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j:鈣鈦礦結構和電子性質—分層卷積神經網絡機器學習

2020-07-06 知社學術圈


npj:鈣鈦礦結構和電子性質—分層卷積神經網絡機器學習

實現商業上可行的太陽能電力對於確保長期經濟增長和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至關重要。金屬滷化物鈣鈦礦(MHP),尤其MAPbI3 (MA=CH3NH3),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功率轉換效率(PCE)約為25.2%,超過了目前商業化的太陽能電池,如多晶矽(c-Si,21.3%)、碲化鎘(CdTe,22.1%)和銅銦鎵硒(CIGS,22.3%)。但是,與傳統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相比,MHP的主要優點是它們易於大規模合成且成本相對較低。此外,其在可見光區域的吸收係數>3.0×104cm−1 、激子結合能低所導致的自由電子和空穴量子產率高、長的電子-空穴擴散長度、電子良性點和晶界缺陷。MHP是串聯太陽能電池,能將寬帶隙的「頂部電池」與窄帶隙材料(如矽)耦合為「底部電池」。鑑於晶體矽具有1.1 eV的帶隙,需要具有1.75 eV帶隙的材料才能使兩個結的電流匹配。當前的研究重點是探尋成本低廉、穩定且無鉛的MHPs單個吸收器或串聯太陽能電池最佳材料,但材料設計的化學空間仍然過於寬泛,需更有效的搜索方法來尋找不同帶隙範圍的鈣鈦礦結構。


美國匹茲堡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系的Wissam A. Saidi教授等,系統地開發了一個包含862個MHP結構和帶隙特性的數據集,目的是開發一個預測性ML模型,以捕獲該化學空間的複雜趨勢和相關性。他們主要通過關注有機分子的變化來構建材料設計空間,與無機體系相比,有機分子的結構具有極大數量的可能性。作者為MHP開發了一種ML方法,該方法將:

  1. 使用易於計算的描述符準確估算帶隙;
  2. 克服目標值分布不平衡的小型數據集問題,即目標值的某些範圍部分可能樣本太多,而其他部分可能樣本太少或沒有;
  3. 使用簡單的ML方法,這些方法在計算上並不苛求,並且相對容易理解和控制。


以此ML方法研究表明,由相對較小的神經網絡元素組成的分層神經網絡體系結構,可以解決所有這些約束。在這種情況下,ML元素的排列方式應使每個部分在預測過程中發揮特定的作用。每個元素都是使用卷積神經網絡(CNN)框架構建的,並且除了其他元素之外,還針對其預設作用進行了獨立訓練。這樣簡化了神經網絡的學習過程,也避免了對具有諸多隱藏層的更複雜的網絡體系結構的需求。


該文近期發表於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6: 36 (2020),英文標題與摘要如下,點擊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4-020-0307-8可以自由獲取論文PDF。


npj:鈣鈦礦結構和電子性質—分層卷積神經網絡機器學習


Machine-learning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metal halide perovskites using a hierarchic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Wissam A. Saidi, Waseem Shadid & Ivano E. Castelli


The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al tool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ML) and deep networks is actively sought for materials design problems. Whil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can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using quantum mechanical methods, thes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are computationally demanding, limiting their use in screening a large set of candidate structures. Herein, we us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to develop a predictive model for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metal halide perovskites (MHPs) that have a billions-range materials design space. We show that a well-designed hierarchical ML approach has a higher fidelity in predicting properties of the MHPs compared to straight-forward methods. In this architecture, each neural network element has a designated role in the estimation process from predicting complex features of the perovskites such as lattice constant and octahedral till angle to narrowing down possible ranges for the values of interest. Using the hierarchical ML scheme, the obtained root-mean-square errors for the lattice constants, octahedral angle and bandgap for the MHPs are 0.01 Å, 5°, and 0.02 eV, respectively. Our study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a careful network design and a hierarchical approach to alleviat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imbalanced dataset distributions, which is invariably common in materials datasets.


