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領域將出現重大突破 人類未來能源有了終極解決方案

2020-12-04 小dong說事

隨著風電、光伏大規模接入電網,在不斷優化電源結構的同時,新能源波動性和間歇性缺陷給電網帶來的影響也日趨放大。電網的調峰、消納壓力巨大,加之對電網棄風棄光率的考核,建議或「強配」儲能,成為「解困」的內在邏輯。

截至目前,全國先後有多個省區相繼發布相關政策,要求或建議新增平價風電、光伏項目配置儲能,力促儲能在新能源(主要是風、光)發電側應用。之後,多地以鼓勵創新之名迅速跟進,「風光+儲能」蔚然成風。

「新政」頻出,爭議四起。其實,風光+儲能無論是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早已為業內外所接受,爭議又從何而來?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組織起草的《關於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指導意見》明確,側重於圍繞負荷需求開展,以儲能等先進技術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支撐,以安全、綠色、高效為目標,創新電力生產和消費模式,為構建源網荷高度融合的新一代電力系統探索發展路徑,實現源、網、荷、儲的深度協同。在「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方面,《指導意見》強調,要因地制宜實現風能、太陽能、水能、煤炭等多能源品種發電互相補充,並適度增加一定比例儲能。

風光儲是技術進步,也是新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儘管電網企業不應強制要求新能源企業配儲能,但有理由對新能源併網質量提出要求,關鍵是要建立和完善市場機制,在僅僅依靠減少棄風、棄光電量收益難以支撐行業發展、簡單捆綁新能源並不能真正體現儲能價值的背景下,創新建立商業化模式、堅定不移走市場化的路子更是不二之選。

一是應確立綜合治理和投資多重分擔的市場模式。

風光發電的波動性及其對電網穩定的影響仍然是新能源進一步健康發展的制約因素。利用儲能技術快速響應、雙向調節、能量緩衝的特性,可以提高新能源系統的調節能力和上網友好性。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打造風光配儲的多種商業模式。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新能源配儲能商業模式空間正在打開,儲能參與各類電力服務的公允價值缺失,成熟機制不足,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實施細則更加缺乏,亟需政策給予配套,促進各種市場化模式的成長。

三是以省級統籌為目標,實現統籌規劃、集約建設

當前,根據裝機容量按比例配儲能,家家都上,遍地開花,滿地芝麻,不見西瓜,既不經濟,也沒效率,造成資源能源和投資的浪費。隨著儲能市場規模的擴大,技術成本逐年下降,電改紅利不斷釋放,儲能獨立主體地位將得到確立和鞏固,可直接參與電網級調峰、電力市場調頻等輔助服務市場、備電及需求側響應服務及電力現貨市場交易,把儲能的應用價值直接在市場中充分體現出來,實現電網、發電、儲能、需求側的多方共贏。

四是完善標準規範,為風光儲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我國從2010年開始制定電力儲能的相關標準。截至目前,電儲能相關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已達31項,其中已發布或報批27項;團體標準約47項,其中已發布或報批29項。針對電化學儲能的國家標準有7項、行業標準有2項,目前均已發布。

五是借鑑國外做法,建立風光配儲獎勵扶持機制。

國外成熟的電力市場,新能源側的儲能超過50%的收益源於參與電力市場交易、輔助服務等獲得收入,新能源側的儲能發展條件優渥。從國際經驗來看,英國電力市場比較成熟,獨立儲能電站既能參與政府的儲能採購計劃,還有峰谷價差等收益,有些電站的多重收益甚至能有十幾種。韓國則為配套儲能系統的風電給予額外的可再生能源證書獎勵,使得配套儲能的風電光伏電站在可再生能源證書計算中的權重遠遠高於其他不配套儲能的電站。

