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科技融合中鍛造新增長極

2020-11-22 光明數字報

    「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在近日舉辦的2019中國(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化科技融交會」)上,一曲由全息影像「表演」的《梨花頌》視覺逼真、婉轉悠揚,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賞。這是一家由南京本土企業研發的裸眼3D全息投影技術。在整個展覽會場,共有一百多家南京企業以這樣科技感十足的方式展示南京獨特的文化科技融合魅力。

    「文化與科技融合」是時下的產業熱詞。在最新發布的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十強榜單中,南京基地榜上有名。作為首個在全國打造文化科技融合服務平臺和成果展覽交易平臺的城市,多年來,南京不斷把文化科技融合引向深入。2018年,南京文化產業增加值達815.42億元,佔GDP比重6.3%,排名全省第一,全國前列,預計2019年增加值佔比將達6.5%。對於這座著眼未來的創新型城市而言,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正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

1、好政策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

    「如果文化是『金線』的話,科技就是那根『金針』,一針一線,在城市肌理中織就文化活力與文化效益。」對於文化科技與城市的關係,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輪值主席郭梅君做過這樣一個生動的比喻。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擁有豐厚的文化資源,在《自然》雜誌評選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強」中位列第12。當創新浪潮遇上擁有近2500年建城史的文明積澱,如何溯古而通今、為尋求文化科技融合的企業保駕護航,成為南京創新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在文化科技融交會南京基地的參展企業中,有兩家「明星企業」格外顯眼:鉑睿光電的26平方米顯示屏實現了國內顯示領域的關鍵突破,歐帝科技研發的86寸互動黑板更是國內數字教育裝備領域的首創之作。「歐帝科技現在能成為國內智慧教育的領軍企業,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歐帝科技董事長周雪松告訴記者,從入駐園區到資金扶持,再到產品推介,南京都為公司創造了很好的營商環境。

    早在2013年,南京就已經出臺了《南京市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規劃綱要》,這是國內各省市在文化與科技融合領域的第一份專項規劃。兩年前,南京發布「4+4+1」主導產業體系規劃,文化產業被納入其中。今年,「文化科技融合」更是被寫入了市委1號文件。

    體系完善、精準高效的文化產業政策,讓南京文化科技融合的步伐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現場籤約35個,涵蓋電競、IP開發、文化旅遊、新媒體、人工智慧、大健康等多個產業門類,總金額近百億元——這是本次文化科技融交會所交出的成績單。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正持續推動古城南京煥發新活力。

2、好創意讓文化與科技相互賦能

    「科技和文化的融合真正綻放的是人的創造力的光芒。」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總裁李毅超在剛落幕的第二屆「文化科技融合熱點和趨勢」論壇上表示,南京文化積累使之具備良好的產業和要素基礎,同時又擁有著完整的科技發展鏈條,未來南京一定會在各個文化IP上體現出獨特的科技價值。這番表述得到了與會人員的一致認同。

    在位於雨花臺區的軟體谷,記者從江蘇華博創意產業有限公司了解到,這家看似尋常的科技企業,在展館空間、主題文旅、交互視覺領域都有著出色的創意產品。2014年青奧會期間,以老門東城牆作為背景,投影播出的3D燈光故事秀就是由這家公司所製作。據悉,華博推出的大報恩寺文旅項目吸引了大量年輕人了解大報恩寺的前世今生,而中國動漫最高票房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不少畫面,也由華博旗下的元光數碼參與製作。

    華博只是南京文化產業的一個縮影。目前,南京全市共有文化企業3.5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600餘家,擁有12個國家級、26個省級、38個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充滿「創意」的文化科技融合載體,讓南京這座城市處處迸發著鮮活的創造力。

    在秦淮區老門東景區,3D立體投影秀吸引眾多市民前來一飽眼福,明城牆化身巨幅銀幕,在流光溢彩中講述歷史;在南京城牆神策門至太平門段,一條「最美徒步智道」鋪展開來,健走愛好者們通過手機App就能監測運動信息,得到科學運動指導……

