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前列!我國研究出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020-08-28 科轉雲

最近,我國的科學家又研發出了新玩意,走在世界前列的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接下來就讓小編我帶著各位看看這個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怎麼研發出來的。

前方高能預警!!! 硬核知識來襲!!!


由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Perovskite)優異的光電性能,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傳統的一步溶液加工法沉積的鈣鈦礦薄膜通常易遭受由缺陷引起的非輻射複合,這嚴重阻礙了器件性能的提高。反溶劑工程已被證明可有效地調節晶體成核和晶粒長大,但是,實現高效的器件所需要的反溶劑的量很大,而且更嚴重的是,其中大多數反溶劑都是有毒的,如致癌溶劑氯苯和甲苯。顯然,毒性與綠色化學的工業發展理念相悖,這已成為實現低成本溶液法大面積生產的主要障礙。

近日,清華大學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韋國丹教授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李江宇教授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朱旭輝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刊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Suppressing Defects-Induced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hrough Green Anti-Solvent Engineering」的研究論文,報導了採用綠色反溶劑處理獲得的高質量鈣鈦礦膜,抑制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從而實現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

一步溶液加工法沉積的鈣鈦礦薄膜有許多缺陷,通過使用溶解在乙醇的MABr(MABr-Eth)作為反溶劑處理的鈣鈦礦薄膜,一方面可以增加晶粒尺寸以及鈣鈦礦的結晶度,另一方面可以鈍化表面缺陷;再者,MABr可與由Eth洗滌分解Cs0.15FA0.85PbI3生成的PbI2反應,避免鈣鈦礦的損失,增強光的吸收。此情況下,製備的反式平面異質結器件ITO/PTAA/Cs0.15FA0.85PbI3/PC61BM/Phen-NADPO/Ag的最佳能量轉換效率(PCE)為21.53%。此外,相應的PSCs具有更好的存儲和光穩定性。

未變化的吸收和光致發光(PL)譜曲線輪廓表明MABr-Eth處理不會影響鈣鈦礦晶體結構,微弱的藍移現象可能是MABr與PbI2發生反應所致。此外,MABr-Eth-鈣鈦礦(MABr-Eth-Perovskite)的PL強度明顯增強,這意味著MABr鈍化了表面缺陷,抑制非輻射複合。時間分辨光致發光結果表明MABr-Eth-Perovskite具有增加的PL壽命。XRD測試結果得出反溶劑處理後鈣鈦礦仍然維持其鈣鈦礦相結構。MABr-Eth-Perovskite的薄膜缺陷有所減少,晶粒尺寸變得更均勻,大小為500 nm。適量的MABr可填充缺陷,而過量的MABr因其絕緣性阻礙了電荷載流子的傳輸,降低器件的性能。


Eth-Perovskite薄膜和MABr-Eth-Perovskite薄膜的高度和振幅圖像上都沒有觀察到光對鈣鈦礦膜的損傷。在形貌圖中觀察到的不同晶粒形狀是由於鈣鈦礦中沒有優先的晶粒取向。MABr-Eth-Perovskite薄膜的高度像更為明顯,表明其具有較高的表面電導率。光電流在單個晶粒內的變化小於幾個皮秒,說明經過反溶劑處理後鈣鈦礦晶粒分布或表面是均勻的。

採用的是反式器件結構,加上合適的能級匹配,MABr-Eth處理後,器件的能量轉換效率由17.06%提升到21.53%。外量子效率(EQE)以及集成電流密度(JSC)與器件J-V測試結果是相一致的。MABr-Eth-鈣鈦礦太陽能電池(MABr-Eth-PSCs)在正反掃條件下具有改善的遲滯現象。最大功率點測量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時變電流密度和能量轉換效率的高穩定性與一致性,表明測試的精確性。


為了進一步研究鈣鈦礦薄膜中的超快電荷轉移過程和複合機理,對鈣鈦礦薄膜進行了瞬態吸收光譜(TAS)測試。兩種鈣鈦礦薄膜的基態漂白(GSB)都隨著延遲時間的增加出現了紅移,這是由於高激發能向低激發能轉移所致。與Eth-Perovskite相比,MABr-Eth-Perovskite呈現了一個更慢衰減率。此外,Eth-Perovskite和MABr-Eth-Perovskite的TAS呈現紅色尾跡,分別延伸至790 nm和780 nm,這在分子動力學範圍解釋了相應的PL峰為792 nm和782 nm。電子被高能光子激發後,躍遷到導帶,並迅速衰減到導帶邊緣,形成一個自由激子。所形成的自由激子可以直接重新結合,導致輻射複合,並伴有光子發射,或者被缺陷態捕獲到非輻射複合。熱激子的冷卻過程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因此,擬合的短壽命(124.6 ps vs 167.5 ps)屬於激子的捕獲,而長壽命(1134.0 ps vs 1843.3 ps)可以歸因於帶邊激子的複合。長的壽命表明鈣鈦礦膜的表面缺陷態密度較低,這直接說明MABr-Eth-Perovskite薄膜的非輻射複合得到了抑制。


