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慶陽的介紹都在這裡~

2021-01-07 掌中慶陽

一、市情概況

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習稱「隴東」。總面積27119平方公裡,轄慶城、環縣、華池、合水、正寧、寧縣、鎮原7縣和西峰區,116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79個社區,總人口265萬人。

慶陽是紅色聖地。1927年王孝錫在寧縣建立甘肅第一個農村黨組織——邠寧支部。1930年劉志丹在合水縣領導太白起義,打響黨在隴東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31恢復南梁遊擊隊。1934年11月,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在南梁成立,習仲勳任政府主席,劉志丹任軍委主席。1935年,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地域遼闊的陝甘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路長徵紅軍提供了落腳點,為後來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提供了出發點,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兩點一存」的重要地位。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拱衛延安黨中央的西大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曾在慶陽戰鬥和生活過,留下了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山城堡戰役遺址、陝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抗大七分校、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等革命遺址遺蹟,是國家、省級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塊紅色熱土,培育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幹部。1943年1月,毛澤東給原關中分區黨委書記習仲勳、隴東分區黨委書記馬文瑞、隴東分區專員馬錫五、華池縣縣長李培福等分別題詞:「黨的利益在第一位」「密切聯繫群眾」「一刻也不離開群眾」「面向群眾」。在血與火的革命鬥爭實踐中鑄就的以「面向群眾、堅守信念、顧全大局、求實開拓」為主要內容的南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2009年6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視察南梁時,要求對「南梁的革命歷史一定要好好研究」,強調要「大力傳承南梁精神,使其發揚光大」。

環江翼龍

黃河古象

岐伯與黃帝論醫

慶陽香包

慶陽剪紙

隴繡

道情皮影

慶陽是岐黃故裡。遠在2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聞名世界的「環江翼龍」「黃河古象」化石和中國第一塊舊石器均出土於慶陽境內。慶陽是人文盛地,中醫學鼻祖岐伯的誕生地就在慶陽,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巡遊北地,與岐伯談醫論道,成就了中華醫學元典《黃帝內經》。周代稱北豳,秦漢設北地郡,中國最古老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縱貫全境,促進了中原農耕文化和草原遊牧文化在這裡繩結交融。隋唐置慶州,唐代名相狄仁傑曾任寧州刺史,宋代名臣範仲淹父子兩代3人先後知慶州。東漢思想家王符的《潛夫論》、西晉大學者傅玄的《傅子》、明代「前七子」領袖李夢陽的《空同集》等,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慶陽民俗文化獨樹一幟、異彩紛呈,香包、隴繡、民間剪紙、道情皮影和隴東民歌並稱「慶陽五絕」。

慶陽是農耕之源。這裡有世界上黃土堆積最厚(平均200多米)、塬面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960平方公裡)的天下黃土第一塬——董志塬。慶陽農耕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夏朝太康年間,周先祖不窋、鞠陶率族人徙居慶陽,教民稼穡,陶復陶穴,開創了黃河流域農耕文明的先河,奠定了周王朝發展興盛的根基,《史記》稱:「周道之興自此始」。慶城縣縣城東山的周祖陵,就是周先祖不窋的陵寢,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清康熙以後,慶陽一直是甘肅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曾為全省糧食供給做出重要貢獻,素有「隴東糧倉」之美譽。盛產的蘋果、黃花菜、白瓜子、小雜糧等農產品品質優良,是農業部批准建設的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加工示範基地和現代旱作農業示範區。

慶陽是能源新都。慶陽屬鄂爾多斯盆地,油煤氣資源富集,石油開發近50年歷史,是長慶油田的發祥地和主產區。境內石油、煤炭、天然氣、風能、頁巖氣資源富集,油煤氣資源折合油當量1230億噸,其中石油資源總量60億噸,已探明地質儲量17.97億噸,佔鄂爾多斯盆地石油總資源量的40%。煤炭資源預測儲量2360億噸,已查明資源量215億噸,佔鄂爾多斯盆地的11.8%,佔全國的4.23%,佔全省的94%,具備建設億噸級大煤田的資源條件。天然氣資源預測儲量2萬億立方米,佔鄂爾多斯盆地總資源量的10%。提交探明儲量318.86億方。煤層氣資源預測儲量1.4萬億立方米,佔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煤層氣總資源量的30%。頁巖氣資源綜合預測地質資源量為1.81萬億立方米,約佔鄂爾多斯盆地頁巖氣地質資源總量的36%以上。風能資源量約為700萬千瓦,具備建設百萬千瓦風電基地的條件。是國家確定的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基地,是正在建設的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特別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支持慶陽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政策文件,境內高鐵、高速公路、水利骨幹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民航線路通達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全國主要城市,慶陽區位優勢更加突出,開發潛力集聚釋放。

二、基本信息

中文名:慶陽市

面積:27119平方公裡

外文名:Qingyang City

常住人口:227.88萬(2019年)

別名:隴東

方言:關中方言、秦隴方言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著名景點:南梁紅色大景區、周祖陵景區、慶州古城藥王洞養生小鎮、北石窟寺、鎮原北石窟驛景區、調令關森林公園、秦直道、華夏公劉第一廟等

下轄地區:西峰區、慶城縣、環縣、華池縣、寧縣、鎮原縣、合水縣、正寧縣

機場:慶陽機場

市政府駐地:西峰區

高鐵站:寧縣站、慶陽站、慶城站、曲子站、環縣站、甜水堡站(西安—銀川高鐵過境站)

火車站:長慶橋站、寧縣南站

電話區號:0934

車牌代碼:甘M

郵政區碼:745000

地理位置:甘肅省東部,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

行政代碼:621000

大學:隴東學院、慶陽職業技術學院

地區生產總值:742.94億(2019年)

市委書記:貟建民

市委副書記、市長:盧小亨

三、歷史沿革

慶陽為華夏始祖軒轅黃帝部落發祥地。

夏時,今境內戎狄部族繁多,周先祖不窋率族奔戎狄之間,定居北豳(慶城、寧縣及周邊區域),建立邦國。

商、周至春秋戰國,今境內先後建有葷粥、豳國、鬼方、羌方、義渠、彭盧、鬱郅等方國,以義渠國勢力最為強大。

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秦奪得義渠國都邑,遂「縣義渠」。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秦滅義渠戎國,置北地郡,轄境內義渠道及泥陽、鬱郅、陰密、彭陽、弋居、安武、方渠7縣,全境為秦屬地。

漢代有北地、安定、上郡3郡,西漢時隸屬朔方刺史部,東漢時隸屬涼州刺史部。北地郡轄境內略畔、義渠2道及馬領(嶺)、方渠、鬱郅、大要、泥陽、弋居、歸德7縣,另有治所不詳的除道與五街、回獲2縣;安定郡轄境內彭陽、安俾、臨涇、撫夷、參、安武6縣;上郡轄境內襄樂、陽周、獨樂3縣。

魏晉時期,大部分地方被少數民族部族佔領,在南部設北地、安定2郡及泥陽、富平、臨涇、西川4縣。

三國時隸屬曹魏。

西晉十六國時先後為前趙、後趙、前秦、後秦、夏國屬地。

南北朝時,境內建置多變,轄域無常,先後為北魏、西魏、北周領地。

隋代,境內郡州轉換頻繁。開皇三年(583),置寧州,十六年置慶州。大業間,改寧州為北地郡,改慶州為弘化郡。境內大部分時段有13縣。北地郡轄彭原、襄樂、定安、羅川4縣;弘化郡轄弘化、合水、弘德、洛源、馬嶺、華池、三泉7縣。境外的安定郡轄境內臨涇1縣,平涼郡轄百泉1縣。

唐代,境內建置經歷弘州、慶州總管府,慶州、寧州、安化郡都督府及關內道之變遷。大部分時段,慶州轄洛源、方渠、懷安、馬嶺、華池、延慶(白馬)、同川、安化(順化)、蟠交、樂蟠10縣;寧州轄安定、真寧(羅川)、襄樂、彭原、豐義、定平6縣;原州轄臨涇、百泉2縣。唐於開元四年(716),割原州都督府羈縻芳池、安定、安化3州都督府,為慶州都督府羈縻地區。

五代時,境內慶、寧、原、衍4州並存。大部分時段,慶州轄順化、樂蟠、華池、合水、洛源5縣;寧州轄定安、真寧、襄樂、豐義、彭原5縣;原州轄臨涇1縣;衍州轄定平1縣。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置慶州團練,屬陝西路;乾德元年(963)復為慶州;慶曆元年(1041)改稱環慶路;政和七年(1117)升慶陽軍節度;宣和七年(1125)始為慶陽府。宋代境內大部分時段有4州11縣。慶、寧、環3州隸屬永興軍路,原州隸屬秦鳳路。慶州轄安化、華池、樂蟠3縣;寧州轄定安、彭原、真寧、襄樂、定平5縣;環洲轄通遠1縣;原州轄臨涇、彭陽2縣。境內另有軍政合一的寨、城、堡、關最多時29個。

