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在紐約"OntheVerge" 畫展上,一對美國夫妻指著我的畫,興奮的問我:"你畫的是我們這裡每十七年才出來狂歡一次的蟬嗎?"我十分不解,說"難道不是每年夏天都有出來歡歌的蟬嗎?"他們連連擺手,"不,不,那些是普通的,我說的是那種在地下要蟄伏十七年才會出來一次的特別的傢伙,它們出來的時候可是一大盛況哦!"
![]()
《Reflecion#8》紙本水彩 15 X 22 inch 我懵了,文化的差異又一次狹路相逢,激烈的碰撞了一下。我的畫室坐落在聖路易斯郊區住所的地下室一隅,平時畫畫聽到的是鳥語蟬鳴,看到的是鬱郁山林,想到的是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中國古代蟬文化歷史悠久,古人把蟬蛻看作羽化成仙,寓有輪迴之意的蟬紋最早出現在商周的青銅器上,漢代侍中以蟬為冠飾,取其居高食露,精潔可貴之意。可這個十七年蟬究竟是個什麼東東?
![]()
《Reflection#11》 紙本水彩 15 X 22 inch 原來這十七年蟬又名周期蟬,只出現在美國東海岸地區,是一種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而出的蟬。它們在地底蟄伏,每十七年一個輪迴,規模巨大,盛況空前,幾百億隻蟬一起破土而出,高歌狂歡,慶祝它們短暫而絢麗的最後數周的生命。一個土生土長的華盛頓人甚至會根據周期蟬來計算自己的生命,在十七年蟬於1970年再次出現後,美國搖滾歌星鮑勃·迪倫為它們的陣勢所感動,於是寫了一首歌《Day of the locusts》歌頌出世的這些蟬類的祖輩。
![]()
《Reflection#20》 紙本水彩 15 X 22 inch 紐約人的意外解讀令人欣喜不已,仿佛我的畫又衍生出別的非同尋常的意義,我想無論是古人圖騰崇拜的蟬還是紐約的十七年蟬,它們都是生命輪迴的象徵,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我們的千差萬別,但是對生命的讚美卻又不謀而合。而繪畫始終是極具個人色彩的藝術,它私密得更像日記,承載著畫者獨特的個人經驗和體悟, 我的《鏡像系列》就是這樣充滿個人痕跡的作品,期待在具有不同視角和人生經驗的觀者面前呈現出別樣的風景。
![]()
《Reflection#5》 紙本水彩 15 X 22 inch
![]()
《Reflection#15》 紙本水彩 15 X 22 inch
![]()
《Reflection#9》 紙本水彩 15 X 22 inch
![]()
《Reflection#2》 紙本水彩 15 X 22 inch
![]()
《Reflection#21》 紙本水彩 15 X 22 inch
![]()
《Reflection#24》 紙本水彩 15 X 22 inch
![]()
《figure#32》 紙本水彩 11 X 15 inch
![]()
《figure#23》 紙本水彩 11 X 15 inch
![]()
《figure#24》 紙本水彩 11 X 15 inch
![]()
《figure#21》 紙本水彩 11 X 15 inch
![]()
![]()
【作者簡介】葉山林,博雅書院•藝術鑑賞群北美主群群友。1990-1994年 湖北美術學院附中1994-1998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本科1998-2001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師從杜大愷教授2001-2006年 北京服裝學院講師2006至今為自由畫家,現旅居於美國聖路易斯市代理畫廊:紐約 Jim Kempner Fine Art ,密蘇裡州哥倫比亞市Sager Braudis Gallery
(博雅書院群友原創,轉載務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人文科學文史薈萃
詩歌散文小說傳奇
寓言故事段子小品
繪畫攝影自然風光
風物工藝藝術欣賞
中國學子博雅書院集群人文藝術交流展示平臺;
本刊編委會和主要編審人員,由中國高校名校學子學人自由組合而成 。
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