    文化與科技融合帶給這座城市的改變,在博物館中更是伸手可觸。駝色、桃紅、水紅、月白……走進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懸掛著五彩繽紛的色帶,這些常見於古典文學中的色彩,如今被完整還原了出來。據悉,這些細膩耐看的顏色源於傳統雲錦工藝,博物館藉助數位化技術,繪製出了雲錦色譜,並歸納出常用的27種色彩。「南京有近200家博物館、紀念館,幾乎都進行了數位化建設或改造,有的還引進三維全景、AR等技術,可以說科技讓博物館『潮』起來了。」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楊志純說。

3、好藍圖使產業集聚煥發力量

    今年8月,科技部、中宣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對於南京來說,《意見》的出臺恰似春霖。這座較早布局文化科技融合的城市,已在多年發展中取得了寶貴的探索實踐經驗。

    近年來,南京不斷打造著自己的文化產業版圖。在早前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的基礎上,南京確立了南京高新區、建鄴區新城科技園等5家示範分基地,深耕各自的產業重點領域,形成一條縱跨長江南北、紫金山內外的城市「文化外環」。

    去年,南京又啟動了以信用為支點、以金融為手段、數據驅動產業創新發展的文化金融生態創新服務體系——梧桐計劃,意在為文化項目提供金融支持,壯大產業力量。

    今年8月,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獲批,與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同屬一區,中心城市能級和輻射帶動作用將進一步放大。「對文化和科技融合領域而言,就是要充分發揮城市周邊空間優勢,引進和孵化一批文化科技類企業和項目,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長傅浩說。

    如今,南京示範基地擁有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5家,省級文化產業園區5家,市級文化產業園區4家。江蘇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集聚了近百家數字文化類企業,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和中國(南京)遊戲谷集聚了40多家動漫遊戲企業,國家級廣告產業園已入駐銀都奧美、永達廣告等企業120餘家……

    一大批文化科技融合代表性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以數字多媒體集成控制技術服務於公共文化設施、數字文化體驗的銳豐智科;以AI+為核心,打造一體化智能服務的小視科技;為航空航天、文物復原等領域提供3D列印技術的恆宇三維……這些帶有南京標籤的企業不斷對外傳播著南京的文化底色、科創特色,助力南京實現創新名城的目標。

    南京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沉澱,又是一座蓬勃發展中的特大城市,上升的人口不斷創造新的話語表達,文化與科技融合在這片土地蔚然成風。「我們將建設一流的國家級文化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南京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紀增龍說。

    (本報記者 鄭晉鳴)

