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比看世界(1)——我們會是宇宙中的第一個文明嗎?

2020-08-09 豆比世界

【本文改編自我的知乎回答,本人已退乎~】

從孩提時代開始,每次看著天空,我就一直在想,我們真的會是宇宙中的第一個文明嗎?後來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天文學的研究也日新月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地球2.0的新聞。前兩天看到一篇對於類地行星的介紹,發現目前天文學家鎖定的候選者已經有幾千顆之多,而這還不過是對於一小片天空的對焦而已。這不禁讓我又一次思考:既然類地行星這麼多,我們,地球,真的會是宇宙中存在的第一個文明嗎?

作為科研工作者、唯物理性人,我們自然要基於科學知識來討論這個問題。先說一下我的結論:我們不太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個文明。

為什麼呢?

首先來回顧一下恆星的生命歷程,下面這幅圖展現了一顆恆星從誕生到成長到壯年到死亡的壯麗一生:

我們知道,宇宙形成至今已經有137億年,一般跟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的壽命大概是100億年,也就是說在太陽系形成之前,肯定已經有很多很多的和太陽類似的恆星已經完成了從主序星到白矮星的過程。這些恆星在死亡的時候所產生的爆發將星際物質噴射出來,並開始了新一輪的造星過程。

但是,第一批恆星或者第二批恆星恐怕是不可能誕生文明,原因很簡單,它們的重元素含量太低。所謂重元素,或稱之金屬,在天文學上指的是氫和氦以後的元素。這些元素是構成生命的必要條件,因為你不可能靠氫和氦來構成生命。一般認為,第一星族星是富金屬星,太陽即為此類,這類恆星一般較為年輕,因為金屬只能夠在短暫的核聚變及日後的坍塌中形成;第二星族星是貧金屬星,它們主要由氫元素形成,所含的金屬量很低很低,這類恆星多在大爆炸後不久形成,並且大多相當古老。第三星族星只含輕元素,但至今未發現。

模擬宇宙大爆炸4億年後的第一代恆星

下面來考慮文明誕生的問題,我們可以基本確定,能夠誕生出文明的恆星系統必然已經是第三代甚至更晚的恆星,因為每次的短暫核聚變過程所創造的重元素實在有限,而這也是為什麼直到現在宇宙中也還是以氫元素為主。

根據研究,恆星質量越大,核反應越強烈,發出來的光能量越大,單位時間內的質量損失越大,燃料利用率越低,壽命也就越短。下面這幅圖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可以看到,6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壽命已只有1億年左右。

我們再來考慮下一個問題,到底宇宙中各種質量的恆星的概率分布是怎樣的:

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恆星質量比太陽要小,大於太陽質量的恆星只佔總數的10%左右。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假設,第10代恆星的金屬量已經足夠產生文明了。為了加快迭代過程,假設每一代都是2-4太陽質量,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假設,因為其實每一代都3%的概率對於浩瀚星海來說並不低。並且,假定最後一代產生的恆星質量約等於太陽質量,那麼這樣子的迭代需要90億年。考慮到宇宙壽命是137億年,那麼留給第10代恆星的文明孵化時間是47億年,考慮到太陽系也就50億年左右的歷史,這個時間是足夠文明孵化的。

即便我們假定1億顆滿足條件的恆星中會有一個進化出文明,你會發現,這個數量仍然不低。那麼回到原問題,為何我們不太可能是第一個文明呢?因為按照剛才的保守估算,這個恆星系統大概有著和太陽系一樣的孵化文明的時間。但是,其實一開始宇宙中的恆星質量都很大,所以前幾代的迭代過程會遠小於10億年。也就是說,在理想的情況下,可能在太陽形成之前幾十億年,便已經有第一批滿足太陽條件的恆星在嘗試孵化著文明。而每一個時間點,在做這種嘗試的恆星系統實在是數不勝數。