npj:鈣鈦礦結構和電子性質—分層卷積神經網絡機器學習

相關焦點

  • npj:鈣鈦礦—氧硫陰離子順式排列引起鐵電性
    ,在催化、電子設備、傳感器和能量存儲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通常,鈣鈦礦的性質對微小的結構變化十分敏感,例如:金屬陰離子八面體的旋轉、變形和傾斜。在氧硫化鈣鈦礦中(或更廣泛地在異質陰離子鈣鈦礦中),B-位八面體配位受兩個或多個陰離子控制。原則上,給定金屬離子周圍的不同陰離子構型可能導致不同級別的晶體場強度、鍵合特性和局部極化,進而決定了基態的結構和功能。儘管混合陰離子鈣鈦礦具有豐富的潛在結構-性質關係,但是,對混合硫族化物鈣鈦礦中陰離子順序的研究仍然很少。
  • npj:鈣鈦礦—氧硫陰離子順式排列引起鐵電性
    (通式為ABX3)是一類功能豐富的材料,在催化、電子設備、傳感器和能量存儲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通常,鈣鈦礦的性質對微小的結構變化十分敏感,例如:金屬陰離子八面體的旋轉、變形和傾斜。在氧硫化鈣鈦礦中(或更廣泛地在異質陰離子鈣鈦礦中),B-位八面體配位受兩個或多個陰離子控制。原則上,給定金屬離子周圍的不同陰離子構型可能導致不同級別的晶體場強度、鍵合特性和局部極化,進而決定了基態的結構和功能。儘管混合陰離子鈣鈦礦具有豐富的潛在結構-性質關係,但是,對混合硫族化物鈣鈦礦中陰離子順序的研究仍然很少。
  • npj: 電子能帶結構的圖形圖案—快速在線搜索工具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許多功能材料的特徵是其電子能帶結構具有特定圖案為了成功找到這些材料的特徵圖案,手動檢查少量材料的電子能帶結構比較容易做到的。然而現代電子能帶結構資料庫中的數據量不斷增加,手動查找已不切實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瑞典Nordita、KTH皇家理工學院和斯德哥爾摩大學的Alexander V.
  • 卷積神經網絡的卷積到底是什麼
    卷積神經網絡是一種特殊的神經網絡結構,是自動駕駛汽車、人臉識別系統等計算機視覺應用的基礎,其中基本的矩陣乘法運算被卷積運算取代。它們專門處理具有網格狀拓撲結構的數據。例如,時間序列數據和圖像數據可以看作是一個二維像素網格。
  • 鈣鈦礦結構調變影響光生電荷分離和傳輸性質—新聞—科學網
    ,發現全無機非鉛滷化物鈣鈦礦結構內部八面體畸變的消除明顯降低了電子—空穴對局域化,極大地增強了光生電荷的分離與傳輸,表現出優異的光電性質。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由於其優異的光電性質(如光吸收係數高、激子結合能低、載流子遷移率高和擴散長度長等)而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目前已被應用於各光電領域。
  • npj: 硫族金屬元素化物超級原子體—二維半導體的調控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載流子的性質和密度以及費米能量的位置決定了半導體的電子、光電子和其他功能粒子。他們通過在廣義梯度逼近算法中加入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論(DFT)和涉及範德華相互作用的DFT-D2函數計算,發現Co6Se8(PEt3)6超原子體能夠向WSe2提供多個電子,從而改變其電學性能從p-型半導體轉變為n-型半導體,從理論上證實了新近實驗的觀測結果,即支持Co6Se8(PEt3)6的WSe2薄膜從p-型到n-型的性能變化的機制,證明了Co6Se8(PEt3)6超原子體可以作為原子級薄膜半導體的可調化學摻雜物
  • npj: 蛋盒石墨烯—奔向電子材料的基礎性突破
    石墨烯之所以容易摺疊和形成皺褶是由於它只由一個原子層組成,正如一張紙容易打皺變形一樣。可是當把一個紙板壓製成有著高低起伏波紋狀結構,形如超市中用來盛裝雞蛋的紙板盒的時候,其力學強度和性能就會瞬間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那麼關鍵的問題是能否在石墨烯的六角蜂窩狀原子晶格上構建出雞蛋盒樣的幾何形態。
  • npj: 單層磁性—原來是Kitaev相互作用搞的鬼!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二維(2D)磁性在自然界中很少見,但卻是自旋電子學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前沿基礎研究的重要方面,要維持2D磁性的穩定,其關鍵要素是磁各向異性。
  • 卷積神經網絡在圖像領域中的發展及存在問題
    機器學習的研究過程通常分為淺層次的機器學習和深層次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智慧機器人在2006年前,大多數機器學習方法是使用淺結構模型來處理數據,且結構模型至多只有一層或兩層的非線性特徵的層。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DL),從狹義上理解,就是一種具有一定的結構和訓練方法且含有多個隱含層的神經網絡;從廣義上理解,可以把具有任何層次結構的機器學習方法稱為深度學習。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從輸入圖像,經過無監督的逐層訓練和學習圖像特徵,通過有監督的訓練更新整個網絡參數,最小化損失函數,在輸出層實現正確的分類。
  • npj: 分析機器學習模型-加速材料的基礎認識
    材料科學中機器學習的目標是通過自動識別關鍵數據之間的關係來獲得科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從而加速基礎科學研究。但如何自動識別關鍵數據之間的關係尚需深入研究。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John M. Gregoire領導的團隊證明,通過分析訓練的神經網絡模型本身,可以加速上述知識獲取過程。以BiVO4基光陽極為例,他們使用訓練的卷積神經網絡預測了該體系的光電化學性能。
