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020-08-12 知社學術圈

由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Perovskite)優異的光電性能,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傳統的一步溶液加工法沉積的鈣鈦礦薄膜通常易遭受由缺陷引起的非輻射複合,這嚴重阻礙了器件性能的提高。反溶劑工程已被證明可有效地調節晶體成核和晶粒長大,但是,實現高效的器件所需要的反溶劑的量很大,而且更嚴重的是,其中大多數反溶劑都是有毒的,如致癌溶劑氯苯和甲苯。顯然,毒性與綠色化學的工業發展理念相悖,這已成為實現低成本溶液法大面積生產的主要障礙。


近日,清華大學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韋國丹教授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李江宇教授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朱旭輝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刊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Suppressing Defects-Induced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hrough Green Anti-Solvent Engineering」的研究論文,報導了採用綠色反溶劑處理獲得的高質量鈣鈦礦膜,抑制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從而實現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


一步溶液加工法沉積的鈣鈦礦薄膜有許多缺陷,通過使用溶解在乙醇的MABr(MABr-Eth)作為反溶劑處理的鈣鈦礦薄膜,一方面可以增加晶粒尺寸以及鈣鈦礦的結晶度,另一方面可以鈍化表面缺陷;再者,MABr可與由Eth洗滌分解Cs0.15FA0.85PbI3生成的PbI2反應,避免鈣鈦礦的損失,增強光的吸收。此情況下,製備的反式平面異質結器件ITO/PTAA/Cs0.15FA0.85PbI3/PC61BM/Phen-NADPO/Ag的最佳能量轉換效率(PCE)為21.53%。此外,相應的PSCs具有更好的存儲和光穩定性。


圖文解析


未變化的吸收和光致發光(PL)譜曲線輪廓表明MABr-Eth處理不會影響鈣鈦礦晶體結構,微弱的藍移現象可能是MABr與PbI2發生反應所致。此外,MABr-Eth-鈣鈦礦(MABr-Eth-Perovskite)的PL強度明顯增強,這意味著MABr鈍化了表面缺陷,抑制非輻射複合。時間分辨光致發光結果表明MABr-Eth-Perovskite具有增加的PL壽命。XRD測試結果得出反溶劑處理後鈣鈦礦仍然維持其鈣鈦礦相結構。MABr-Eth-Perovskite的薄膜缺陷有所減少,晶粒尺寸變得更均勻,大小為500 nm。適量的MABr可填充缺陷,而過量的MABr因其絕緣性阻礙了電荷載流子的傳輸,降低器件的性能。

圖1. (a)石英襯底上不同鈣鈦礦膜的吸收光譜和光致發光光譜。(b)鈣鈦礦膜的XRD衍射譜。(c)鈣鈦礦薄膜,(d) 1 mg/mL MABr-Eth-Perovskite,(e) 2 mg/mL MABr-Eth-Perovskite,(f) 5 mg/mL MABr-Eth-Perovskite的掃描電鏡圖。紅色圓圈: 缺陷; 藍色橢圓: MABr。


Eth-Perovskite薄膜和MABr-Eth-Perovskite薄膜的高度和振幅圖像上都沒有觀察到光對鈣鈦礦膜的損傷。在形貌圖中觀察到的不同晶粒形狀是由於鈣鈦礦中沒有優先的晶粒取向。MABr-Eth-Perovskite薄膜的高度像更為明顯,表明其具有較高的表面電導率。光電流在單個晶粒內的變化小於幾個皮秒,說明經過反溶劑處理後鈣鈦礦晶粒分布或表面是均勻的。

圖2. MABr-Eth-Perovskite薄膜的高度(a)、(d)和振幅(b)、(e)圖像。(d)、(f)c-AFM測量ISC圖。(a、b、c在暗態下測量; d、e、f在光照下測量)。(d、e、f分別來自於a、b、c的虛線方形框)


