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蘭州段頻遭汙染調查:排汙企業治汙資金短缺

2021-01-19 央視網

黃河蘭州段頻遭汙染調查:排汙企業治汙資金短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5日 07:30 來源:

    新聞晨報訊 (特派記者 楊育才)

    現象:白色汙染綿延30公裡

    昨天早上,蘭州市大霧遮天。記者首先來到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的中山橋北頭,橋下的黃河水已經恢復了正常的淺綠色。橋頭照相亭的老闆李淑梅回憶說,上周五早上7點

    左右,橋下的河水就呈現出淺白色,剛開始她還以為只是早晨河水形成的霧氣。但是到中午的時候,河水又變成了乳白色,「就像石灰水一樣」,她指著河裡淺水處的石頭告訴記者,「上面還有薄薄的一層東西,像麵粉一樣,現在都被衝走了。」為了防寒,李淑梅整天都戴著一個口罩,她說那天戴著口罩也能聞到一點酸酸的味道。

    離開中山橋,記者驅車沿黃河逆流而上,一路上能見度只有100多米。大約半個小時後,記者到達柴家峽水電站,這裡也是發現白色汙染物的地點之一。柴家峽水電站正在建設之中,到明年7月才能完工。記者看到,電站南部堤壩已經完成,河道北部被截流,還在施工當中。說到河水變白的事情,工地門衛王軍告訴記者,從上周五早上7點到中午他下班的時候,河水都是白色的,就跟肥皂水一樣,還能聞到輕微的刺鼻味道,但沒有泡沫。王軍說,可能是因為一半河道被截流的原因,水中的白色漂浮物看起來非常明顯。

    據蘭州市環境監理所負責人介紹,22日,從蘭州市西固區到下遊約30公裡的河道上都出現了這種異常現象,到當天17時許,水體顏色才恢復正常。

    影響:2000多戶短暫停水

    柴家灣水電站上遊1裡左右,就是蘭州市西固區東川鄉梁家灣村的生活用水泵房。22日早上8點左右,泵房姓孫的值班人員正要開泵抽水,發現黃河取水口處的水面上有一層白色汙染物。他告訴記者,當時看見取水處的河水就像白色塗料一樣渾濁,100多米寬的河水呈白色向東流去。他立即拉閘斷電,停止抽水,隨即向有關部門反映。

    孫姓值班員說,泵房停止抽水後,全村2000多戶村民的生活用水受到了影響,但幾個小時後就恢復了抽水。

    據悉,整個蘭州市居民的飲用水絕大部分取自黃河,那麼,出現的白色汙染物是否會影響到更多居民的生活呢?蘭州自來水投訴電話976766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全市沒有因為白色汙染物而出現停水。蘭州市環保局的檢測報告也認為,此次出現的白色汙染物對黃河水質的影響輕微。

    追查:白色電石渣漿水將黃河變成「白河」

    22日上午,接到市民舉報後,蘭州市環保局、市環境監理所和七裡河環保局的工作人員立即趕到現場,逆流而上追查汙染源頭,並在沿河五個地方進行了取樣,進行分析檢測。

    據當地一家媒體報導,23日,蘭州市環保局通報了黃河蘭州段遭白色物質汙染一事。黃河水體水樣監測結果顯示,汙染物為較高濃度的白色電石渣漿水,其PH值為8.55、鈣為180.61毫克/升,符合蘭州新西部維尼綸有限公司排放廢水特徵,因此認定是「蘭維公司」將這些汙染物排入了黃河。

    據悉,白色電石渣漿水的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碳酸鈣,對黃河水體水質影響不會很大。「蘭維公司」處在二級水源保護區,事關蘭州市飲水安全,環保執法人員已對該企業下達了行政處罰告知書,並責成其查找原因,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杜絕再次排放。

    癥結:黃河周邊企業治汙資金短缺

    「蘭維公司」位於蘭州市西固區,在市飲水源地取水口上遊約20公裡處,廠界距黃河僅30米。今年2月7日,國家環保總局公布11家環境問題突出的企業名單,甘肅省有兩家企業名列其上,「蘭維公司」位列第一。

    「蘭維公司」高層坦承目前的治汙形勢非常嚴峻。昨天上午,在「蘭維公司」辦公大樓值班的公司總經理黃立輝向記者表示,對於公司被扣上「汙染大戶」的帽子,他也頗感無奈,「這個廠於1970年建立,工業布局非常不合理。現在情況有所好轉,但治汙仍然面臨著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據黃立輝介紹,年初被環保總局通報後,公司曾停止了一個月的生產,損失近1000萬元,直到3月底省市環保局檢查合格後才恢復生產。

    憂心:已是兩月內第四次變色

    在「天下黃河第一橋」南端往西約2公裡左右,就是蘭州著名的「黃河母親雕像」。「黃河母親」摟著一個嬰兒,安祥,恬靜。但當記者走下河堤,卻看到河床上的溝壑裡儘是汙濁的生活用水,直接流進清澈的黃河。據不完全統計,這已是兩個多月來黃河蘭州段遭遇的第4次較大規模的汙染。在此次「白色汙染」之前,黃河蘭州段已經出現過3次被汙染變紅的事件。