金初置安國軍,旋改定安軍節度。境內有慶陽府及寧、環、原3州,同屬慶原路。皇統二年(1142)置慶原路總管府。慶陽府轄彭原、合水2縣;寧州轄定安(大定七年改安定)、定平、襄樂、真寧4縣;環州轄通遠1縣;原州轄臨涇、彭陽2縣。境外鎮戎州之三川、東山2縣轄境內部分區域。境內另有鎮、寨、城、堡20多個。

元代境內有慶陽府及寧、環、鎮原3州,均隸陝西行省鞏昌等處總帥府。慶陽府為散府,轄合水1縣;寧州轄真寧1縣;環州與鎮原州不領縣。境內另有8鎮7寨5城建置。

明代境內大部分時段設慶州府及府轄寧州與環縣、安化、合水、真寧4縣和平涼府所轄鎮原縣,另設慶陽衛、環縣守御千戶所。全境隸屬陝西行省,後改陝西布政司。

清代境內設慶陽府,康熙四年(1665)改隸屬甘肅布政司,雍正五年(1728)裁衛歸府。慶陽府轄寧州與安化、合水、正寧、環縣、董志分縣5縣,另有涇州所轄鎮原縣。

民國時,1913廢除府、州制,全境屬隴東道(治在平涼),次年改屬涇原道。寧州改為寧縣,安化縣改為慶陽縣,董志分縣併入慶陽縣。1927年廢道,改為涇原行政區。1935甘肅省在慶陽縣西峰鎮設第三行政督察區,轄境內慶陽、鎮原、寧縣、正寧、合水、環縣6縣。

1932年3月起,境內始有中國共產黨割據政權轄地(寺村塬)。1934年11月7日,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在南梁成立,同日成立華池、赤安2縣蘇維埃政府;11月在正寧縣成立南區革命委員會;12月成立慶北縣蘇維埃政府。1935年7月,設關中特區;8月,成立正旬彬革命委員會,後改為新正縣;11月成立新寧縣革命委員會;同月建立陝甘省,轄華池、慶北等縣,1936年改陝甘省為陝甘寧省。1936年6月起,先後成立曲子、環縣、定環、赤慶縣。1937年成立關中分區;9月,陝甘寧省撤銷,成立慶環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0年 1月,分置隴東分區、環縣分區;8月,環縣分區併入隴東分區。1949年5月,關中分區改為三原分區。轄境內新正、新寧2縣;6月,新正、新寧縣改為正寧、寧縣,劃歸隴東分區管轄;同年8月,隴東分區改為慶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幾經合併後的慶陽、鎮原、寧縣、正寧、合水、華池、曲子、環縣8縣,並成立縣級西峰市;9月,慶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所在地遷西峰市,隸屬甘肅行政公署。

1949年12月2日,慶陽專員公署屬甘肅省人民政府。1955年10月,平涼、慶陽兩專區合併為平涼專區,慶陽專區各縣均屬平涼專區管轄。1959年至1961年,境內僅有慶陽、鎮原、寧縣、環縣4縣,華池縣併入慶陽縣,正寧縣併入寧縣,合水縣分別併入慶陽縣和寧縣。1961年12月,慶陽專區與平涼專區分置。1962年1月,慶陽專員公署正式辦公,並恢復華池、合水、正寧3縣建置。慶陽專署下轄慶陽、環縣、華池、合水、正寧、寧縣、鎮原7縣。1968年4月,慶陽專區專員公署改稱慶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恢復並改稱慶陽地區行政公署。1985年5月從慶陽縣析出西峰鎮周圍9鄉鎮,置縣級西峰市。慶陽地區轄7縣1市。2002年6月22日,撤銷慶陽地區,設立地級慶陽市,同時更名西峰市為西峰區,慶陽縣為慶城縣,市人民政府駐西峰區。慶陽市轄西峰區、慶城縣、環縣、華池縣、合水縣、正寧縣、寧縣、鎮原縣8縣區。

四、行政區劃

慶陽市轄1區7縣,即:西峰區和慶城、環縣、華池、寧縣、鎮原、合水、正寧。116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75個社區。

五、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地處東經106°20′至108°45′與北緯35°15′至37°10′之間。東接陝西省延安市、銅川市;南與陝西鹹陽市及甘肅省平涼市相連;西與寧夏固原市接壤;北鄰陝西榆林市及寧夏鹽池縣。南北長207公裡,東西跨208公裡,總面積27119平方公裡。

地質地貌

遠古以來,經 過地質不斷運動和變遷,古生代陸地從汪洋中隆起,隴東出現丘陵。中生代沉積成我國西北最大的慶陽湖盆,涉及陝、甘、寧、蒙,浩瀚遼闊。第四紀陸地不斷抬升,更新世的大風,席捲黃土,覆積成厚達百餘米的黃土高原,全新世,黃土高原被河流、洪水剝蝕切割,形成現存的高原、溝壑、梁峁、河谷、平川、山巒、斜坡兼有的地形地貌。分為中南部黃土高原溝壑區,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和東部黃土低山丘陵區。

地勢地形

慶陽市地勢南低北高,全市海拔相對高差1204米,北部馬家大山最高為2089米,南部政平河灘最低為885米。慶陽市屬黃河中遊黃土高原溝壑區,東倚子午嶺,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盤山,東、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緩,故有「隴東盆地」之稱。境內山、川、塬兼有,溝、峁、梁相間,高原風貌雄渾獨特。全市有董志、早勝、宮河、平泉、新集、孟壩、屯字、西華池、盤克、臨涇、春榮、永和等12條較大塬面,塬地總面積27萬公頃,是農作物主產區。董志塬平疇沃野,一望無垠,面積700多平方公裡,橫跨四個縣區,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土層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黃土原面,堪稱「天下黃土第一塬」。地處東南部的子午嶺,林木茂密,水草豐盛,其470多萬畝次生林,為植被最好的水源涵養林,有「天然水庫」之美譽。

氣候水文

慶陽市屬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常吹西北風,夏季多行東南風,冬冷常睛,夏熱豐雨。降雨量南多北少,2007年全市降水量382.9-602.0毫米。2019年平均降水量525.8—807.6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多,降雨多集中在7至9月間。年平均氣溫9.5-10.7℃,無霜期140-180天,氣溫南部高於北部。年日照2076.8—2493小時,總體呈乾旱、溫和、光富的特點。市內有馬蓮河、蒲河、洪河、四郎河、葫蘆河5條河流,較大支流有27條。年平均總流量為26.7立方米/秒,總徑流量8.43億立方米。全市地下水靜儲量越43.39億立方米,動儲量3714萬立方米。

交通狀況

慶陽市境內國道211、省道202兩條主幹線縱貫南北,國道309、省道303線橫穿東西,構成「兩縱兩橫」公路主骨架。境內已建成西峰至長慶橋至鳳翔路口、雷家角(陝甘界)至西峰兩條高速公路;甜永高速將於2020年底建成通車,打慶高速正在建設中。銀西高鐵南北貫穿全境,境內設站6個。農村公路全面建成,村村通油路(水泥路)。五臺山水庫、小盤河、蓮花寺水庫建成投用,海綿城市「三湖、三溝道、兩大道」等重點項目持續拉開,基礎條件持續改善。

六、自然資源

生物林地:橫跨陝甘兩省的子午嶺原始次生林,是黃土高原面積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養林,其中慶陽境內760多萬畝,是隴東大地的「天然水庫」和「綠色屏障」。子午嶺生長著松樹、柏樹、樺樹等200多種用材和經濟林木;棲息著豹、狍鹿、靈貓、黑鸛、鴛鴦等150多種野生動物,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子午嶺海拔在1600至1907米之間,林區內峰巒疊翠,谷壑幽深,登嶺遠眺,群山連綿,崢嶸突兀,雲海翻騰,保護區森林覆蓋率88.3%。

農特產品: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美譽,盛產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紫蘇等特色小雜糧久負盛名,慶陽黃花菜、環縣羊羔肉、曹杏、黃柑桃、九龍金棗等地方特產倍受消費者青睞,以晚熟紅富士蘋果為最。

慶陽地處全國優質紅富士蘋果最佳適生區,是農業部確定的中國優質蘋果栽培的最佳優生帶。「慶陽蘋果」以個大形正、色澤豔麗、質脆肉細、甜酸適口、香味濃鬱而備受廣大消費者歡迎,遠銷國內多個大中城市及東南亞、中東歐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慶陽蘋果」品牌入選2019首批中國農業品牌目錄,旗下的「慶陽蘋果—赤誠」品牌SOD奶蜜蘋果、「慶陽蘋果—隴清」品牌、「慶陽海升蘋果」等一批馳名品牌,是其中的代表。