相關焦點

  • 未來能源的選擇將何去何從?氫能極大概率將成為能源的終極之路
    人類歷史上每一次能源利用的裡程碑式發展,都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從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人類文明也隨之飛速進步,同時也越來越離不開能源。 而目前煤炭和石油等石化能源正面臨著枯竭,人類文明又將面臨一個重大的轉折。未來能源的選擇將何去何從? 答案似乎模糊卻也清晰,高效、清潔、可持續是要素,其中高效是必要條件。
  • 中國在這個高精尖領域獲重大突破 未來或將改變能源市場格局
    與國際其他核聚變裝置相比,EAST是性能最接近ITER的核聚變實驗裝置,也是未來十年最有能力為ITER提供長脈衝穩態先進運行高參數的實驗裝置。  俄記者:如果核聚變得到實際應用,那麼煤炭和石油等傳統能源來源的價格將發生什麼變化?這是否意味著,煤炭和石油的價格將下跌?  宋雲濤:傳統能源的煤和石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會保持它們作為能源產品的作用。
  • 氫氣提取技術有重大突破,大規模推廣,廉價氫能源將取代化石能源
    問題的最終選擇表明,重大科學問題和重大問題是社會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由此可以證明,氫能發展的最大瓶頸是制氫成本。、副產品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電解水制氫、光解水制氫等;中遊是儲氫和制氫運輸環節,主要技術手段有低溫液體、高壓氣體和金屬氫化物儲氫;下遊是氫的應用,可以滲透到傳統能源的各個領域,包括運輸、工業燃料、發電、供熱等,主要技術有直接燃燒技術和燃料電池技術。
  • 氫氣提取技術如有重大突破並推廣,廉價氫能源或將取代化石能源
    問題的最終選擇表明,重大科學問題和重大問題是社會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由此可以證明,氫能發展的最大瓶頸是制氫成本。、副產品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電解水制氫、光解水制氫等;中遊是儲氫和制氫運輸環節,主要技術手段有低溫液體、高壓氣體和金屬氫化物儲氫;下遊是氫的應用,可以滲透到傳統能源的各個領域,包括運輸、工業燃料、發電、供熱等,主要技術有直接燃燒技術和燃料電池技術。
  • 龔鳴:從氫氣中尋找人類未來的能源解決方案
    獲獎時年齡:30 歲獲獎時職位:復旦大學青年研究員獲獎理由:他從化學基礎入手,解決能源轉換中的多種問題。同時,為可用於實際工藝化、裝備化的能源系統提供基礎材料解決方案。復旦大學青年研究員龔鳴,他的研究領域集中於能源轉換中的化學基礎問題,並為工業生產提供可用於實際工藝化、裝備化的基礎材料解決方案。他的一系列工作在過往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也被 BBC、ABC、CNN 等國外知名媒體報導。
  • 華裔科學家立大功,美國又一領域有重大突破,或造福全世界人類
    前段時間,外媒傳來了報導,美國華裔科學家立大功,美國在又一項領域取得了突破,這或許會造福全世界人類。 氫燃料在未來造福全人類 氫燃料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是難能可貴的,在全世界現有資源面臨短缺的時代背景之下,去發現新能源利用方式,已經成為眾多國家的一致意見
  • 新能源汽車終極解決方案想說愛你不容易
    隨著新冠肺炎防疫戰在全國範圍內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復工復產復學便成為很多地區共同的選擇,作為動力電池行業也是如此,在經歷了補貼退坡,外國動力電池巨頭強勢湧入的雙重壓力後,各種動力電池新技術卻呈現了爆發之勢,不管是三元鋰電池還是磷酸鐵鋰電池又或者是無鈷電池都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氫燃料電池作為其中的一種在政策支持及技術突破的雙重加持之下
  • 世界環境日 | 解決全球氣候問題終極方案竟是中國提出的,卻被印度「抄襲」了
    而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來自於人類對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過度開採使用。 本文將告訴你,有一種切實可行、也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可以解決全球氣候變暖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們稱之為中國方案。 微妙的是,印度政府看到中國方案之後,後發制人,欲與中國爭奪這一領域的世界戰略制高點。清潔能源轉型臨界點到來中國有機會引領世界?
  • 科學家將廢塑料轉化成氫氣,將成為未來新能源
    自從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的開始到現在已經200多年了,直到今天人類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也出現了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塑料產品的廣泛應用破壞了自然環境系統。據估計,到2050年,全世界的廢塑料量可能達到120億噸。面對如此令人震驚的數字,科學家已開始研究廢塑料向氫的轉化,並使其「將廢品轉化為寶藏」。
  • 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人造太陽」,它還遙遠嗎?
    人類對能源的探索就一直沒有停過。從古代人利用木材、柴薪作燃料燒烤食物和燒制陶器,到17世紀中葉,工業革命的興起,開始使用煤炭,再到19世紀的石油時代。可以總結為:人類能源工業的發展經過由薪柴到煤炭,再由煤炭向油氣的轉變。目前,已經開始由油氣為主走向可再生能源時代的轉變。
  • Holos霍洛斯自由能源——將推動世界能源革命
    儘管當前區塊鏈走入低潮期,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已經延伸到了數字資產交易、物聯網、商品追溯、數字文化、新能源、智慧能源、能源金融等多個領域,推動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和生產關係的重大變革。目前能源領域行業具有:市場信息不對稱、行業數據安全痛點威脅、行業技術瓶頸有待突破、行業使用成品依然過高、市場使用率分布不均等行業痛點,區塊鏈技術具有可追溯性,無需協調各方,而且準確度和可信度高,因此具有解決以上問題並創造全新能源模式的潛力。
