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細菌「大殺器」 免疫系統避免「走火」有絕招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緊張有序的備戰場景,每天在人體內的免疫系統輪番上演——

敵人觸碰警戒線;警戒巡視系統拉響緊急警報;信號兵就位發出組織防禦反擊的信號;基地提供物資保障;作戰部隊全員出動;整裝之後,旋即發兵,與敵交火。

近日,《細胞》雜誌在線刊登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團隊的重要發現,闡述了「基地」與「作戰部隊」配合的生命機制。

「就像炮彈上膛後,才給裝配引線一樣,我們發現免疫細胞遷移出血管時,才會在血管內皮細胞上結合一個特殊分子,進而『引爆』免疫細胞殺滅細菌的能力。」論文通訊作者曹雪濤通俗地解釋道,機體用這一機制限制免疫細胞只有遷移到感染部位後才能「正當防衛」,以避免免疫系統的「走火」。

該研究的亮點在於揭示了宿主非免疫細胞與固有免疫細胞的相互作用,以調控免疫細胞的激活及成熟。「炎症剛一發生,血管中的血液從軸流的狀態減速,免疫細胞在血管的內皮上滾動前進,不斷地和血管內皮相互接觸,我們首次發現這種接觸是有生物功能意義的。」論文第一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免疫治療研究中心許小青博士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一張「角色扮演表」 看懂巨噬細胞「吃」細菌線路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複雜的跨細胞線路,先明確一下「角色扮演表」:

敵人,即胞內感染細菌,包括李斯特菌、結核桿菌等;

巡視系統,即T細胞、白細胞等,發現不同「敵人」會發出不同信號;

信號兵,可理解為幹擾素,發現細菌發出幹擾素γ,發現病毒會發出幹擾素α或β,這裡是γ;

接受炎症因子的信號後,基地(宿主體細胞,此次為血管內皮細胞)會表達大量的內皮細胞選擇素(E-selectin);而作戰部隊(巨噬細胞)在之前是未活化狀態,與血管內皮細胞選擇素作用後,才被活化,履行「固有免疫」的職責,殺伐外源細菌。

「這是一個持續了8年的研究工作。」許小青介紹,其中分子機制的研究耗時最長,佔了全部研究的一半時間。

「我們發現,一個敲除E-selectin基因的小鼠,被李斯特菌感染之後,巨噬細胞的表現和正常小鼠是不同的。」許小青說,有活性的巨噬細胞不僅從血管中流出得少了,它的活性還降低了。

一個正常攜帶E-selectin基因的小鼠在受到細菌感染髮炎後,血液流動變慢,巨噬細胞打著滾地與血管的內表皮接觸,並會從血管壁擴散出來,到達炎症發生地,開始殺滅細菌的工作。

但是一旦缺乏E-selectin的表達,小鼠的表現是抵達「戰場」的部隊人數少了,殺傷力也不行了。「E-selectin缺失小鼠在細菌感染後,巨噬細胞應該到達脾臟,引起脾臟腫大,但它的脾臟大小沒發生任何變化。此外,我們的另一計數實驗結果也表明巨噬細胞的數量大幅下降。」許小青說,「我們對於細胞活性分子的檢測也證明了巨噬細胞的活化受阻。」

從細胞層面看,E-selectin是活化巨噬細胞必不可少的要素。「已有研究僅知道E-selectin能夠介導免疫細胞從血管中遊出來,到炎症部位抗菌,但是並不知道這個過程中,它還有活化免疫細胞的功能。」許小青說,課題組想在分子層面證明活化如何進行。

 一邊高一邊低 「蹺蹺板」濃度提示通路「堵點」

「因為巨噬細胞的活化,意味著幹擾素γ到達巨噬細胞表面與表面受體結合,才會引發活化,所以我們剛開始猜想是不是幹擾素γ少了,沒有去刺激巨噬細胞活化。」許小青回憶,但是幹擾素γ的檢測試驗卻給了他們一個否定的答案——血清中幹擾素γ的表達非但不低,反而異常升高。

「我們就覺得很新奇,前端增加,後端減少,那應該是中間有環節出了問題。」許小青說,細胞通路猶如現實中的管路,「截流」或者「淤堵」點的前後就會出現汪洋和乾涸的明顯對比。「蹺蹺板」式的濃度揭示出「淤堵」發生在巨噬細胞的內部通路中。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個淤堵?