  • npj: 相穩定性預測—看看熵的臉色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高熵合金含有多種元素而且比例很大,容易導致相分離,通常具有淺混合焓和相似級別的熵。因此,合金的相穩定性既取決於混合焓又取決於混合熵,必須等量齊觀地了解它們各自對合金熱力學性質的貢獻,才能預測合金的穩定性。來自美國懷俄明大學的Dilpuneet Aidhy教授等,採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檢測了不同類型的熵在7種具有淺混合焓的二元金屬合金中的貢獻。他們發現依靠混合焓來預測固溶體穩定性是不準的。
  • npj: 納米結構熱電材料—計算的威力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理論計算和預測在先進高性能熱電材料的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貢獻概括地說,目前相關研究已找到了四種典型的計算策略,並增強了納米結構體材的熱電性能。但這些進展尚未得到細緻梳理和綜述。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Christopher Wolverton領導的研究小組綜合了最近的重要研究進展,揭示了納米結構熱電體相材料設計和發現的計算策略的規律。到目前為止,已經用高ZT > 2證明了幾種體積熱電材料的優異熱電性能。
  • 3D成像技術揭開了鈣鈦礦晶體性質!
    博科園-科學科普|求贊 求關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康奈爾大學和阿爾貢國家實驗室的材料科學家們首次可視化了迄今為止解碼出的最複雜鈣鈦礦晶體結構系統的三維原子和電子密度結構鈣鈦礦是一種具有電氣絕緣體、半導體、金屬或超導體性質的礦物,其性質取決於其原子和電子的排列。鈣鈦礦晶體中有一組不同尋常的氧原子,它們組成了一個八面體——一個八面的多邊形。氧原子的這種排列就像一個籠子,可以容納周期表中大量的元素原子。此外其他原子可以固定在籠外立方體的各個角落的精確位置,以改變材料的性質,例如將金屬變成絕緣體,或將非磁鐵變成鐵磁體。
  • npj: 生物相容性高熵合金—電子結構和多原子鍵合
    、相和長程序(LRO)方面起著關鍵作用。而當HEA經曆元素分離、沉澱和化學排序時,會出現大量的無序現象,但就短程有序(SRO)是否存在、有何性質來說,仍不能確定。來自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城分校物理與天文學系的Wai-Yim Ching領導的團隊,介紹了電子結構、原子間成鍵、總鍵序密度(TBOD)和局部鍵序密度(PBOD)的應用,以解決對HEAs形成理論的基本理解及其潛在應用的挑戰。
  • 業界| 分子性質預測新突破:谷歌新型神經網絡助力化學研究
    為了實現更大規模的搜索,一些研究組已經使用由 DFT 所生成的訓練數據創造了可用於預測化學性質的機器學習模型(如 Rupp et al. 和 Behler and Parrinello)。在這些之前的成果的基礎上,我們將多種現代機器學習方法應用到了 QM9 基準上。QM9 基準是一個公開的分子集合,其中的分子都配對了相應的 DFT 計算出的電子、熱力學和振動性質。
  • npj: 基於結構描述符機器學習—納米糰簇表面的氫吸附能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納米糰簇表面析氫反應的催化活性取決於氫吸附位點的結構,預測團簇的催化活性需要對各種可能的吸附結構開展模擬,計算量龐大。採用基於描述符的機器學習可以顯著降低相關預測的工作量。來自芬蘭阿爾託大學的Adam Foster教授等分析了目前最先進的結構描述符,即原子位置平滑重疊(SOAP)、多體張量表示(MBTR)和原子中心對稱函數(ACSF)用於機器學習納米糰簇表面氫吸附自由能的可靠性。
  • npj:機器學習—量子計算機陣列的原子級表徵
    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量子計算與通信技術中心Muhammad Usman等首先建立了一個通用的框架,其輸入是一個電子波函數的模擬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圖像,該圖像限制在單個摻雜劑或緊密排列的摻雜劑的小簇上
  • npj: 電子化合物材料—幾何識別準1D、2D的氯化釔和氯化鈧
    來自東京理工大學高壓科學與技術高級研究中心的Huiyang Gou和東京理工大學的Hideo Hosono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幾何識別和高通量從頭算的材料篩選策略,確定了各種化學計量比的釔、鈧氯化物及組合結構中新的準一維和準二維電子化合物。陰離子電子存在於金屬八面體骨架拓撲結構中。
  • npj: 超高壓之下的Fe2O3—在地球內部的性質和演化
    最近,由於它們在高壓-高溫條件下具有複雜的電子、磁性和晶體結構行為,這些化合物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眾所周知,這些材料在壓縮後會表現出磁塌陷,即鐵離子從高自旋(High-spin)到低自旋(low-spin)態的交叉,導致其物理性質急劇變化。
  • 卷積神經網絡(CNN)新手指南
    系統中的特定成員可以完成特定任務這種理念(神經細胞在視覺皮層中尋找特定的特徵)也能很好地應用在機器學習上,這也是卷積神經網絡的基礎。架構對於捲曲神經網絡更詳細的介紹是將圖片通過一系列的卷積、非線性、池(採樣)、全連接層,然後得到一個輸出。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輸出是一個類或者一個圖像類別的可能性概率。現在,困難的部分是了解每一層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