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15個問題

2020-12-05 騰訊網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問題解讀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轉載,作者為公眾號「金田產業發展集團」,特此致謝!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15個問題

工作依據

o 2020.1.2中央1號文指出: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o 2019.12.10自然資源部下發《關於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的通知》

o 其他政策規定及實踐經驗總結

發展歷程

o 2003年浙江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o 2008年浙江部署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

o 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大規模實施土地整治

o 2015年「土地整治工程技術人員」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

o 2016年「土地整治工程」專業納入本科專業目錄

o 2017年「土地整治服務」納入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新國標

o 2018年3月《土地整治術語》行業標準發布實施o 2020年3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進入土地整治發展高級階段。強調內涵、目標、手段、效益的綜合性特徵

指導思想

o 3個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o 2個優先:節約優先、保護優先

o 1個為主:自然恢復為主

根本目的

優化鄉村布局,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提高建設用地利用率

2個定位要把握

o 土地整治是解決國土空間問題、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重要平臺和抓手

o 土地整治是順應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關鍵之舉

3個站位要明確

o 鄉村振興

o 生態文明

o 脫貧攻堅

4項活動要統抓

o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

o 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o 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

o 高標準農田建設

四位一體搞整治

o 低效土地整理

o 損毀土地復墾

o 未利用土地開發

o 汙染、退化土地修復

3項任務要落實

o 農用地整理

o 建設用地整理

o 鄉村生態保護修復

3條紅線不能破

o 基本農田保護紅線

o 城鎮開發邊界紅線

o 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

7個觀念要轉變

o 範圍:從單一類型土地整治項目向以鄉鎮為基本實施單元全域綜合整治轉變

o 對象:從對土地特定要素整治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綜合整治轉變

o 內涵:強調生態功能提升和文化內涵

o 路徑:從田水路林村綜合治理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系統治理轉變

o 措施:破除工程思維,要把生物措施、農藝措施與工程措施結合,解決好自然恢復

o 村莊整治類型多樣:可分為聚集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併類

o 政策:改變單打一局面。以耕地佔補平衡、增減掛鈎為紐帶,多政策運用、多元化投入、多樣化實施

10個問題需注意

o 摒棄單項思維。如:河道可種樹,河兩側30米灌木可減少80%-90%氮磷汙染

o 1公頃土地可滿足規模化機械化要求,土地整理不宜歸大片。100公頃以上需有8-10%的半自然生境用地

o 大片區單一作物不利於生物多樣性保護,會使生態下降。不宜集中連大片土地

o 田埂、邊角地、灌叢、小片林地不可動,要留給小動物棲息。低效林不宜復墾為耕地

o 新增8%耕地率太高。應將1%-2%留作河溪、溝渠緩衝帶建設,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o 保留田埂、河岸草地灌叢等原生空間,並補貼獎勵

o 避免綠化結構和樹種單一化

o 鼓勵整理復墾、限制未利用地開發

o 掛鈎指標原則上用於房地產、商服、旅遊等經營性用地

o 切忌把政策工具當成目標,要抑制指標衝動。避免增加政府隱形債務

13項措施要落地

o 項目區新增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低於調整面積的5%

o 項目區新增耕地面積原則上不少於原有耕地面積的5%

o 給予一定計劃指標支持,並落實到市、縣(區)o 節餘的建設用地指標可在省域內流轉。省建立指標交易市場,分區域制定交易規則

o 拆舊區與建新區分離管理

o 允許拆舊區因地制宜地復墾為林地、草地等生態用地

o 各級財政設立相應專項。統籌各類項目和資金,進行資金整合使用

o 經營主體可利用1%-3%的治理面積從事旅遊、康養、體育、設施農業等產業開發

o 涉及礦山生態修復的,享受推進礦山修復的各項激勵政策

o 整治產生的補充耕地指標優先用於易地調劑使用o 禁砍樹挖山填湖、佔耕地造景、破壞鄉村風貌和歷史文脈

o 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層層聯動、公眾參與

o 整合審批事項

工作職責要分清

o 省廳:指標下達、整體審批、考核評估、指標調劑使用和監管

o 設區的市局:對立項材料審查、報政府批覆、組織驗收、在線報備

o 縣(市、區)局:與鄉(鎮)政府、村(居)籤土地復墾協議、組織編制項目實施方案 、項目初驗

o 鄉鎮政府:成立專班入駐村莊搬遷安置指揮部。招標確定施工企業及監理單位,監督實施

o 村:成立專班,入戶調查村民意願、提交復墾意見、籤訂拆舊復墾協議及明細表(被拆遷人籤字按手印)、村兩委會、村民大會記錄、照片等。成立村民監督小組,參與項目監督管理

