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蘭州段頻遭汙染調查:排汙企業治汙資金短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5日 07:30 來源:
新聞晨報訊 (特派記者 楊育才)
現象:白色汙染綿延30公裡
昨天早上,蘭州市大霧遮天。記者首先來到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的中山橋北頭,橋下的黃河水已經恢復了正常的淺綠色。橋頭照相亭的老闆李淑梅回憶說,上周五早上7點
左右,橋下的河水就呈現出淺白色,剛開始她還以為只是早晨河水形成的霧氣。但是到中午的時候,河水又變成了乳白色,「就像石灰水一樣」,她指著河裡淺水處的石頭告訴記者,「上面還有薄薄的一層東西,像麵粉一樣,現在都被衝走了。」為了防寒,李淑梅整天都戴著一個口罩,她說那天戴著口罩也能聞到一點酸酸的味道。
離開中山橋,記者驅車沿黃河逆流而上,一路上能見度只有100多米。大約半個小時後,記者到達柴家峽水電站,這裡也是發現白色汙染物的地點之一。柴家峽水電站正在建設之中,到明年7月才能完工。記者看到,電站南部堤壩已經完成,河道北部被截流,還在施工當中。說到河水變白的事情,工地門衛王軍告訴記者,從上周五早上7點到中午他下班的時候,河水都是白色的,就跟肥皂水一樣,還能聞到輕微的刺鼻味道,但沒有泡沫。王軍說,可能是因為一半河道被截流的原因,水中的白色漂浮物看起來非常明顯。
據蘭州市環境監理所負責人介紹,22日,從蘭州市西固區到下遊約30公裡的河道上都出現了這種異常現象,到當天17時許,水體顏色才恢復正常。
影響:2000多戶短暫停水
柴家灣水電站上遊1裡左右,就是蘭州市西固區東川鄉梁家灣村的生活用水泵房。22日早上8點左右,泵房姓孫的值班人員正要開泵抽水,發現黃河取水口處的水面上有一層白色汙染物。他告訴記者,當時看見取水處的河水就像白色塗料一樣渾濁,100多米寬的河水呈白色向東流去。他立即拉閘斷電,停止抽水,隨即向有關部門反映。
孫姓值班員說,泵房停止抽水後,全村2000多戶村民的生活用水受到了影響,但幾個小時後就恢復了抽水。
據悉,整個蘭州市居民的飲用水絕大部分取自黃河,那麼,出現的白色汙染物是否會影響到更多居民的生活呢?蘭州自來水投訴電話976766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全市沒有因為白色汙染物而出現停水。蘭州市環保局的檢測報告也認為,此次出現的白色汙染物對黃河水質的影響輕微。
追查:白色電石渣漿水將黃河變成「白河」
22日上午,接到市民舉報後,蘭州市環保局、市環境監理所和七裡河環保局的工作人員立即趕到現場,逆流而上追查汙染源頭,並在沿河五個地方進行了取樣,進行分析檢測。
據當地一家媒體報導,23日,蘭州市環保局通報了黃河蘭州段遭白色物質汙染一事。黃河水體水樣監測結果顯示,汙染物為較高濃度的白色電石渣漿水,其PH值為8.55、鈣為180.61毫克/升,符合蘭州新西部維尼綸有限公司排放廢水特徵,因此認定是「蘭維公司」將這些汙染物排入了黃河。
據悉,白色電石渣漿水的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碳酸鈣,對黃河水體水質影響不會很大。「蘭維公司」處在二級水源保護區,事關蘭州市飲水安全,環保執法人員已對該企業下達了行政處罰告知書,並責成其查找原因,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杜絕再次排放。
癥結:黃河周邊企業治汙資金短缺
「蘭維公司」位於蘭州市西固區,在市飲水源地取水口上遊約20公裡處,廠界距黃河僅30米。今年2月7日,國家環保總局公布11家環境問題突出的企業名單,甘肅省有兩家企業名列其上,「蘭維公司」位列第一。
「蘭維公司」高層坦承目前的治汙形勢非常嚴峻。昨天上午,在「蘭維公司」辦公大樓值班的公司總經理黃立輝向記者表示,對於公司被扣上「汙染大戶」的帽子,他也頗感無奈,「這個廠於1970年建立,工業布局非常不合理。現在情況有所好轉,但治汙仍然面臨著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據黃立輝介紹,年初被環保總局通報後,公司曾停止了一個月的生產,損失近1000萬元,直到3月底省市環保局檢查合格後才恢復生產。
憂心:已是兩月內第四次變色
在「天下黃河第一橋」南端往西約2公裡左右,就是蘭州著名的「黃河母親雕像」。「黃河母親」摟著一個嬰兒,安祥,恬靜。但當記者走下河堤,卻看到河床上的溝壑裡儘是汙濁的生活用水,直接流進清澈的黃河。據不完全統計,這已是兩個多月來黃河蘭州段遭遇的第4次較大規模的汙染。在此次「白色汙染」之前,黃河蘭州段已經出現過3次被汙染變紅的事件。
10月22日下午,蘭州市灘尖子第二供熱站因鍋爐補水水箱內拉筋斷裂,在進行焊接的同時,對水箱內的殘留物進行了衝洗,殘留物中有去年採暖期添加的染色劑,衝洗廢水經地溝排入小區化糞池,後經市政管網排入黃河,造成「紅色汙染」,對黃河水體造成輕微影響。
僅僅一個月後,11月21日上午,大量紅色汙水再次出現在蘭州市黃河兒童公園河段,1公裡長河道邊上的回水灣裡聚集了大量紅色的汙水。根據汙水顏色判斷,這些汙水的排放單位很有可能是某供熱站。為防止採暖居民盜用供暖用水,供熱站在向供熱管道注水時添加了一種「玫瑰精」的染料。
12月初,又有人發現在連接黃河的一條河內有大量紅褐色汙水,並在部分河段形成大量白色泡沫,經調查發現,這是蘭州市一家造紙廠排放的汙水所致。
母親河頻受汙染之苦
黃河是母親河,是西北、華北地區的生命之泉。然而,近年來,黃河汙染加劇,沿河地區每年向黃河排放的廢汙水總量達到了44億立方米,超出了黃河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大量的汙水讓母親河遭受了不該有的痛苦。從黃河中上遊到下遊,水質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汙染,尤其是黃河幹流,近40%河段的水質為劣五類水,基本喪失水體功能,黃河流域每年因汙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上百億元。
黃河擔負著沿黃地區50餘座大、中城市和420個縣的城鎮居民生活供水任務,黃河汙染給城鎮居民供水安全帶來巨大危脅。2003年,黃河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汙染,國家緊急啟動的第七次引黃濟津被迫停止;1999年,黃河龍門以下河段發生嚴重汙染,下遊沿黃一些城市引黃供水一度停止近一個月。位於黃河邊的河南省三門峽市,許多居民覺得經市自來水廠淨化處理的黃河水有異味,索性常年花錢買井水、泉水吃,出現「守著黃河買水吃」的怪事。
責編: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