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大遠小」這一視覺規律,想必大家都知道,因此從距離上出發,離太陽越遠的行星,從其表面上看太陽,就會越小。
為了描述這個太陽大小的變化程度,我們利用視直徑的概念來表達。一個簡單的公式:視直徑≈太陽直徑/太陽到行星的距離(也可以稱呼為張角),通俗來講,這個視直徑越大意味著該物體在我們眼睛看到的畫面中佔據更多的部分。
而太陽系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是已知的,太陽直徑也是已知的,因此我們可以輕易的算出八個視直徑的數值,按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順序,視直徑分別為:1.38度、0.74度、0.53度、0.35度、0.1度、0.056度、0.028度、0.017度
下面就是從八大行星附近看太陽的比例圖(雖然和直接在行星表面看太陽的大小有些小出入,但通過不同行星之間的比較,還是可以明顯看出隨著距離不斷遠去,太陽也在逐步變小)
總的來說,雖然太陽的直徑足足約為140萬公裡,但奈何各行星距離太陽都是十分遙遠,最近的水星,其平均距離也將近五千八百萬公裡,因此從各行星表面上看太陽,都不會有整個天空都被太陽佔滿的畫面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