常見用語

o 土地整治是破解農村產業發展用地難題的金鑰匙o 指標易地交易政策是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的重要抓手和驅動力

o 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o 增減掛鈎政策是一項開創性、壓箱底政策

o 增減掛鈎對扶貧攻堅具有實招、實功、實效作用,是超常規政策和有力抓手

o 增減掛鈎是解決「地從哪裡來、錢從哪裡出」的有效渠道

o 增減掛鈎是實現以城帶鄉、以工補農,融合城鄉發展的有效手段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15個問題圖示

來源:公眾號「金田產業發展集團」

相關焦點

  • 「專家視角」什麼是全域土地整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01全域土地整治的概念內涵全域土地整治是一種全新的模式。它是對土地綜合整治的繼承,更是對土地綜合整治的突破創新:①更加著力規劃一個區域的發展功能,從整體上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
  • 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助力兗州顏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申報成功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15日訊 (通訊員 冷健華 趙月文) 日前,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作為技術協作單位承擔的濟寧市兗州區顏店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申報成功。兗州區政府按照上級部門關於開展試點工作安排部署,將濟寧市顏店鎮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進行申報,魯南院作為技術協作單位承擔了申報材料的編制工作。
  • 土地講堂:土地整治概念解讀及中國土地整治介紹(NO.1)
    ,關於基本農田、土地整理、18億畝紅線等等,想必大家都想有個清晰的概念了解吧,今天就由小編給大家講講:  土地整治指改變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態環境條件的綜合措施。為提升耕地的質量,改善耕作條件,大幅度提升優質耕地比重,2001年以來,全國統籌推進田、水、路、林等綜合整治,通過歸併零散地塊,建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完善農田耕作道路和防護林網,建成了2億多畝高產穩產基本農田,提高了農田的排灌能力、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機械化耕作水平,農業綜合生產條件明顯改善。
  • 馬鞍山市推進全域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掃描
    在一江兩岸,一場以致力於提高市民生活品質的全域環境整治提升行動,贏得群眾紛紛點讚。  聞風而動,聞雞起舞  全域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是一聲行動的春雷,是檢驗執行力的考場。3月10日,全市推進全域環境整治提升現場會召開後,全市各縣區、園區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 從生態系統健康視角看土地綜合整治
    從生態系統健康視角看土地綜合整治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生態系統健康對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何維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健康,是當前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一個重大問題。在這一歷程中,歐盟國家做出了積極的響應,特別是對於複合自然-人類社會的農業生態系統,調整相關的土地整治及管理方式,保護農業景觀和生物多樣性,有效促進農業生態系統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在梳理生態系統健康及相應全球計劃的基礎上,借鑑歐盟國家的實踐經驗,對我國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進行再思考,很有必要。
  • 邯鄲冀南新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再「亮劍」
    一天時間,9個鄉鎮(辦)觀摩點,17條國省幹道、縣鄉道路,行程200多公裡,6月13日,冀南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萬春帶領觀摩團利用一天時間,對新區全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了集中觀摩。新區領導趙振有、程明獻、王少賢、張雙牛、王富魁、魏忠彥、王平及各單位領導班子、各鄉鎮(辦)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博德爾公司負責人、指揮部辦公室相關人員等參加觀摩活動。
  • 土地整治概念
    土地整治是對低效、空閒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進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的活動,是各類土地整理、復墾、開發等活動的統稱。  土地整治是優化土地利用結構、促進耕地保護、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土地資源保護、落實最嚴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舉措。  土地整治本身正在發生深刻轉變。
  • 農村土地整治中的金融服務
    土地整治是對低效、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土地進行治理,對生產建設破壞和自然災害毀損土地進行恢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動,包括農用地整治、土地開發、土地復墾、建設用地整治和土地綜合整治等內容,涵蓋城市和農村。我國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農田基本建設實質上就是土地整治。新時代的土地整治工作始於1997年,經歷了土地整理、土地開發整理和土地整治三個階段。