「幹擾素γ活化巨噬細胞時,會有一個非常特異的通路,叫做JAK-STAT通路。我們發現這個通路的活性下降了。」許小青說,對於這個通路的幾個關鍵活性分子的活檢,證實了通路活性下降的猜測。

一條路沿線的關鍵分子活性都不高,表明這條通路的淤堵發生在源頭,就是整個通路從開頭沒有被激活,而不是在細胞內中斷的。「我們據此懷疑是細胞膜上幹擾素γ的受體出了問題。」許小青說。

已經有研究證明細胞膜上的受體由兩種亞基組成,這兩種亞基分別是IFN-γR1與IFN-γR2。IFN-γR1組成型表達於有核細胞表面,主要結合IFN-γ。IFN-γR2在細菌感染宿主後,易位於細胞膜並誘導型表達於細胞膜表面形成功能性IFN-γ受體。

可以理解為,R1生而住在細胞膜上,作用是「外聯」,接待來造訪的幹擾素γ,而R2是後來轉運到膜上來的,作用是「內通」,外來的信號能不能轉到細胞內部,誘發細胞內反應,要看R2工不工作。

整個跨細胞線路的「排查」研究工作進行到這裡,基本可以鎖定目標——對於E-selectin缺失小鼠來說,問題出在巨噬細胞表面的幹擾素γ受體,其R2部分沒有進入正常的工作狀態。

 細胞內部探秘 嚴格的「排他」證明還原真相

鎖定目標,課題組用時4年。接下來的4年將是最艱難的機制研究工作,需要探秘的地點也轉移到細胞內部,以及對IFN-γR2從誕生到轉移的過程解析。

R2亞基的實質是蛋白質,課題組從它的翻譯開始「尋根問底」。

資料顯示,蛋白由核糖體翻譯,需要易位的蛋白要到內質網、高爾基體進行修飾後再到達細胞膜。「有些到達細胞膜的蛋白還可能被細胞內吞,然後被消化掉。」許小青說,所有這些細胞中的循環都要在機制研究中進行證明和摸索,才能最終「排查」出一條IFN-γR2的生命線,並證明該過程受到E-selectin影響。

「我們要探討,E-selectin缺失小鼠中,這個循環中究竟哪一步受到了影響。」許小青說,研究每一個步驟,需要不同的方法。例如編碼IFN-γR2基因的轉錄有沒有受到E-selectin的影響,課題組檢測相關RNA,發現沒有降低的影響。

「我們檢測從翻譯到修飾過程中,R2蛋白在不同階段的產物,看在哪裡濃度降低了。」許小青說,最終,通過將高爾基體分離出來,發現高爾基體上的R2亞基含量劇增,而膜上卻少了。

「蹺蹺板」濃度再次出現,目標鎖定了,問題的癥結就在「蹺蹺板」的支點上。「最終發現問題出在高爾基體到細胞膜的這一步。」許小青說。結合此前E-selectin分子對巨噬細胞酪氨酸激酶通路的影響,找到共同聚焦點,課題組最終得出結論:E-selectin分子影響了酪氨酸激酶分子對R2進行位點的選擇性磷酸化,磷酸化後的R2與轉運蛋白結合,促其從高爾基體轉運到細胞膜。

可見,沒有E-selectin,就沒有R2與轉運蛋白的結合,因此難以上膜。

「在細胞內部,有很多可能的路徑,我們都要一一證明,最終排查出這個路徑。」許小青說,這也是《細胞》雜誌能夠接收的原因,所有的證明都要強有力。課題組甚至通過為小鼠進行骨髓幹細胞移植的方法,排除血液中其他可能的因素,證明只有E-selectin能夠產生該功能。

有分析認為,該研究從動態的角度對細胞膜上受體的表達進行了首次闡釋,同時首次證實了炎性環境下,血管內皮細胞可以通過E-Selectin來預先活化即將發揮重要吞噬功能的巨噬細胞。(張佳星)

