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們,我是「農言鄉事」,今天帶你了解農村大小事,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文章,動動小手點擊上方藍色按鈕「關注」
過去的農村,因為貧窮落後,農民的生活也過得很艱苦,為了填飽肚子,農民都會到山上採挖野菜和野果回來食用。記得小時候,和爺爺山上挖野菜,看到一些顏色豔麗的野果,都會問爺爺能不能吃。如果能吃的,都會採幾個回來吃。
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一種農村的植物,它的果實非常的小,酷似「番茄」,可以說是80後常吃的零食,在筆者當地被村民稱為「火把果」,它還有一個霸氣的名字叫「微果之王」,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這種植物。
這種在筆者當地叫「火把果」的植物,在植物學中叫「火棘」,是一種小喬木,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各省,多生於農村的山坡或林中,是一種喜陽光不耐寒的野生植物,在過去,這種植物在筆者非常多,樹木最高能長到三米多。每年的三月份中旬開花,到了十月份就開始結果,此時,火棘的枝葉上會掛滿紅色的果實,酷似「番茄」。不過,這種野果非常小,吃起來酸中帶甜。
聽村裡的老人說,這種野果生吃不宜吃多,會引起不適,所以,在每年結果的時候,筆者都會摘幾個嘗嘗,相信很多生活在農村80後都吃過這種野果,也可以說是80後這一代人,小時候常吃的零食。
火棘的果實除了可以生吃外,還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野果,它的果實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機酸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胺基酸,是一種美味野果,而它所含有的維生素C含量也很高,吃一個小小的火棘果相當於吃一個大蘋果,因此也被臺灣人稱為「微果之王」。
此外,火棘還是一種可入藥的植物,據資料記載,火棘的果、根、葉、莖皮都可以入藥,具有止瀉、散瘀同等功效,而火棘的枝葉還可以當茶喝,具有清熱解毒、止棵止瀉的作用。
如今,隨著火棘的價值被人麼所發掘,一些農民也開始人工栽培,據了解除了將果葉根當藥材賣外,一些機靈點的農民還將火棘做成盆栽放在網上銷售,也被城市人用作園林造景以及城市綠化。
從上述的講解中我們可以看出農村這種野生植物還是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所以農民在山裡見到,要珍惜它,別砍了。
各位看官們!農村這種植物,果似「番茄」,是80後常吃的零食,人稱「火把果」,你吃過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文/農言鄉事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藍色字「關注」農言鄉事,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就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筆者每天打字這麼辛苦,順便給個「贊」。如果你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交流,我會幫你解答,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祝各位讀者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