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鹽漬化程度下濱海鹽漬土有機碳礦化規律

2020-12-06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 要

為探明濱海鹽漬土有機碳的礦化特徵及控制因子,在黃河三角洲濱海地區距海由遠及近的方向上,採集6 種不同鹽漬化程度的土壤(距海最近的鹽漬土BZ1 和BZ2 為「光板地」鹽漬土,BZ3~BZ6 均為農田鹽漬土)進行室內培養,測定土壤有機碳的礦化速率,分析土壤理化性質、微生物量、細菌真菌比值等指標與土壤有機碳礦化特徵的關係。

結果表明:濱海鹽漬土的鹽漬化程度在距海由遠及近的方向上呈升高趨勢,其中「光板地」鹽漬土BZ2 的鹽漬化程度最大。在255 d 的培養期內,各鹽漬土有機碳礦化速率隨時間的動態變化均為對數函數關係(P<0.01),表現為培養前期礦化速率較快、中期顯著下降、後期趨於平緩,其中「光板地」鹽漬土BZ1、BZ2 有機碳礦化速率顯著小於農田鹽漬土 BZ3~BZ6(P<0.05)。土壤有機碳累積礦化量隨時間的動態變化可以用一 級動力學方程擬合(P<0.01),擬合結果表明,不同鹽漬化土壤的潛在可礦化碳(C0)差異顯著,「光板地」鹽漬土的C0值顯著低於農田鹽漬土(P<0.05)。

相關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機碳累積礦化量與土壤有機碳(SOC)、全氮(TN)、微生物總量呈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分別為0.975、0.954、0.893),與全鹽(TS)呈顯著負相關(相關係數為-0.813);土壤TS 與SOC、TN 和微生物總量呈顯著負相關(相關係數分別為-0.838、-0.876和-0.843),而與細菌真菌比值的相關性不顯著(相關係數為0.784)。

研究表明,不同鹽漬化程度下濱海鹽漬土的有機碳礦化規律顯著不同,土壤鹽分可能是通過影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固持能力來控制濱海鹽漬土有機碳的礦化特徵,而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對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不顯著。

結 論:

(1)黃河三角洲濱海鹽漬土的鹽漬化程度在距海由遠及近的方向上呈升高趨勢。在255 d 的培養期內,不同鹽漬化程度下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均表現為培養前期速率較快、後期緩慢的動態特徵,有機碳礦化速率、累積礦化量隨鹽漬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2)土壤有機碳、全氮、全鹽含量及微生物總量與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累積礦化量密切相關。土壤有機碳礦化量與土壤有機碳、全氮含量及微生物總量呈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分別為0.975、0.954、0.893),而與全鹽含量呈顯著負相關(相關係數為-0.813)。

(3)濱海鹽漬土可能主要通過鹽漬化程度改變土壤微生物總量和碳氮固持能力,而微生物群落結構對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累積礦化量、潛在可礦化有機碳量等礦化指標影響不大。