採用的是反式器件結構,加上合適的能級匹配,MABr-Eth處理後,器件的能量轉換效率由17.06%提升到21.53%。外量子效率(EQE)以及集成電流密度(JSC)與器件J-V測試結果是相一致的。MABr-Eth-鈣鈦礦太陽能電池(MABr-Eth-PSCs)在正反掃條件下具有改善的遲滯現象。最大功率點測量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時變電流密度和能量轉換效率的高穩定性與一致性,表明測試的精確性。

圖3. (a)器件結構和(b)相應的能級圖。(c)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光照(AM 1.5 G, 100 mW/cm2)下的J-V特性。(d)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EQE譜和集成JSC。(e)正反向掃描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J-V特性。(f)最大功率點測量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時變電流密度和能量轉換效率。


為了進一步研究鈣鈦礦薄膜中的超快電荷轉移過程和複合機理,對鈣鈦礦薄膜進行了瞬態吸收光譜(TAS)測試。兩種鈣鈦礦薄膜的基態漂白(GSB)都隨著延遲時間的增加出現了紅移,這是由於高激發能向低激發能轉移所致。與Eth-Perovskite相比,MABr-Eth-Perovskite呈現了一個更慢衰減率。此外,Eth-Perovskite和MABr-Eth-Perovskite的TAS呈現紅色尾跡,分別延伸至790 nm和780 nm,這在分子動力學範圍解釋了相應的PL峰為792 nm和782 nm。電子被高能光子激發後,躍遷到導帶,並迅速衰減到導帶邊緣,形成一個自由激子。所形成的自由激子可以直接重新結合,導致輻射複合,並伴有光子發射,或者被缺陷態捕獲到非輻射複合。熱激子的冷卻過程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因此,擬合的短壽命(124.6 ps vs 167.5 ps)屬於激子的捕獲,而長壽命(1134.0 ps vs 1843.3 ps)可以歸因於帶邊激子的複合。長的壽命表明鈣鈦礦膜的表面缺陷態密度較低,這直接說明MABr-Eth-Perovskite薄膜的非輻射複合得到了抑制。

圖4. (a)Eth-Perovskite薄膜和(b)Eth-Perovskite薄膜的偽彩色瞬態吸收譜圖。在選定的延遲時間內(c)Eth-Perovskite薄膜和(d)MABr-Eth-Perovskite薄膜飛秒瞬態吸收光譜。瞬態吸收光譜作為(e)Eth-Perovskite薄膜和MABr-Eth-Perovskite薄膜延遲時間的函數。(f)可能的激子捕獲和複合過程圖。


MABr-Eth-PSCs的VOC相對於ln(I/I0)的斜率為1.592 kBT/q,而Eth-PSCs的斜率為1.805 kBT/q。偏離1的斜率值越大,缺陷誘導的複合越多。MABr-Eth-PSCs和Eth-PSCs的非輻射複合的電壓損失分別為0.22 V和0.27 V,減少的非輻射複合的電壓損失意味著抑制了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MABr-Eth-PSCs的載流子衰減時間為6.2 μs,長於Eth-PSCs的4.8 μs。載流子衰減時間的增加,表明MABr-Eth-Perovskite的表面電荷複合速度變慢,這是由於薄膜質量的改善而減少非輻射複合的位點所致。Eth-PSCs和MABr-Eth-PSCs電荷轉移電阻的值分別為208 Ω和142 Ω。電荷轉移電阻的減小源於MABr-Eth-Perovskite的高質量膜和高表面覆蓋,提高了電荷轉移路徑,提高了收集效率,這與TPV測量的觀察結果一致。

圖5. (a)Eth-PSCs和MABr-Eth-PSCs穩態開路電壓的光強依賴性。(b)光電致發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與注入電流的函數。(c)Eth-PSCs和MABr-Eth-PSCs的瞬態光電壓衰減。(d)在黑暗和外加電壓接近器件開路電壓時測量的Eth-PSCs和MABr-Eth-PSCs的Nyquist圖。