可是,這個或者這些可能存在的比我們更早的文明會有朝一日被我們發現嗎?很遺憾,有很大的可能性,我們永遠也找不到它們,或者說,我們可能永遠是我們能夠發現的最早的文明。這是因為宇宙在加速膨脹,離得越遠的兩個星系,彼此退行的速度越快。

可以想像,進化出文明的機率很低很低。不妨這樣認為,在很大的一片空間內,只有一個恆星系統進化出了文明,兩個進化出文明的恆星系統之間隔得非常遠非常遠,以至於這個文明系統一直在相對我們退行。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將會越來越難發現他們,甚至永遠也不會發現他們。

但也存在這種可能,在銀河系或者是附近的大小麥哲倫雲、仙女座、三角座星系中存在類似的文明系統,這樣的話我們還是有很大機會發現的,因為我們在不斷地靠近。可是如果只考慮本星系團的恆星數量,說實在話,我們不僅可能是第一個文明,甚至真的可能是唯一的文明。


地球應該有一個孿生兄弟,或者說,有一個兄長,只不過它在暗處、悄無聲息。

相關焦點

  • 豆比看世界(4)——你知道潮汐一天到底漲落幾次嗎?
    你知道嗎?潮漲潮落的背後,其實是滿滿的科學知識。潮漲潮落這個詞,給很多人一種錯覺,似乎每天都會漲潮一次且落潮一次,然而真的是這樣嗎?今天,豆比就將從潮汐的機理出發,來為大家揭示潮汐周期背後的那些秘密。我們知道,潮汐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地球與太陽、月球以及其他行星的萬有引力作用。
  • 宇宙中有外星人嗎?人類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個文明
    宇宙中有外星人嗎?相信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雖然人類暫時還未發現外星人的蹤跡、它們存在的證明(野史、軼聞除外),但是大多數人還是相信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並不是唯一的文明,我們並不孤獨。但是在物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卻說人類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個文明,這個理論就是費米悖論。
  • (轉)宇宙中的十大文明
    宇宙中有太多東西都是我們未知的,所以,宇宙中的文明也絕不止人類文明這一種,只是迄今為止我們仍然還未能找到另外一種聞名,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來暢想一下宇宙中的文明,下面就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十大文明猜想!感興趣的朋友了解下。 一、科技文明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文明,類似人類一樣的智慧生命建立的文明,意識形態各不相同,文明發展多彩多樣。
  • 地球會是宇宙第一個出現文明的星球嗎?其他文明存在概率有多高?
    地球會是整個宇宙第一個出現文明的星球嗎?所以地球就是整個宇宙第一個出現文明的星球那就是生命必須符合與地球所有條件相匹配的情況。,在發展技術,經濟實力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這肯定就會形成「懸殊」,大家都有這個能力的時候就會形成競爭,甚至可能會穿越到地外其他星球,或者地外文明進入到我們地球,這個時候,兩者的對比會形成明顯的差異化。
  • 地球是宇宙第一個出現文明的星球嗎?
    即便100個太陽系這樣的星系裡面才會產生一個地球的話,那麼宇宙中像地球這樣的星球,也會有無數個。根據這樣的概率,我們很難相信地球是宇宙唯一出現文明的星球。而且,如果地球不是唯一出現文明的星球,就很難證明地球就是第一個出現文明的星球。
  • 豆比看世界(3)——竹子開花真的是不祥之兆嗎?
