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慧認為,根據生豬出欄規律來看,12月份-1月份是年內生豬出欄的高峰期,今年也不例外,短期市場價格雖然仍在利好因素的影響下保持強勢格局,但供應量的增長也會對豬價構成一定壓力。
繼1月8日上市當天大跌9.12%後,生豬期貨主力合約2109在1月11日再度暴跌至停板,A股生豬養殖概念股當日也全面飄綠。
備受關注的生豬期貨為何上市後連遭大跌?2021年國內生豬市場又將如何演繹?1月11日,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高級農產品研究員畢慧做客證券時報·e公司微訪談欄目,解析近期生豬市場震蕩格局,預測2021年行業趨勢。
主力合約有望先跌後漲?
1月11日早盤,生豬期貨再現1月8日上市時的爆跌局面。截至當日下午收盤,主力合約2109報跌停,跌幅7.99%,收於26036元/噸。上市僅兩個交易日,該主力合約累計跌幅已超過17%。而1月11日,生豬期貨2201合約、2111合約也分別報跌7.99%、10.28%。以2109主力合約來看,根據上市時候的掛牌價30680元/噸來算,上市兩天已經跌超15%。
生豬期貨主力合約走勢
或受期市影響,A股市場上生豬養殖概念股也遭受重挫。1月11日,天邦股份跌8.69%,牧原股份跌7.93%,傲農生物跌7.03%。
豬肉概念股今日走勢
「目前市場生豬產能穩步恢復性增長的預期,給生豬價格帶來一定壓力,同時1月份通常對應的是年內的高點,春節過後需求季節性回落的預期也給豬價帶來一定下行壓力。在雙重因素影響下,期貨價格具備向現貨價格回歸的需求,令生豬期貨三個合約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對於生豬期貨上市以來的大跌走勢,畢慧分析稱,階段性走勢來看,通常每年的年末和年中豬價都會處於年內的相對高位,但影響豬價的主導因素往往在需求和供應之間轉換。
畢慧表示,每年的11月-次年1月,豬價主要受需求的影響,節日消費和季節性動物蛋白需求增長成為推動豬價的主要因素;年中的6-8月主要受到供應的影響,雖然消費處於年內的淡季,但因出欄量偏低,供應趨緊成為影響豬價的主要因素。因此,從季節性的角度來看,11-1月、6-8月豬價往往容易形成價格高點;2月-4月、10月下跌概率較大。近月2109合約作為主力合約跌幅小於遠月,主要是因為2109合約受到季節性供應收緊的帶動,整體表現出一定的抗跌性。2111合約反映的是國慶假期過後需求階段性回落的預期,在三個合約中領跌並最終封於跌停板收盤。
畢慧認為,後市來看,生豬期貨價格在經歷了首日大跌之後,隨著期現價差的逐漸收窄,後市的跌幅或將有所放緩,外購仔豬的飼養成本將成為豬價下行過程中的首個支撐。但考慮到價格重心仍將是以繼續下行為主,操作上仍需保持空頭思路,下方支撐22000一線。
從中期走勢來看,LH2109合約上市後將迎來先跌後漲的走勢,分別對應2-4月份的季節性下跌和6-8月份的季節性上漲,因此可以重點把握2021年春節過後價格的階段性回落,回落空間將受到飼養成本的制約。5月份以後可以適當把握階段性做多機會,但上漲的高點不會高於2020年。
期貨上市對生豬行業意義顯著
雖然上市即遭遇連續大跌,但生豬期貨對於行業發展的意義顯著。
「一直以來,生豬價格波動劇烈且頻繁,『豬周期』給養殖戶和產業企業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產業界對於上市期貨工具、管理價格風險的需求強烈。在此背景下,生豬期貨上市為相關產業提供了全新的避險工具,政府部門也可以依據期貨市場價格信號把握生豬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趨勢,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制定宏觀調控政策,科學引導生豬產業調整生產經營的規模和方向,助力實現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畢慧稱,生豬期貨上市後,同玉米、豆粕等期貨期權一起,形成了從主要飼料原料的種植、加工到養殖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風險管理體系,生豬養殖企業、屠宰加工企業、豬肉貿易商等生豬產業各類主體可以利用期貨工具規避現貨價格波動的風險,從而增加產業鏈上各環節企業經營的穩定性和增長的可持續性。同時,生豬期貨將為市場提供公開、透明和連續的價格參考,這有利於養殖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合理控制養殖規模,促進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金字火腿(002515)1月11日晚間就公告表示,董事會同意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一年內,公司在5000萬元額度內以自有及自籌資金開展生豬期貨套期保值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生豬期貨作為我國首個活體交割的期貨品種,生豬期貨交割可以採取車板交割和標準倉單交割。不論是車板還是標準倉單,都是在養殖企業的生豬裝車地點進行交割,避免了運輸成本,便於養殖企業作為賣方參與。車板和標準倉單兩種交割並行,配合每日選擇交割和一次性交割制度,理論上可以將指定廠庫或指定車板交割場所近兩個月的產能轉化為可供交割量,有力防範交割風險。
畢慧稱,從首批生豬交割倉庫名單上看,集團交割倉庫包括了牧原、溫氏、新希望、正大、正邦、中糧、雙胞胎、德康、傲農等全國布局的大型養殖企業集團,未來大商所很可能以分庫的形式為集團增設交割倉庫。隨著龍頭企業在期貨市場參與度的提高,龍頭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頭部效應將進一步凸顯,風險控制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這將提升龍頭企業在生豬養殖行業的綜合競爭力和權威性,進一步強化龍頭企業在行業內的話語權和品種定價權,同時交割庫的順利設立,也將增加龍頭企業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便利。尤其在行情存在波動風險時期,生豬期貨對平滑豬周期起到積極作用,將助力企業規避風險,實現穩健經營的目標。
2021年豬價整體保持下行趨勢
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經歷兩個多月下跌後,豬肉批發價格自2020年第47周開始上漲,至2021年第1周,連續7周上漲,從39.36元/公斤漲到45.92元/公斤,漲幅16.67%。受去年12月份以來國內毛豬價格持續上漲影響,豬肉價格出現了連續性的上漲行情,目前已經「追平」去年同期水平。元旦小長假期間,國內毛豬出欄價格連續上漲,華南局部地區甚至已經觸及40元/公斤的整數關口,截止目前,節後國內豬價較節前累計上漲2.34%,多地豬價節氣期間累計漲幅超過1元/公斤。
「開門紅」後,國內生豬價格在2021年將如何演繹?