    10月22日下午,蘭州市灘尖子第二供熱站因鍋爐補水水箱內拉筋斷裂,在進行焊接的同時,對水箱內的殘留物進行了衝洗,殘留物中有去年採暖期添加的染色劑,衝洗廢水經地溝排入小區化糞池,後經市政管網排入黃河,造成「紅色汙染」,對黃河水體造成輕微影響。

    僅僅一個月後,11月21日上午,大量紅色汙水再次出現在蘭州市黃河兒童公園河段,1公裡長河道邊上的回水灣裡聚集了大量紅色的汙水。根據汙水顏色判斷,這些汙水的排放單位很有可能是某供熱站。為防止採暖居民盜用供暖用水,供熱站在向供熱管道注水時添加了一種「玫瑰精」的染料。

    12月初,又有人發現在連接黃河的一條河內有大量紅褐色汙水,並在部分河段形成大量白色泡沫,經調查發現,這是蘭州市一家造紙廠排放的汙水所致。

    母親河頻受汙染之苦

    黃河是母親河,是西北、華北地區的生命之泉。然而,近年來,黃河汙染加劇,沿河地區每年向黃河排放的廢汙水總量達到了44億立方米,超出了黃河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大量的汙水讓母親河遭受了不該有的痛苦。從黃河中上遊到下遊,水質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汙染,尤其是黃河幹流,近40%河段的水質為劣五類水,基本喪失水體功能,黃河流域每年因汙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上百億元。

    黃河擔負著沿黃地區50餘座大、中城市和420個縣的城鎮居民生活供水任務,黃河汙染給城鎮居民供水安全帶來巨大危脅。2003年,黃河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汙染,國家緊急啟動的第七次引黃濟津被迫停止;1999年,黃河龍門以下河段發生嚴重汙染,下遊沿黃一些城市引黃供水一度停止近一個月。位於黃河邊的河南省三門峽市,許多居民覺得經市自來水廠淨化處理的黃河水有異味,索性常年花錢買井水、泉水吃,出現「守著黃河買水吃」的怪事。