環縣羊羔肉榮獲2019全國綠色農業十佳畜牧地標品牌。環縣羊羔肉以羶味輕,脂肪含量低,口感鮮美,受到廣大消費者及經銷商好評。目前,環縣建成了集飼草種植、飼料加工、基礎母羊繁育、育肥羊養殖、屠宰深加工、冷藏、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全產業鏈,產品銷往北京、南京、廣州、廈門、西安、蘭州等一、二線城市。

慶陽是甘肅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早勝牛、環縣灘羊、隴東黑山羊及羊毛絨等大宗優質農牧產品享譽國內外。慶陽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和杏製品加工基地,是全國品質最優、發展面積最大的黃花菜基地,是國家有關部門和單位命名的「中國優質蘋果之鄉」「中國黃花菜之鄉」「中國小雜糧之鄉」和「中國杏鄉」。慶陽還是中醫藥之鄉,產有甘草、黃芪、麻黃、穿地龍、柴胡等300多種中草藥,其中69種已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石油煤炭:慶陽是僅次於陝西省榆林市的中國第二大能源資源大市。甘肅最大的原油生產基地、長慶油田的誕生地,1970年十萬石油工人進駐慶陽市寧縣長慶橋鎮,拉開了隴東石油大會戰的序幕,「長慶」之名由此而生。1998年8月,長慶油田總部從慶陽市慶城縣(原慶陽縣)整體搬遷至陝西省西安市。2012年,長慶油田油氣產量超過大慶油田,成為中國內陸第一大油氣田。

慶陽是長慶油田主產區。石油資源總量59.74億噸,已探明地質儲量17.97億噸,佔鄂爾多斯盆地石油總資源量的40%。天然氣資源預測儲量2萬億立方米,佔鄂爾多斯盆地總資源量的10%。提交探明儲量318.86億方。2019年原油產量855.5萬噸、加工量360萬噸。加快推動天然氣開發,慶陽氣田產量1.5億方。2020年原油產量900萬噸、天然氣4億方,原油加工量355億方,慶陽瑞華天然氣一期、永欣石化兩個石油石化產業鏈項目建成投用,慶陽瑞華天然氣二期、慶陽宏大化工科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2019年長慶油田在甘肅慶陽通過非常規石油勘探又發現了儲量10億噸級的慶城大油田,對支撐長慶油田保障國家油氣安全戰略將發揮重要作用。

慶陽煤炭資源預測儲量2360億噸,已查明資源量215億噸,佔鄂爾多斯盆地的11.8%,佔全國的4.23%,佔全省的94%,具備建設億噸級大煤田的資源條件。慶陽境內的煤炭雖然埋藏較深,但煤質好,是優良的動力煤和化工煤。慶陽煤炭開發吸引了大型央企和其他企業的投資興趣,已有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中國鋁業、中煤等央企和淮北礦業、金川集團、甘肅能源集團等省級大型企業進入慶陽市開發建設煤礦、煤電、煤化工、煤建材和運煤公路、鐵路等項目。慶陽在建的大型煤礦核桃峪、新莊、馬福川、甜水堡等年產2000萬噸以上。

其他礦產:慶陽還擁有白雲巖、石英砂、石灰巖等10多種礦產資源,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白雲巖分布於環縣毛井鄉黃寨柯村的陰石峽,礦區露出地層長930米、寬500米,層位穩定,總儲量675.7萬噸。礦石為塊狀,基本不含雜質,可達到一級晶要求,具有滿足冶金、陶瓷、玻璃及提鍊金屬鎂等良好的工業開發價值,而且礦區地質結構穩定,交通方便,土地寬闊,工程技術環境和條件良好。石英砂主要分布於西峰-鎮原一帶及環縣甜水堡,其化學成分、礦物成分和粒度成分三大指標均符合酒瓶玻璃原料標準。鎮原-西峰7個礦點估算總儲量5429萬噸,環縣甜水堡估算總儲量為800萬噸,均屬大型礦床規模,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石灰巖主要分布於環縣西北部的石樑,為中型礦床,礦體呈層狀分布,遠景儲量1225.9萬噸,其中水泥石灰巖39.5萬噸,制鹼灰巖1184.4萬噸。在環縣九連山還有小型礦床,礦體亦呈層狀分布,地質儲量128.18萬噸。

七、人口民族

人口:慶陽市總人口265萬,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7.8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0.98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9.92%。全年出生人口2.59萬人,出生率為11.37‰;死亡人口1.64萬人,死亡率7.19‰;自然增長率為4.18‰。

民族:慶陽市人口以漢族為主體,同時又是一個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有回、藏、滿等29個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市人口的0.3%,主要分布在6個縣(區)的1個民族鄉、9個民族村。

八、經濟概況

慶陽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六穩」工作舉措,積極應對持續加大的下行壓力,著力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和質量提升。全市經濟承壓前行,運行總體平穩,呈現穩中有升、穩中向好態勢。

(一)經濟增長平穩回升,二產拉動作用顯著

2019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742.94億元,同比增長5.3%。第一產業增加值85.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2.5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85.18億元。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85%、73.77%和15.38%,二產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增速列全省第五。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2.9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6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0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6元。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0%;萬元GDP能耗下降2.79%。

(二)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糧食生產喜獲豐收

2019年,全市完成農業增加值86.86億元,同比增長5.5%。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明顯,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下降,經濟作物面積增加,結構調整成效逐步顯現。糧食總產單產雙增,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70.01萬畝,糧食總產量145.44萬噸;平均畝產255.15公斤,畝增12.9公斤,單產水平明顯提升。特色產業效益提升。一是水果呈恢復性生產。2019年全市氣候溫和多雨,光照充足,蘋果呈恢復性生產。二是蔬菜瓜果生產動能提升。全市蔬菜種植面積52.23萬畝,蔬菜產量45.78萬噸;瓜類面積15.78萬畝,瓜類產量52.83萬噸。三是中藥材種植規模擴大。全市中藥材面積12.89萬畝。畜牧產業總體穩定,全市大牲畜存欄35.51萬頭,家禽存欄401.98萬隻。

(三)央企地方同步發力,工業生產態勢良好

2019年,在中央和地方企業的同步支撐下,全市工業生產態勢良好、穩步提升,規上工業增加值扭轉了上年的下降趨勢,從2月的增長6.3%提升至12月增長8.2%,比上年同期高10.4個百分點。分屬地看,中央企業增長7.6%,地方工業增長19.2%。分類型看,輕工業增長41.3%,重工業增長8.5%。分行業看,採礦業增長5.3%;製造業增長18.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3.1%。從產量看,原油產量855.53萬噸,增長4.8%。原油加工量360.01萬噸,增長15.4%。從用電看,工業用電量25.75億度,增長11.4%,比上年同期提高6.5個百分點。

(四)重點項目穩步推進,投資總額較快增長

2019年,全市以甜永高速、打慶高速、海綿城市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核桃峪煤礦、新莊煤礦為代表的工業投資項目體量大,工程進度快,完成投資額度高,支撐力強,同時進入三季度以來房地產投資逐步提升。全市投資總額扭轉了前兩年的下降趨勢,全年增長14.9%,比上年同期提高36.8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下降5.0%;第二產業增長18.6%,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0.2%,工業投資增勢強勁,成為拉動投資總額的主要動力;第三產業增長15.5%。從到位資金看,5000萬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8.3%,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3.6%,國內貸款增長22.1%,自籌資金增長40.3%,其他資金下降74.3%。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9.8%,比上年同期提高24.9個百分點。

(五)消費市場保持平穩,出口創匯降幅收窄

2019年,全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2.21億元,增長7.6%。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5.62億元,增長7.6%;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6.59億元,增長7.5%。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158.85億元,增長7.5%;餐飲收入額23.36億元,增長8.3%。大宗商品銷售有增有降,糧油食品類增長5.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9.9%,化妝品類下降1.5%、日用品類下降2.5%,家用電器類下降36.8%,石油及其製品類增長5.4%、汽車類增長4.3%。2019年全市進出口總額處於下降趨勢,進入四季度降幅逐步收窄,至12月底由負轉正,完成1.72億元,增長5.0%。出口創匯完成1.58億元。

(六)財政收入提速增長,存貸規模持續擴大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64億元,同比增長10.5%,比1月提高6.9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完成39.75億元,增長1.9%,非稅收入完成18.89億元,增長34.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281.15億元,增長12.4%。至12月底,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52.16億元,同比增長10.1%。各項貸款餘額714.92億元,增長4.1%。貸款餘額增速低於存款6個百分點,存貸比為1∶0.62,增量存貸比為1:0.23。

(七)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城鄉差距逐步縮小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07元,同比增加2461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6元,同比增加824元,增長9.3%。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分別高於GDP增速3個和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3.31,比上年縮小0.04個百分點,農村增速高於城鎮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居民消費價格漲勢溫和,工業品價格持續下降。

