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和美醫藥牛股

2020-12-01 騰訊網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簡稱FDA),隸屬於美國衛生教育福利部,負責全國藥品、食品、生物製品、化妝品、獸藥、醫療器械以及診斷用品等的管理。它是國際醫療審核權威機構,由美國國會即聯邦政府授權,專門從事食品與藥品管理的最高執法機關。在包括美國等近百個國家,只有通過了FDA認可的藥物、材料、器械和技術才能進行商業化臨床應用。因此,FDA在美國乃至全球都有巨大影響,是製藥領域內的金科玉律,有美國人健康守護神之稱。

自從1928年Fleming發現青黴素之後,製藥業進入工業化時代,不可避免地也成為商業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藥品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而且往往一種藥品比如抗生素的研發過程常常耗時多年,投資巨大,並且存在不可知性,很多藥品的研發都以失敗告終。目前國際大的醫藥公司研發一種新藥的成本大多至少在10億美元以上,從藥品的研製,合成,到漫長的四期臨床試驗,再到通過各國藥監局的審批,都需要投入大量金錢,只有資金雄厚的少數跨國巨頭才能承擔得起。

例如,格列衛,是諾華製藥公司(Novartis)( NYSE: NVS )研發的一種針對酪氨酸激酶BCR-ABL的分子靶向藥物,現作為費城染色體 (Philadelphia chromosome)陽性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一線用藥,有效率高達95%,且用於治療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 tumor, GIST)也取得了確切療效。從1960年格列衛的作用靶點「費城染色體」的發現算起,直到2001年5月及2002年2月美國FDA分別批准格列衛應用於CML及GIST的治療,時間跨越了約半個世紀,且是為數不多的僅通過了I期臨床,就以「綠色通道」形式直接獲批的臨床一線新藥。更少有人知道在格列衛的孕育過程中,直接或間接造就了兩項「世界第一」(首次發現腫瘤細胞中的染色體變異;首次發現染色體易位現象),5位美國科學院院士,5位Lasker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美國的諾貝爾獎)以及1位美國國家自然科學獎得主(類似我國的最高科學技術獎)。而格列衛本身凝聚著多個國家幾代腫瘤學家、藥學家、臨床醫學家的共同智慧,更是基礎研究所、藥物研發公司、臨床醫療中心密切合作造就的轉化醫學的世紀經典。

格列衛的研發成本:38-96 million 美元, 注意這是諾華在格列衛上所有的研發成本。

想要通過FDA審批,藥研單位必須包括提供所有的臨床試驗的數據和設計(包括動物試驗數據)以及和藥物相關的資料(合成方法,過程,化學性質等),必須有一個流程確保它隨時監控進程。FDA不允許讓副作用和藥物原理通通寫著「不明」的藥物上架賣。

新藥在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之前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觀察,這個程序被稱為「新藥申請審評程序」(NDA)。在默認情況下,新藥只有憑醫囑才能買到。新藥成為非處方藥(OTC)首先需要經過新藥申請審評程序並被批准,之後還要有一個獨立的審查程序。美國FDA審批新藥主要是根據藥物化學類型和治療潛能來進行分類的。

新藥按化學類型主要分為:1類:新類分子化合物(NME)。指在美國從未作為藥品批准或銷售的活性成分,可以是單一成分,也可以是立體異構混合物中的一部分;2類:新的衍生物。從已上市的活性成分(即所謂「專利」藥)衍生而來,即已在美國上市的活性成分中的酯、鹽或其它非共價鍵衍生物,或者是去修飾基團的母體化合物未在美國批准上市的;3類:新製劑。含有已上市活性成分的新劑型或新處方,其適應症可以與上市產品相同,也可以不同;4類:新組合。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已上市的活性成分的品種,上市產品中尚無這種組合;5類:仿製品,仿製其他廠家已上市的產品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處方或組合;6類:新適應症。由同一家公司或其他公司在美國批准或上市的具有新用途的複製品;7類:已上市但未經NDA批准的藥品。適應症已與上市產品相同,也可不同;8類:變為非處方藥;10類:適應症不同的新的藥物申請。

治療潛能類分P類和S類兩種,是相互獨立的兩類,即所有的分類中只能包含其中的一個字母。P類:優先評審,治療上有突破。指1)能有效地治療或診斷某種疾病,而任何上市產品能給予這種病適當的治療和診斷;或2)較上市產品更有效、更安全地改善某種疾病的治療;3)具有適中的、客觀的超過上市藥品的優越性。如明顯給病人帶來較大方便(如減少給藥次數),消除幹擾、必要的危險和副作用,對特定的人群疾病有效(如老年和兒童病人,或對已用過的藥不能耐受的)等。S類:常規評審。治療效果類似已上市的產品。