    不過很多人覺得,竹子開花似乎預示著一些不好的事情將要發生,那麼,這種說法科學嗎?從生物學的角度,這當然是不科學的。竹,在系統生物學中,是屬於禾本科的植物。禾本科常見的植物還有玉米、小麥、水稻、高粱等等。這些植物的花都有著共同的特徵,那就是開花時間極短,且為了適應風媒特性,花的結構已經有所退化。
  • 外星文明也許真的存在!(探索宇宙)
    何為生命也許在我們的認知中擁有意識會思考就算是高等生命,而地球上的蒼蠅蚊子螞蟻甚至細胞等等這些都是低微生命,那好,我再反問一句,那花草樹木算生命嗎,他們的生命又是怎樣被定義的呢?但它們的確有生命啊我在換一種說法:剛才我說了在我們的認知中,一個生命擁有意識會思考就算是高等生命,那假如現在人類發明出了一個高智慧機器人,無論是意識還是思維都遠高於人類,雖然他不會像人類那樣呼吸吃飯,但它也需要能量,而且的確擁有意識和思維,你能想到的一切,它也能想到,就算是有一天人類全部消失,它也能靠自己的思維意識去創造出自己的文明,從而一代代延續下去。那麼它算是生命嗎?
  • 科學家:宇宙歷史中有超過1兆個外星文明
    宇宙中存在外星人嗎?美國知名天文學及物理學家亞當·弗蘭克(Adam Frank)說:「宇宙中一定有過外星人。」而且,弗朗克指出至少存在過1兆個外星文明。「德雷克公式」推測外星文明存在可能性弗蘭克目前是羅切斯特大學的物理學與天文學教授。
  • 豆比看世界(2)——直徑1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威力有多大
    很多科幻電影中都描繪了小天體撞擊地球時的災難情景,所以在前一陣子,當科學家們預計有兩個小行星將於地球擦肩而過時,很多人都捏了一把汗。不過有驚無險的是,這兩顆小行星都只會在離地球很近的地方掠過地球,並不會與地球相撞。那麼,如果一個小行星真的撞擊了地球,到底會有多大的威力呢?這裡我們不妨假定一個1km直徑的小行星,來做一波「科學」分析。
  • 「缸中大腦」,我們的世界是否是虛擬的(上)
    大家好,這裡是【把話說】,今天我們來說:缸中大腦。如果說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是虛擬的,我們身邊的所有人,還有任何物體,那些花草樹木都是計算機中的一段代碼,大家會有何感想?我們可以看見身邊的所有物體,還可以聽見身邊的所有聲音,還可以清晰的記得自己的人生經歷。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在地殼中發現了幾十億年前的生物化石,我們還可以清晰的看到浩瀚宇宙中無數的繁星,難道這一切都是假的嗎?
  • 宇宙滅亡,人類文明消失之後會發生什麼(上)
    一個系統越混亂,其熵就越大叫做熵增(加),系統越是有序;熵就越小叫做熵減(少)。所以熵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而是一種混亂指數,是一種自然界的發展方向。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熵永遠隨著時間而增加,因為時間不可逆,所以熵也不可逆,熵是永遠增加的,或者說時間流動的方向本質就是熵增加的方向,這就是熵增理論。也就是說在一個封閉系統中,如果沒有外力幹預,其熵值(即總混亂度)會不斷增大。
  • 為何有人說人類是宇宙中第一個文明,你信麼?
    之所以有人會說人類是宇宙中的第一個文明,是因為他們這輩子從來沒有親眼看見過外星文明。當然了,恐怕地球上所有人都沒看見過外星文明生物,包括科學家在內。而且,這些人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人類文明自誕生到現在從未找到過外星文明存在的確切證據,於是更加自信地認為人類是宇宙中的第一個文明,是宇宙中的唯一文明。這種不假思索的觀點不可取,單憑眼睛就武斷地認為宇宙中不存在外星文明,未免有失科學嚴謹的風範。人們常說「沒見過不代表沒有」,話雖糙但理不糙。對於「人類是宇宙中第一個文明」的說法,我是不信的。