相關焦點

  • 偷學細菌救命絕招,竟然摘得諾貝爾化學獎
    由於噬菌體的DNA與細菌的DNA長得非常像,細菌一開始傻傻分不清,在複製自己DNA的同時,還稀裡糊塗地複製出一大堆病毒的DNA。更可氣的是,這些病毒DNA還會盜用細菌的蛋白質合成系統和胺基酸為己所用,大量合成病毒的各種蛋白質,然後組裝成千上萬個新的病毒分子。這時候,還沒等細菌反應過來,自己的零件已經被病毒拆得七零八落,只能一命嗚呼了。
  • eLife 病毒利用免疫蛋白來避免抗病毒免疫系統!
    2020年7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近日發表在Elif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通過發現C型肝炎病毒逃避免疫系統的詭計,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病毒防禦系統,可以用於治療許多病毒感染。病毒有許多策略來避免免疫系統的防禦。它們通常通過劫持免疫系統自身的蛋白質來達到這一目的。
  • 反轉子是細菌免疫系統的「門衛」,確保細菌在病毒感染後存活下來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破解了這個長期以來的謎團:反轉子是細菌免疫系統的「門衛」,可確保細菌菌落在遭受病毒感染後得以生存。除了揭示細菌用來保護自己免受病毒感染的新策略---這種策略與植物免疫系統所採用的策略驚人地相似---之外,這項研究還揭示了許多新的反轉子,在將來,這些反轉子可能會加入到基因組編輯工具包中。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1月5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Bacterial Retrons Function In Anti-Phage Defense」。
  • 人體攜帶著多少細菌?免疫系統如何對抗它們?
    2019年7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人類是一個龐大、複雜、多細胞、多器官的系統。我們繁殖緩慢,依賴於各種各樣的使我們能夠控制無數快速複製的簡單生命形式的機制,這些生命形式已經進化到可以生活在我們體內或身上。這種防禦系統統稱為免疫系統。
  • 研究稱重新設計後的殺癌病毒可避免引發免疫系統反應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病毒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不好的評價,但有些病毒可能是有用的。溶瘤病毒可以選擇性地「追捕」並殺死癌細胞,但這種新興的療法如果影響了免疫系統,就會變得無效甚至危險。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對這些病毒進行了調整,以避免被免疫系統發現,使它們能夠在癌症在體內擴散後仍能追蹤到它。
  • 這一起源於細菌的信號通路,在人類抗病毒免疫中起關鍵作用
    Morehouse等人發現在哺乳動物抗病毒免疫反應中起關鍵作用的cGAS-STING信號通路起源於保護細菌免受病毒感染的免疫防禦系統同時,文中還指出CBASS系統中的效應蛋白有很多類型10,其中一些含有類似STING的胺基酸殘基序列,這也增加了
  • 香港機場警槍走火 同款槍枝屢走火(圖)
    香港機場警署有男警取槍時意外走火,右圖為涉事的Glock-17手槍。《明報》  中新網11月2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機場警署1日有男警上班取槍時,疑意外走火,在槍房射出1發子彈,幸無人受傷。
  • 靠細胞膜「偽裝術」 納米載體「騙過」免疫系統
    組裝或合成的納米藥物載體,具有尺寸小、選擇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在負載藥物進行腫瘤治療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臨床效果。然而,這種藥物載體在生物體內會受到免疫系統幹預,往往會阻礙藥物在體內的輸送。  經過多年來的不斷探索,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李峻柏課題組發展了一系列基於細胞膜「偽裝」的納米載體。
  • 讓癌症免疫治療效果翻倍,科學家發現這類細菌能影響PD-1免疫治療效果
    自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它們就與人類組成一個不離不棄、平衡而和諧的生態系統,與人體進行著深度融合。 它們從腸道出發,與眾多的組織、器官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在腸道和肝臟之間,腸道和大腦之間,腸道和肺臟、骨骼、血液系統等組織器官之間……正是在這種有益對話的基礎上,人體才表現得平衡而健康。
  • 免疫系統疾病有哪些 是什麼原因導致
    免疫系統疾病大家都有些了解,這種疾病對人體的傷害很大,種類也是十分多。那麼,免疫系統疾病有哪些呢?什麼原因導致免疫系統疾病?吃什麼比較很好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免疫系統疾病有哪些免疫缺陷病由於人體免疫系統的器官、組織等有先天性的缺陷,或者是由於後天繼發感染、營養不良等導致免疫功能不全症候群,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超敏反應性疾病已被抗原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相同抗原,產生的異常免疫反應所導致的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休克、血清病等。
