一時期,他又在光譜學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40歲那年,史瓦西被選為德國科學院院士。但正所謂:一個人的命運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 首張黑洞照片的意義以及與霍金、愛因斯坦、史瓦西等科學家的關係
    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通過對黑洞拍照的觀察,科學家們了解了黑洞更多的細節特徵,觀察證實了黑洞的史瓦西半徑、黑洞視界、吸積盤的存在,有助於天文學家理解噴流、吸積盤等結構的形成機理。首次直觀「看到」了真實的黑洞,進一步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精確預言,彰顯出愛因斯坦、史瓦西等科學家們的偉大。
  • 在我們宇宙中,存在視界半徑超過一光年的黑洞嗎?
    視界半徑一光年的黑洞質量將超過3萬億倍太陽質量,目前人類觀測到的黑洞當中,沒有視界半徑能達到一光年的,但是宇宙之大,也許在人類看不見的某個地方,就存在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在2019年4月,科學家公布了人類拍攝到的首張黑洞照片,該黑洞位於橢圓星系M87,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大約是太陽的65億倍,對應的史瓦西半徑大約為190億公裡,相當於0.002光年。
  • 地球變成黑洞半徑只有9毫米,宇宙變成黑洞有多大?你可能想錯了
    不過黑洞就是再奇葩,它也只是宇宙中的一種天體,它也是有自身質量的,而黑洞的質量又決定了它自身體積(視界體積)的大小,有一個叫做「史瓦西半徑公式於是從中就能得出天體的史瓦西半徑,即為逃逸速度等於光速時候所得出的R的值,以黑洞來說,它的史瓦西半徑等於萬有引力常數乘以其質量乘以二再除以光速的平方,所計算出來的史瓦西半徑,指的就是從黑洞中心向外的史瓦西半徑長度的距離上,正是光線無法逃脫出黑洞引力場的位置。
  • 科學家: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能變成黑洞,可用這個公式算出半徑
    這是個計算黑洞半徑的公式,由物理學家史瓦西結合相對論推導出來,並描述了一件事實,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可以變成黑洞。如果說有種天體質量很大,但是體積很小,造成的凹陷就更深,那麼周邊時空的扭曲程度也更加嚴重,最終周邊的天體想要逃離它的引力就需要一定的速度,這也是逃逸速度,物理學家史瓦西結合前面的引力場和逃逸速度計算出了史瓦西半徑:Rs=2GM/c^2Rs。
  • 一文帶你了解一下
    由於算法原因,愛因斯坦場方程在當時只有近似解,這點燃了史瓦西的科研欲望。在炮火連天的前沿陣地,他利用作戰間隙潛心研究,他居然給出了這個方程的精確解,解決了這項世界級物理難題。在「愛因斯坦場「方程中,愛因斯坦沿用的是傳統的直角坐標系,所以對一個對稱的、不自旋、不帶電荷的有質量球體進行計算,只能給出一個近似解。
  • 對於我們這些不了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人來說,黑洞是什麼?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關鍵的部分:引力場的強度取決於兩個因素,一,物體的質量;二,你離物體的距離有多遠。 【我們來看上面的恆星,它的半徑比中子星和黑洞大得多。然而,這一比例還遠遠不夠,因為中子星和黑洞遠遠小於這個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