(八)十大生態產業穩步發展,能源產業支撐強勁

2019年,慶陽市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把十大生態產業打造成甘肅發展的金鑰匙的戰略定位,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十大生態產業穩步發展、態勢良好。全市十大生態產業實現增加值187.04億元,同比增長26.5%,佔GDP比重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12.75個百分點。原油加工及石油製品製造業增加值75億元,佔GDP比重達到10.1%。在該產業的強力支撐下,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生產產業佔GDP比重分別達到10.9%和10.4%,遠遠高於其它產業,成為十大生態產業的中流砥柱。

九、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2019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8116人,在校學生23016人,畢業5418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6418人,在校學生14756人,畢業4922人;普通高中招生16429人,在校學生49503人,畢業16473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45%。 全市大專以上高考錄取人數15939人,比上年減少213人,下降1.3%;錄取率82.81%,比上年提高3.11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2019年,全市共有專業國有文化藝術表演團體9個,全年演出2050場(次),觀眾235萬人(次);年末共有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86.11萬冊;博物館、紀念館21個,文物藏量33317件;綜合性檔案館9個,館藏各類檔案62.11萬卷、64.31萬件,資料10.28萬冊,照片2.7萬張;文化站119個。全市有線電視用戶增加到13.92萬戶,有線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22.8%。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100%。 全年《隴東報》出版365期,發行1239.5萬份。全市舉辦縣以上運動會17次,參加運動員29946人次。在市級以上運動會上共奪得9枚金牌,6枚銀牌,5枚銅牌。

衛生事業:2019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總數2058個,比上年增加61個。其中,醫院44個,鄉鎮衛生院12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7個,村衛生室1276個,門診部12個,診所472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個,衛生監督所(中心)8個,採血機構1個,地方病防治機構9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66個。2019年年末實有醫療床位12393張,比上年淨增272張,增長2.2%。其中,醫院9616張,淨減3張,減低0.03%。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8857人,淨增3591人,增長26.8%;其中,執業醫師4228人,淨增578人,增長15.8%;執業助理醫師1352人,淨增229人,增長20.4%;註冊護士9245人,淨增2305人,增長33.2%;藥師(士)465人,淨增54人,增長13.1%;技師(士)793人,淨增296人,增長59.6%;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272人,增加204人,增長19.1%。

社會保障:年末全市參加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8.0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168人。其中,參保職工4.89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3.18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15.8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8.3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0.32萬人,增加1.67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0.75萬人,增加0.7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26.27萬人,參保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全年籌集城鄉居民醫保基金169756.12萬元,基金支出共計167948.3萬元,基金累計結餘25558.73萬元。全市城市低保12284戶28727人,比上年末減少1480戶、減少3749人;農村低保53530戶160812人,減少17040戶、減少72709人。

十、歷史文化

(一)地名由來

1.「慶陽」一名,取之宋代政和年間。宋太祖建隆元年置慶州團練,乾德初又升為慶州。到英宗治平年間改設環慶路。乃合環州和慶州首字而得名。政和七年(1117年)在慶州設「慶陽軍」節度。「慶陽」這一名稱方見於史冊,並沿用至今。

2.慶陽因慶州州治城址位處馬蓮河上遊環江(二河中位居西又稱西河)與柔遠河(又名東河)匯流以北的三角臺地內(即今慶城縣所在地),古人以水之北為陽,故名「慶陽」。

(二)古代遺址

國家重大考古發現的「環江翼龍」和「黃河古象」古生物化石,均發掘於慶陽境內。標誌中國舊石器時代肇始的華夏第一塊舊石器,出土於華池縣趙家岔。具有重大文物價值的境內新石器時代的仰韶、齊家文化遺址和歷代古建築、石刻、墓葬及古生物化石點有近千處。戰國秦長城在華池、環縣、鎮原三縣均有遺存。秦直道沿子午嶺穿越正寧、寧縣、合水、華池四縣。開鑿於北魏永平二年的北石窟寺為甘肅四大石窟之一。

(三)紅色文化

慶陽是甘肅唯一的革命老區。1927年,中國共產黨在寧縣建立了甘肅第一個農村黨支部。1931年,劉志丹等建立了西北較早革命武裝——南梁遊擊隊。1934年,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革命早期領導人創建了西北最早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權——南梁政府。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根據地是我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後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的西北革命根據地,為長徵紅軍和黨中央提供了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陝甘寧邊區時期,毛澤東主席為原隴東地委書記馬文瑞、專員馬錫五、華池縣長李丕福分別題詞:「密切聯繫群眾」 「一刻也離不開群眾」「面向群眾」,為中國共產黨群眾思想路線的形成與踐行奠定了指導方針。現存的華池「南梁政府」舊址、環縣河連灣陝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山城堡戰役等革命遺址,是國家、省、市分別確定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血與火的鬥爭中鑄就的慶陽老區精神,是我們寶貴的思想財富。近年來,市、縣將南梁革命紀念館、列寧小學、陝甘邊區軍委、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七分校校部舊址和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舊址整體修復開發,南梁紅色旅遊景區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1年11月12日,慶陽市被評為「中國紅色文化休閒名城和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

(四)民俗文化

慶陽是華夏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深厚的文化積澱,淳樸的鄉土民風,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以香包繡制、隴東剪紙、道情皮影、嗩吶藝術、窯洞營造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千百年來慶陽人在田間炕頭的空間裡、在爬坡下崖的勞作中、在低吟淺唱的談笑間,用最生活化的構思、最原生態的手段、最理想化的表達,創造並傳承給後人最獨特、最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最鮮活、最生動的文化記憶。

近年來,通過「全面普查、深入挖掘、科學規劃、傳承發展」等一系列保護措施,非遺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全市現有世界非物質文化名錄項目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名錄項目5項,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2個,省級名錄項目39項,市級名錄項目116項,縣(區)級名錄項目525項。其中,「環縣道情皮影戲」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慶陽非遺代表團先後出訪20餘個國家和地區,民俗文化產業蓬勃發展,香包、剪紙、皮影等民俗產品遠銷國內外,成為慶陽對外交流的城市名片和文化信使。

1、環縣道情皮影戲

環縣道情皮影是秦隴文化與周邊族群文化相融合的產物。皮影戲相傳產生於宋代,民間俗稱「燈影戲」、「小戲」,它是採取「借燈、傳影、配聲」以演故事的手段,融民間音樂、美術和口傳文學為一體,成為當地人豐富文化生活和承擔祭祀、過關、還願、節慶等習俗的綜合性藝術。到了晚清,特別是一代皮影大師解長春的心揣手摹、傳承革新,使這門藝術成熟定型。二十世紀50年代,環縣道情皮影三次進京演出,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藝術界專家的高度讚譽,後來發展成為甘肅省唯一的地方劇種——隴劇。1987年至2018年,環縣民間道情皮影藝術團先後17次應邀赴義大利、法國、德國等19個國家,進行了交流演出,被譽為「來自東方魔術般的藝術」。環縣道情皮影戲於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道情皮影戲班在演出時,以燈光下的「紙亮」或「布亮」為舞臺,五六個人分工明確,忙而不亂。挑線者俗稱「前臺」,是戲班的靈魂和核心人物,既要演唱、道白和挑線表演,又要指揮後臺。後臺幾個人每人掌握二三件樂器進行伴奏,同時兼顧次要角色道白、應聲和嘛簧,配合默契,井然有序。

皮影是道情皮影戲的主要表演道具,俗稱「線子」,用牛皮刻制,有人物、動物、神怪,大小場景等。造型極為豐富精美,人物造型按戲曲的生、旦、淨、醜行當設計,一般為黑忠、紅烈、花勇、白奸、空正、實醜,體現出頭大身小、上窄下寬,手臂過膝的特點。其它殿堂、帥帳、鬼怪、奇禽異獸、花草樹木等影件,構思奇妙、形態多樣,彰顯出中國民間藝術誇張寫意的特徵。雕刻則借鑑了民間剪紙的傳統手法,按照制皮、過樣、雕刻、著色、出水、裝訂等工序進行,以線條縷空進行刻畫,以陰刻、陽刻區分不同人物性格。在挑線表演時,影人的坐臥行走、翻轉踢打、提袍甩袖、騰雲駕霧、上天入地、身首分家等動作,都能做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能達到「死戲活演」、「假戲真做」的藝術效果。

道情皮影的音樂源於道教音樂和民間俗曲,並形成一定的音樂表現程式。唱腔音樂分「花音」、「傷音」兩大系列。主要唱腔有「花音彈板」「傷音彈板」「花音飛板」「傷音飛板」「大開板」「大哭板」「新板」「菩薩祭子」「還陽板」「滾板」等,其風格高亢、粗獷、旋律流暢悠揚,因有吟誦說唱特點,故節奏比較雜,分別用1/8、2/8、3/8、4/8、1/4、2/4、3/4、4/4、5/4等節奏記譜。領眾的嘛簧軟唱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獨樹一幟。伴奏樂器有四弦、笛吶、笛子、大嗩吶、二胡,武樂有幹鼓、鑼、鈸等,擊節樂器有漁鼓、簡板、水梆子。環縣道情皮影是黃河流域、黃土高原活著的原生態藝術。