  • Nature:揭示為何大約40%的細菌缺乏CRISPR-Cas系統
    2020年1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法國蒙彼利埃大學和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細菌免疫系統如何對它們的宿主有害,並解釋了為何在許多細菌中沒有發現它們。
  • 封心鎖愛《婚後夫妻總摩擦不斷,怎麼處理才能避免擦槍走火》
    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婚後的矛盾激化呢?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價值觀,世界觀。美好的婚姻,首先要把三觀擺正。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處事。既然選擇兩個人一輩子要在一起生活,就應該包容對方的缺點和短板,夫妻雙方的感情是慢慢培養出來的,不是爭吵打架換來的,相互理解一點,相互尊重對方,夫妻間的事情爭一個你死我活的有意義嗎?到頭來兩敗俱傷,倒黴的還是婚姻。夫妻之間最可貴的莫過於真誠、信任和體貼對方。
  • 肺泡巨噬細胞通過隱藏免疫系統中的細菌來維持體內平衡
    肺泡巨噬細胞通過隱藏免疫系統中的細菌來維持體內平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20:01:46 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Paul Kubes和Ajitha Thanabalasuriar研究小組合作的論文發現,巡邏肺泡巨噬細胞
  • 腸道菌群是如何控制免疫系統的?
    因為腸道塑造了免疫系統,所以腸道功能紊亂會導致各種免疫相關疾病是有道理的,包括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炎症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溼性關節炎和1型糖尿病等等。腸漏和腸道菌群失調也與慢性炎症和一系列其它疾病有關,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甲狀腺疾病、皮膚問題、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癌症以及抑鬱、焦慮、自閉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精神疾病。
  • 有益菌是如何躲過人體免疫系統的?
    當人尚處在母親體內的時候,還是很「乾淨」的,可是從母腹中呱呱落地之時起,人就開始與細菌結下了不解之緣,人的身體就成了細菌聚集、駐紮和繁衍的大本營,許多細菌甚至是終老於人體內,一輩子也沒離開過。這些細菌是如何躲過人體免疫系統的巡查而生存下來的呢?
  • 在太空中,免疫系統是否有影響?
    在地球上,我們的身體竟然是高效運作的有機體,而且我們的免疫系統維持我們強大的抵抗力。問題在於,當我們離開陸地安全區時,它是否以某種方式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基於發射升空,居住空間,太空返回的人體常見反應被廣泛研究,但是才把研究目光轉向免疫系統。
  • 持續大量運動讓免疫系統「暫時失靈」
    不過,近20多年的實證研究同樣發現,運動過於劇烈且缺乏計劃性時,免疫系統會受抑制,反倒增加了染病的可能。因為他們的細胞已發炎,免疫系統就不停地被激活,但當它真要應付細菌或病毒時,卻不能有效應對。對健康人來說,運動的作用在於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但有慢性病的人首先得使免疫系統恢復正常,抗炎機制才能發揮。在相關研究中,我們發現,在跑步機上活動30分鐘後即可激活這種作用,此後6個月間進行有規律的運動會帶來更多改善。」
  • 健康的免疫系統才是抵禦病毒的「特效藥」
    隨著對新冠病毒的深入研究,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健康的免疫系統才是抵禦病毒的特效藥,這也與臨床病理解剖,發現免疫系統受損一致。人們猜測,這很可能是導致病人最後死亡的重要因素。
  • 為什麼明明有免疫系統,卻不能「消滅」癌細胞?醫生終於解釋了
    有的人就會說了,為什麼身體免疫系統不能消滅癌細胞?難道癌細胞就只能這樣肆無忌憚的存在著?對於癌症,我們是不是束手無策?今天就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為什麼身體明明有免疫系統,卻不能消滅癌細胞?我們都知道免疫系統在人體中相當於健康「衛兵」,當病毒細菌入侵身體,免疫系統會在第一時間發現,識別並且調動身體其他系統對病毒進行「絞殺」,最大程度地保證人體健康。
  • 北大白凡課題組關於細菌鞭毛組裝過程的動態研究
    這項研究對於理解細菌蛋白的胞外運輸和組裝具有重要意義。 細菌通過鞭毛的旋轉進行遊動。鞭毛作為一個複雜而精細的胞外蛋白複合體,其組裝過程需要鞭毛相關蛋白去摺疊後通過三型分泌系統運出,穿過狹窄的鞭毛通道,最後在鞭毛遠端重新摺疊,鞭毛也由此不斷延伸。過去關於鞭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鞭毛馬達以及鞭毛系統中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對於鞭毛蛋白的胞外運輸及鞭毛生長的動態過程鮮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