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重新設計後的殺癌病毒可避免引發免疫系統反應

2020-11-30 cnBeta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病毒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不好的評價,但有些病毒可能是有用的。溶瘤病毒可以選擇性地「追捕」並殺死癌細胞,但這種新興的療法如果影響了免疫系統,就會變得無效甚至危險。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對這些病毒進行了調整,以避免被免疫系統發現,使它們能夠在癌症在體內擴散後仍能追蹤到它。

從紙面上看,溶瘤病毒聽起來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法。這些生物體經過微調,只感染癌細胞,而不傷害健康細胞,從而避免了放療和化療的主要併發症之一。但當然,事情並不那麼簡單。人類的免疫系統是一臺運轉良好的機器,它能過濾掉病毒等外來入侵者,不管它們是否是來幫助我們的。問題可能比僅僅在病毒殺死腫瘤之前消滅病毒更糟糕--在最壞的情況下,免疫系統可能會進入超速狀態,導致一種稱為細胞因子風暴的潛在致命條件。

在新的研究中,來自埃默裡大學和凱斯西儲大學的研究人員重新設計了一種癌細胞病毒,使其避免被免疫系統發現。這種「隱形轟炸機 」的方法可以部署在整個身體上,給治療帶來新的優勢--獵殺轉移性癌症。

「先天免疫系統在靜脈注射病毒時,將病毒送到肝臟的效率相當高,」該研究的主要作者Dmitry Shayakhmetov說。「由於這個原因,大多數的腫瘤病毒都是直接輸送到腫瘤中,而不會影響轉移。相比之下,我們認為將有可能以足夠高的劑量將我們修改後的病毒系統性地遞送到腫瘤生長的地方--而不會引發危及生命的系統性毒性。」

研究人員在一種常用的腺病毒上確定了天然免疫球蛋白M(lgM)抗體與之結合的三個部位。通過修改這三個區域,抗體無法再與它們結合,防止免疫系統被提醒到它們的存在。

然後,該團隊在小鼠中測試了新療法與人類肺癌細胞的移植物,同時測試了一種標準的溶瘤腺病毒。在靜脈注射的高劑量下,修改後的病毒被小鼠耐受,而標準療法在幾天內就引發了該組小鼠的免疫反應。

大約35%的動物接受了改良病毒的治療,對治療有了完全的反應,沒有發現腫瘤,存活時間延長。這有點低,但現階段的研究更側重於逃避免疫系統。該團隊表示,下一步的工作是探索如何增加完全反應者的數量。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病毒最初可以在轉移性肺癌患者中進行測試,其他患者也會跟進。從長遠來看,這項研究可能會導致將這些非觸發性病毒載體用於更廣泛的癌症類型。

「這是治療轉移性癌症的一條新途徑,」Shayakhmetov說。「你可以用刺激癌症免疫力的基因和蛋白質來武裝它,你可以組裝病毒的外殼--衣殼,就像你在放樂高積木一樣。」