  • 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的重要內容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召開的農村土地整治工作座談會,圍繞當前農村土地整治工作面臨的形勢、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前景等展開熱議,認為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務必堅持政府主導,各部門共同推進。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明確提出大力開展農村土地整治,重點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提高耕地質量,建設高標準農田,大幅度增加高等級耕地的比重,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
  • 土地整治,讓「三農」披上新裝—新聞—科學網
    記者調研發現,他們開展工作的基礎便是土地整治。「我們是為田園綜合體服務的。」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主任範樹印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農業增效了 無論在四川還是上海,土地集中連片相對困難,但農業規模化經營是社會上下達成的共識。
  • 已開展十個領域的巡查!淄川區實行全域系統化無人機應用服務
    已開展十個領域的巡查!淄川區實行全域系統化無人機應用服務 2021-01-04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土地治理+產業投資,嶺南股份助力打造生態產業鏈閉環
    6月23日晚,嶺南股份發布公告,子公司嶺南水務作為聯合體成員方(聯合上海北禾水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天頂距土地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被確定為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青石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項目(EPC)」中標候選人。
  • 《關於有序開展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意見》解讀
    村裡土地不能再亂用  ——國土資源部規劃司負責人解讀《關於有序開展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意見》  本報記者高文  日前,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有序開展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如何管理
  • 中國土地整治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轉向農用地、農村建設用地、城鎮工礦建設用地、未利用地開發與土地復墾等綜合整治活動。中國土地整治市場發展前景展望    一、中國土地整治市場規模展望    二、中國土地整治發展趨勢展望  第三節 新型城鎮化發展中的土地整治與建議    一、土地整治與新型城鎮化現狀與問題      (一)我國土地整治對象亟須多樣化      (二)我國土地整治目標亟須多元化      (三)我國土地整治模式亟待完備化
  • 16個案例入選!浙江公布踐行「兩山」理念典型案例
    按照類型,這些案例可劃分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4個、廢棄礦山修復3個、節約集約用地2個、藍色海灣整治2個、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1個、生態「坡地村鎮」建設1個、「森林浙江」建設1個、地質環境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1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1個。從入圍地區看,典型案例中,來自杭州市、寧波市、湖州市、嘉興市的各2個,浙江其餘市各1個。
  • > 農村土地利用
    13  (二)基本農田調查 15  (三)城鎮土地調查 15  (四)工業、基礎設施等用地的調查匯總 17  (五)土地利用資料庫和管理系統建設 18  (六)統...,促進農村土地利用和供給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強化耕地保護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科學引導農村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推進農村全域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奠定...
  • 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
    在新時代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尤其是自然資源部的成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新職責的明確,土地整治順應這一時代背景,也須向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轉型,實現外延拓展和內涵提升。關鍵詞:生態文明理念;國土空間綜合整治;生態保護修復 引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的同時對於環境的要求在不斷提升。
  • 國土資源綜合整治的概念
    狹義的國土資源是指作為物質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的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水、氣候、礦藏、生物等。國土資源綜合整治,一般是指人類採取綜合措施對某一空間範圍內的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整治、保護的全部活動和過程,以實現可持續利用國土資源的目的。
  • 深圳市城中村(舊村)綜合整治總體規劃出臺
    扣除已批更新單元計劃範圍內用地、土地整備計劃範圍內用地、棚戶區改造計劃範圍內用地、建設用地清退計劃範圍內用地以及違法建築空間管控專項行動範圍內用地。分區劃定原則綜合整治分區應當相對成片,按照相關規劃與技術規範,綜合考慮道路、河流等自然要素及產權邊界等因素予以劃定。綜合整治分區內單個地塊面積原則上不小於3000平方米。
  • 鎮區景區化、景區全域化、全域特色化 常樂鎮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持續...
    3月中旬,鎮上由書記、鎮長帶領村居、鎮部門負責人60多人分兩批前往蘇州三個村參觀,學習他們鄉村振興、村民增收、環境提升等方面經驗。 年初以來,常樂鎮實施「環境整治早春行動」,集中整治鎮村沿路環境、農村水環境、田園生態、村莊面貌。截至目前,黨員幹部、環保志願者衝鋒一線270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