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張家界5月27日訊(通訊員 萬瑛 杜瓊)人們都說,一個人到60歲後,往往會開啟新的人生。
在張家界市慈利縣有這麼一位老人,他退休後把所有精力放在了關心下一代工作,把社會公益事業作為自己人生的第二追求,並且一做就是13年。他,就是蘇志琦。
蘇志琦,男,78歲,中共黨員,土家族,大專文化,高級政工師職稱,縣委原副調研員。在退休生活的第二個人生裡程中,先後任縣老科協副會長、會長,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至2017年底。期間,他開闢了縣老科協工作新思路、新局面,4次獲省老科協先進,市學雷鋒優秀志願者,多次獲縣市省關工委先進工作者,2015年獲國家關工委先進工作者,2019年獲市第五屆道德模範提名獎。
十多年的退休生活裡,他實現了追求多姿多彩的第二人生的夢想,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溫暖他人,回報社會。
退休不褪色 夕陽更生輝
蘇志琦在桃李美術班看望孩子們。(資料圖)
「這是我們的桃李美術班,孩子們有很多好的作品!」蘇志琦指著畫冊上說。2002年,剛退休的蘇志琦選擇了退而不休,擔任慈利縣關工委主任,開啟了他投身社會公益的第二人生。
蘇志琦說:「我就把退休以後的工作作為是做善事,是對社會的一種回報。」十幾年來,蘇志琦積極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不斷壯大的鞏固隊伍,為了救助更多家庭貧困的孩子和留守兒童,他主動組織社會愛心組織和社會愛心人士的捐贈,共向社會籌集善款259.05,連續7年開展「三送一扶」活動,發放助學金27.3萬元,資助貧困學生475人,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率達100%。
在紀念中國關工委成立25周年暨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會上,慈利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蘇志琦同志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記者了解到,他在關工委的工作是沒有報酬的,在最開始的五年裡,連交通和通訊的補助也沒有,但他不在乎,依然樂在其中。由於縣關工委長期人手緊缺,多年裡,蘇志琦既當官、又當兵,大事小事都自己動手,從大小材料的撰寫到活動的組織都親力親為,生怕出現差錯。
互為良師 溫暖他人
蘇志琦資助特困學生楊芳至初中畢業。(資料圖)
任慈利縣關工委主任期間,蘇志琦連續四年擔任主編,將慈利縣巖泊渡桃李美術班教師高桃初、杉木橋鎮關工委名譽主任卓志厚等30多位長期從事關工委工作的老同志的先進事跡編寫成書,向社會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傳播正能量。現已七十多歲的蘇志琦雖然因為身體原因辭去了縣關工委的工作,可是他投身公益事業的腳步並未就此停歇,除了繼續幫扶一些學生外,他正在撰寫一本關於老年人退休生活的書籍,鼓勵老年人退休後積極健康的去生活。
「這個社會是一個相互教育相互感動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你感動了我,我感動了你,因為我在做事情的我自己受到了教育,受到感動,我自己參與到這個活動中去,毫不吝嗇的我也捐,我就覺得我的人格也提升了。」蘇志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