該研究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

相關焦點

  • eLife 病毒利用免疫蛋白來避免抗病毒免疫系統!
    2020年7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近日發表在Elif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通過發現C型肝炎病毒逃避免疫系統的詭計,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病毒防禦系統,可以用於治療許多病毒感染。病毒有許多策略來避免免疫系統的防禦。它們通常通過劫持免疫系統自身的蛋白質來達到這一目的。
  • 新進展: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變種和疫苗的反應研究
    【英國《醫學快訊》網站2020年12月31日文章】題:SARS-CoV-2的特殊變種及疫苗的獨特敏感性研究。免疫系統成分中有不同基因變異的個體,對SARS-CoV-2的免疫反應往往非常不同,對疫苗也會有不同的反應。同樣,新出現的SARS-CoV-2變種在相同的免疫系統中會引發不同的免疫反應。
  • 避免細胞因子風暴!研究提出:新冠感染早期可考慮適當抑制免疫
    一項新研究表明,在感染新冠早期階段暫時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幫助患者避免出現嚴重症狀。 這項研究稱,人體的兩個主要防禦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某些患者的免疫系統「超速」運轉。
  • microRNA通過調節/微調炎症反應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雖然炎症反應可以抵抗病原刺激並促進癒合,但如果沒有必要的內部負調控子進行嚴格控制,炎症反應可能會造成比病原感染更嚴重的損害。失控的免疫反應將會導致多種不同形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最近有4篇文章報導,miRNA可作為出色的調節器調節免疫反應來應對不同病原或刺激。
  • 人體本身有一套免疫系統,為何卻還是會感染病毒?
    免疫系統中的第二道防線存在於人的體液中,體液中含有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吞噬細胞和白細胞等可以看作城池內的衛兵,可對病毒進行溶解和吞噬,還有NK細胞可殺傷已被感染的細胞。體液中的吞噬細胞、白細胞檢測到病毒,會攻擊病毒,同時,吞噬細胞可收集病毒的信息提供給T細胞和B細胞。T細胞識別被病毒侵入的感染細胞並讓其解體,避免病毒複製繁殖,B細胞釋放出抗體,抗體附著於病毒外殼上,使鑰匙失去效用,避免病毒繼續進入細胞。
  • ...​​​SARS-CoV-2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基於SARS-CoV-2受體結合結構域(RBD)和七肽重複序列(HR)的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2020年11月25日,《免疫》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通過將自組裝的24聚鐵蛋白與SARS-CoV-2突刺(S)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和/或七肽重複(HR)亞基共價綴合,研究人員開發了納米顆粒疫苗。與單體疫苗相比,納米顆粒疫苗引發了更強大的中和抗體和細胞免疫應答。
  • SARS-CoV-2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SARS-CoV-2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20:00 中山大學張輝研究小組發現,基於SARS-CoV-2受體結合結構域(RBD
  • 科技進展 | 中山大學郭德銀教授團隊揭示細胞新型自噬受體調控機體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的新機制
    ,該研究通過高通量篩選,發現CCDC50發揮了以前未知的自噬受體的作用,該受體負調節由RIG-I樣受體(RLRs)(RNA病毒的傳感器)引發的I型幹擾素(IFN)信號傳導途徑。作為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宿主先天免疫系統在進化上是保守的。
  • 俄專家:免疫系統對「衛星V」與對新冠的反應一樣 但不會感染病毒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1日消息 「衛星V」疫苗臨床試驗組織方之一、俄羅斯衛生部所屬謝切諾夫大學轉化醫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瓦季姆∙塔拉索夫稱,接種「衛星V」疫苗後感染不了冠狀病毒,但免疫系統對疫苗的反應與對新冠病毒本身的反應一樣。
  • 人類免疫系統難以抵禦太空病原體,未來或將引發更致命的大流行
    自新冠疫情暴發之初,關於病毒從哪來的追問就一直未停止過。有俄羅斯科學家甚至指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太空,由墜落的隕石帶到地球上。但這一觀點立刻遭到了其他科學家的駁斥,稱其毫無依據。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新冠病毒來自太空的可能微乎其微。
  • 俄專家:免疫系統對「衛星V」與對新冠的反應一樣 但不會感染病毒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1日消息 「衛星V」疫苗臨床試驗組織方之一、俄羅斯衛生部所屬謝切諾夫大學轉化醫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瓦季姆塔拉索夫稱,
  • 健康的免疫系統才是抵禦病毒的「特效藥」
    隨著對新冠病毒的深入研究,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健康的免疫系統才是抵禦病毒的特效藥,這也與臨床病理解剖,發現免疫系統受損一致。人們猜測,這很可能是導致病人最後死亡的重要因素。
  • 研究稱病毒已「變異」,是不是更容易被感染了?
    其中,S型與來自蝙蝠的冠狀病毒更接近,為相對古老的病毒版本,但它只佔103個病毒基因組研究序列中的30%;而相對「年輕」的L型更為流行,佔70%。論文推論,可能由於L型有更強的傳播性和(或)更快的複製效率,從而比S型更具侵略性。此消息引發大眾焦慮:病毒變異會使疫情防控壓力更大嗎?《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為你解答。
  • 感染病毒後為何得重症?免疫偏差和失效可能是主因
    點擊查看 感染了新冠病毒後,為什麼有些人會得重症,而有些人不會?這一直是個未解之謎。現在,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的最新研究發現,或許是免疫偏差和失效造成了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和輕症之間的差異。
  • 研究:新冠早期高燒症狀或可降低病毒侵染性
    導讀 一項來自中國學者的研究顯示,感染新冠早期時,人體內的高溫或可在一定程度降低新冠病毒與人類細胞的結合,從而延緩病毒對人體的侵染,使得患者體內病毒載量降低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可能發現控制COVID-19免疫反應的關鍵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病毒閉鎖在硫酸乙醯肝素上時,它會阻止H因子利用糖分子與細胞結合。通常,H因子(與D因子相反)調節觸發炎症的化學信號,並阻止免疫系統攻擊健康細胞。但是,如果沒有這種保護,肺,心臟,腎臟和器官細胞就會被炎症和免疫反應所破壞。「先前的研究表明,結合硫酸乙醯肝素,SARS-CoV-2會激活一系列級聯的生物反應(我們稱其為補體或APC的替代途徑),如果被肝素誤導,則會導致炎症和細胞破壞。
  • 新警告 新冠病毒有愛滋免疫缺乏病毒加持 擊毀人體免疫系統
    ,而研究也發現,死者的免疫系統幾乎全毀。         據光華網今天報導說,新冠病毒與HIV類似,攻擊人體免疫系統。報導引據香港《南華早報》於12日發自北京的消息,上海復旦大學和美國紐約血液中心的研究人員將新冠肺炎活病毒與實驗室培養的T細胞給合,結果發現病毒會攻擊人類的免疫系統,導致與愛滋病毒患者身上發現的相同破壞。
  • 人類免疫系統的小鼠模型並不適用於幹細胞研究
    2017年8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最近由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研究者們做出的一項研究,一類常被用於人體幹細胞移植免疫反應的工程化小鼠模型並不能夠反應臨床的實際情況。研究者們呼籲進一步優化這一小鼠模型,從而更準確地對人體幹細胞移植相關信息進行反映。這種小鼠由於被工程化設計成具有人源性的免疫系統,因而被稱為「人源化」小鼠。
  • 新冠輕症者可產生強烈T細胞反應,或是預防重症重要免疫成分
    新冠輕症者可產生強烈T細胞反應,或是預防重症重要免疫成分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7日報導,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細胞》雜誌上報導稱,即使沒有檢測到病毒特異性抗體反應,新冠肺炎輕症患者也會觸發強烈的記憶T細胞反應。
  • 脊髓損傷後的免疫抑制研究進展
    由於免疫系統可由中樞神經系統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交感神經系統(SNS)和副交感神經系統(PNS)進行調節,所以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可引起免疫相關的神經功能受損,進而引起免疫抑制,同時亦可造成內分泌功能障礙,間接引起免疫功能障礙。明確SCI導致機體防禦系統受損的相關機制及脊髓平面、損傷程度等相關因素對發生SCI後免疫功能的影響,對治療SCI、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