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80後,記得小時候村裡沒有通電,照明點的是煤油燈,走夜路用火把,松香油跟向日葵,是常用火把材料,其中向日葵,可謂是家家戶戶都種植,每年都能收穫好幾捆向日葵杆,我們黔東地區稱其為「葵花杆」。
葵花杆,向日葵的莖稈,向日葵作為陽光植物,從小就在課本上及生活中接觸到,收穫瓜子,在閒暇時當零食,也是招待親朋好友的常見堅果,而向日葵莖稈,在收穫瓜子後,齊根部砍掉,捆成一捆一捆的,然後放到河裡或池塘,泡上一兩個月然後曬乾,就是上好的火把材料,輕便且易燃。然而,土地少的人家向日葵少,火把也就少,當地卻有一種大葉植物,形似向日葵杆,泡水去皮後也能當火把,那就是「博落回」
大葉植物在農村很常見,比如牛蒡子、接骨丹、芭蕉、土大黃等,而博落回則是大葉植物中比較典型的。博落回,多年生草本植物,基部具有乳黃色漿汁,莖光滑綠色中空,高可達4米,多白色粉質覆蓋,葉相向交替生長,葉片較大,通常寬度在25公分左右,長度近50公分,部分呈不規則圓形,周邊波紋狀,葉背有白色粉質,花穗巨大,像葡萄似的成串生長。在我們黔東地區稱為「泡桐杆」,常見於路邊,荒地及土埂、林緣等地。
過去,博落回在我們當地並不多,由於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飼養耕牛,經常需要割草餵牛,周邊長草的地方,一年都要被割幾次,故此,能長大的博落回卻很少。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廣大農村青年外出,村子裡從家家戶戶飼養耕牛到現在土地荒蕪,幾乎見不到養牛的人家,路邊或是荒坡,雜草叢生,自然生長,各種野草生長茂盛,博落回則出現成片生長的美景,夏天遠遠看去還是不錯的風景。
博落回,過去雖然少,但是也有人砍來當作火把材料,記得村裡放映露天電影時,就有人打著博落回火把趕夜路去公社看電影。除了當火把,村裡人常用其葉子來殺蛆,以前都是旱廁,夏天蚊子多,在5月份,人們就會去採博落回葉子,直接丟在糞池裡,能有效殺死不少糞蛆,從而減少被蚊子叮咬的煩惱。
隨著農村自然資源少了人為破壞,過去當火把的博落回,現在卻成為了部分老人掙零花錢的門路,原來博落回有不錯的藥用價值,據相關資料顯示博落回具有麻醉鎮痛的效果,村裡有藥材商販以每斤2元的價格收購其種子,部分大棵博落回,一個花穗的種子就有一兩斤,遇到成片生長的,一天也能掙個百八十塊,挺不錯的。
其實吧,農村百草皆非閒,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價值,只是人們對它們的了解知之甚少,「認識就是寶,不認識就是草」很形象的描述農村植物的境地,十之八九的野生植物有著不同的藥用價值,充分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還需要更多人的了解與認知,但是,在認識植物後,切莫私自口服,畢竟需要經過精心炮製才能為我們所用,科普分享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了解,也許有用得著的時候。
朋友們,你的家鄉博落回多嗎?都是怎麼稱呼的呢?有關博落回相關知識,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分享,讓我們更加的親近自然。
了解更多有關農村趣事及三農知識,點擊關注【下壩毛哥】,帶你一起,知農事、親自然、漲知識。喜歡此文的歡迎收藏、轉發分享,你的點讚是毛哥前進的動力。(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