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耐鹽水稻創5‰鹽度下高產紀錄

2021-01-08 閃電新聞

5‰鹽度下,以往僅有一些耐鹽鹼的小樹和荒草可以勉強生長,種糧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有了改變的希望:山東省水稻研究所選育的4個耐鹽粳稻新品系,在5‰的鹽度下,畝產量均達450公斤以上,實現了耐鹽水稻5‰的鹽度突破且取得高產。

10月10日至11日,由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教授吳先軍等有關專家組成的測產組,在國家耐鹽粳稻育種創新基地(東營)對山東省水稻研究所選育的耐鹽粳稻新品系進行了實收測產,結果顯示:「魯鹽稻13」實收1.29畝,畝產472.73公斤;「魯鹽稻34」實收1.36畝,畝產471.87公斤;「魯鹽稻68」實收0.94畝,畝產460.32公斤;「魯鹽稻69」實收0.92畝,畝產498.17公斤。這4個品繫於2020年5月6日播種,6月10日人工插秧,6月20日開始澆灌3‰至5‰的微鹹水,澆灌30天後用5‰鹽水灌溉至成熟。

其中,「魯鹽稻69」系山東省水稻研究所選育的優質耐鹽水稻新品種,於2018年育成,2019年在東營鹽鹼地多點種植。2018-2019鹽鹼地水稻品比實驗中,在3‰鹽水灌溉條件下連續兩年平均畝產625公斤,在5‰鹽水灌溉條件下,連續兩年平均畝產超400公斤。

「這一系列新品系,實現了我省5‰鹽度下產量的突破,創造了高產紀錄,能充分利用我省黃河三角洲大量微鹹水資源,並有望在廣闊的鹽鹼地上推廣。」省水稻研究所分子設計育種首席專家、研究員謝先芝說,僅黃河三角洲可耕鹽鹼地就有200多萬畝,相當於全省目前的水稻種植面積,可以供養上百萬人口。

土壤鹽漬化是世界性的耕地資源問題和生態問題,我國有近15億畝鹽鹼地,我省有1590萬畝,約佔全省耕地面積的14.1%,由於淡水資源極度缺乏和大量微鹹水無法使用,大量鹽鹼地未能有效利用。水稻根系本身具有分泌有機酸和吸收鹽分的能力,是鹽鹼地改良的首選糧食作物。此次選育的4個新品系,可直接利用微鹹水灌溉,又適於輕簡化栽培,具備大面積示範推廣的條件。

據悉,除了此次實收測產的4個耐鹽粳稻新品系外,該所還選育了高世代耐鹽粳稻穩定品系230餘個,其適應性、抗性和功能性各不相同,能夠滿足國內外不同鹽鹼地區域、不同需求的耐鹽粳稻產業市場。在選育過程中,研究團隊還首次提出「耐鹽基因和產量基因聚合育種」的耐鹽粳稻分子聚合設計育種理論,打破了以往耐鹽單基因育種和耐鹽多基因育種的思路。(王亞楠 李明 賈瑞君 趙魯健 李夢竹)(完)