  • 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意味著什麼?
    核能、光能、磁能、反物質能都是人類可以長久使用的能源。對這幾種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是人類獲取新能源的重要途徑。誰在哪個能源領域取得突破,誰就佔領了科技制高點,軍事制高點和航天制高點。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說明中國在核能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例,其意義非常重大。這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率先擁有人類終極能源之一。
  • 人類終極能源!2025年核聚變或將成為現實
    更糟糕的是,全球能源需求預計在2040年增長約27%,相當於37.43億噸油當量(mtoe)。那麼是否有一個能源解決方案可以解決所有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呢? 雖然這聽起來很荒唐,但的確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近在眼前。 核能是我們今天使用的一種強大的能源。
  • 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有可能率先研發出核戰略轟炸機和宇宙飛船
    核能、光能、磁能、反物質能都是人類可以長久使用的能源。對這幾種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是人類獲取新能源的重要途徑。誰在哪個能源領域取得突破,誰就佔領了科技制高點,軍事制高點和航天制高點。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說明中國在核能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其意義非常重大。這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率先擁有人類終極能源之一。
  • 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
    《新能源產業振興和發展規劃》被業界奉為「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包括核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也包括煤化工等傳統能源體系的變革,規劃期限是2009年至2020年。預計到2020年,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總投資將超過三萬億。
  • 布局全產業鏈 遠東智慧能源的新能源戰略
    隨著近年來聚焦主業,智慧能源加大在清潔能源、綠色建築、核級電纜、新能源充電樁電纜等細分領域的研發投入,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在國家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加快智能電網、微電網、新型儲能等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大力推動風電發展的大趨勢下,公司從清潔能源電纜產品、清潔能源發電和輸配電項目等縱深布局,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開創低碳發展模式,形成風、光、氣、生、儲等清潔能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鏈布局。
  • 人類能源發展史——新能源不斷產生,能源危機有所緩解
    引言:地球上的能源有哪些可用,它們又來自何方呢?地球上的能源按其來源可分為三類。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認識和徵服自然的歷史。在能源的利用史上,就其劃時代性革命轉折而言,主要大致經歷了薪柴、煤炭、石油三個能源時期。
  • 新能源汽車充電慢終極解決方案
    新能源車主普遍反映——電池充電時間是目前新能源車型最頭疼的問題甚至很有可能自己還沒找到充電樁的時候,自己的汽車就已經沒有電了,這就很尷尬啊再就是電動汽車充電的時間也是很長的,停在路邊充電可能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給自己的汽車充好電,就算是快充的話,也至少需要半個小時起步,有些地方甚至還會出現充電樁損壞了之後沒人去修理的一個現象,如果要是大家急用車的時候,這真的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情。
  • 科學家將塑料轉化為氫氣,未來將成為新能源
    過去的200多年時間裡,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發展迅速,不過,一些負面影響也出現了,比方說塑料製品的廣泛應用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根據預計,2050年,全球廢棄塑料量或可達到120億噸,面對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科學家們已經開始研究將廢棄塑料變成氫氣,讓它「變廢為寶」。
  • 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顛覆性技術將是最大變數丨能源發展趨勢與...
    3.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突飛猛進,將深刻地影響未來能源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將改變能源格局與業態。顛覆性技術始終伴隨著人類科技進步史,具有不可預見屬性。只有準確把握這些發展趨勢,才有可能對未來能源科技發展趨勢做出較為準確判斷。低成本技術將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1967年,美國石油地質學家Hubbert建立了用於預測油田累計產量和最終可採儲量的「鐘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