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j: 超高壓之下的Fe2O3—在地球內部的性質和演化

2021-02-19 知社學術圈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含鐵氧化物作為研究Mott轉變的模型對象,在地球下地幔和外核的礦物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最近,由於它們在高壓-高溫條件下具有複雜的電子、磁性和晶體結構行為,這些化合物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眾所周知,這些材料在壓縮後會表現出磁塌陷,即鐵離子從高自旋(High-spin)到低自旋(low-spin)態的交叉,導致其物理性質急劇變化。實際上,它們的體模量、密度和彈性特性的反常行為對於理解地球下地幔和外核的地震觀測和動力學過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解釋位於地幔底部400 km處的反常地震行為。地球的地幔,位於所謂的D''區。赤鐵礦(α- Fe2O3)在高壓下的電子和結構特性,是Mott絕緣材料的「經典」實例,對其在基礎科學和技術中的應用都特別令人生趣。但其高壓特性,如豐富的同分異構行為、釋放氧氣、出現一系列同系的nFeO-mFe2O3氧化物(以白鎢礦、FeO和Fe2O3為末端成員),以及Fe3+在自然和地球下地幔的性質和動力學中的作用等,至今仍不勝寥寥,在地球物理學和地球化學領域,以及現在的材料學領域都引起了眾多關注。現在的這一研究證明,在Mott轉變區,電子關聯與晶格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導致Fe2O3呈現複雜的電子結構和磁態,增強了Fe2O3的結構複雜性,並指出了高溫高壓下這些亞穩結構的重要性。分別來自俄羅斯M.N. 俄羅斯科學院米赫耶夫金屬物理研究所和國立科技大學「MISIS」材料建模與開發實驗室的Ivan Leonov和Igor A. Abrikosov教授,利用密度泛函-動態平均場理論(DFT + DMFT)的方法,從微觀上解釋了在高壓下穆斯堡爾光譜中觀察到的高自旋(high-spin)態到低自旋(low-spin)態的共存,提出了一類新的Mott系統——具有位置選擇性的局部磁矩。這對理解地球下地幔和外核的性質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影響。這項研究揭示了Fe2O3在高壓下具有複雜的電子結構和晶體結構(如其複雜的同分異構相和亞穩相),有可能影響現有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模型。該文近期發表於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5: 90 (2019),英文標題與摘要如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以自由獲取論文PDF。

Charge disproportionation and site-selective local magnetic moments in the post-perovskite-type Fe2O3 under ultra-high pressures
Ivan Leonov, Gregory Kh. Rozenberg & Igor A. Abrikosov 

The archetypal 3d Mott insulator hematite, Fe2O3, is one of the basic oxide component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mineralogy of Earth’s lower mantle. Its high pressure–temperature behavior, such as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equation of state, and phase stability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properties and evolution of the Earth’s interior. Here, we study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magnetic state, and lattice stability of Fe2O3 at ultra-high pressures using the density functional plus dynamical mean-field theory (DFT + DMFT) approach. In the vicinity of a Mott transition, Fe2O3 is found to exhibit a series of complex electronic, magnetic,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In particular, it makes a phase transition to a metal with a post-perovskite crystal structure and site-selective local moments upon compression above 75 GPa. We show that the site-selective phase transition is accompanied by a charge disproportionation of Fe ions, with  Fe3±δand δ ~ 0.05–0.09, implying a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electronic correlations and the lattic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ite-selective local moments in Fe2O3 persist up to ultra-high pressures of ~200–250 GPa, i.e., sufficiently above the core–mantle boundary. The latter can have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understanding of the velocity and density anomalies in the Earth’s lower mantle.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媒體轉載聯繫授權請看下方