MABr-Eth-PSCs不管是存儲在N2氣氛下還是光照下,穩定性都得到了改善。不封裝的器件在N2氣氛下,Eth-PSCs呈現快速的衰減,20天內器件的效率損失了55%,相比之下, MABr-Eth-PSCs的效率只下降了20%。為了達到實際應用的目的,測試了封裝器件在60 mW/cm2白光發光二極體連續照明下的光穩定性。同樣,MABr-Eth-PSCs展現出了更好的光穩定性。MABr能有效鈍化鈣鈦礦表面缺陷,防止水分和氧氣的侵入。


圖6. (a)在充滿N2的手套箱中,Eth-PSCs和MABr-Eth-PSCs的歸一化能量轉換效率隨存儲時間的變化。(b)在60 mW/cm2的WLED強度下,Eth-PSCs和MABr-Eth-PSCs的歸一化能量轉換效率隨光照時間的變化。


總結與展望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反溶劑工程是改善薄膜質量及器件性能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一方面,MABr通過與由鈣鈦礦分解產生的PbI2反應來補償FAI的損失;另一方面,MABr鈍化鈣鈦礦表面缺陷。經過MABr-Eth反溶劑處理的鈣鈦礦薄膜後,其結晶度和形貌得到改善,器件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結果證實了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因此合理選擇綠色反溶劑對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穩定性值得深入研究。


清華大學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韋國丹教授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李江宇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清華大學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徐文戰博士後為本文的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深圳市發展改革委、新能源技術工程實驗室、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2003965