  • 宇宙滅亡,人類文明消失之後會發生什麼(下)
    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研究宇宙終極命運的思考讓我們來看看在阿西莫夫的口中宇宙的終極命運是什麼樣2061年人類即將步入一級文明的門檻兩位工程師正在為一臺名為Multivac的超腦做著維護工作這臺超腦是人類傾盡所有資源建造的有史以來最強的人工智慧計算機
  • 宇宙隨想(一)現代文明,終將暴露地球位置
    在寧靜中起源在古典時代,地球悄然無聲的躲在太陽的後面,在木星的引力保護中,無聲無息的存在著。與宇宙中無數行星一樣,這是一顆毫不起眼的巖石行星。尤其是複雜生命的誕生,要求的條件極其苛刻,人類,可以說是一個偶然中的偶然。因此,電視信號的危險性,還不是太大。不暴露地球,誓不罷休是不是我們就安全了呢,不。如果想讓信號傳的足夠遠,那麼必須做到三點:1.對準目標發射信號;2.足夠強大的功率;3.信號容易解碼。
  • 地球有沒有可能是整個宇宙中第一個出現文明的星球?
    地球有沒有可能是整個宇宙中第一個出現文明的星球?這要看地球在整個宇宙中是不是最早能夠誕生生命尤其是能夠演化和進化為高級生命的星球。大家知道,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宇宙經過幾十億年的膨脹、冷卻,星雲開始坍縮,形成各類行星和星系。
  • 浩瀚宇宙中的文明體系!
    既然宇宙中可能存在超過1千億以上的星係數量,為什麼只有銀河系這顆孤獨的藍色星球上有文明?這是事實嗎?我們人類真的是孤獨的嗎?在某個物種統治地球的時期,不一定有文明。侏羅紀、白堊紀,大型恐龍統治地球的時期,並不存在所謂的文明。那是一個弱肉強食,充滿血腥與殺戮的時代,恐龍們為了生存無所不用其極。
  • 黑洞:我們宇宙的前身?(四)
    暗物質是我們宇宙中無法通過肉眼觀測到,卻可以通過引力所感知的存在。人們通過多種途徑驗證了暗物質的存在和發生作用。研究表明:26.8%的宇宙總質能是由暗物質組成的,暗物質就像膠水一樣把所有物質連接在一起。研究還發現,一部分暗物質正在消失,而導致他們消失的原因則是暗能量。
  • 小樓說宇宙(2)以量子的視角看宇宙
    ,以此形成我們意識中的五彩繽紛的時空世界。然而人的感知過程受到了自然的限制,我們的眼耳鼻喉舌都有感知的極限。為了更好的了解世界,人類發明了工具去擴展我們的感知範圍。現代科學利用數學和科學儀器重新測量了世界,然而科學本身也有自身的極限,在微觀世界上,由於測量對被測物體的影響,因此小於普朗克長度(大致等於1.6x10的-35次方米)對於現在物理學來說就是無法感知的長度,在這個長度上所有物理基礎完全崩潰。然而無法感知就是不存在嗎?
  • 外星文明是否真的存在?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宇宙的秘密)
    何為生命也許在我們的認知中擁有意識會思考就算是高等生命,而地球上的蒼蠅蚊子螞蟻甚至細胞等等這些都是低微生命,那好,我再反問一句,那花草樹木算生命嗎,他們的生命又是怎樣被定義的呢?但它們的確有生命啊我在換一種說法:剛才我說了在我們的認知中,一個生命擁有意識會思考就算是高等生命,那假如現在人類發明出了一個高智慧機器人,無論是意識還是思維都遠高於人類,雖然他不會像人類那樣呼吸吃飯,但它也需要能量,而且的確擁有意識和思維,你能想到的一切,它也能想到,就算是有一天人類全部消失,它也能靠自己的思維意識去創造出自己的文明,從而一代代延續下去。那麼它算是生命嗎?
  • 如果宇宙中存在比人類先進1億年的高級文明,會強大到什麼程度?
    當我們走出地球之後,看到了一個浩瀚的宇宙世界,只有真正見識到宇宙的浩瀚,你才真正能夠感受到地球和人類的渺小。隨著人類走進太空,對宇宙的研究探索也成為了科學家的重點。而在宇宙探索的道路上,一個我們最想搞明白的謎團一直在困擾著人類,那就是外星文明存在嗎?站在宇宙的角度,外星文明不存在的概率基本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