MABr-Eth-PSCs的VOC相對於ln(I/I0)的斜率為1.592 kBT/q,而Eth-PSCs的斜率為1.805 kBT/q。偏離1的斜率值越大,缺陷誘導的複合越多。MABr-Eth-PSCs和Eth-PSCs的非輻射複合的電壓損失分別為0.22 V和0.27 V,減少的非輻射複合的電壓損失意味著抑制了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MABr-Eth-PSCs的載流子衰減時間為6.2 μs,長於Eth-PSCs的4.8 μs。載流子衰減時間的增加,表明MABr-Eth-Perovskite的表面電荷複合速度變慢,這是由於薄膜質量的改善而減少非輻射複合的位點所致。Eth-PSCs和MABr-Eth-PSCs電荷轉移電阻的值分別為208 Ω和142 Ω。電荷轉移電阻的減小源於MABr-Eth-Perovskite的高質量膜和高表面覆蓋,提高了電荷轉移路徑,提高了收集效率,這與TPV測量的觀察結果一致。


MABr-Eth-PSCs不管是存儲在N2氣氛下還是光照下,穩定性都得到了改善。不封裝的器件在N2氣氛下,Eth-PSCs呈現快速的衰減,20天內器件的效率損失了55%,相比之下, MABr-Eth-PSCs的效率只下降了20%。為了達到實際應用的目的,測試了封裝器件在60 mW/cm2白光發光二極體連續照明下的光穩定性。同樣,MABr-Eth-PSCs展現出了更好的光穩定性。MABr能有效鈍化鈣鈦礦表面缺陷,防止水分和氧氣的侵入。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反溶劑工程是改善薄膜質量及器件性能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一方面,MABr通過與由鈣鈦礦分解產生的PbI2反應來補償FAI的損失;另一方面,MABr鈍化鈣鈦礦表面缺陷。經過MABr-Eth反溶劑處理的鈣鈦礦薄膜後,其結晶度和形貌得到改善,器件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結果證實了缺陷誘導的非輻射複合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因此合理選擇綠色反溶劑對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穩定性值得深入研究。