2、慶陽香包

慶陽香包刺繡,俗稱「荷包」「耍活子」,或叫做「絀絀」,古時稱為香囊。製作、佩戴香包的歷史在慶陽古已有之,發現於華池縣雙塔寺的一隻保存完好、色豔如新的金代香包,距今近千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寶石鏈香包。

隴東民歌裡唱道:「八歲學針線,十三進繡房。進入繡房繡鴛鴦,百樣故事都繡了」。慶陽香包是一種立體造型和平面刺繡兼容的手工製品,按照剪紙的圖樣,在絲綢布料上用彩色絲線繡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然後縫製成不同的造型,內芯填充上絲棉、香料,就做成一種小巧玲瓏、精緻漂亮的刺繡品。慶陽香包刺繡的主要特點是粗獷、原始、古樸、神秘,具黃土高原雄渾、厚重風格。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現在的慶陽香包不僅是一種獨具魅力的藝術品,更是有著可觀經濟效益的商品,尤其是從2002年起連續十六屆慶陽端午香包民俗文化節的舉辦,香包民俗文化產業已經發展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全市以香包刺繡為主的民俗文化產品達20多個大類5000多品種,年生產900多萬件,遠銷全國56個大中城市及日本、歐盟、東南亞、港澳臺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6月,「慶陽香包繡制」被國務院公布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慶陽香包繡制是中國遠古文化科學的歷史縮影。其歷史淵源:①從中醫聖祖歧伯運用中草藥防疫驅瘟,健身攜帶的「草藥」,到現代的香包填充物「香草」同出一源;②中國古代民間詩歌的經典《詩經》中「豳風」「七月」等篇章描寫的豳地(慶陽市)桑業及養繭事業的興盛發達,是刺繡普及於慶陽的歷史根基;③原生態的「絀絀」是人類童年時期稚拙技藝,都在慶陽香包刺繡中藝術地保留了下來;④由於慶陽人文歷史古遠,加之歷史上的戰亂,地理位置偏僻,長期成為政治、經濟、文化封閉區,因而中國古老文化在地方民俗中得以保存。從民俗節日的民俗心態理念推演,端午節製作佩帶絀絀(香包)的習慣在慶陽約有近四千年的延續期。明清時期是香包刺繡內容的豐富期,民國至解放後的60年代,這種針工藝術普及家家戶戶,屬興旺期。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國家知名專家張道一、馮真、曹振峰、靳之林、楊先讓及法國友人吉萊姆考察推介,香包刺繡再度興旺,率先走向市場、走出國門,慶陽香包民俗文化得到了國內外的認同,香包刺繡製作進入了高潮期。

慶陽香包繡制按製作工藝基本分為四類:①原生態的絀絀類,大到數米,小到一釐米,人物、動物、山水樓臺應有盡有,無不生動逼真;②線盤內,先折殼子,再盤線。一付線盤棕子,可達十米,氣勢壯觀,小到胸前佩掛,色彩絢麗;③立體香包刺繡類,包括香包掛件、針扎、小孩玩具、生活實用擺件等;④平面繡制,無論立體平面或絀絀軟體上的繡工,都需先在平面上刺繡,然後才能組合,如枕頂、雲領、肚兜等。在長期的文化積澱中,慶陽勞動婦女創造了五十餘種刺繡針法,大大豐富了我國刺繡的表現技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①用厚紙板作底的浮雕式刺繡,稱作「包繡」,古樸厚重,立體感級強,是最具遠古和地域特色的刺繡;②拼貼立體繡,用棉花作填充物,在平面繡料上軟繡出立體的動物、人物及花鳥,生動活現,很有感染力。

3、慶陽剪紙

慶陽剪紙是隴東黃土高原歷史悠久的群眾性傳統民間藝術活動,產生於兩晉、盛行於唐,到20世紀中後期達到了藝術的頂峰。由於慶陽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的文化封閉以及農業生產經濟結構,使原始文化形態在這裡得以延續下來,傳統的隴東剪紙,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和文化。慶陽剪紙風格粗獷、誇張、簡括、神秘。構象獨特、寓意深遂、古樸原始、生意盎然。

慶陽剪紙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在長期的剪紙過程中,慶陽婦女們掌握了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剪紙技巧,無論是色彩上還是剪法上甚至在線條的變化上,都創造出了自己的特色。這些作品散發著濃鬱的鄉土氣息,反映著黃土高原人們的生活風俗,滲透著慶陽婦女對勞動生活的熱愛和對幸福未來的嚮往與追求。慶陽剪紙基本上分前塬和山川兩大流派。山川派造型古老,剪法粗放,內容上延襲了原始圖騰的紋飾圖樣,保留了中國最早的文字藝術符號和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前塬派受漢文化影響比較深,造型講究工整對稱,線條細膩流暢,內涵以歷史傳統和生活裝飾圖案為藝術源流,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品味較濃。

慶陽剪紙具有突出的藝術特徵和傑出的藝術價值,形象地保存了遠古圖騰文化符號,在作品創作中常常使用隱喻的象徵手法,具有獨創的民間藝術審美特色,在歷史與考古學、民俗與社會學及民間美術和美學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獲得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讚譽,不僅步入了國家藝術殿堂——中國民間美術館,而且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先後在法國、日本、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展出亮相。2008年6月,「慶陽剪紙」被國務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4、嗩吶藝術

古有「八百裡秦川,賽不過董志塬邊」之說,慶陽粗獷雄渾的高原風貌,相對穩定的文化空間,使這片黃土地形成了豐富的藝術品種,產生了內涵獨特的慶陽嗩吶文化。

慶陽嗩吶又叫「隴東嗩吶」,是以嗩吶為主奏的民間吹打樂,也稱鼓吹樂,屬木製(也有部分為竹製)管樂器,它的特點是音量大,音色嘹亮純淨,細膩委婉,演奏技巧豐富,聲響連貫順暢。經歷代藝人們不斷傳承加工,以其為數眾多的曲牌、龐大的演奏隊伍、廣泛的民俗應用、獨特的演奏技藝和濃鬱的地方特色成為我國浩瀚的民族民間音樂中一個獨特樂種,在全市廣泛流行。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據明代樂蟠人侍郎韓鼎編撰,清乾隆二十六年由知府趙本植再行修訂的《慶陽府志》中記載,鼓吹樂已是明代婚喪習俗禮儀中的一部分。明人沈德符所著的《野獲篇》記載有,嘉、隆年間所興《寄生草》、《粉紅蓮》、《銀紐絲》等曲牌,在慶陽嗩吶中也有同名曲牌。

慶陽嗩吶演奏中的配器有「大件的」「小件的」兩種組合形式。其中,「大件的」組合樂器中由兩支筒者為f′的bB調中音嗩吶領頭,伴有打擊樂堂鼓一面,鐃鈸、京鑔各一付,釣鑼、小鑼各一面。「小件的」也叫「細樂」,組合樂器配備:由一支筒音為a2的D調高音嗩吶領頭,伴有板胡、二胡、楊琴、笛子、三弦,有時還加用自製的土管子(音域在一個八度之內),打擊樂配幹鼓、暴鼓各一面,牙子、梆子、小鑼各一付等。

慶陽嗩吶的曲牌,內容豐富,意味質樸,自成體系,獨具風格。曲牌中上下重疊式、一部式、二部式和各種自由式(循環體、多段體、聯曲體等)除符合我國傳統的民族民間器樂曲結構原則外,還具有獨特的程式性特徵。其中俗稱的「帽子」,即引子,「身子」即一首曲目的主題旋律,「罷子」即尾聲(是一種多段體曲式,可根據情況任意增減),「平吹」與「掛音」兩個聲部的支聲織體特徵及「對口」旋律的頻繁出現和演奏中散、慢、中、快的速度規律也都比較明顯。曲牌如《地裡兔》《開門》《擔水》《宮調》《抱靈牌》《雁落沙灘》《揚燕麥》《秋季生》《粉紅蓮》等常用曲牌。按照習俗應用可分為通用曲牌、紅事專用曲牌、白事專用曲牌。

在歷史文化長河中,慶陽嗩吶藝術已發展成為有濃鬱鄉土氣息的慶陽「音樂方言體系」,形成了有別於其他鼓吹樂的獨特特徵,衍變為一個獨特的較為成熟的樂種,它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遺存,是中華民族優秀音樂文化中的瑰寶。同時,深深地熔鑄在慶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成為慶陽人民精神的律動和節奏。2006年6月,「嗩吶藝術」被國務院公布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窯洞營造技藝

董志塬被譽為「天下黃土第一塬」,是世界上黃土層最厚的地方,為營造窯洞提供了先決條件。早在夏商時期,周先祖不窋、鞠陶、公劉等十多代人曾在這裡挖窯洞、建村落,教民稼穡,開創了我國農耕文化的先河,《詩經》稱「陶復陶穴」。