一款生物製藥從立項到FDA過審大約需要5-12年,普遍認為原研藥平均在10年左右其中。大約分為四期,一般來說,前三期是主要的。臨床前的大約2-3年,一期二期3-5年,三期2-3年。三期臨床沒過的藥物數不勝數,過了三期在市場藥監時發生聯合用藥毒性或者新不良反應而退市的也有;如果FDA準了(pre approval),說明更大的資金缺口也產生了。

穩定的利用化學方式製造出理想的產物大約需要6-8年花費500萬-1000萬美元,動物實驗需要3-5年花費500萬美元,這都是臨床前的。

臨床主要三段,確定藥物安全性的,大概1年時間,500-1000萬美元;確定劑量和有效性,大概2年時間,3000萬美元;驗證之前的數據,大概3年時間3億美元以上。三個階段總共大概6-9年時間,最少3億美元,一般5億美元的預算。讓FDA審核,大約需要1年,花費差不多2000萬美元。如果算上其它各個階段申請、FDA會議,要將近1-3年,5000萬美元。

可以說在美國,新藥研發完全是資金的獸鬥。如果過按FDA的標準,國內糖尿病新藥全擱置算,研發成本太高了。可見美國醫學界的競爭之殘酷。

藥物研發就是一個極其花費時間金錢的過程。新藥研發。平均所需13年,花費13億美元。即使這樣也不一定成功,還需要一定的運氣。

FDA於2006年1月27日批准了全球最大的製藥企業輝瑞公司Pfizer(NYSE: PFE)第一種吸入型胰島素(商品名Exubera)上市。10月18日,輝瑞宣布停止銷售Exubera。(目前,全球糖尿病的平均患病率大約5.7%或更多,即共有超過2.3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並且正以每年新增700萬人的速率遞增,預計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將接近成年人群的7%左右)

拜耳公司,PACIRA製藥(PCRX),阿斯利康公司,Nektar生物醫藥公司,Salix Pharmaceuticals公司,Boehringer-Ingelheim勃林格殷格翰等無論大小的公司都圍繞FDA轉。

Pacira Pharmaceuticals (NASDAQ:PCRX)成立於2006年,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帕西帕尼,全職僱員445人,其前身是Pacira, Inc.,在2010年10月改為現用名Pacira Pharmaceuticals, Inc.是一家專業的製藥公司。

超級細菌是全球難題,FDA對此非常重視。

FDA不允許讓副作用和藥物原理通通寫著「不明」的藥物上架賣。

在包括美國等近百個國家,只有通過了FDA認可的藥物、材料、器械和技術才能進行商業化臨床應用。因此,FDA在美國乃至全球都有巨大影響,是製藥領域內的金科玉律,有美國人健康守護神之稱。

2017月10月 ,《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一出來,36條全文假如都落地成文,全面向FDA看齊,還要等更多細則出臺。

36條全文對外企是新一次改革開放春風拂面,對內企大浪淘沙,強者恆強,馬太效應增加。只有創新和好產品才有出路。

2017年6月1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消息,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成為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正式成員。

在FDA的統轄下,美國醫藥巨頭都是跨國企業,常常市值在1000億美元以上,最值錢的是他們擁有的強大的全球銷售網絡,對應的是在底端研發的各類中小企業。例如基因泰特這樣從幾十萬美元走到被巨頭收購。瑞士羅氏製藥集團在2009年3月26日以每股95美元的價格收購基因泰克(Genentech)44%的剩餘股份,交易總額為468億美元,將以全現金的方式進行。要是按照100%算,1063億美刀。

鯊魚一樣的併購。2013年7月,包括輝瑞(Pfizer)、諾華(Novartis)、拜耳(Bayer)、阿斯利康(AZN)等在內的多家大型生物醫藥企業加入了競標收購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著名癌症藥物製造商奧尼克斯製藥公司(交易代碼:ONXX)的行列中。安進(Amgen)公司於當年8月底將奧尼克斯收入囊中,並獲得了其幾款「明星藥物」。奧尼克斯根據人類疾病的遺傳學原理發現和開發了多種新療法,在癌症製藥領域享有盛譽,有兩款藥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血癌藥物Kyprolis;奧尼克斯和拜耳共同研發生產的用於胃腸癌治療的Stivarga。

2013年9月,新基基因(或譯作:賽爾基因,Celgene Corporation(NASDAQ:CELG))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該公司對Abraxane(即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的新適應症補充申請,該藥品將聯合吉西他濱作為轉移性胰腺腺癌的一線治療。胰腺腺癌是外分泌部的一種腫瘤亞型,約佔胰腺癌的95%。新基基因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Summit,全職僱員7,132人(2017),是一家致力於改善全球患者生活的全球性生物製藥龍頭企業。

