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史前遺址:發掘出10萬年前鐵管,學者:難道外星人留的?

2020-12-03 騰訊網

截止到如今,科學已經發展到了相當高明的程度,然而依然有著不能夠解釋的事務,比如在1900年希臘沉船上發現的安蒂基西拉機器,距離如今已經是將近2000年歷史,那個時候的古人,真的能夠發明帶有堪比18世紀鐘錶精密複雜程度的齒輪嗎?最終專家只能將其解釋為是古代希臘人為了觀察星象發明的工具,並不能解釋重重謎團。

而在青海海西自治州州府德令哈,考古發現史前遺址:發掘出10萬年前鐵管,同樣引發了了外界廣泛的興趣。

在德令哈市西南40公裡的白公山,背靠託素湖,海拔高200米,山上有著不規則的三角形巖洞,深大約6米,在當地人的傳說當中,這裡曾經是聖賢的居所,因為地理環境荒涼惡劣,鮮有人問津。

1996年,作家白漁慕名來到了青海,他試圖從這些當地的傳說當中,尋找一些靈感,經過重重跋涉,總算到達了當地盛傳的三角洞。

很快考察的白漁就發現了不對勁,這個洞和天然生成的不同,有著明顯開鑿的痕跡,洞中除去砂巖,也見不到任何的雜質,而從洞頂到洞底,一根直徑40cm的完整管道,竟然從頂到底升到下面,它鑲嵌在巖石中,究竟是誰將它放置在那裡的?

它已經生鏽嚴重,在洞口外面,同樣還有10多根鐵管貫穿山體,最終有些地質研究經驗的白漁取下一小部分,帶回了相關實驗室進行研究。

而結果也讓人感到震驚,這根鐵管氧化鐵的成分,佔據了60%以上,說明是鐵無疑,並且帶有了很強的放射性,而它竟然出生在至少十萬年前。

要知道,人類在這個時間段,依然是早期石器時代,只會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根本不可能製造鐵器,而德令哈歷史上環境惡劣,稀薄的空氣,導致這裡麵條都煮不熟,本來就是人跡罕至,一直到13世紀以後才有小規模人類聚居區,1988年才成建制設市區,昔日這裡誕生強大文明的概率,也十分小。

走出三角洞,附近的環境也成為了學者難以解釋的謎題,白公山南邊是託素湖,北邊是可魯克湖,周圍植被繁茂,資源豐富,唯獨白公山,卻是寸草不生,荒涼至極。2008年中科院組織人員進行專門調查,同樣沒有合理的解釋。

因此有專家猜測:難道是外星人留下?或許這裡是他們建造的信號發射塔?不管怎樣,對於德令哈市來說,這塊地方顯然能夠成為不錯的景區開發地,因此在他們的努力下,這裡以外星人作為喙頭,「德令哈外星人遺址」也就正式成立。招攬和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參觀。

面對這根古怪的鐵管,也有專家提出了自己的假說,認為可能是附近存在有大量黃鐵礦所導致的,最初這裡是一片水域,因為地震運動,石膏包裹了一些鐵礦石,陷入巖石當中,隨即產生了鐵管,然而通過對沉積巖的調查發現,它們的歷史已經達到了百萬年,遠遠不是十萬年的年輕鐵管能夠比擬,這些管狀物的來歷,還要等到後世進一步調查了。