相關焦點

  • npj: 固溶體的熱力學勢—相結構和機電性質
    來自中國湘潭大學的劉運牙教授領導的合作團隊,成功構建了Ba(ZrxTi1-x)O3(0≤x≤0.3)固溶體的熱力學勢。他們利用該熱力學勢進行了熱力學分析,準確地再現了與實驗結果非常一致的相結構和相變溫度、極化、介電和壓電常數等,驗證了他們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據此他們揭示了Ba(ZrxTi1-x)O3固溶體的三個相界:四方-正交、正交-菱方和菱方-順電相界。
  • 美國物理聯合AIP《科學之光》(AIP Scilight)報導高科中心關於「四維地球模型」及「超高壓下氫的晶體結構測量」相關工作
    AIP  Scilight—理論研究表明:神秘的地球深部可以通過四維模型來理解在地球數十億年的演化歷程中,許多關鍵性事件譬如大氧化事件、雪球地球事件和大規模物種滅絕等等,為人類留下了眾多未解之謎。一個新的假說認為:地球的深度維度導致了過去所有這些事件的發生,並將決定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之未來。毛河光院士將他們的理論稱為四維地球系統,或4D地球。通過長期研究地球深部的化學和礦物組份,毛河光院士注意到有一些「帶(區域)」受到明顯不同的過程控制。
  • 超高壓超高溫狀態下水會變成什麼樣子?
    壓力和溫度本身也是相互相成的,壓力越高,溫度就越高。因此在高壓下,水溫度自然升高,無須加熱。誰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而不相變。比如在1萬多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1000多大氣壓強下,水並沒有多大變化,生物還在那裡生存;萬噸水壓機也正是利用了水的這種性質。
  • npj: 單層磁性—原來是Kitaev相互作用搞的鬼!
    最近對CrI3和CrGeTe3單層膜的研究,不僅實現了人們一直在尋求的2D鐵磁性,還揭示了兩個系統中不同的磁各向異性,即CrI3的Ising行為與CrGeTe3的Heisenberg行為。這兩種材料的結構和電子性質非常相似,這與他們迥異的磁各向異性形成了強烈對比。若能在微觀尺度上理解其機理,將對相關研究大有裨益。
  • 地質地球所揭示榴輝巖多期變質作用與俯衝隧道內俯衝-折返循環過程
    出露於高壓-超高壓變質帶中的榴輝巖記錄了俯衝帶內的重要信息,重建巖石的P-T軌跡有助於理解俯衝洋殼的溫壓歷史、變質演化及大地構造過程。探究多期變質作用背後隱藏的俯衝帶深部過程對深入理解俯衝帶性質和區域構造演化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 大陸、海洋和大氣的形成,地球演化概論,是事實還是幻想
    大陸、海洋和大氣的形成,地球演化概論,是事實還是幻想!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晨曦威風講科技!你們對大陸、海洋和大氣的形成,地球演化概論,是事實還是幻想有多少了解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在聚集形成地球的冷微星周圍可能沒有大氣,因為它們太小,故不能靠重力來保留任何氣體。因此,放氣作用是分異過程的一部分,即由於內部的熟和化學反應氣體從內部釋放出的過程,一般被認為是氣體的主要來源。根據現代火山釋放出的熔巖和氣體的化學成分,我們可以推斷火山氣體主要是由水蒸氣、氫、氯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氯組成的。但是地球引力卻不能抓住較輕的氫分子,因而氫可能會逃逸到空間,、卿現在的情況一樣。
  • npj: 硫族金屬元素化物超級原子體—二維半導體的調控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載流子的性質和密度以及費米能量的位置決定了半導體的電子、光電子和其他功能粒子。他們進一步發現,用CO配體取代PEt3配體,可以在寬泛範圍內調控表面和沉積物質的電子特性。上述結果將有益於設計二維材料的有效摻雜策略。
  • 學者提出全新地球演化與全球變暖假說:地球大龜裂
    但是,板塊構造假說並不是一個有關地球演化歷史全周期的理論。它所描述的板塊,只是魏格納大陸漂移後形成的格局,只有近2億年的歷史。在太古代地球演化的早期,地球處於液態演化階段,沒有巖石圈。當時的地球表面只有可以隨意流淌的熔巖。沒有大陸,沒有海洋,沒有生命。地球演化過程不僅涉及板塊形成、漂移和俯衝,還涉及地殼形成、海洋誕生、火山與溢流事件、生物演化與滅絕、雪球事件與冰河期及全球變暖等諸多重大地質事件。
  • 工業超高壓清洗機_北京瑞潔恆通
    工業超高壓清洗機,北京瑞潔恆通,   我們是一家專業從事設計、製造和銷售高壓清洗機、超高壓清洗機及管道疏通機等清洗設備的生產型公司。工業超高壓清洗機, 工業冷水清洗機設備供應設計緊湊、移動方便主要適用於油田、化工、礦山、鐵路、電力、飛機、坦克、工程機械、港口碼頭、貨櫃、養殖場、紡織業、各種管道、食品廠、造紙業、電鍍、噴漆生產流清洗等。500巴超高操作壓力,完全可以滿足各種情況之下,極其專業的清洗要求。
  • 歷史連載——地球生命演化歷程(3)
    原核細胞生物利用細胞壁將自身打造成一個與外界相對隔絕的小環境,可以屏蔽大量外界因素的幹擾,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生命體的生存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生命體演化到原核細胞形態時,已經與非生命物質徹底劃清了界限。雖然演化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嚴格遵循有機化學的基本規律,但這種建立在海量隨機偶然基礎上的最終必然,我們哪怕能夠明了其中的作用機制,但以現有的科技能力,卻仍然無法真正還原細胞生命形成的完整過程。前文還曾提到過,任何細胞生命體的細胞內部環境都是流動液態的,這實際是對原始生命體最初所處生存環境的維持。億萬年來,有機生命的生存領域在本質上始終都是如一的。
