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自誕生已經將近一百年,從黑白到彩色,從電子管、電晶體電視迅速發展到集成電路電視,到如今的各種新型顯示技術並存,電視機的發展歷程象徵著顯示技術發展的一個個裡程碑,顯示技術帶來的視覺感受越來越清晰、真實和沉浸。今天,我和各位一起分享一下電視的發展歷史。

1. CRT電視
189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卡爾布勞恩(KarlFerdinand Braun)創造了第一個CRT(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此時的CRT大部分還是用來驗證粒子、電子等現象的設備,似乎同顯示毫無關係。直到1925年,英國發明家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首次使用CRT器材「掃描」出木偶的圖像,這也就成為了電視誕生的起點。而同一時間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也創造了自己的電視系統,但是這兩個人實現圖像傳輸的模式有些不同,但都是由CRT設備實現的。其中對未來影響最大的就是斯福羅金的「電視」系統了,這種全電子模式也是未來電視發展的一個起點。隨後美國科學家發明了三槍蔭罩式彩色顯像管,彩色電視機應運而生。隨後全世界各國都在開發和生產電視,電視產業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蓬勃興旺地發展著。
1958年,中國首臺電視機在天津誕生。誰要是家裡有了它,那就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但是,平面直角電視由於受到顯像管的限制,因此在尺寸上一般最大只能做到34英寸,再大的尺寸就無法大規模量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背投電視閃亮登場,讓電視有了更大的尺寸。

2. 背投電視
第一代背投產品生產於20世紀80年代末,由日本東芝、索尼等知名企業研製成功。與傳統顯像管電視相比,背投電視可以輕鬆地做到43英寸以上的大屏,甚至一些廠商還推出過70英寸背投電視。因此背投電視憑藉著它的大屏幕而風靡一時,可惜笨重的體積和那掉渣的畫質卻讓這個龐然大物迅速衰落。

3. 等離子電視
21世紀後,平板電視慢慢從顯像管手中接過了承載人類音畫夢想的大旗。平板電視從顯示原理上可以分為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1997年底,日本推出第一臺家用等離子電視,使得等離子電視第一次進入家庭使用。然而,佔據著全球等離子面板市場絕大部分份額的松下電器一直沒能解決等離子技術的一些致命缺點——等離子電視廣泛出現了「燒屏」現象,影像在屏幕上留下了不可恢復的損傷。這一燒,不僅暴露了等離子的技術缺陷,還徹底燒毀了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爭搶市場的籌碼,從此液晶電視成為了電視機顯示技術的霸主。

4. 液晶電視
2000年左右,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屏幕橫空出世並迅速普及,憑藉更高解析度、輕薄身軀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同時液晶電視價格也逐漸降低,從剛開始的上萬元左右逐漸回歸到三四千的日常消費水平。到如今,五六十寸的電視機網上售價也不過兩三千元,從平面到曲面,從有線到網絡,節目也是更加豐富多彩。接下來的十餘年,液晶憑藉著更輕、更薄、更大成了主流,但由於屬於被動發光,亮度普遍較低。拖尾和視角小也是其致命的弱點,廠家為了轉移大家注意力,又推出更有噱頭的功能來迷惑大家,比如:3D、藍光、網際網路等等,其實目的就是為了給液晶的研發改進爭取更多時間,我們不禁要問,顯示技術已經到頭了麼?其實科技咖們還有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OLED和QLED。

5. OLED和QLED
有機發光二極體又稱為有機電雷射顯示(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由美籍華裔教授鄧青雲在實驗室中發現,由此展開了對OLED的研究。OLED技術在手機、MP3等領域應用較早,電視行業進入較晚。2013年1月,LG電子在全球首次發布LG曲面OLED電視,這表明全球進入了大尺寸OLED時代。9月13日,LG電子在北京召開電視新品發布會,推出中國第一款LG曲面OLED電視——LG55EA9800-CA,這標誌著中國的OLED電視時代正式來臨。OLED電視除去天生極致超薄的天生優勢之外,OLED技術還能夠帶來極致的黑場表現以及無限對比度。同時OLED還擁有柔性可彎曲的特性,藉助OLED技術,未來電視可以做成一張紙那麼薄,可以隨意彎曲摺疊,這是在LCD時代所無法想像的。
OLED技術當前主要掌握在兩家全球最大家電廠商LG和三星電子手中。後來,三星帶頭將研究重心轉移至QLED,即量子點電視(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QLED是一個被廠商期待取代OLED的新技術。目前,各大廠商跟風推動QLED電視的研發。隨著TCL和長虹率先發布量子點電視,國際量子點顯示陣營已初具規模。量子點電視是應用了量子點技術背光源的電視,是液晶電視的一種。它的原理是通過藍色背光源照射照射直徑不同的紅色和綠色量子點,從而形成紅綠藍(RGB)三原色,然後再通過濾光膜等呈像系統和驅動系統形成圖像。其中,量子點是一種納米材料,其晶粒直徑在2-10納米之間,量子點受到電或光的刺激會根據量子點的直徑大小,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單色光。可以藉助量子點發出能譜集中、非常純正的高質量紅/綠單色光。

從最開始的CRT到現在的量子點電視技術,打造極致的電視影音體驗是每個技術人員和電視機廠商最終最求。量子點電視會火爆多少年我們不知道,電視會存在多少年我們也不知道,但這種極致影音體驗的打造一定會自始至終貫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