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原子能機構:北歐上空放射性同位素微增或與核反應堆有關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對相關數據進行技術分析後得出了這一結論,同時排除了放射源處理不當的可能性,該現象也不太可能與核燃料加工廠、乏燃料池或工業/醫學中的輻射利用有關。IAEA強調,根據目前已收集到的數據和信息,在少數國家大氣中擴散的放射性物質究竟由什麼具體事件導致、來源於哪個地理位置,仍無法確定。
-
國際原子能機構:北歐上空放射性同位素微增或與核反應堆有關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對相關數據進行技術分析後得出了這一結論,同時排除了放射源處理不當的可能性,該現象也不太可能與核燃料加工廠、乏燃料池或工業/醫學中的輻射利用有關。IAEA強調,根據目前已收集到的數據和信息,在少數國家大氣中擴散的放射性物質究竟由什麼具體事件導致、來源於哪個地理位置,仍無法確定。
-
俄羅斯原子能公司為保加利亞貝列內核電站尋求保方擔保
援引當地媒體23日報導,俄羅斯原子能公司作為保加利亞貝列內核電站的戰略投資候選人之一此前,保政府在多個場合均表示,貝列內核電站項目將在完全市場化的基礎上進行,國家將不提供擔保。保加利亞政府計劃通過已製造完成的核反應堆及相關設備、廠址及相應許可證照等非資本投資的形式參與到該項目中。 今年早些時候,俄羅斯原子能公司就與法國法馬通公司和美國通用電氣蒸汽動力公司籤署諒解備忘錄,組成聯合體投標貝列內項目。
-
國際原子能機構支持哥倫比亞利用核技術了解海洋
它們含有我們呼吸的一半氧氣和我們攝入的大部分蛋白質。然而,包括人類活動在內的汙染物仍然威脅著我們的海洋。二氧化碳(CO2)的增加正在改變海水的化學性質,許多汙染物不僅危害海洋生物,而且正在通過食物鏈進入我們的餐桌。只要一滴海水,科學家就可以利用核技術,揭示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海洋環境的過程。
-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又現氨氣洩漏!未對航天員構成威脅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8日報導,俄羅斯火箭航天消息人士披露,國際空間站美國艙外部發現氨氣洩漏,規模不大,未對值守太空人構成威脅。據報導,液態氨用於向太空排放美國艙模塊產生的熱量,是一種弱毒性化學物質,但濃度很高時,對人類具有強烈的毒性。
-
國際研究團隊指出全球變暖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據日本共同社11月29日報導,歐美研究機構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的國際研究團隊在28日的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網絡版發布的匯總分析顯示,截至2017年的7年間全球身處酷暑環境的人口累計增至1.57億,全球變暖已成為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 分析強調,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室外工作者的負面影響尤為突出,「有必要大幅減排造成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
-
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出席國際原子能機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
11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第五屆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有效性大會在荷蘭海牙開幕。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率團出席大會並發表主旨演講。有效性大會每3-4年召開一次,是各國核安全監管部門交流監管經驗的重要平臺。
-
川普籤令禁止與8款中國應用交易 稱其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據路透社最新獨家消息,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5日籤署行政命令,禁止與包括支付寶在內的8款中國應用軟體進行交易。報導稱,這項命令要求美國商務部界定哪些交易將被禁止,而騰訊公司旗下的QQ錢包和微信支付也是目標之一。報導援引美國官員說法宣稱,此舉旨在遏制中國軟體應用對美國人構成的威脅。
-
俄羅斯啟動國家量子實驗室 擬研發量子計算機
、斯科爾科沃基金會和幾家高校等組成的聯合體宣布建立俄羅斯國家量子實驗室。 建立俄羅斯國家量子實驗室的聯合體中包括俄羅斯原子能集團下屬企業量子公司(СП Квант)、俄羅斯量子中心、斯科爾科沃基金會、俄羅斯國家研究型高等經濟大學、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NUST MISIS)、莫斯科物理與技術學院以及俄羅斯科學院列別傑夫物理研究所。
-
國際環境和健康微生物學會議舉辦
開幕式上,劉雙江、奚傳武分别致辭,就加強微生物領域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環境與健康領域的挑戰等主題進行闡述。為期兩天半學術交流中,圍繞環境與健康微生物學領域前沿問題,中科院院士趙國屏、鄧子新、邵峰,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Ferric C. Fang分別作主旨報告,44位專家學者作大會報告。