清華大學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韋國丹教授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李江宇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清華大學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徐文戰博士後為本文的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深圳市發展改革委、新能源技術工程實驗室、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究出更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科學家研究出更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8 14:36:46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Zhaoxin Wu課題組與美國西北大學Mercouri G.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近年來,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我國國家能源委員會早於2014年底審議並原則通過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
  • 我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取得突破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記者從武漢理工大學獲悉,程一兵專家團隊在兩項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方面取得突破,達到國際上同類產品的最高光電轉換效率。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彭勇教授介紹說,程一兵團隊研製開發的5cmx5cm塑料基板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8月8日在國家光伏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獲得組件光電轉換效率11.4%的結果,超過日本東芝公司於9月25日宣布的5cmx5cm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10.5%的光電轉換效率。程一兵團隊在10cmx10cm玻璃基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也取得突破
  • 半導體所研製出高效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近幾年興起的一類具有巨大應用前景的太陽能電池,它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成本低以及製備工藝簡單等突出優點。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從初始的3.8%迅速提高到22.1%,已接近或超過傳統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如銅銦鎵硒或碲化鎘等),進一步發展,可與矽及砷化鎵等單晶太陽能電池媲美。
  • 我國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突破
    從上個世紀開始,科學家就開始研究「陽光罐頭」——太陽能電池及其相關技術——以期更好地利用太陽能。但直至今日,各類「保鮮」技術依然還在探索之中。前不久,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自然·光子學》發文,報導了高效穩定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突破性進展。26歲的晁凌鋒是這一成果的第一作者之一。
  • 復旦突破鈣鈦礦材料核心難題,製備出高效穩定太陽能電池
    近日,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詹義強、鄭立榮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EPFL)合作實現了一種室溫穩定的鈣鈦礦材料,並且製備出了光電轉換效率超過23%的高效穩定太陽能電池。相關論文於10月2日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題為《氣氛輔助製備高效高穩定黑相甲脒鉛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Vapor-assisted deposition of highly efficient, stable black-phase FAPbI3 perovskite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實驗人員在實驗室測試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樣品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成本低、轉換效率高,成為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 兩年前,遊經碧課題組成功實現中國在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方面世界紀錄的突破。 不久前,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黃維等多位合作者,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光子學》,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 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來了!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鋪路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美國曾有科學家預測,以新型鈣鈦礦為原料的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或可高達50%,是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兩倍,這將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幾年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科學》評為年度國際十大科技進展之一,研究熱度也隨之攀升。
  •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效率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在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上獲得新突破,經日本電氣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JET)權威認證,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4.2%,首次將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寫進太陽能效率世界記錄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為目前大面積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為了使用更環保的材料替代矽,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鈣鈦礦薄膜上。鈣鈦礦薄膜是一種低成本的柔性太陽能電池,不僅可以用最少的能量生產,而且幾乎沒有二氧化碳排放。 儘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但在得到大規模應用之前,仍面臨著一些重大挑戰。特別是它們本身的不穩定性,使得它們難以大規模量產。
  • 植物能高效吸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鉛
    科技日報北京1月22日電(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1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報告,德國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分析研究顯示,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鉛汙染相比,來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鉛進入部分植物體內的效率是前者的10倍。
  • 【科技前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實現新突破
    雙面(bifacial)光伏電池是一種正面和反面都可以接受光照而產生電流、電壓的器件。在同等面積下,雙面電池單位面積發電量比單面電池有了極大的提升,平均高出10%~35%左右,已經成為一種降本增效的新興高效光伏發電技術。近年來,憑藉吸光係數高、載流子壽命長、電荷遷移率高等優異性能,基於有機金屬滷化物半導體吸光材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一直廣受關注。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優缺點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儘管研究團隊還沒有演示以新材料為原料製造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此項研究已成為此前諸多研究強有力的補充,證明了擁有獨特晶體結構的鈣鈦礦有望改變太陽能產業的面貌。當前市場上佔主流的太陽能電池以矽和碲化鎘為材料,達到目前的轉化效率歷時10多年;而鈣鈦礦只花了短短4年時間的研究,有鑑於此,即使業界保守人士也對鈣鈦礦非常看好。
  • 鈣鈦礦或將代替晶矽 成為太陽能電池「新寵」
    然而,自2009 年以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其簡易的製備方式和優異的光電性能備受關注,光電轉換效率在短短幾年內就由3.8% 上升至22.1%,顯示出極大的應用潛力。因此鈣鈦礦成為目前最為先進的一種光伏材料。
  •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與傳統硫族量子點材料相比,滷素鈣鈦礦量子點材料由於其優越的光電性質,近年來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但是由於其量子限域效應導致其電荷分離效率較低,從而限制了其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楊陽(點擊查看介紹)團隊通過引入共軛小分子來提供額外的電荷分離驅動力,從而減少載流子複合以實現高效率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在傳統量子點電池領域中,提高電荷分離的策略主要有:設計合理的核殼結構、表面配體的處理、器件結構的合理設計等。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
    為了方便大家查閱,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世界記錄集中匯總,以後每天在每篇文章的文末及時更新。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總結
    2.2  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由於鈣鈦礦中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受溼度和光照的影響較大,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會造成電池效率的快速衰減甚至失效。因此,為了實現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標,製備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成為該領域未來的必然趨勢。為了解決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問題,研究人員嘗試尋找其他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來改善電池穩定性。
  • 世界最高效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什麼?|2015中國科技新星評選
    更讓人振奮的是,在2015年,中國學術圈也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青年科學家,像一顆顆耀眼的新星,冉冉升起,做出令人炫目的成績:既有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世界紀錄,也有硫化氫高溫超導體的準確預測,既有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首次成功,也有外爾費米子的開創性發現,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呈井噴之狀。
  • 上海科大寧志軍課題組開發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構築提供了一條途徑。基於雜化/準無機核殼結構的高效高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混合有機-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具有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可溶液加工和低成本等優點而備受關注。然而,儘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超過25%,但其穩定性仍然有待提高。
  • 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特點、產業布局與發展前瞻
    國外發展現狀國外眾多高校、研究機構開展了鈣鈦礦太陽能光伏技術研究,並創造了多次光電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已經開始產業化推進。英國牛津大學製備出全球首個介孔超結構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實現從傳統介觀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向平面鈣鈦礦太陽能光伏電池的過渡。2010年12月,牛津大學的Henry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