責編:閆冬

相關焦點

  • 蘭州治汙40年:砥礪前行 讓「蘭州藍」名片更響亮
    回首蘭州環保工作的起步階段,一位老環保人說,自1978年開始,我市的環保工作基本屬於防治大氣汙染的救急時期,重點是治理汙染點源。當時採取的主要措施是:用先進技術改爐改灶、消煙除塵,推廣小區聯片供熱,小火爐改燒低硫無煙煤,重點汙染源限期治理,以及對汙染嚴重而又不易治理的小型企業實行搬遷或轉產等。
  • 鐵腕治汙 鏗鏘前行
    鐵腕治汙 鏗鏘前行面對即將結束的2014年,回首過往,這一年,霧霾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移而散去,神州大地依然飽受其侵擾,惡性的環境汙染事件依然時有發生,被GDP和企業「綁架」的地方政府面對公眾的質疑時,仍然不願去積極的公開信息。
  • (網絡媒體走轉改)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再現金城蘭州
    究竟是怎樣的「水土」造就了蘭州的這碗面呢?蘭州有金城之稱,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山環水繞的蘭州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正是這樣的水土,誕生了美味的蘭州牛肉麵。上世紀50年代,國家經濟發展的首個五年規劃綱要就將建設蘭州煉油廠、蘭州化工廠列入「一五」期間國家156項重點工程項目。蘭煉、蘭化成了新中國第一批現代化煉化生產企業,聞名全國。
  • 海洋陸源汙染治理中政府與企業的博弈分析
    針對政府和企業在陸源汙染的三個治理階段,運用博弈論進行行為分析,即陸源汙染產生之前,企業是否排汙,政府是否管理幹涉;陸源汙染惡化時,政府與企業就陸源汙染如何進行談判並制定治理政策;陸源汙染產生之後,企業是否治汙,政府是否監督,挖掘在陸源汙染治理中行為背後的目的和利益衝突。
  • 河北河流汙染現狀調查(下篇)
    今年動靜頗大的「引黃濟澱」,也僅僅從黃河中為白洋澱補水一億立方米(1億噸)。  近20年來,高濃度汙水長期在境內滯留、滲透,加之被迫進行汙灌,引發了以滏陽河、滏陽新河沿岸為重點的大範圍淺層地下水汙染。事實上,獻縣河道內的汙水肆虐,只是我省河道內排汙的一個縮影,只要走出去就會發現,絕大多數河道不是已經乾涸,就是被汙水和臭水充斥著,乾涸的河道成了城鄉排放汙水的「下水道」。
  • 科學網—化解馬鈴薯加工企業汙染危機
    1月28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帶隊來到甘肅靜寧和寧夏固原督辦馬鈴薯澱粉企業治汙問題。 實際上,目前國內馬鈴薯澱粉企業要按國家標準要求排放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在技術和政策上有新的突破」,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所研究員劉剛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他們已經採用一些技術手段解決了馬鈴薯加工廢水排放的問題。
  • 為何要反覆「摳」黃河排汙口底數?六問黃河大排查
    黃河的「傷口」,正在慢慢顯現。今年5月起,生態環境部啟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汙口試點排查,涉及湟水河、甘肅幹流段和汾河流域。截至目前,排查已完成無人機航測解譯(一級排查)、人員徒步排查(二級排查)。按照計劃,本周正開展專家質控排查(三級排查),即黃河排汙的疑難雜症,專家組正逐個擊破。
  • 我國水汙染現狀調查:3.6億人難尋安全飲用水
    近年來,三門峽大壩上遊一些企業的汙水排放量有增無減,黃河附近城鎮的生活汙水也逐年增加,再加上由於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退化造成黃河水體降解汙染物的能力降低,三門峽水庫水質量隨之嚴重下降。偌大的三門峽市以及水庫只是黃河汙染版圖上的一個點。
  • 長葛關停2148家汙染企業
    本報訊(記者董學彥)8月25日,記者從長葛市環保部門獲悉,7月至8月,長葛關停汙染企業多達2148家,接近全市企業總數的一半。該時段被當地人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整治月」。    據悉,這些被關停的企業,全部為環境汙染及無環評手續企業。
  • 生態環境部將開展疫情對企業汙染防治影響調查
    同時,生態環境部將開展疫情對企業汙染防治影響調查。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生態環境部及時發布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就「兩個正面清單」,生態環境部提出,要總結評估「兩個正面清單」實施情況,研究推進相關改革舉措制度化,繼續精準服務支持相關行業企業恢復性生產和發展。進一步壓縮環境影響評價、廢棄物海洋傾倒等許可事項辦理時間。
  • 甘肅冬季氣溫較常年偏高 蘭州逆溫強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資料圖) 史靜靜 攝中新網蘭州4月14日電 (記者 劉玉桃)甘肅省氣象部門14日披露,2019年冬防期間(2019年11月-2020年3月),蘭州多受弱冷空氣和上遊沙塵天氣影響,先後經歷了7次不同程度的浮塵天氣,較上年同期相比偏多3次。總體來看,當地空氣汙染氣象條件較往年略有不利。
  • 「電力大數據+環境監管」,株洲317家企業戴上排汙「緊箍咒」
    三湘都市報1月15日訊(記者 楊潔規 通訊員 沈徽)從前企業亂排亂放難以發現,現在卻可以利用「電力大數據+環保監管」平臺實時監控。今日,株洲市舉行「電力大數據+環境監管」改革創新成果匯報,同時,「電力大數據+環境監管」平臺4.0版正式上線運行。
  • 黃河蘭州段已發現 14種水鳥
    【本報訊】您知道黃河蘭州段有幾種候鳥?它們對保護生態環境有怎樣的重要意義?    活動當天,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蘭州市動物園、蘭州市林政稽查大隊、近郊縣區林業部門等單位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志願者,為市民講解蘭州黃河段常見鳥類、野生動植物等相關知識,通過展板、海報、發宣傳資料等方式與市民展開互動,倡導和探尋公眾參與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意識及建議。
  • 盛華仁:工業企業汙染仍是目前水汙染主要來源
    許多工業企業水汙染治理的老帳未還清、新帳又欠下,違法排汙事件屢禁不止,一些已經關停的高汙染企業死而復生、汙水復排的情況屢有發生。
  • 浙江台州市椒江近岸海域汙染嚴重
    2020年9月,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浙江省開展第二輪督察以來,陸續收到群眾來信,反映台州市椒江流域存在工業園區地下水汙染嚴重,化工企業私設暗管偷排,椒江兩岸小碼頭、造船等企業違法排汙、破壞生態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督察組對此高度重視,立即開展現場調查,發現台州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落實不力,椒江近岸海域汙染嚴重。
  • 關於沱江資中段水汙染事故調查處理情況的報告
    長期以來,該公司主要領導環保法律意識十分淡薄,公司違規偷排和嚴重超標排放現象嚴重,是我省頂風違法排汙、屢查屢犯的典型企業。今年5月4日,環保執法人員現場查獲該公司仍在繼續超標偷排廢水,故意不正常使用汙染治理設施。據眉山市環境監測站當日現場檢測數據顯示,公司外排廢水的化學需氧量(COD)濃度為1951毫克/升,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4倍。
  • 蘭州「自來水汙染」
    蘭州市「4•11」局部自來水苯指標超標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副組長鄭志強4月13日說,經開挖探坑的方式調查,調查組已查找到了導致水體苯超標的方位。根據環保專家現場初步分析判斷,周邊地下含油汙水是引起自流溝內水體苯超標的直接原因。
  • 湖北汈汊湖水遭重度汙染:河裡走一趟800隻鵝死光
    如今,汈汊湖水遭重度汙染,臭氣燻天,湖區漁民、村民大熱天也不敢開窗。  7月1日,被稱為我省最嚴厲的水管法《湖北省水汙染防治條例》正式施行,這為汈汊湖水域汙染治理帶來曙光。  汈汊湖水汙染如何造成?治汙難點何在?記者近日隨省人大城環委進行暗訪,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