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梅 宋代: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花影 宋代: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全詩自始至終著眼於一個「變」字,寫光的變化,寫花影的變化,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感情變化。
花影本來很美,詩人卻「幾度呼童」去「掃」,原來詩人是用諷喻的手法,將重重疊疊的花影比作朝廷中盤踞高位的小人,正直的朝臣無論怎樣努力,也把他們清除不掉,去了一批,又上來一批。「上瑤臺」寫花影移動,已含有鄙視花影之意;
「掃不開」寫花影難除,更明現憎惡花影之情,比喻正直之臣屢次上書揭露也無濟於事,小人暫時會銷聲匿跡,但最終仍然會出現在政治舞臺上。「收拾去」寫太陽剛落,花影消失,大有慶幸之感;「送將來」寫明月東升,花影再現,又發無奈之嘆。
詩中暗喻小人高位,拂之不去。太陽落猶神宗崩,小人俱貶謫,明月升指改朝換代,小人不窮。詩人巧妙將自己內心的感情變化寓於花影的變化之中,使詩作具有言近旨遠,意在言外的含蓄美。全詩構思巧妙含蓄,比喻新穎貼切,語言也通俗易懂
臨江仙·寒柳 清代:納蘭性德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這首詞,曾被那位對納蘭詞評價不高的陳廷焯贊為納蘭詞中的壓卷之作,不知道容若聽到了會不會高興一些呢?無論如何,「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都是性靈之句,非摯情摯性之奇男子無以得之。納蘭何以有此「憔悴也相關」,「西風多少恨」的傷感情調?清朝氣數正旺盛,卻有此醒人氣的詞人和詞作,真是可悲可嘆可欽啊!
新柳 宋代:楊萬裡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照應了前面的「百尺」一詞,又描繪出一幅柳條和水中柳影相連相映優美而有動感的圖畫,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對新春的喜愛之情。
這首小詩畫面清新,節奏明快,讀來仿佛身臨其境,仿佛沐浴著融融的陽光,吹拂著和煦的春風。字字句句無不流露著詩人愛惜新柳,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深情。
憶梅 唐代: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這是李商隱作幕梓州後期之作,為詠梅而寓意之詩。寫在百花爭豔的春天,寒梅早已開過,所以題為「憶梅」。
一開始詩人的思緒並不在梅花上面,則是為留滯異鄉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離長安一千八百餘裡,以唐代疆域之遼闊而竟稱「天涯」,與其說是地理上的,不如說是心理上的。
五言絕句,貴天然渾成,一意貫串,忌刻意雕鏤,枝蔓曲折。這首《憶梅》,「意極曲折」(紀昀評語),卻並不給人以散漫破碎、雕琢傷真之感,關鍵在於層層轉折都離不開詩人沉淪羈泊的身世。這樣,才能潛氣內轉,在曲折中見渾成,在繁多中見統一,達到有神無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