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
來源:《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0 年 09 期
作者:王佳盟1,2,劉偉1,2,劉志偉1,2,劉秀霞1,2,吳秀蘭1,2,卞榮軍1,2,鄭聚鋒1,2*, 李戀卿1,2,潘根興1,2
單位:1. 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2. 江蘇省有機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協同創新中心
摘 要
本文旨在揭示生物質炭施用下不同深度稻田土壤有機碳礦化特徵的變化,為提高稻田土壤生物質炭施用下的固碳效應提供參考。以太湖地區施用生物質炭2 a 後的水稻土為研究對象,採集了7 個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樣品,通過室內培養試驗,分析了生物質炭施用下不同深度土壤有機碳分布及礦化特徵。
結果表明,生物質炭僅顯著增加了表層(0~10 cm)土壤總有機碳含量,而對深層土壤無顯著影響。然而,與對照相比,施用生物質炭顯著降低了土壤0~40 cm 有機碳礦化強度,0~10、10~20、20~30、30~40 cm 土層的降幅分別為23.74%、37.57%、37.62%和15.95%,並降低了10~40 cm 土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和0~40 cm 土層微生物代謝熵,同時表層(0~1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顯著增加11.3%,而以上各指標在40 cm 以下土層未因生物質炭添加而產生顯著變化。因此,生物質炭在2 a 尺度上提高了稻田土壤0~40 cm 有機碳的穩定性,有助於增加深層土壤固碳潛力。
結 論:
稻田土壤在生物質炭施用2 a 後可顯著增加表層(0~10 cm)土壤有機碳含量,而對深層無顯著影響。然而,生物質炭表層施用可顯著降低0~40 cm 土壤有機碳礦化強度,並顯著降低深層土壤微生物量碳和代謝熵,從而增加深層土壤有機碳的穩定性。因此,生物質炭施用有助於增加稻田土壤的固碳潛力。
責任編輯:鄭慶祥
校對和審核:潘淑君 王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