畢慧認為,根據生豬出欄規律來看,12月份-1月份是年內生豬出欄的高峰期,今年也不例外,短期市場價格雖然仍在利好因素的影響下保持強勢格局,但供應量的增長也會對豬價構成一定壓力。
2020年全年生豬價格整體處於高位,養殖壓欄現象較為普遍,加之豬肉需求量減少,導致了屠宰企業被迫縮減產能,有些屠宰企業開工率與以往正常水平相比,縮減了約50%甚至更多,就導致了生豬需求及價格的整體下降。
雖然年內豬價仍有反彈,但反彈的高點一次低於一次,相比2019年11月份的高點40.98元/公斤,2020年2月份的反彈高點38.3元/公斤,7-8月份的反彈高點37.8元/公斤。隨著國內生豬產能的穩步恢復性增長,意味著本輪豬周期的拐點已經到來,未來豬價整體下行將是大勢所趨。
2021年全年,豬價整體依然將保持下行的趨勢,但下行的空間將會受到自繁自養成本的制約,雖然在年中仍不乏有階段性的反彈,但豬價整體的運行重心將會保持震蕩下行的趨勢。
她認為,生豬價格的長期成本支撐主要看自繁自養成本。根據2020年末的自繁自養成本來計算,自繁自養成本集中在14-17元/公斤,這也將構築長期成本支撐。階段性走勢來看,在2-4月份的季節性回落走勢中,外購仔豬育肥的成本將構築階段性的成本支撐,參考5個月的外購仔豬育肥出欄周期,根據2020年末的外購仔豬的育肥成本22元/公斤計算,隨著2021上半年外購仔豬價格的季節性回落,外購仔豬的育肥成本也將隨回落並可能跌至20元/公斤,但受到整個市場補欄積極性較好以及仔豬供應依然偏緊的支撐,仔豬價格在2021年上半年不具備大幅調整的空間,這意味著20元/公斤的價格將構築2021年上半年的重要成本支撐。
年內生豬養殖盈利仍能保持千元以上
雖然周期下行趨勢已經確定,但鑑於當前生豬價格高位水平,2021年養豬頭均盈利或依然可喜。
「目前,自繁自養生豬出欄盈利2236.14元/頭,環比增加5.6%;外購仔豬養殖出欄盈利 679.71元/頭,環比上漲21.66%。」畢慧認為,2020年玉米、豆粕的持續漲價對於下遊飼料的壓力在逐級傳導,自繁自養模式的成本已從2020年初的14元/公斤左右上漲到16元/公斤以上,外購仔豬的養殖成本從年初的18元/公斤左右漲到現在26-27元/公斤。生產效率低、飼料成本處於劣勢、非洲豬瘟、新冠肺炎、飼料禁抗、勞動力成本上升、流通成本、檢疫成本等各項因素已導致生豬養殖成本被大幅推高。
她表示,按照2020年末全國生豬出欄均價為30.06元/公斤,全價料價格為1.71元/斤,以生豬及飼料價格評估,理論上可承受外購仔豬成本為2226元/頭;當前仔豬價格在1200-1270元/頭,以當前仔豬價格補欄,需要後期豬價上漲至10.5-10.9元/斤能確保養殖有正利潤,或者通過延長養殖時間增加生豬出欄體重來降低仔豬購進成本攤分,實現單位生產成本下降。
2021年整個生豬養殖盈利情況還將持續,但盈利的幅度將會較2020年有所收窄,年內生豬養殖效益仍能保持千元以上的盈利水平。
不過其也提示,飼料成本的上行對於我國畜禽養殖業的影響在不斷擴大。截止目前,全國玉米現貨市場均價達到了2728元/噸,同比上漲42.4%(南方局部突破3000元/噸),豆粕現貨價格漲至3589元/噸,同比上漲了25%(北方局部豆粕報價觸及3700元/噸)。
受玉米和豆粕價格持續上漲影響,2020年以來的第十輪飼料提價已經全面展開。對於養殖企業而言,飼料佔到整個養殖成本6成以上,是除了產品價格波動外,直接影響養殖效益的根本因素。目前,受飼料成本上漲影響,生豬的養殖成本同比提高了13.6%,肉雞養殖成本提高了13.5%,蛋雞養殖成本則提高了15%左右。隨著新一輪的成品料價格上漲開啟,生豬養殖成本還將進一步提高,但由於豬價仍然處於高位區間,對於生豬養殖的影響相對有限。但如果豬價滯漲回落,屆時生豬養殖利潤受到豬價回落和飼養成本抬升的雙重擠壓,利潤空間被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