-
原子能機構核材料實驗室內部照片曝光,工作細節重要儀器一一展示
據報導,國際原子能機構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每年接收數百份樣品,通過對核材料樣品中鈾和鈽含量進行抽檢和分析來核實數據。這些樣品保存在很小的容器中,貼有匿名的條形碼標籤,以確保在整個評價過程中的保密性。樣品可能小到一根眼睫毛,大到幾克重。它們包含的信息能幫助核查人員揭示取樣點在過去和現在活動的線索。
-
「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尚無危害」
由於日本福島核電站洩露物質主要通過空氣和海水進行擴散汙染,作為近鄰的我國,是否受到此次核輻射洩露的影響,一直是公眾最關心的話題。對此,國家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都在其官方網站介紹:到目前為止,日本核電站輻射洩露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沒有危害,無需採取特別的防護措施。
-
發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熊出沒》走向世界
記者獨家獲悉,在剛剛閉幕的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深圳「華強方特」出品的《熊出沒》系列動畫片在電影節期間現場籤約了俄羅斯等10個國家,《熊出沒·變形記》也籤約韓國、中東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熊出沒》目前的品牌影響力已覆蓋超過60多個國家和地區。《熊出沒》這個系列的品牌已經開始走向了世界。
-
俄羅斯啟動國家太空威脅預警系統研究
23日報導,俄羅斯航天公司與俄羅斯科學院已開始起草未來預警威脅太空目標的國家方案,這一消息已從俄羅斯科學院天文所所長鮑裡斯·舒特夫(Boris Shustov)處得到確認。舒特夫表示,未來兩年時間中,來自俄羅斯航天公司(原俄羅斯國家宇航局)和俄羅斯科學院航天領域的專家們將聯手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用於對小行星以及更小的空間碎片的監測和跟蹤工作。Boris Shustov由於空間碎片與人造太空飛行器所處同一軌道,相比之下彗星對太空飛行器的威脅就顯得小很多,為了防止空間碎片對人類太空活動造成進一步的阻礙,我們現在採取行動是必要的。
-
暢銷全球40多個國家,美的淨水定義全球健康飲用水專家
其研發的"五合一超濾芯"、"原廢分離""零陳水"等新興技術讓無數消費者喝到了健康優質的飲用水,並幫助其淨水設備暢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市場佔有率、海外出口佔比兩項數據上均達到第一。逐步實現健康飲水全球化的美的淨水,已然成為全球健康飲用水專家。
-
國際原子能機構建議日本繼續監測海洋環境汙染
新華網東京10月21日電(記者郭一娜劉天)國際原子能機構赴日調查團21日向日本政府遞交調查報告,建議日方繼續監測福島核電站周圍淡水以及海洋環境,分析核汙染對生物圈放射性物質濃度的影響。報告還建議,日本政府應加強與災民溝通,充分提供有關核汙染處理狀況的信息,同時完善對災民遭受核輻射情況的調查。
-
美航天局稱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不對乘組構成威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華盛頓消息 美國航天局20日發布消息稱,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目前對乘組不構成威脅,本周末將排查漏氣的太空艙,預計下周會有初步結果。© 照片 : CC BY-NC 2.0 / Roscosmos俄航天集團:在尋找國際空間站空氣洩漏點期間太空人將在俄方艙段隔離三天美國航天局回顧指出,國際空間站2019年11月首次發現空氣洩漏速度略高於正常值的跡象,
-
高鐵輻射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1,頻率為50Hz的電磁場輻射限值根據ICNIRP的安全標準 (ICNIRP是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這是一個非政府的獨立組織,由多個領域的專家組成。這個組織根據最新科研進展,評估各種非電離輻射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危害。ICNIRP提出的輻射安全標準已經被幾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採納。
-
...前景廣闊——訪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張建華
1955年,我國作出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隨後成功研製出氫彈和核潛艇,打破了西方國家的核壟斷和核訛詐,維護了國家安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和平利用核能和核技術應用產業快速發展。1985年,中國大陸第一座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營的秦山核電站開工建設。與此同時,核技術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並逐步形成產業化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