相關焦點

  • 外星人或早已光臨地球,考古發現史前鐵管,疑似信號發射塔
    的圖案,和一些看起來好像是外星人的人形圖案,同時,一些考古發現的物品,也都很難去解釋,比方說為何5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上,會有人類的腳印呢?青海發現史前鐵管在青海,有一個著名的地方叫做德令哈外星人遺址,根據地質監測,這裡形成的時間距今已經有數千萬年的歷史了,而在考古勘測之中,研究者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建築,這個建築是一個有著明顯人工開鑿痕跡的山洞,洞內除了一根直徑超過40釐米的大鐵管之外,還有10餘根鐵管分布於洞口處,看起來已經完全與巖石融為了一體。
  • 科學家發現15萬年前的鐵管,究竟是何人所為?難道真有史前文明
    史前文明,比如考古學家在柴達木盆地便發現了一個本不應該出現在那個時代的東西,一小段鐵製品。,可是科學家們一眼就能辨別出這是一根鐵管,而另外一根比較細的鐵管直徑非常小,這些鐵管有一半是插進土壤當中。但從時間來看,我們可以證實,這根鐵管並非是由人類建造的,畢竟那個時候人類的祖先還只活躍於非洲地區。直到10萬年前,至人們才開始離開非洲,前往世界各地。而且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人類必須要進入到青銅時代,才有能力鍛造鐵器,青銅器,那麼這根鐵管究竟是何人放置或者建造的呢?
  • 青海省「外星人遺址」,現14萬年前的鐵管,科學家給出合理解釋
    外星來客降臨地球,這個橋段一般在科幻大片才會出現,但是在我國青海省的柴達木盆地當中卻有著著一處「德令哈外星人遺址託素湖考察,竟然無意中在巖洞裡找到了一根高7米,寬0.4米的鐵管,而湖邊的巖層中又陸續發現了許多支離破碎的鐵管,經過科學家的層層檢驗,這些鐵管竟然製造於140000年前,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柴達木盆地發現15萬年前的鐵管,難道真有史前文明?
    科學家在這裡尋找恐龍化石之時,意外在白公山的巖洞中發現了已經生鏽的鐵管。更加令人稱奇的是,洞穴的山體中貫穿兩根鐵管,最大的那根直徑可達40公分。鐵管已經鏽跡斑斑,呈現為紅棕色。在該巖洞的上方,還發現了十幾根突出來的鐵管,直徑也也有一二十公分。除了山上之外,人們還在附近的湖灘和湖水中發現了鐵管。不過,山下的鐵管細了一些,直徑只有幾釐米。這些鐵管嵌入地下,沒有被沙子完全掩埋掉。
  • 我國疑似發現「外星人遺址」,神秘鐵管現身,至今大約2300年!
    我國疑似發現「外星人遺址」,神秘鐵管現身,至今大約2300年!這些年來人們一直在對太空進行探索,在努力之下似乎對宇宙也有了小小的了解。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有很多有關外星人的傳聞出現,那麼真的有外星人已經來到地球了嗎?
  • 福建發現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東方網11月29日消息:福建省文化廳和三明市政府昨天宣布,考古工作者在三明市萬壽巖的兩個洞穴中分別發現了距今將近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類活動遺址和距今2-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工石鋪面。據新華社報導,萬壽巖位於三明市三元區巖前村,此巖由灰巖構成,巖溶發育,生成十幾個洞穴,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埋藏在靈峰洞和船帆洞兩個洞內。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考古工作隊在對萬壽巖的靈峰洞和船帆洞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這兩個遺址。
  • 青海一山峰發現數百根鐵管,距今超10萬年,科學家:不是人類製造
    然而上個世紀,科學家在德令哈市區西南約80公裡的白公山上,發現了數百根鐵管,距今至少10萬年,要知道那時候的人類根本不具備製造鐵器的能力。科學家最終給出解釋:製造者不是人,並非是外界所傳的外星人或史前人類。
  • 陝西發現一遺址,距今1.5萬到10萬年間:推翻中國人非洲起源說?
    2017年,在陝西漢中南鄭區梁山鎮南寨村附近,學者團隊發現一座史前遺址,即陝西南鄭疥疙洞遺址。 2018-2019年,學者團隊對該洞穴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隨著考古挖掘的深入,重大考古成果不斷被發現,尤其是發現距今約7萬-5萬年的大量石製品,以及3萬年前的人類化石牙齒,這些考古發現令人不解,難道中國人不起源於非洲,而是起源於本土?
  • 中國青海出現15萬年前的鐵管,直徑30釐米,是誰留下的?
    在上個世紀末的時候,科學家曾經在我國青海有一個重大發現,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這個發現仍然充滿著爭議,至今仍是未解之謎,更有甚者認為史前文明或者外星人是真實存在的,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些鐵管很快就傳到了科學界的耳朵中,科學家也來到此處對這些鐵管進行分析,他們發現在這些鐵管中,還有大量的氧化鐵,但是也有一部分成分沒有化驗出來。除此之外,科學家還對鐵管進行了成分分析,等到結果出來後他們大吃一驚,這些鐵管竟然距今有15萬年的時間了。眾所周知,即使是5000年前的古人都不會煉鐵,更不用說15萬年前了,為了搞明白這些鐵管究竟是誰所打造的,科學家也展開了更加細緻的研究。
  • 寧夏青銅峽發現史前遺址,出土上萬件石製品,刷新對史前人類認知
    鴿子山遺址位於寧夏青銅峽蔣頂鄉蔣西村西,賀蘭山前鴿子山盆地東緣,該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末期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古人類文化遺址,遺址年代距今大約1.2萬至0.8萬年。鴿子山遺址出土上萬件石製品,刷新了世人對萬年前史前人類的認知,被譽為「史前遺址中的璀璨明珠」。上世紀80年代,寧夏考古學者在賀蘭山一帶發現鴿子山舊石器遺址,並在遺址附近發現了大量的石質器。
  • ...白石崖溶洞遺址 「考古中國」聚焦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重大發現
    繼2019年5月Nature雜誌報導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等發現青藏高原距今至少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化石後,國內外的焦點再次聚集到這一古老而神秘的古人類和白石崖溶洞。研究人員據此可以確認,白石崖溶洞遺址保存有史前考古遺存,然而不進行考古發掘,就永遠不知道裡面到底有哪些考古遺存,以及他們多老。 小探方裡的宏大世界歷經兩年,研究團隊提交的白石崖溶洞遺址發掘申請終於獲批。
  • 考古奧斯卡︱大海的饋贈:寧波大榭史前鹽業遺址考古記