窯洞營造簡單,省工省料,無須磚瓦,多在塬邊、溝邊及山崖下挖制,不佔用地表土地,可謂最省錢、最省地、最環保的民居建築形式,隴東居民在80年代之前的主要居住形式也是窯洞。營造窯洞在當時也算是一種副業,幹這一行的通常稱之為「窯匠」。「窯匠」所幹的活主要為掘崖面、挖窯、箍窯等,崖面通常為10-20米左右,將崖面掘好後可處理成水波浪、一钁倒、亂钁子等多種紋樣,「窯匠」在剔削時將窯頂削成內低外高狀,可使窯內的煙霧能很快從高窗排出。技藝全面的「窯匠」還砌火炕、砌灶臺、挖煙囪等。窯洞挖好毛筒子等乾燥後,即可定線剔削、砌窯肩,土質不好的崖面所挖的窯洞還需要箍,窯洞開一門一窗和一高窗,便於上下空氣對流和採光,也可隨時關閉保暖。火炕是窯洞民居的一大特色,住人窯洞必有火炕,而不設床,技藝好的匠人砌的火炕、灶臺,燒的過程中出煙利、不打倒煙,而且省柴,熱量利用率也高。現在隴東居民修建房屋住宅時,也有將廚房都做成箍窯的,其原因就是因為窯洞具有保溫隔熱性能,冬暖夏涼,可使廚房內的水缸等生活用具在冬天不會被凍破。

窯洞營造技藝是中國農耕文化發展中軌跡性的傳統手工技藝之一,是我國北方住宿文明的源頭,也是人與自然環境爭與合的歷史見證。2008年6月,「窯洞營造技藝」被國務院公布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慶陽民歌

慶陽民歌享譽「黃土歌魂」,唱遍全國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繡金匾》《軍民大生產》等革命歌曲,是慶陽人孫萬福、汪庭有等農民歌手的佳作。

《軍民大生產》,產生於華池縣,1943年,駐紮在華池縣大鳳川的抗大七分校七七零團學院,根據當地民間小調,結合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編創了《十唱邊區》,後來音樂家張寒暉將《十唱邊區》進行了改編,起名《軍民大生產》,將原十段歌詞改編成了五段。1964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演出中,歌詞變為今天我們傳唱的三段。

《繡金匾》,產生於正寧縣,詞作者為農民詩人汪庭有。汪庭有是一個大字不識的木匠,在做木工活的過程中,根據當地流傳的民間小調《繡荷包》重新填詞,由於不識字不會書寫,編了第二段就忘了第一段,為了不至於忘掉,每編一段便教給村裡的孩子們傳唱,經過了一段時間,終於編成了新的繡荷包,後來經詩人艾青建議將繡荷包改為「十繡金匾」。抗戰勝利後,專業文藝工作者將《十繡金匾》改編為《三繡金匾》。

《咱們的領袖毛澤東》,作者是環縣農民孫萬福,出生於1883年。孫萬福雖目不識丁,但記性特別好,富予聯想,好歌善吟,出口成章。孫萬福一生創作了許多民歌,被稱為一位不識字的勞動詩人。1943年1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招待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大會上,他作為勞動英雄,在毛主席接見時,即興唱出了這首《咱們的領袖毛澤東》。

(五)飲食文化

慶陽市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慶陽人民對飲食品位的追求越來越高,促進了飲食技藝的不斷改進和更新。慶陽的傳統美食主要有:土暖鍋、餄餎面、蕎剁面、臊子麵、灌腸、攪團、環縣羊羔肉、鎮原糖油餅、正寧蒸雞肉、彭原手工面等。

慶陽位於華北連接西北之處,草原文化連接農耕文化的特殊地帶。雖周祖的農耕在這裡發展較早,但五千年的中國這裡長期為遊牧者佔據,遊牧者在這裡學會了農耕,當然農人也懂得了畜牧生產。農牧業在這裡的長期協調發展便有了這裡以農產品為主料,畜牧產品為輔料的特色美食。

十一、慶陽歷史名人

文化名人:慶陽曆代名家輩出,古有與黃帝論醫的上古名醫、中醫鼻祖岐伯,周先祖不窋、鞠陶、公劉,東漢思想家王符,西晉思想家傅玄,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華,明代文學家、前七子領袖李夢陽,金石書畫大家米萬鍾,明代廉吏趙邦清,清代太子專師範錫篆等。

歷史名將:慶陽歷史上著名的武將有:北地義渠公孫昆邪,地鬱郅李息,北地義渠公孫敖、公孫賀,北地鬱郅甘延壽,北地鬱郅王圍,北地義渠傅介子等人,東漢末年名將皇甫嵩(今鎮原人),《後漢書》中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諺語。南宋抗金名將李彥仙(今西峰彭原人)、楊政(原州鎮原人),明朝武將鹹寧侯仇鉞。

近代名人:晚清太子少保董福祥,晚清提督張俊,農民起義領袖張九才。隴東早期共產黨人王孝錫,隴東早期共產黨人任鼎昌,農民詩人孫萬福,陝甘寧邊區特等勞動英雄張振財,「面向群眾」的李培福,劉巧兒原型封芝琴。

十二、文化旅遊資源

(一)史前文化遺存

1、環江翼龍化石:1978年5月發掘於慶城縣三十里舖鄉環江東岸,是中國發現的時代最早(晚侏羅世)、個體最大(翼展2米)的翼手龍類翼龍。該標本現藏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2、黃河古象化石:1973年1月發現於合水縣板橋鄉穆旗村的馬蓮河畔,距今250萬年左右,是迄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個體最大的劍齒象化石。該標本現陳列於北京自然博物館。

3、舊石器文化遺址:據考古發現,慶陽早在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現已發現的舊石器文化遺址主要有鎮原姜家灣、寺溝口、黑土梁遺址,環縣樓房子、劉家岔遺址,西峰巨家原遺址,華池洞洞溝遺址等。

4、新石器文化遺址:全市共發掘的新石器遺址900多處,遍布於各縣區。主要有西峰南佐、合水乾溝橋、華池曹家山、寧縣廟咀坪、店子溝、慶城麻暖泉、鎮原常山等遺址。

(二)歷史文化遺址遺蹟

1、黃帝冢,位於正寧縣五頃原鄉橋山。

2、不窋城,即慶城縣縣城,為周先祖不窋所居之地。

3、北豳國都城遺址,位於寧縣縣城廟咀坪。

4、秦直道遺址,位於子午嶺山脊上,跨越正寧、寧縣、合水、華池4縣300多公裡,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5、絲綢之路慶陽段,分馬蓮河道和茹河道兩路。

6、打扮梁遺址,位於華池縣喬河鄉。

7、彭陽古城,位於鎮原縣彭陽鄉。

8、大順城,位於華池縣山莊鄉,為北宋範仲淹修築。

9、古長城遺址,分戰國秦長城和明長城兩部分,綿延鎮原、環縣、華池3縣,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0、古寺古建築類:環縣興隆山古建築群,華池雙塔寺,鎮原天恩寺,慶城普照寺、慈雲寺、周舊邦木坊,西峰公劉廟,合水翠峰寺,正寧文廟、趙氏祠堂等。

11、石窟寺及石刻:北石窟寺,鎮原石崆寺石窟,正寧羅川趙氏石坊,合水保全寺石窟、蓮花寺石窟等。

12、古塔類:華池雙塔寺造像塔、東華池塔、白馬造像塔、腳扎川萬佛塔,寧縣凝壽寺塔、湘樂磚塔、塔兒莊塔,西峰肖金磚塔,合水塔兒灣造像塔,環縣宋塔等。

13、古墓葬類:正寧黃帝冢,慶城周祖陵、傅介子墓,寧縣石家墓群,鎮原王符墓、胡國珍墓,正寧燕氏墓等。

14、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類:已命名的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慶城縣,省級歷史文化名鎮—華池縣南梁鎮,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寧縣中村鄉政平村、正寧縣永和鎮城關村。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全市共列入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國家級非遺名錄5項,省級非遺名錄29項33分項,市級非遺名錄50項108分項。主要有:中國(環縣)道情皮影戲、慶陽香包繡制、嗩吶藝術、慶陽剪紙、窯洞營造技藝、隴東紅色歌謠、荷花舞、南梁說唱、合水麵塑風俗、隴東窯洞民居文化、周祖祭典、公劉祭典、隴東民歌、慶城徒手秧歌、木偶戲、西峰泥塑、石雕藝術、陶塑技藝、寧縣皮影雕刻技藝、王錄拉板糖製作技藝、諺語、鎮莊獸雕刻藝術、馬嶺黃酒、民間手工編結技藝、鎮原高粱稈燈籠製作技藝、戲劇頭帽製作技藝、王氏正骨法、慶城三角子宴席製作技藝、正寧荏果子製作技藝、燎疳年俗、慶陽婚喪壽慶禮俗等。