2013年以來克洛維斯腫瘤公司的股價累計上漲301.2%,成為羅素2000指數成分股中表現最好的股票。克洛維斯腫瘤公司(NASDAQ: CLVS)是美國一家生物醫藥公司,主要從事於新型抗癌藥物的收購、研發和商業化運營(該公司的抗癌藥物rucaparib和CO-1686)。

美國生物製藥公司阿卡迪亞醫藥(NASDAQ:ACAD)股價2013年大漲261%。該公司專長於研製解決神經性和相關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病症的小分子藥物,此外還與Allergan公司合作研發治療慢性疼痛和青光眼的系列藥物(治療帕金森病人研製的安定藥物pimavanserin)。

曼恩凱德生物醫療公司(NASDAQ:MNKD)2013年這家公司股價累計上漲170.6%。該公司主要專注於糖尿病胰島素以及抗腫瘤藥物研發,在美國的製藥公司中屬於中小型企業。自2005年開始,曼恩凱德便一直專注於開發已經被其他大公司拋棄的胰島素的研發,2010年終於在這項專利的研發中獲得突破。該公司的專利產品可以令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不再需要每天扎針,而是通過吸入式胰島素Afrezza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2013年仿製藥生產商阿特維斯(Actavis)耗資85億美元收購Warner Chilcott,葛蘭素史克(GSK)耗資30億美元收購人類基因組科學公司(HGS)等。

2016年5月31日,美國幹細胞技術領域的先驅者StemCells股價暴跌81%,到0.36美元。公司從成人腦組織中獲取人類神經幹細胞,在最鼎盛時期,StemCells的市值高達2200多億美元。

2016年11月7日,在治療糖尿病足潰瘍藥物Cogenzia三期試驗失敗的消息放出後,Innocoll的股票價格暴跌44%。Cogenzia三期試驗數據顯示,Cogenzia在兩項糖尿病足潰瘍試驗中,均未能改善護理標準,使得該藥物的未來預期不容樂觀。

2017年3月28日,生物製藥公司Htg分子診斷繼周四上漲80.65%,周五繼續上漲205.34%。公司檢測設備HTG EdgeSeq ALKPlus Assay EU 3月22日獲得歐盟批准。HTG EdgeSeq ALKPlus Assay EU是用於測量和分析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患者的福馬林固定的石蠟包埋的肺腫瘤標本中的mRNA ALK基因重排的體外診斷測定。該測定法可用於幫助鑑定符合ALK靶向治療藥物(如crizotinib)治療的患者,並在HTG EdgeSeq系統上使用下一代測序儀進行檢測。

美國生物科技領域裡的最大贏家們:

Illumina公司;

Alexion製藥公司(其生產的罕見病藥物每年需花費每位病人50萬美元);

Dendreon公司(在致力於前列腺癌治療其研發的藥物終於獲得成功);

Perrigo公司(一家位於密西根州的非處方基因藥物生產商);

諾和諾德製藥有限公司(一個致力於糖尿病的醫藥巨頭)。

DNA測序最大贏家美國上市公司Illumina(ilmn)--高通量測序設備,佔有70%的市場份額。Illumina公司最初生產DNA晶片,這是一種偵測DNA變異的早期技術。那時,Illumina公司還落後於該市場締造者Affymetrix公司。但後來,Illumina公司趕超了後者

BLUEBIRD BIO,基因治療的代表性公司,同時還有CART治療的技術。

BLUE和AAVL的基因療法被市場廣泛認知。

Spark Therapeutics 的Voretigene Neparvovec開發用於一種罕見的眼疾,預計2017年會成為FDA批准的第一個基因療法。SPARK的腺病毒殼作為載體治療眼球這個不再生的組織。

此類股票的volatility往往非常高,投資人獲利並不容易。

諾華首款獲批治癌症療法定價47萬美元 稱無效不付錢-----美國食藥監局(FDA)30日批准了美國境內首款基因治療方案、CAR-T治療產品、諾華公司的CTL019,在美國上市。諾華稱,CTL019定價47.5萬美元每位患者。這一價格使它成為最昂貴的癌症治療產品之一。但如果患者在一個月的治療後沒有效果或響應,將不用支付治療費用。50萬美元就是信用標準?這個事震撼很大的。

美股生物製藥股一直是美股市場的「牛股集中營」,暴漲暴跌行情猛但波動幅度太大,走勢難以預測。

美國生物醫藥產業已在世界上確立了代際優勢,研發能力和產業前沿技術領先全球,生物藥品已被廣泛應用到癌症、糖尿病、慢性疾病的治療之中。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