相關焦點

  • 未來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四個關鍵點
    新格局:「雙循環」下的文化科技力量 當前,我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文化科技融合在「雙循環」戰略格局中能夠起到「潤滑劑」和「補缺口」的作用。
  • 探索科技與文化的極限融合 盛趣遊戲在變與不變中進化
    全新的品牌標識,全新的科技文化定位,盛趣遊戲董事長王佶宣布啟用新標識的那一刻,也明確了這家企業下一個20年的發展方向。盛趣遊戲顯然,這一變化出乎市場預料。自從2018年中國遊戲產業經歷版號風波後,幾乎所有的遊戲企業都在嘗試突圍與轉型,而成立20年的盛趣遊戲並未大張旗鼓的強調出海,反而將戰略目光鎖定在「科技+文化」,果斷啟用新標識,以變革的姿態迎接全新的發展階段。
  • 程武:站在新世界路口,文化與科技正加速融合
    「科技與文化都是人類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新冠疫情之下,兩者的價值都得到凸顯。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科技能力成為維持社會運轉的重要手段,在這樣的基礎上,文化得以衝破邊界,為人們帶來美和希望。」11月26日北京舉行的第五屆騰雲峰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騰訊影業CEO程武就「文化與科技加速融合」這一話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 騰訊副總裁程武:新世界路口文化與科技正加速融合
    在第五屆騰雲峰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騰訊影業CEO程武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科技與文化都是人類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新冠疫情之下,兩者的價值都得到凸顯。程武認為,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科技能力成為維持社會運轉的重要手段,在這樣的基礎上,文化得以衝破邊界,為人們帶來美和希望。在程武看來,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所創激發的連接能力,不但能為從古至今的各種類型文化增進活力,還將進一步重構人類彼此之間的關係,促進文明、民族、國家、代際之間的交流、溝通與互鑑,有效增進彼此理解。
  • [安徽] 蕪湖文化與科技高融合 促進文化產業大繁榮
    2011年,全市動漫年產量達到15000分鐘,文化產業完成增加值35.44億元,同比增長36%。  機智冷靜的雞丁、正義率真的雞小龍、懶散邋遢但時有好運的胸大雞,和陰險狡猾的瘦高高、笨拙軟弱的胖乎乎鬥智鬥勇,一出出精彩搞笑的動漫好戲正在全國近80家電視臺播出。這些在電視屏幕上活蹦亂跳的精靈,誕生於蕪湖城東的一棟普通小樓裡。
  • 浙江慶元:依託「菇」文化 凝結香菇經濟新增長極
    浙江慶元:依託「菇」文化 凝結香菇經濟新增長極 2015-01-21 11:58:43然而在眾多的香菇產地中,浙江慶元,憑藉著不可複製的生態環境和文化底蘊,於百菌齊放中「一菇獨秀」。  慶元地處浙西南,山水環抱,群峰綿延,森林覆蓋率86%,是「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800年前,慶元百山祖一位名叫吳三公的農民發明了人工栽培香菇「砍花法」和「驚蕈術」,讓慶元成為香菇開史之地。
  • 多維探索 鋒尚文化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破次元融合
    以科技為牽引 提高產業創新能力文化創意產業是創意設計與文化科技相互融合的交叉性行業,為持續提升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水平以及公司的創意實現能力,鋒尚文化緊密圍繞主營業務和市場動向開展技術開發與創新計劃,具體措施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整合現有技術資源,建立「創意研發及展示中心」,統一調動技術研發與創新所需資源
  • 淬火彌堅春遲花繁 中國旅遊業寒冬中鍛造韌性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淬火彌堅春遲花繁,中國旅遊業寒冬中鍛造韌性2月13日下午,112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滯留三亞的湖北旅客乘坐包機返回湖北。  黃曉慧 袁永東攝挺過「寒冬」,是這個春天裡中國旅遊業界共同的目標。
  • 騰訊副總裁:站在新世界路口 文化與科技正加速融合
    [PConline資訊]11月26日消息,在第五屆騰雲峰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騰訊影業CEO程武表示,文化的流動、溝通與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必然趨勢。  在程武看來,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所創激發的連接能力,不但能為從古至今的各種類型文化增進活力,還將進一步重構人類彼此之間的關係,促進文明、民族、國家、代際之間的交流、溝通與互鑑,有效增進彼此理解。
  • 晉江:數字產業,新增長極崛起
    「當時,柒牌要做5G智慧工廠,我們撮合中科院裝備所、藍芯科技、江蘇聯領智能等與之開展合作。」晉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林永紅說。  今年以來,晉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晉江裝備協會、泳裝協會、省紡織服裝協會等,開展工業企業智能製造公益診斷、企業信息化診斷對接活動等,推動一批國內實力型產業智能化、數位化應用服務機構集聚晉江,並推動其深度對接,促進傳統產業數位化。
  • 匯聚建設新增長極的強大力量