    雖然學者將宿(夙)沙氏的年代追溯至距今4000多年的史前時期,但是海鹽業的起源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實證,這一問題的解決,只能依靠科學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天工開物·作鹹》我國的鹽業考古工作起步較晚。大榭遺址(紅色區域)這是首次在浙江海島上對史前遺址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所以在發掘前,我們便制定了明確的工作目標:第一,深入研究寧紹地區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完善文化譜系;第二,研究浙江海島史前聚落的形態、布局、功能及其獨特性;第三,重建遺址周邊區域地貌環境,探索人海關係的演變歷程;第四,探討史前時期海島居民生產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本文回顧了石峁遺址的發現經過及考古歷程,介紹了皇城臺、外城東門等地點的最新考古成果及綜合研究進展,並對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述評和反思,以期進一步推動石峁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  本文回顧了石峁遺址的發現歷史及考古調查、發掘收穫,對研究進展及取得的成果進行了述評,重申了考古發掘、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三結合的大遺址工作模式,以期反思不足,進一步推動石峁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走向深入。
  • 甘肅發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
    10月30日在國家文物局舉辦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的工作會議中,蘭州大學的張東菊就白石崖溶洞遺址的相關發現進行了匯報。發掘現場2(版權:張東菊)白石崖溶洞遺址是青藏高原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掘中,綜合利用AMS14C和單顆粒光釋光測年技術,揭示白石崖溶洞遺址已發掘地層主要形成於19-3萬年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是青藏高原目前已知年代最早、有可靠埋藏地層、出土豐富考古遺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 寧波鎮海應家遺址考古發掘成果發布:十二地層涵蓋史前時期
    新京報訊(記者 常卓瑾)12月2日,新京報記者從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獲悉,鎮海應家遺址考古發掘已完成。應家遺址發掘區平均下挖深度約250釐米,地層有十二層,由早至晚可分為史前時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春秋晚期至戰國時期和歷史時期等四個階段。
  • 青藏高原發現10萬年前古人類DNA
    ,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距今約10萬年至6萬年前,甚至有可能到4.5萬年間,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2018年,由團隊骨幹張東菊教授帶領的環境考古團隊,對白石崖溶洞遺址進行首次考古發掘,並邀請國內外多個研究團隊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
  • 又發現史前文明遺物,10萬年前的「三相插頭」,到底是誰製造的?
    進化論認為人類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第一個不合理的地方是時間太過懸殊,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減去地球需要冷卻和生成適合生命繁衍的環境所需要的16億甚至20億年,地球還有20億年可以孕育高等生物和文明,而根據考古發現,猿人最早的祖先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3500萬年,也就是說人類從最原始的動物進化成為現代高智慧生物僅僅用了3500萬年,即使按照5億年孕育一個高智慧生物和高等文明,地球用
  • 德令哈外星人遺址 驚現距今十五萬年的「鋼管」。震驚世界!
    拍攝影90年代的鐵管(後被人盜了)  在洞口之上,還有10餘根直徑大小不一的管子穿入山體之中,管壁與巖石完全吻合,好像是直接將管道插入巖石之中一般。  這些管狀物無論粗細長短,都呈現出鐵鏽般的褐紅色。而東西兩洞由於巖石坍塌,已無法入內。在湖邊和巖洞周圍,散落著大量類似鏽鐵般的渣片、各種粗細不一的管道和奇形怪狀的石塊。有些管道甚至延伸到煙波浩淼的託素湖中。
  • 溶洞遺址發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那時他們已來到青藏高原
    2019年6月,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和蘭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布研究成果:在這裡的一處溶洞遺址發現了一種古人類的下頜骨化石,通過古蛋白分析方法鑑定,確認屬於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利用鈾系測年方法確定,其距今至少16萬年。
  •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公布 四川渠縣城壩遺址等六大項目入選
    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夯土臺基1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開幕式上揭曉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6項入選項目。其中,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負責發掘的四川渠縣城壩遺址項目成功入選。據了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創始於2002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承辦。論壇上揭曉的年度考古新發現,歷來被學界簡稱為「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相比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舉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六大」被指評選標準更偏於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