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生物質炭激發效應的因素有哪些?

2020-11-27 科學網

 

過去的研究發現,土壤中添加生物質炭對土壤碳既可以表現為正激發(加快土壤有機碳的分解),也可以是負激發(減緩土壤有機碳的分解),或者無激發(不影響土壤有機碳的分解)。然而,卻不清楚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即哪些因子在控制生物質炭的激發效應。

瀋陽農業大學的丁凡博士與澳大利亞大學新南威爾斯基礎產業部的Lukas Van Zwieten教授合作,從過去27個室內培養的研究中搜集了1170組數據,利用增強回歸樹模型(Boosted regression tree)來解析不同因素對生物質炭的激發效應的貢獻。

結果表明: 室內培養條件和生物炭性質對生物質炭激發效應的影響大於土壤性質。對生物質炭激發效應影響較大的因子是培養時間,土壤溼度,生物炭C/N和N含量,製備生物炭時的熱解時間和土壤質地。正激發效應多發生在室內培養的前2年,之後轉變為負激發效應。 低N生物炭或土壤溼度較高時多表現為負激發效應,反之則表現為正激發。並且,生物質炭產生負激發的程度隨生物炭C/N,熱解時間,土壤粘粒含量增加而增加,但隨土壤C/N增加而降低。此外,作者還分析了生物質炭產生正激發和負激發效應的機質。

