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世界上的司機分為三種:男司機、女司機和老司機......
說實在話,因為女車主相對男車主而言人數少、「勢力」弱,因此在部分情況下發生的一些事情,對於女車主來說是不公平的。
其中就包括汽車的安全性以及安全性碰撞測試。
消費者報告:碰撞測試只用男性假人
大家應該都清楚,正規的車輛安全性評價機構,進行碰撞測試時都會在車內座位上安置假人,以模擬乘客在事故中的情況,最終要以車輛的受損程度和假人的受傷程度來判斷車輛的安全性好壞。
但美國《消費者報告》表示:車輛在發生事故時,男女乘客的受傷程度有較大差別,而安全機構在正面碰撞測試中,並沒有使用女性假人作為駕駛員。
也就是說,很多主流的碰撞測試機構只把女性假人擺在了乘客的位置,這對於實際作為駕駛員的女司機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
維吉尼亞大學在今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女性乘客在正面碰撞中受傷的可能性比男性高73%。
而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的一項研究也顯示,系安全帶的女性司機或前排女性乘客,在車禍中死亡的可能性比男性高17%。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如今碰撞測試中使用的假人已經逐漸固化,也就是身高、體重甚至是材料都可能一成不變,就算某些機構使用了所謂的「女性假人」,實際上也只是男性假人的縮小版而已,難以模擬出現實中女性司機和乘客的受傷情況。
所以,既然安全測試機構的目的是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就應該主動將女性駕駛員納入測試範圍,還女司機一個「公道」。
IIHS:只要車輛安全性好,不用考慮乘客性別
然而,作為全美國甚至全世界最具權威的車輛安全性測試機構,IIHS馬上就有發言人表示:我們主要測試的是車輛結構性能,只要車輛的結構足夠優秀,再加上安全帶和安全氣囊,便無需考慮男女司機的問題。
言下之意就是:只要車輛的安全性夠牛X,不管開車的是男是女,都能得到有效保護。
這話其實也有一定道理,車企在研究車輛安全性的時候,確實應該盡最大能力把安全性提高,這樣不管車內坐的是誰,都能得到充分保護。但相比之下,大師還是覺得消費者報告的說法更穩妥一點。
畢竟女性的身高、體重甚至是身體構造都與男性有別,如果測試機構能夠重視性別上的差異,那麼將會有效帶動車企的研發積極性,畢竟就算受傷概率的差距再小,那也是人命關天的事。
除了女性乘客,特殊群體更需要保護
其實,如果要較真起來,就不僅僅是男女乘客的問題了,還有那些我們平時不太注意,但又最容易受傷的弱勢群體,如老人、小孩、孕婦等,小孩暫且有專門的兒童座椅,但老人、孕婦呢?
其實平常說到安全帶、安全氣囊在事故中能發揮重要作用,這很大程度上是針對成年人來說的。
因此,如果車企們能在研發初期就把各種人群的安全性考慮進去,那車輛的安全性又會有質的飛躍,然而,市面上的安全測試機構尚且沒有一套更完善的理論和評價體系,更別說車企在技術上的突破了。
但汽車安全技術終究是在進步的,比如部分車企已經在安全帶以及安全氣囊上下功夫,駕駛輔助系統也已經下放到了更多平民級車型上。
相信在安全測試機構和車企的共同努力下,未來的汽車會更加安全!
聲明:本文由易車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易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