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們總用這個成語,來描述那些因為貪心最終自食惡果的人。
在自然界中,貪心的生物很多,蛇首當其衝。
蛇憑藉靈活的上下顎,能吞下比自己大很多的食物。蝮蛇能吞下比自己大十幾倍的鳥,而體型巨大的蟒蛇,能吞下整頭羊,即使是比較普通的小蛇,也能吞下比自己頭還大的老鼠和雞蛋。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美國一條4米長的緬甸巨蟒,將一整隻2米長的美洲鱷給吞了下去,由於食物太大,結果肚子被撐破了,導致雙方均死亡。
無獨有偶,像蛇這樣,因為貪心撐破肚皮的,還有一種海洋生物叉齒鱚(xǐ)。
「大胃王」叉齒鱚,把胃撐到透明
叉齒鱚屬於脊椎動物、硬骨魚綱、叉齒鱚科、齒龍鰧屬,最出名的就是能吞下比自己大得多的魚。
是一種深海魚類,全球都有分布,生活在海平面以下1萬英尺的地方,是北大西洋中最常見的物種。
叉齒鱚吞咽能力很強,小小的身體,擁有吞下「宇宙」的氣勢。
平均體長只有10cm,已知最大的也只有25cm。
全身均是黑棕色的,沒有鱗片,有一個長長的頭和寬大的嘴巴,上下顎都有一排鋒利的牙齒,牙齒合上後,上下牙會完美貼合,不留一絲縫隙。
在深海中,吃還是被吃,主要看自身的大小。
為了生存,叉齒鱚練就了和蟒蛇一樣的捕獵技能:一口吞。
它有一個伸縮性能很好的胃,以便能容納它的大餐,它從來不會把食物留到明天,一口能吞下2倍自身體長和10倍自身體重的食物,是名副其實的「大胃王」。
小小的身體又是如何吞下獵物呢?
首先,抓住獵物的尾巴,然後用下巴移動獵物,直到「食物」完全進入胃裡,有時候食物比較長,它會在肚子裡將食物蜷曲起來,胃的體積不斷變大,甚至會變得透明。
貪吃打破了叉齒鱚原有的低調生活
儘管叉齒鱚有著讓人羨慕的進食能力,但由於它們生活在深海,因此從來沒有被攝像機真正拍攝到過,生活也一直很低調。
那麼科學家是如何找到它們的呢?因為它的貪吃。
有時它們吞下的魚太大了,吃下去的魚在開始腐爛前沒有被消化,因此在分解過程中,食物腐爛會產生氣體,釋放的氣體把叉齒鱚像氣球一樣漂浮到了海面上。
在2007年,一名漁夫在大開曼群島的南海岸遇到一條不到20cm的叉齒鱚,但它卻吞下了90cm蛇鯖,一頓飯幾乎是它身長的5倍!
最終導致胃破裂而死亡,漁夫將捕撈到的叉齒鱚送到了當地的海洋研究所。
最後
毋庸置疑,叉齒鱚是一個典型的暴飲暴食愛好者。
它們生活在海洋深處,若不是暴飲暴食,導致漂浮,對於它們的了解我們知之甚少。
從它的故事中,也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別吃太多,食物會在胃裡產生很多氣體,雖然不會讓你也像叉齒鱚一樣飄起來,但也是很難受的,而吃得實在太多,確實會被撐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