研究成果於2017年12月22日發表在《土壤與沉積物期刊》(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上。(來源:科學網 )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生物質炭的固碳減排與合理施用
    南方現代林業協同創新中心,南京林業大學摘 要近年來開展了大量短期一次性施用生物質炭對作物產量、土壤碳庫和溫室氣體排放的研究。研究表明生物質炭能增加土壤碳庫,但對作物產量、CH4 和N2O 排放的影響受生物質炭性質和土壤類型影響。
  • 生物質炭在我國蔬菜地應用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文章針對我國蔬菜地面臨土壤酸化、土壤次生鹽漬化、面源汙染和土壤重金屬汙染等問題,通過查閱和匯總生物質炭在我國蔬菜地的應用文獻,總結和分析了生物質炭在我國蔬菜地的應用現狀,深入挖掘其在影響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質、溫室氣體排放、面源汙染和重金屬遷移等方面的效應及其影響機制。
  • 生物質炭施用對不同深度稻田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
    江蘇省有機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協同創新中心摘 要本文旨在揭示生物質炭施用下不同深度稻田土壤有機碳礦化特徵的變化,為提高稻田土壤生物質炭施用下的固碳效應提供參考。以太湖地區施用生物質炭2 a 後的水稻土為研究對象,採集了7 個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樣品,通過室內培養試驗,分析了生物質炭施用下不同深度土壤有機碳分布及礦化特徵。結果表明,生物質炭僅顯著增加了表層(0~10 cm)土壤總有機碳含量,而對深層土壤無顯著影響。
  • 全球與中國生物質炭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二、2016-2026年中國生物質炭產量、表觀消費量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三、2016-2026年中國生物質炭產量、市場需求量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第七節 新冠肺炎(COVID-19)對生物質炭行業影響分析    一、COVID-19對生物質炭行業主要的影響分析    二、COVID-19對生物質炭行業2020年增長評估
  • 什麼是生物質能?生物質能的轉化與利用有哪些途徑
    生物質能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僅次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於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個能源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專家估計,生物質能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可持續能源系統的組成部分,到下世紀中葉,採用新技術生產的各種生物質替代燃料將佔全球總能耗的40%以上。
  • 廢棄生物質水熱炭化技術及其產物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進展
    水熱炭化無需乾燥原料,是廢棄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首選。影響水熱炭化過程、最終產物結構與性質以及其利用途徑的因素有很多,如廢棄生物質原料的種類、組成與結構,反應催化劑的選擇,反應溫度、時間等。因此,針對不同廢棄生物質,尤其是含水率高的生物質,在不同條件下進行水熱炭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周建斌:世界生物質新能源顛覆者
    正是這兩句話,影響與指導了周建斌後面的教學與科研的人生。第一:「你去張院士那裡,要好好學習,學習張院士的創新、務實、成果轉化的本領。所有竹炭研究的成果、名利,都是張院士的。」第二:「你目前是木材熱解與活性炭教研室的主任。你自己的生物質熱解和炭專業方向,也不能丟,還要發揚光大」。
  • 影響電渦流傳感器測量的因素有哪些
    電在測量過程中測量準確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那麼影響電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來具體介紹一下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5022.htm被測體材料對的影響傳感器特性與被測體的電導率б、磁導率ξ有關,當被測體為導磁材料(如普通鋼、結構鋼等)時,由於和磁效應同時存在,磁效應反作用於渦流效應,使得渦流效應減弱,即傳感器的降低。
  • 直升機懸停受哪些因素影響?
    直升機懸停受哪些因素影響?一般來說,當旋翼離地高度超過旋翼直徑的長度時,地面效應基本消失。地面效應的強弱還與海拔高度有關,海拔高度高,空氣密度小,地面效應隨之減弱。
  • 物炭淨化廢水中重金屬的機理
    根據Web of Science的相關統計,在2010年—2019年10年,有超過7 000篇關於生物炭固定重金屬(鉛、鎘、鋅、銅、鉻與砷)的論文發表,且論文發表數量每年遞增(圖1)。然而,關於生物炭的基本性質及其對不同重金屬的固定機理缺乏系統總結,而針對複合生物炭固定重金屬的設計原理也少有提及。
  • 影響品德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學得小課堂」影響品德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影響品德發展的因素有哪些?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有哪些:一、外部因素家庭學校教育(在學生品德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社會因素>同伴群體二、內部因素認知失調態度定勢(態度定勢是指個體由於過去的經歷而對面臨的人或事具有某種說不出多大理由而較執著的肯定或否 定的內心傾向。)
  • 第五屆BBS生物質論壇揚帆起航,助力生物質行業打造頂級交流平臺
    BBS生物質論壇報名通道已正式開啟,想要參與的您,還在等什麼?請速速與組委會取得聯繫,享受第一輪優惠!諮詢電話:021-51865663 想了解上屆參與的火爆程度嗎?想了解2017年BBS生物質論壇有哪些參與亮點嗎?想了解具體的報名流程嗎?那下面就由BBS組委會帶您梳理下!
  • 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有哪些新政策
    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有哪些新政策 發布時間: 2020-05-08 10:53:40   來源:新能源政策分析  作者:
  • 影響身高的因素到底有哪些?科學增高的方法有哪些?
    新華社發  【聊健康】  過去,受諸多因素影響,許多人都曾有無法在後天增高的遺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營養越來越好,加之逐漸重視鍛鍊,身邊人高馬大的人越來越多。據日前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近年來,我國居民平均身高持續增長。那麼,影響身高的因素到底有哪些?矮個子後天還能再長高嗎?科學增高的方法有哪些?
  • 專家建議: 加大對秸稈生物質炭化產業的政策扶持
    秸稈焚燒也連續多年成為加劇空氣汙染的因素之一。秸稈資源化利用已經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一種生物質的資源,秸稈用於農業才是最好的途徑。歷經科研團隊10餘年的攻關,秸稈炭化還田技術被成功攻克。這一技術採用秸稈為原料,經過熱解炭化分離,獲得可燃氣25%至30%、生物質炭30%至37%、木醋液10%至15%,最終合成為以納米孔隙農業生物質炭為載體、礦物質-有機質-養分複合團聚的生物質炭基緩釋肥。這一技術也被農業部列入秸稈資源化利用十大模式之一。
  • 孔隙結構對活性炭脫硫影響的實驗研究
    活性炭脫硫技術的進一步推廣需要結合地方實際,選取適宜的活性炭作為脫硫劑。因而,不同種類活性炭的脫硫性能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興趣。由於活性炭是一種多孔材料,孔隙結構對其脫硫性能有很大的影響。採用劣質煤,劣質煤與焦油瀝青混合物,燃煤飛灰為原料,採用蒸氣活化的方法製備了活性炭,研究表明活性炭的物理性質,如比表面積是脫硫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
  • 生物質預處理製成型燃料研究進展
    但是,生物質細胞壁高分子聚合物形成了物理和化學抗降解屏障,嚴重阻礙了生物質成型燃料品質的提高,因此,採用預處理技術是實現生物質能源高效利用的必要手段。目前,生物質預處理技術主要分為物理法、物理-化學法、化學法和生物法四大類。由於各種預處理技術對生物質化學組分佔比以及結構的影響不同,預處理後的生物質成型燃料所體現出的物理性質和燃燒特性各有特點。
  • 生物質資源利用有了新的選擇
    原標題:生物質資源利用有了新的選擇 摘要 玉米秸稈、園林垃圾、廢舊家具,這些過去在別人眼中難以處理的生物質垃圾,如今不再是簡單的焚燒當成燃料,而是通過一臺裝置轉化成無毒綠色環保的生物燃氣
  • 影響巖石風化有哪些因素
    【學員問題】:影響巖石風化有哪些因素?  【解答】:  巖石風化是一個複雜的地質過程,是許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影響巖石風化速度、深度、程度以及分布規律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幾種。  1)氣候、地形和地下水的影響。  2)巖石性質的影響。  3)斷層、裂隙的影響。
  • 生物質能分類 生物質能特點有哪些
    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30億噸,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於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20倍,利用率不到3%。  林業生物質資源是指森林生長和林業生產過程提供的生物質能源,包括薪炭林、在森林撫育和間伐作業中的零散木材、殘留的樹枝、樹葉和木屑等;木材採運和加工過程中的枝丫、鋸末、木屑、梢頭、板皮和截頭等;林業副產品的廢棄物,如果殼和果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