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一件煩心事一直困擾著葛女士,讓她吃不好睡不著,苦不堪言。那就是自己的右下腹一直隱隱作痛,經我院急診外科檢查後發現是「右下腹麥氏點壓痛」和反跳痛明顯,而麥氏點的壓痛及反跳痛是臨床上急性闌尾炎的重要體徵。但是,葛女士的闌尾早在30多年前就被手術摘除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為進一步明確病情,醫生們對葛女士進行了全腹CT掃描,但檢查結果依然未見明顯異常,在進行常規抗炎補液治療兩天後,葛女士的疼痛症狀也沒什麼明顯緩解,於是她又一次來到了急診外科。由於右下腹疼痛還伴隨著隱隱的腰痛,外科醫生建議葛女士前往骨傷科進一步檢查。
接診的朱承躍主治醫師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後發現:患者右側股神經牽拉試驗(+),右股四頭肌肌力明顯下降,膝反射減弱。仔細查看了葛女士以前的腰部CT片,發現體內的L3/4(第三、四段脊椎)右側有椎間盤突出的表現。憑藉多年經驗,朱醫師覺得葛女士的右下腹疼痛是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壓迫造成的,建議患者立即進行腰椎磁共振檢查,以明確診斷。
果然,磁共振結果顯示:L3/4椎間盤突出並向上游離。葛女士的病根終於找到了!
那麼,為什麼在體內沒有闌尾的情況下卻出現了類似闌尾炎的病症呢?通常,腰椎間盤突出症多見於L4/5、 L5/S1(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第四、第五節脊椎,在軀幹下方靠近腰部的位置),引發的症狀多為下肢的疼痛、麻木、無力等;高位椎間盤突出相對少見,而這種高位突出並向上游離的更加罕見。
醫學界早有研究證實:椎間盤病變時交感神經可受壓。L3脊髓節段的交感神經節前纖維足從脊髓的中間帶外側核發出,經L3脊神經的前根,L3脊神經幹,白交通支進入脊柱兩旁的交感幹,部分節前纖維通過椎旁節直達椎前腸繫膜下叢.然後發出節後神經纖維分布到降結腸,抑制降結腸蠕動。說白了,就是在高位的脊髓通過神經傳導「遠程打擊」腸胃,而患者會誤認為是腸胃本身的問題,殊不知是脊椎在「遠程作妖」。
朱醫生認為:L3/4 椎間盤突出引起腹痛的機制是突出的椎間盤向上游離壓迫L3脊神經根,從而持續刺激相應節段的交感神經,使交感受神經持續興奮,降結腸蠕動減慢,從而引起結腸內積氣,導致腹脹腹痛的症狀,很容易與外科常見病急性闌尾炎相混淆。
總而言之,葛女士這次右下腹疼痛的症狀,就是由於高位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的。
診斷明確後,葛女士馬上被安排住進了骨傷科病房,由骨傷科潘浩主任親自主刀進行了微創的脊柱內鏡下椎間盤摘除術,手術切口僅0.7cm,也不需要拆線,術後葛女士的症狀完全改善了。
葛女士又恢復了往日的神採飛揚!
經皮小切口內鏡下椎間盤切除術始於上世紀末,是一種微創手術,痛苦小,失血少,住院時間短,可以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的手術。
該微創手術對腰椎正常結構影響非常小,尤其軟組織損傷很小。由於採用局部麻醉,患者耐受性好,即便是基礎疾病較多的老年患者也可進行手術。一般情況下,患者術後第一天即可下地,非常方便。
隨著脊柱微創技術的成熟,傳統的大切口開放手術正在被逐步被取代。飽受腰椎間盤突出症「壓迫」的患者也沒必要「大動幹戈」,可以選擇創傷小、恢復快的微創手術,以免耽誤病情。
來源:杭州市中醫院
【來源:錢江視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