原標題:不同鹽漬化程度下濱海鹽漬土有機碳礦化規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南京土壤所在鹽漬化農田改良劑應用對氨揮發影響研究中取得進展
    濱海鹽漬化障礙農田土壤中的鹽分作為一種重要脅迫因子,會對農田土壤氨揮發產生重要影響。在鹽漬化農田治理、改良過程中常施用不同類型土壤改良調理製劑,而這些土壤改良調理劑與鹽分交互條件對氨揮發的影響尚不明確,闡明該交互作用對氨揮發的影響規律和作用機制對於降低濱海鹽漬農田氮素損失、實現鹽漬化農田土壤加速治理利用和養分高效之間的平衡,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 鹽漬土土壤成因及其改良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當前,土壤鹽漬化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據估計,全球的鹽漬土每年以100萬~150萬hm2的速度增長。世界上的鹽漬土廣泛分布於100多個國家,其面積約為9.55億hm2,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0%,主要分布在各大洲乾旱地區,集中於歐亞大陸、非洲和美洲西部。
  • 天津生態城如何破解濱海鹽鹼區海綿城市建設技術瓶頸
    為有效應對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雙重約束,在生態城建設之初,就充分借鑑新加坡ABC水計劃、雨洪管理和水資源利用的先進經驗,但對於土壤鹽漬化程度高等情況,新加坡並沒有相關技術成果,國際上也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
  • 不同微生物生物量水稻土有機碳礦化對鐵氧化物的響應研究取得進展
    長期淹水管理導致水稻土多處於厭氧狀態,因此其有機碳礦化過程及其關鍵影響因子與旱地土壤相比具有特殊性。厭氧有機碳礦化多與氧化還原過程耦合,其中鐵的異化還原對厭氧有機碳礦化的貢獻可高達80%,這過程中涉及到許多特殊的功能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同意味著這些功能微生物群落大小上的差異,然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大小是否或者如何影響水稻土厭氧有機碳礦化及其對不同晶型鐵氧化物的響應仍不清楚。
  • 生物質炭施用對不同深度稻田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
    江蘇省有機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協同創新中心摘 要本文旨在揭示生物質炭施用下不同深度稻田土壤有機碳礦化特徵的變化,為提高稻田土壤生物質炭施用下的固碳效應提供參考。以太湖地區施用生物質炭2 a 後的水稻土為研究對象,採集了7 個不同土壤深度的土壤樣品,通過室內培養試驗,分析了生物質炭施用下不同深度土壤有機碳分布及礦化特徵。結果表明,生物質炭僅顯著增加了表層(0~10 cm)土壤總有機碳含量,而對深層土壤無顯著影響。
  • 不同微生物生物量水稻土有機碳礦化對鐵氧化物的響應研究獲進展
    長期淹水管理導致水稻土多處於厭氧狀態,因此其有機碳礦化過程及其關鍵影響因子與旱地土壤相比具有特殊性。厭氧有機碳礦化多與氧化還原過程耦合,其中鐵的異化還原對厭氧有機碳礦化的貢獻可高達80%,這過程中涉及到許多特殊的功能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同意味著這些功能微生物群落大小上的差異。然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大小是否或者如何影響水稻土厭氧有機碳礦化及其對不同晶型鐵氧化物的響應仍不清楚。
  • 中國科協:氣候變化加劇土壤鹽漬化
    中國科協:氣候變化加劇土壤鹽漬化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0年11月11日17:12
  • 研究揭示水稻土有機碳礦化的特殊「調節閥」—新聞—科學網
    不同氧氣條件下水稻土有機碳礦化機制模型圖  李宇虹供圖 稻田土壤具有巨大的固碳潛力,而有機碳礦化是決定土壤固碳效率的關鍵過程。近日,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亞熱帶生態所)研究員吳金水團隊通過室內培養試驗發現, 「調節閥」機制對水稻土有機碳礦化的調控由氧氣條件決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 水稻土有機碳礦化的關鍵限速因子及其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土壤有機碳礦化是關係到碳固定效率的重要過程。水稻土乾濕交替的特殊水分管理方式,導致水稻土物理、化學和生物條件與旱地土壤和溼地土壤迥異,而水稻土的有機碳礦化過程以及其中關鍵作用因子是否會因水分管理引起的氧氣條件變化而改變,目前仍未有定論。
  • 土壤鹽漬化分級標準
    土壤鹽漬化程度> 非鹽漬土 弱鹽漬土
  • 亞熱帶生態所在水稻土有機碳礦化的關鍵限速因子及其機制研究中獲...
    土壤有機碳礦化是關係碳固定效率的重要過程。水稻土乾濕交替的特殊水分管理方式,導致水稻土物理、化學和生物條件與旱地土壤和溼地土壤迥異。然而,水稻土的有機碳礦化過程以及其中關鍵作用因子是否會因水分管理引起的氧氣條件變化而改變,目前仍無定論。
  • 揭示不同活性碳輸入量對稻田土壤有機碳礦化激發效應的影響機制
    外源活性碳輸入引起的土壤碳礦化激發效應,是影響全球土壤碳平衡的重要過程,其對土壤有機質(SOM)礦化的影響強度,甚至超過溫度等環境因子。然而,激發效應可能隨土壤活性碳輸入量的增加而改變其強度甚至方向(即由正激發變為負激發效應);在不同碳輸入量下,激發效應的機制是否都可用「N-mining」假說加以解釋,至今尚難定論。
  • 排鹽補淡對濱海鹽鹼土壤鹽分變化的影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 要: 為明確增加地下水埋深及補淡淋洗對濱海鹽鹼土的脫鹽效果,以期為濱海鹽鹼土壤改良及水資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以淺井排鹽和灌溉水、降雨淋洗作為排鹽補淡措施,在距排鹽井不同半徑處對地下水位和 1 m 土層含鹽量進行測定,研究其在排鹽補淡過程中的變化情況。
  • 土壤中親水和疏水性有機碳礦化與激發效應的微生物機制研究進展
    土壤可溶性有機質是土壤有機碳分解礦化的重要中間形態,也是微生物主要的能量來源。將可溶性有機質區分為親水性和疏水性兩類不同性質的化合物,有助於闡明土壤有機質的微生物分解機制。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蘇以榮研究員團隊以13C-標記秸稈中提取的親水、疏水可溶性有機碳為材料,研究了親水、疏水可溶性有機碳在兩種不同土壤(旱地和水田)中的礦化及激發效應。
  • 土壤中親水和疏水性有機碳礦化與激發效應的微生物機制研究獲進展
    土壤可溶性有機質是土壤有機碳分解礦化的重要中間形態,也是微生物主要的能量來源。將可溶性有機質區分為親水性和疏水性兩類不同性質的化合物,有助於闡明土壤有機質的微生物分解機制。近期,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蘇以榮團隊以13C-標記秸稈中提取的親水、疏水可溶性有機碳為材料,研究了親水、疏水可溶性有機碳在兩種不同土壤(旱地和水田)中的礦化及激發效應。
  • 土壤鹽漬化原因在哪,很多苗農都搞錯了
    土壤鹽漬化主要因為: 1. 自然因素 自然元素是造成土壤鹽漬化的主要原因。因為某些自然原因,地下水位升高,或者梅雨季節,地下水位比較高時,土壤發生鹽漬化的概率會增加,特別是在靠近海邊的區域,鹽漬化程度會更嚴重一些。
  • 土壤鹽漬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這篇文章一看就懂!
    其次用汙水灌溉,在同等條件下,也會加快土壤鹽漬化,這些都是人為所造成的,也就是說可以避免。另外,常年過量使用農藥、化肥,也會從某種程度上加重土壤鹽漬化。 2、增施有機肥 在鹽漬化的土壤中,增施有機肥,可以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
  • 產學研|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
    內蒙古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是制約河套灌區農業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針對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2010年以來,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和內蒙古土壤肥料和節水農業工作站三家共建了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圍繞鹽鹼地類型複雜、鹽鹼化程度高以及次生鹽鹼障礙嚴重等問題,開展了測土推薦適宜不同類型鹽鹼地的改良技術與集成應用研究,在完善鹽鹼地分類、分級量化指標基礎上,取得基於測土的鹽鹼地改良集成技術新突破,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