    湖南日報記者 田甜 周帙恆  連日來,懷化市代表團分組討論現場,大家圍繞如何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加快懷化發展,匯聚建設新增長極的強大力量展開了熱烈討論。懷化市將堅決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奮力推動懷化實現趕超發展,全力推動「一極兩帶」建設,奮力推進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把懷化建設成為五省邊區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示範區、「湖南向西開放橋頭堡」;奮力推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特化產業體系、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和新型城鎮化體系。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2016年脫貧18.81萬人,提前一年實現整體脫貧摘帽。
  • 張寶通:設立皇城區 打造增長極
    要把唐皇城打造成搶救、保存、研究、再現、展示、弘揚中國歷史文化的博物城,建設成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標識地,把遊客置身於中國歷史文化的氛圍之中,使其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此,西安市一直在實施皇城復興計劃。但是由於古城分屬新城、碑林、蓮湖三個區管理,三區的思路、目標和辦法各不相同。各自為政導致皇城復興計劃難於實施,城市改造破壞了古都風貌,使城市商業服務走向衰落。
  • 騰訊程武:科技與文化正加速融合
    北京商報訊(記者 魏蔚)11月26日,騰訊副總裁程武披露了騰訊系產品與文化交融的成績,比如疫情期間,微視聯合發起的「同心戰役」系列短視頻播放量超10億次,小程序「數字秦陵」上線6天,訪問量超180萬等。
  • 跨界融合新玩法!靈機文化助力網際網路+傳統文化轉型
    (原標題:跨界融合新玩法!在「網際網路+」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傳統文化產業的轉型發展正面臨著各方各面全新的挑戰,而其中來自跨界轉型的困惑和難題成為了傳統文化與時俱進道路上繼續解決的痛點。「十三五」規劃中對文化產業的改革發展提出多項建議,也正是社會對文化改革發展的迫切需求使得傳統文化轉型這一話題被拋上桌面。當前,傳統文化如何深化轉型?如何通過網際網路傳承並保留文化的正統?
  • 新一輪科技創新加速發展,需與多學科、多領域深度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與多學科、多領域深度融合,正驅動新一輪科技創新加速發展。「當前,我們在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領域有革命性的突破。在信息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型技術深入應用。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引發生產、生活和科研方式的改變。」
  • 文旅融合 風正帆懸
    :西侯度文化和丁村遺址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雲岡石窟、恆山懸空寺是華夏文明進程中的瑰寶;左權民歌、孝義皮影戲等民間藝術舉世聞名……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文旅業有短暫停滯。恢復跨省團隊遊首月,行業加速「回血」,遊客數量較上一個月環比增幅為23.2%,旅遊綜合收入較上一個月環比增長11.09%。近年來,我省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融合,著力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努力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我省第六次旅發大會即將召開,文化旅遊業也迎來了發展風口。
  • 「文化+」為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張漫子)記者13日從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文化產業專場獲悉,「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文化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結構持續優化,韌性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 乳品廠「變身」文創園——北京E9區創新工場推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
    文化與科技企業融合發展的平臺,北京市投融資協會副理事長單位,第三屆「文化產業學院獎最佳園區創新運營金獎」……前身為北京市雙橋乳品廠的E9區創新工場建園以來,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吸引了一批以大數據、人工智慧、數字創意為代表的行業領軍企業與獨角獸公司,形成北京東南新興的文化科技融合產業集聚區
  • 匹克「態極」黑科技—跨時代的科技新國貨
    其中匹克「態極」黑科技「櫻花粉閃現籃球鞋」、「海爾兄弟聯名拖鞋」深圳限量首發。這也標誌著匹克的「科技新國貨」邁入一個新的時代。匹克「態極」黑科技系列自2018年12月5日推出以來,以全新自主研發創新科技——匹克態極自適應智能科技,態極系列自適應智能跑鞋,就引領了中國運動裝備行業的 「科技新國貨」浪潮,被評為「國貨之光」。
  • 文化「新業態」、數字新技術正成為廣州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底氣新...
    原標題:文化「新業態」、數字新技術正成為廣州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底氣新技術添翼 多賽道領跑   11月22日下午,「2020廣州文旅新業態成果展示會」主舞臺,「粵港澳電競明星邀請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