  • npj: 相穩定性預測—看看熵的臉色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高熵合金含有多種元素而且比例很大,容易導致相分離,通常具有淺混合焓和相似級別的熵。因此,合金的相穩定性既取決於混合焓又取決於混合熵,必須等量齊觀地了解它們各自對合金熱力學性質的貢獻,才能預測合金的穩定性。來自美國懷俄明大學的Dilpuneet Aidhy教授等,採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檢測了不同類型的熵在7種具有淺混合焓的二元金屬合金中的貢獻。他們發現依靠混合焓來預測固溶體穩定性是不準的。
  • npj:鈣鈦礦結構和電子性質—分層卷積神經網絡機器學習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MHP),尤其MAPbI3 (MA=CH3NH3),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太陽能電池材料,其功率轉換效率(PCE)約為25.2%,超過了目前商業化的太陽能電池,如多晶矽(c-Si,21.3%)、碲化鎘(CdTe,22.1%)和銅銦鎵硒(CIGS,22.3%)。但是,與傳統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相比,MHP的主要優點是它們易於大規模合成且成本相對較低。
  • 高考地理知識點: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質年代
    1、生物演化史:  地球出現(46億年前)→化學演化→生命出現(約30億年前)→生物演化(由低級到高級,簡單到複雜)。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變了大氣性質(無氧環境→有氧環境)。  生物發展階段:  太古代——地殼活動劇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類似蛋白質的有機質。  元古代——出現陸地。有藻類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開始。  古生代——無脊椎動物出現,如三葉蟲。脊椎動物出現,如魚類、兩棲類。後期是重要的造煤時期。亞歐大陸、北美大陸基本形成我國東北、華北已抬升成陸地。
  • 短弧氙燈VS超高壓汞燈 淺析投影光源
    由於超高壓汞燈和短弧氙燈在工作狀態時,內部都會有高壓、高溫和有毒物質,存在炸燈的隱患,這也是部分用戶迴避投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現階段,我們已經不用過於擔心這個問題。2代佔領商教市場 解析雷射LED混合光源  從中文名稱分析,超高壓汞燈,具備兩大特性:A,內部成分含有汞;B,內部具有很高的大氣壓力。超高壓汞燈裡確實有汞,而且是以汞蒸氣的形態出現,壓力為10133~20265千帕,約為100~200個大氣壓。
  • 歷史連載——地球生命演化歷程(3)
    說得再具體一些,就是生命體從最初的多分子有機聚合物形態一步步演化成具有較為完整的組織結構形態和相應功能的生命粒子,最終進化出擁有封閉自身結構的生命體——原核生物。原核細胞生物利用細胞壁將自身打造成一個與外界相對隔絕的小環境,可以屏蔽大量外界因素的幹擾,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生命體的生存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生命體演化到原核細胞形態時,已經與非生命物質徹底劃清了界限。雖然演化過程中的每一步都嚴格遵循有機化學的基本規律,但這種建立在海量隨機偶然基礎上的最終必然,我們哪怕能夠明了其中的作用機制,但以現有的科技能力,卻仍然無法真正還原細胞生命形成的完整過程。
  • npj: 多目標遺傳訓練——量化反應力場的不確定度量化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ReaxFF反應力場方法極大地擴展了反應分子動力學模擬在各種材料性質和過程中的適用性。從一個128原子MoO3-H2S系統出發,通過估算在QMD模擬過程中H-S、Mo-O和Mo-S鍵的數量作為時間的函數來研究反應動力學。通過與RMD模擬結果的比較,他們發現RMD可以在誤差範圍內定量地再現QMD。
  • Nature:從變質作用演化看板塊構造體制轉型
    【前沿報導】Nature:從變質作用演化看板塊構造體制轉型變質作用是指巖石在基本保持固態條件下由於溫度(T)和壓力(P)的改變,發生礦物轉變的地質過程。變質作用發生的PT條件和經歷的P–T軌跡一般反映了當時的構造環境和動力學過程。
  • Nature Geoscience:由金星大氣-內部演化推測金星經歷了「幹」的後期增生
    NG:由金星大氣-內部演化推測金星經歷了「幹」的後期增生這些撞擊包括大量原始星子的轟擊(Planetesimal bombardment)和少量火星大小且發生分異的大天體撞擊(Giant impact)。目前普遍認為月球就是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地球後形成的(Giant impact hypothesis),即月球大碰撞起源假說,該假說主要論據包括月球和地球穩定同位素比率相同、月球鐵核較小、月球公轉方向和地球自轉方向相同等特徵。
  • 南京專業超高壓清洗機使用方法_邁巴特清洗機品質有保障
    南京專業超高壓清洗機使用方法, 緊湊、現代的設計和各種人性化設計的附件,使其擁的非常靈活的操作性。1MagicMO35/21冷水超高壓清洗機概述Magic全新超冷水超高壓清洗機MO35/21隆重面市。350巴超高操作壓力,完全可以滿足各種情況之下,極其專業的清洗要求。
  • npj: 電子化合物材料—幾何識別準1D、2D的氯化釔和氯化鈧
    來自東京理工大學高壓科學與技術高級研究中心的Huiyang Gou和東京理工大學的Hideo Hosono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幾何識別和高通量從頭算的材料篩選策略,確定了各種化學計量比的釔、鈧氯化物及組合結構中新的準一維和準二維電子化合物。陰離子電子存在於金屬八面體骨架拓撲結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