相關焦點

  • 袁隆平團隊再創新紀錄:耐鹽水稻平均畝產1605.8斤
    據央視報導,10月14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超優千號」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
  • 花育32號創花生油酸含量最高紀錄
    據《科技日報》報導 山東省花生研究所和青島農業大學針對我國花生產業中高油酸品種缺乏,育種中高油酸種質資源創造困難和高油酸性狀選擇技術落後等難題,經過20年的系統研究,取得了高產高油酸花生種質創製和新品種培育項目的重大突破,培育出花育32號創花生油酸含量最高紀錄。
  • 水稻高產攻關再創佳績 畝產最高達1019.33公斤
    我縣農業部門持續多年與農民一起進行水稻高產技術攻關,在「藏糧於技」的同時,也實現了「藏技於民」。日前,記者從縣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我縣水稻高產攻關成績再創歷史新高,16位參與攻關的農戶畝產超過了900公斤,為歷年最多的高產集群;其中羽林街道楓家潭村何其龍攻關田畝產達到了1019.33公斤,為我縣第三次突破畝產噸糧,創下我縣水稻高產的新紀錄。
  • 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品種生產經營權轉讓金額達到1500萬元,刷新了我國小麥品種轉讓的最高紀錄。2020年山東濰坊實打驗收平均畝產766.62公斤,創全國超強筋小麥單產新紀錄。——高產優質廣適大豆新品種齊黃34,有效解決了大豆高產與優質、高蛋白與高油、高產與抗病、高產與適應性廣的矛盾,蛋白質、脂肪含量分別達到45.13%和22.48%,均超過了國家優質高蛋白大豆和高油大豆品種審定標準,以畝產353.45kg創造了全國夏大豆高產紀錄。品種生產經營權轉讓費1870萬元,創全國夏大豆品種轉讓費最高紀錄。
  • 海水稻正從試驗田走向餐桌 要高產更要優質
    實際上,我國有多個農業科學家團隊在不同的地區進行耐鹽鹼水稻的研究,一些項目已經走出國門。耐鹽鹼水稻的種植,對提高糧食總產,保證口糧安全具有積極作用,但培育優質高產的品種卻是漫長而艱辛的過程。  耐鹽鹼水稻從試驗田到走上餐桌,  究竟要走多遠?
  • 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
    下一步,山東省農科院將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要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為總戰略、「農業科技現代化」為總目標、「推倒四面牆、迎來八面風」為總基調,致力「打造一流農科院、走在全國最前列」,深化綜合改革,堅持「五權」下放,推進科技創新融通化、科技資源配置市場化、科技治理科學化、科技手段智慧化、科技評價精準化、科技倫理誠信化、科技成果產業化
  • 兩系法雜交水稻再創世界紀錄
    原標題:兩系法雜交水稻再創世界紀錄  ■聚焦農業863   2013年,兩系雜交種「Y兩優900」百畝示範畝產達988.1公斤,再創世界雜交水稻較大面積單產最高紀錄。   這是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承擔的「十二五」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課題「強優勢水稻雜交種的創製與應用」取得的重要進展。
  • 山東「花育19號」創國審大花生油酸含量最高紀錄
    最新發現與創新 本報訊 (記者魏東 通訊員李明輝張偉)日前,記者從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了解到,該院花生研究所選育的花育19號油酸含量達52.99%,油酸/亞油酸比值為1.97,創國家審定大花生品種油酸含量最高紀錄。
  • 11月29日講座預告:山東省作物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
    (王東教授,山東農業大學) 雜交小麥發展趨勢(付道林教授,泉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農業大學) 兩型結實植物基因組與植物結實形態研究進展 (李國衛研究員,山東省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 4.水稻耐鹽基因定位及耐鹽粳稻新品種培育 (謝先芝研究員,山東省水稻研究所) 主持人:
  • 12年育成高產穩產抗蟲棉
    育種方面獲國內外發明專利15項 深圳創世紀種業有限公司是集植物生物技術研究和棉花、玉米、水稻、小麥、油菜等作物新品種選育與推廣於一體的科技型企業,擁有中國轉基因抗蟲棉的核心技術專利和世界高產紀錄的兩系超級雜交稻品種、世界唯一的三系雜交小麥技術,是「農業部棉花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轉基因作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深圳市「轉基因抗蟲棉研究開發中心」和「
  • 畝產1203.36公斤:袁隆平團隊的超級雜交稻再創紀錄
    新華社石家莊10月29日電(記者趙鴻宇、秦婧)記者29日從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獲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再創畝產紀錄:經第三方專家測產,該品種的水稻在試驗田內畝產1203.36公斤。
  •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花生栽培生理團隊獲評「青春擔當好團隊」:青春...
    花生玉米寬幅間作、花生單粒精播、花生綠色高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花生栽培生理團隊的一系列創新成果,在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基礎上,破解了糧油爭地、人畜爭糧、增產與減肥矛盾、高產與優質難以協調等長期困擾農業生產現實的重大問題,實現了穩糧增油、高產優質、綠色增效和土地的可持續發展。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寫進豐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