(四)紅色文化資源

紅色革命遺址遺蹟:華池縣南梁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東華池抗大七分校舊址、寨子灣中共陝甘邊區特委舊址、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列寧小學舊址、陝甘邊區軍委舊址、閆窪子會議舊址、42烈士殉難處、劉坪會議舊址、劉巧兒故居,環縣山城堡戰役遺址、河連灣陝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曲環工委舊址,合水縣包家寨會議舊址、劉志丹太白起義舊址、倒水灣整編舊址,慶城三八五旅駐地舊址、隴東中學禮堂舊址,寧縣輯寧樓遺址,正寧縣寺村塬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遺址、西北反帝同盟軍成立大會舊址、王錄村鄧小平駐地舊址、正寧紅軍第一軍團部駐地舊址、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舊址,鎮原三岔鎮紅軍長徵宿營地舊址等。

(五)博物館紀念館

1、綜合博物館:慶陽市博物館、慶陽市隴東民俗博物館、慶城縣博物館、鎮原縣博物館、環縣博物館、正寧縣博物館、華池縣博物館、寧縣博物館、合水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

2、行業博物館:中國農業博物館慶陽分館、慶陽岐黃中醫藥文化博物館。

3、紅色紀念館:華池縣南梁革命紀念館、馬錫五審判方式陳列館、大鳳川軍民大生產基地紀念館,環縣山城堡戰役紀念館、環縣八珠革命紀念館,慶城縣革命紀念館(陝甘寧邊區隴東分區紀念館),合水縣陝甘紅軍紀念館、包家寨革命紀念館,寧縣革命歷史紀念館(王孝錫革命烈士紀念館),正寧縣寺村塬革命紀念館,鎮原縣屯子鎮戰役紀念館。

4、民辦博物館:慶陽仁民香包博物館、慶陽鵬藝博物館、慶陽祥雲民俗博物館、隴東木藝慶陽古典家俱博物館、慶陽一片紅郵票博物館、郭銀峰書畫院、華池悅樂劉巧兒事跡陳列館、正寧陽周弘藏博物館、慶陽鵬程紅色文化博物館等。

5、鄉村記憶館:西峰區什社鄉李嶺村鄉村記憶博物館、合水縣農耕文化鄉村記憶博物館、正寧縣永正鎮紀村計生記憶博物館、鎮原縣太平鎮老莊村軒裕鄉村記憶博物館等。

(六)文化人才資源

1、文化行業組織:市縣現有行業協會、學會、研究會等文化領域行業組織78個。其中市文聯所屬協會組織10個,其他全市性協會組織主要有慶陽市南梁革命歷史文化研究會、慶陽市岐黃文化研究會、慶陽市周祖農耕文化研究會、慶陽市香包民俗文化產業協會、慶陽市新聞工作者協會、慶陽市文化旅遊促進會、慶陽市範仲淹研究會等。

2、文化藝術人才:市屬文藝家協會現有國家級會員97名、省級會員620名、市級會員2424名。

3、民間文化人才:全市共有國家級民間藝術大師125名、省級477名、市級459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4名,省級非遺傳承人58名,市級非遺傳承人90名。

(七)文化旅遊景點

1、4A級景區(3個):慶城縣周祖陵景區,華池縣南梁紅色旅遊景區,慶城縣藥王洞養生小鎮。

2、3A級景區(7個):寧縣古豳文化旅遊區、印象義渠蓮花池景區,合水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環縣東老爺山景區、山城堡戰役紀念園,正寧縣調令關森林公園,慶陽黑老鍋景區。

3、2A級景區(4個):西峰區東湖公園,華池縣雙塔森林公園,鎮原縣潛夫山森林公園,慶陽農耕民俗文化村。

4、其他特色景點:正寧中華黃帝文化景區,鎮原北石窟驛景區,寧縣義渠百花園、慶城縣北歐風情薰衣草莊園,合水縣太白花溪谷等。

2018年,慶陽市榮獲「十佳魅力城市」稱號,慶陽香包被評為「最具魅力文創旅遊產品」,2019年,被國際旅遊聯合會評為「最美中國文化旅遊城市」。

(八)重點旅遊線路

1、分縣區旅遊線路

西峰區鄉村休閒一日遊:義渠民俗村—毛寺古村—隴東滑雪場戶外拓展訓練基地—北石窟寺—慶陽市博物館—本園

慶城縣尋根訪祖休閒一日遊:周祖陵森林公園—藥王洞養生小鎮—慶州古城、鵝池洞—慶城縣博物館

華池縣紅色研學一日遊:劉巧兒舊居—馬錫五審判方式紀念館—雙塔森林公園—南梁革命紀念館—抗大七分校舊址—軍民大生產紀念館

環縣紅色聖跡一日遊:山城堡戰役紀念園—河連灣陝甘寧省政府舊址—東老爺山森林公園—八珠鄉村旅遊示範點

合水縣子午嶺秦直道探秘一日遊:合水縣隴東古石刻博物館—紅土林—子午嶺森林公園花溪谷—太白水稻種植基地—陝甘紅軍紀念園

鎮原縣民俗休閒一日遊:潛夫山森林公園—太陽池景區—北石窟驛景區

寧縣賞花休閒一日遊:義渠百花園—昔家牡丹園—寧縣古豳文化旅遊景區—蟠溪山莊—印象義渠蓮花池景區—子午嶺森林公園羅山府林場

正寧縣子午嶺避暑訪古一日遊:黃帝文化景區—子午嶺森林公園調令關—中共關中特委、特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羅川古城

2、冬春旅遊線路

金秋豐收採摘遊線路(主題:隴東糧倉豐收採摘):寧縣焦村田園綜合體、西部蘋果國際商貿港—寧縣春榮古城南瓜基地—慶城玄馬梨棗種植基地—慶城赤城老莊萬畝蘋果採摘園

賞冰滑雪健康遊線路(主題:探險冰窟 激情滑雪):西峰區隴東滑雪場、黑老鍋冰窟—鎮原縣北石窟驛景區—慶城縣藥王洞養生小鎮、周祖陵景區

尋根探源文化遊線路(主題:尋訪歷史遺蹟 探究文明之源):鎮原縣北石窟驛景區—西峰區南佐遺址、北石窟寺、石道坡遺址、慶陽市博物館—慶城縣周祖陵景區(岐黃中醫藥博物館、農耕文化展覽館)、藥王洞養生小鎮、慶州老宅子—華池縣雙塔森林公園、範公祠、南梁紅色大景區—合水縣隴東古石刻博物館

紅色勵志研學遊線路(主題:追思英雄先烈壯舉 感受人傑地靈慶陽):合水縣陝甘紅軍紀念園—華池縣南梁革命紀念館、大鳳川軍民大生產紀念館、抗大七分校舊址—華池縣馬錫五審判方式紀念館—環縣河連灣陝甘寧蘇維埃政府舊址、東老爺山、山城堡戰役紀念園

非遺文化體驗遊線路(主題:繡香包剪窗花 看皮影唱道情):西峰區錦繡坊、義渠村(香包、刺繡、剪紙、泥塑)—合水縣文化館(麵塑)—南梁紅色大景區(南梁說唱)—環縣皮影博物館(道情皮影)

鄉村休閒賞花遊線路(主題:漫步黃原花海 尋味最美鄉愁):寧縣印象義渠百花園—西峰區城南綠地運動公園—西峰區毛寺古村落、無止橋、千畝油菜花—慶城北歐風情園—合水花溪谷—環縣八珠鄉村旅遊示範村

能源新都工業遊線路(主題:傳承長慶會戰精神 領略能源新都風採):西峰區長慶油田指揮部—慶陽石化公司—慶城縣馬嶺黃酒古鎮、長慶油田大會戰紀念館、馬嶺虹彩花園—環縣毛井風能發電場

隴東美食暢享遊線路(主題:尋味隴東美食 暢享舌尖之旅):正寧縣(蒸雞肉、老豆腐、正寧麵筋)—寧縣(全牛宴、早盛麻花、傳統水席、狗舌頭饃)—西峰區(手工面、餄餎面、土暖鍋)—鎮原縣(鎮原老席、糖油餅)—合水縣(油糕、米麵饃饃、太白驢肉)—慶城縣(豬血燴豆腐、油酥角、慶州九大碗、馬嶺黃酒)—華池縣(雞肉蕎剁面、白菜熬洋芋、喬川黃酒)—環縣(羊肉十八吃、十碗席、蕎面餄餎、羊肉蕎剁面)