相關焦點

  • ...學院團隊在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清華新聞網8月18日電 近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康飛宇教授、韋國丹助理教授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李江宇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朱旭輝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通過綠色反溶劑工程抑制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以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清華大學: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Suppressing Defects-Induced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hrough Green Anti-Solvent Engineering的研究論文,報導了採用綠色反溶劑處理獲得的高質量
  • 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在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新進展
    清華新聞網8月18日電近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康飛宇教授、韋國丹助理教授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李江宇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朱旭輝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通過綠色反溶劑工程抑制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以實現高效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在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康飛宇教授、韋國丹助理教授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李江宇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朱旭輝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通過綠色反溶劑工程抑制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以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在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
    近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康飛宇教授、韋國丹助理教授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李江宇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朱旭輝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通過綠色反溶劑工程抑制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以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Suppressing Defects-Induced Non-Radiative
  • 我國研究出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最近,我國的科學家又研發出了新玩意,走在世界前列的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接下來就讓小編我帶著各位看看這個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怎麼研發出來的。反溶劑工程已被證明可有效地調節晶體成核和晶粒長大,但是,實現高效的器件所需要的反溶劑的量很大,而且更嚴重的是,其中大多數反溶劑都是有毒的,如致癌溶劑氯苯和甲苯。顯然,毒性與綠色化學的工業發展理念相悖,這已成為實現低成本溶液法大面積生產的主要障礙。
  • 辣椒「聯手」太陽能電池,共創綠色未來
    含有辣椒素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來自中國和瑞典的科學家發現,決定辣椒辛辣程度的化合物——辣椒素,可能是製造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秘密武器。這項於1月13日發表在《焦耳》雜誌上的論文表明,在製造過程中,將辣椒素噴灑到甲基銨鉛三碘化物(MAPbI3)鈣鈦礦前體上,可以讓更多的電子參與到半導體表面電流傳導過程中。由此,我們將得到目前為止電荷傳輸效率最高的多晶MAPbI3太陽能電池。「在未來,利用綠色、可持續的森林生物材料添加劑技術製造無毒、無鉛鈣鈦礦材料將成為一種趨勢。」
  • 實現低電壓損耗的高效倒置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
    實現低電壓損耗的高效倒置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03:43 華中科技大學李忠安團隊開發了利用吡啶基無摻雜聚合物半導體實現低電壓損耗的高效倒置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策略。
  • 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周二軍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孫豔明、東華大學教授馬在飛合作,在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 上海科大寧志軍課題組開發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研究亮點:1.利用離子交換方法在雜化鈣鈦礦晶粒表面製備了CsPbI3富集的的準無機納米核殼結構;2.準無機殼層異質結構能夠減少缺陷密度和抑制離子遷移;3.基於該異質結構的反式鈣鈦礦電池實現了20.7%的效率和1000h的連續工作壽命。
  • 上科大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破紀錄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下,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寧志軍課題組在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通過器件結構的改進將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提高到了0.94 V,實現了12.4%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國際上已報導的穩態輸出效率最高的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蘇大鄒貴付團隊:分子鐵電驅動的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目前,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高效率已經超過25%, 且穩定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有希望成為下一代薄膜光伏技術的候選者之一。從根本上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主要取決於鈣鈦礦層的吸光能力、缺陷鈍化以及光生激子的分離和提取。在光照條件下,光生激子會被PSCs的內建場分離和提取。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從分子工程和固態核磁到高效、穩定的器件性能 |...
    Zakeeruddin, Michael Grätzel 發表時間:2018/10/26 數字識別碼: s41467-018-06709-w 原文連結:http://t.cn/E5DEOMO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97FGD4vvgGoLVUbb1nWlJg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周二軍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孫豔明、東華大學教授馬在飛合作,在降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非輻射複合損失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近十年,溶液加工製備本體異質結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發展迅速,能量轉換效率(PCE)已超18%,但是仍落後於矽基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作為一種誕生於2009年的新型能源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曾被《科學》《自然》分別評為「10大科技突破之一」,發展迅猛,被視為最具應用潛力的高效太陽能電池。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基本結構1.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每層材料有著巨大的表界面,因而有大量缺陷存在,當太陽光被吸收產生載流子,載流子(電子和空穴)分別傳輸到電子傳輸層和空穴傳輸層才能產生光電流,但是載流子在傳輸過程中很容易被缺陷捕獲同時也發生複合。研究表明提高光電轉換效率的關鍵在於減少界面處載流子的複合,實施界面調控、實現材料表面鈍化等都有助於降低載流子的複合。
  • 上海科大寧志軍課題組開發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丨Cell Press論文速遞
    研究亮點:1.利用離子交換方法在雜化鈣鈦礦晶粒表面製備了CsPbI3富集的的準無機納米核殼結構;2.準無機殼層異質結構能夠減少缺陷密度和抑制離子遷移;3.基於該異質結構的反式鈣鈦礦電池實現了20.7%的效率和1000h的連續工作壽命。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新突破:可實現減少滯後現象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新突破:可實現減少滯後現象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新突破:可實現減少滯後現象 發布日期:2020-11-22 00:18:10
  • 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相比之下,全無機鈣鈦礦材料(CsPbX3, X=I, Br)因其優異的熱穩定性成為鈣鈦礦電池領域的新興研究熱點,然而基於無機鈣鈦礦材料的光伏器件內部非輻射複合較為嚴重,因此其光電性能仍具有較大提升空間。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多採用溶劑工藝,其原料多為液態,能在常溫下製備,而且在未來完全可以通過印刷技術製備大面積的柔性太陽能電池以及用於可穿戴智能設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距離商業化還有多遠?其根本原因在於吸收層所用的鈣鈦礦材料對水、熱、氧環境極度敏感,使得其結構不穩定,易產生不可逆轉的降解。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壽命遠低於矽基太陽能電池(25年),因此為了實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規模的商業應用,急需解決其自身的穩定性問題。
  • CCS Chemistry | 設計一個「彈性晶界」,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更柔韌...
    吉林大學董慶鋒課題組通過溶劑退火誘導鈣鈦礦中多官能度烯類在低摻雜濃度下在晶界原位聚合,實現「晶粒-彈性晶界-晶粒」區域化的柔性鈣鈦礦薄膜結構,基於此結構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實現了20%能量轉化效率及大幅提升的工作穩定性和機械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