(來源: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慶陽方言雜談
    慶陽方言,也稱「地方俚語」「叮楞話」,屬中原官話秦隴片。雖說也歸北方方言區,但慶陽位於甘肅省東部,長期以來,由於人文、歷史、地理區域、人口來源等方面的差異,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慶陽方言又有其獨特的腔腔調調。
  • 就職於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甘肅慶陽籍科學家
    慶陽市地處甘肅省東部,俗稱隴東,這裡地處黃土高原,是甘肅的東大門,素有「隴東糧倉」、「皮影之鄉」、「香包之鄉」的美稱,慶陽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被稱為「中國杜拜」,這裡人傑地靈,素來人才輩出,古有中醫鼻祖——岐伯、周先王——不窋、西漢丞相——公孫賀、西漢關內侯——李息等名臣大家,建國以來,慶陽人才輩出,先後從慶陽走出三位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多人就職於中國科學院相關科研院所
  • 1978年,甘肅慶陽發現的翼龍化石,價值很高
    其實了解甘肅慶陽的朋友,或許都知道:慶陽,不僅是長慶油田的發源地,地下石油資源豐富,同時,慶陽,還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再比如:1978年,甘肅慶陽發現的翼龍化石,也說明了這一點。下面,我們簡單來聊聊1978年,甘肅慶陽發現翼龍化石的大致過程。
  • 尋訪慶陽湖晚侏羅紀生物魚紋化石
    城壕鎮城壕村寺溝門出土化石時,當年帶領民工修水渠的生產隊長,現已87歲高齡的張志龍老人,不顧年邁體弱多病,欣然帶考察團隊奔赴現場,詳細地介紹和指認了當年修水渠挖出化石的地點經過。 通過對古生物化石的了解,對生物的演化、地史變化的研究,使我們更好的了解到慶陽地域大約在1.3億—7000萬年前,此處湖泊浩渺,樹木繁茂,景色宜人,一派熱帶、亞熱帶風光。 在馬蓮河,環江,柔遠河,黑河等古河道先後找到多處侏羅紀魚紋化石出土點。由於慶陽人類活動集中於黃土山塬溝區。侏羅紀等巖石地層人類活動較少。幾乎都是上世紀50年代人民公社時代河道釆石出土。
  • 中國有個黃河古象骨架,慶陽黃土中掩埋了億萬年。
    遠古的慶陽區域,是眾多河流匯集成的超級大湖,後來,地殼運動起起伏伏,大湖沒了,成為無邊無際的大森林。再後來,西邊有了六盤山、北邊有了羊圈山、東邊有了子午嶺。慶陽的地形就成了背靠西北大漠,面向東南關中平原的大簸箕。
  • 海口=慶陽=蘭州航線首航成功
    10月25日中午12時35分,隨著AQ1543航班平穩降落,慶陽機場迎來了由九元航空執飛的海口=慶陽=蘭州航班首航。12時55分,慶陽機場在停機坪舉行了簡短而熱烈的首航儀式,慶陽機場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彭寧向機組人員贈送慶陽香包,機組成員及機場員工代表20餘人參加儀式併合影留念。
  • 環江翼龍化石,出自甘肅慶陽三十里舖
    隴東糧倉,自古有名,這裡土地平整肥沃,易豐產的糧食作物也是多種多樣。如今,除石油、天然氣、煤炭外,石英砂、石灰巖、白雲巖等十幾種礦產資源也比較豐富,具有優秀的開發前景。慶陽的黃土之下,埋藏了億萬年的寶藏正在被發現並發掘,為華夏的建設做出貢獻。
  • 去嗨皮國內遊|甘肅慶陽,陝甘寧邊界上一座低調的黃土高坡城市
    去嗨皮今天想要帶你們去甘肅慶陽旅遊,慶陽,陝甘寧邊界上一座低調的黃土高坡城市。此前,因為交通不便,人們一提起它,想到是的偏僻、荒蕪、落後有關;而今,當銀西高鐵經過,這裡的美,終於要甦醒了!這裡不僅有優美的高原林海風光,還有悠久燦爛的文化遺存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被譽為隴東大地的「綠色屏障」「天然氧吧」,黃土高原的「天然水庫」。董志塬▼八百裡秦川,頂不過董志塬的一個邊
  • 乾旱缺水的慶陽,曾經真的是一碧萬頃的大湖嗎?
    慶陽位於甘肅省最東部,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慶陽屬大陸性氣候,冬季常吹西北風,夏季多行東南風,冬冷常晴,夏熱豐雨,降雨量南多北少。大多慶陽人似乎都有這樣一個記憶,曾經在村子,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尋水
  • ...雙方就加快慶陽油氣產能建設天然氣開發利用和深化地企合作等...
    貟建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長慶油田公司長期以來對慶陽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幫助表示感謝。他說,近年來,慶陽市始終秉持「長慶發展的快、慶陽發展就不會慢,長慶發展得好、慶陽發展就不會差」的理念,把油田增儲上產、天然氣開發利用和慶陽石化煉化加工作為全市工業經濟的「穩定器」和「拓展存量、創造增量」的「壓艙石」,積極創建「和諧典範油區」,全方位多領域加大支持力度,推動慶陽油氣生產再上新臺階。長慶油田公司對隴東油氣產能投資不減、產量不減,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 甘肅三個市:酒泉、慶陽、定西的代表性景點,你最看好哪個?
    不過,甘肅的景觀都分布在其不同的地級市中,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甘肅三個市的代表性景點,這三個市分別是酒泉、慶陽、定西,酒泉、慶陽、定西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呢?現在就來給大家說說。酒泉:莫高窟酒泉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爾金山、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其是我國現代航天的搖籃、新中國石油工業和核工業的發祥地。
  • 熱烈慶祝九元航空海口=慶陽=蘭州航線首航
    10月25日中午12時35分,隨著AQ1543航班平穩降落,慶陽機場迎來了由九元航空執飛的海口=慶陽=蘭州航班首航。12時55分,慶陽機場在停機坪舉行了簡短而熱烈的首航儀式,慶陽機場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彭寧向機組人員贈送慶陽香包,機組成員及機場員工代表20餘人參加儀式併合影留念。
  • 隴東學院二學院與慶陽資源勘查院開展支部結對共建學習交流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努力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黨建工作新格局,近日,隴東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黨總支、歷史與地理學院黨總支與甘肅省煤田地質局慶陽資源勘查院黨委共同開展了結對共建學習交流活動。
  • 慶陽發現10億噸級大油田 今年底形成百萬噸年產能力
    慶陽發現10億噸級大油田 今年底形成百萬噸年產能力時間:2019-10-26 18:02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慶陽發現10億噸級大油田 今年底形成百萬噸年產能力 經過長期科技攻關和實踐探索,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以中生界延長組長7為代表的源內非常規油藏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
  • 甘肅慶陽黃土塬告別「土炕」「火爐」 多措治汙享藍天
    甘肅慶陽黃土塬告別「土炕」「火爐」 多措治汙享藍天 2019-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甘肅慶陽地處黃土高原
  • 踐行「非遺+扶貧」⑤丨慶陽香包:向市場化國際化靠攏
    作者:祁曉亮編者按:近日,在臨夏市召開的甘肅省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會上,慶陽岐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慶陽香包繡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負責人劉蘭芳分享了她多年來在非遺保護傳承以及「非遺+扶貧」工作方面的心得和經驗。
  • 大美中國 黃土奇觀 甘肅慶陽
    雄偉廣袤的黃土高原腹地億萬年的時光將大地雕刻出千姿百態的奇觀這裡是世界上黃土層最深厚的地方這裡就是甘肅慶陽衝破雲層向下俯瞰大地猶如一片巨大的樹葉山勢蜿蜒如同葉脈舒展高原風貌雄渾獨特這是生命的秘境黃土地上孕育出如此奇觀
  • 吳忠至慶陽段進行靜態驗收 銀西高鐵全線開通進入倒計時
    這兩天,蘭州鐵路局銀川工務段軌道檢查組人員兵分兩路,以位於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的洪德火車站為中心,分別對吳忠、慶陽方向軌道工程鋼軌、道床等設備狀態進行摸排檢查。這不僅意味著西銀客專(銀西高鐵)吳忠至慶陽段進入靜態驗收階段,也表明該線路即將進行聯調聯試,全線通車也將進入倒計時。
  • 科學家精神報告團走進慶陽,掀起追「星」熱
    9月17日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慶陽行活動啟動「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之子啟動儀式後錢永剛在慶陽賓館會議禮堂舉行首場報告會許進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許進分別在慶陽一中和慶陽四中為師生們作了題為《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報告,講述了鄧稼先為共和國核物理事業奉獻一生的故事。
  • 國內最短直飛航線之一甘肅蘭州往返甘肅慶陽
    蘭州往返慶陽是以蘭州為航空樞紐的省內航線之一。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南方向,距離省會蘭州直線距離400km左右。上圖是中國聯合航空KN5606航班10月13號由蘭州飛往慶陽的飛行軌跡。飛機於17:09分從蘭州中川機場112機位推出開車,17:27分從36L起飛,18:12分落地慶陽西峰機場,飛機全程耗時45分鐘。飛行距離472km。蘭州飛慶陽的航班由中聯航,東海航,春秋航和天津航空執飛,一天3-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