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擬參加日本海洋汙染監測
【財新網】(記者 陳立雄)據日本媒體報導,韓國正準備參加日本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檢測海洋放射性物質的監測活動。日方非常關注,韓國是否會由此緩和對部分日本水產的禁運措施。 日本廣播協會(NHK)稱,韓國外相尹炳世(Yun Byung-se)於10月14日在國會表示,韓方有意參與日本海洋汙染監測。福島核汙染水問題引發了全球關注,韓國國內也出現擔憂情緒。日本核能監管機構——原子力規制委員會,決定與IAEA一起,對海洋放射性物質進行監測。
-
國際原子能機構支持哥倫比亞利用核技術了解海洋
只要一滴海水,科學家就可以利用核技術,揭示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海洋環境的過程。在世界各地,科學家們都在尋求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支持,利用核衍生技術來研究海洋,並為保護海洋做好更好的準備。我們來看看國際原子能機構在這一挑戰中如何支持哥倫比亞——一個領土接近50%海洋的國家。
-
日本核汙水或將汙染海洋生物鏈-汙水 日本海洋 核汙染 汙染水體...
隨著洋流擴散 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高級工程師周斌對於核廢水在海洋中的擴散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好比墨水滴入一條河流,墨水的擴散是向周圍不斷稀釋,並且向下遊運動,下遊濃度不斷衰減。」 進入大海的核廢水會除了部分沉澱,還有一部分會隨洋流運動。
-
日本核汙水將汙染海洋生物鏈 中國或將難以倖免
如果魚類在汙染區停留時間很長,那麼通過食物鏈富集到魚體內的銫可能會形成汙染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藍建中、金微發自東京、北京 從5級直接升到最高的7級,當4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與原子能安全委員會正式宣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連升兩級」後,對於福島的核洩漏是否會超過車諾比的擔心開始多了起來。
-
研究機構稱福島核洩漏事故釀史上最嚴重海洋汙染
中新網10月28日電 綜合報導,法國核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院(IRSN)27日稱,因日本福島核事故向太平洋洩漏的放射性元素銫總量達到27.1千兆貝克,釀成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一次海洋汙染。 但該機構還稱,與之前預測的一樣,洩漏到海洋中的銫137濃度已經被洋流稀釋,除了近岸物種,不會對海洋物種構成明顯威脅。
-
日本傾倒毒水汙染海洋 將導致海洋生物災難
4月5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內含低濃度放射性物質的1.15萬噸受汙染水排入海中,對此,東電公司和日本政府均表示,實施這一措施是「萬不得已之舉」,汙水排放不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影響。然而,一些研究海洋生態的專家表示,海洋生物的卵和幼體對核輻射較為敏感,核物質將改變它們的基因,雖不至於產生「哥斯拉」,但海洋食物鏈將受到破壞。
-
世界主要國家的海洋環境監測狀況
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開展海洋環境監測,時至今日,已從最初的單一海洋汙染監測方式發展為大面布局與功能區環境問題相結合的監測,我國的海洋環境監測工作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我國的海洋環境監測與管理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歐美等發達國家在海洋環境保護及監測方面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和研究,發起並參與了眾多大型國際調查計劃,積累了豐富經驗,對本國及全球海洋汙染問題認識較為全面,並發布了一系列科學理論和管理政策,下面就來談談世界主要國家特別是沿海國家在海洋環境監測方面的方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
-
國際原子能機構將監控日本福島核燃料取出作業
中新網11月22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日本原子能規制廳為防止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的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被轉用於核武器,將從預計2021年開始的實驗性取出少量燃料碎片階段起,對作業實施嚴格監控。
-
國際原子能機構證實韓國曾經提煉高濃縮鈾和鈽
中新網11月12日電 聯合國的國際原子能機構近日證實 據英國媒體報導,在一份保密的報告中指出,韓國並沒有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曾做實驗提煉高濃縮鈾和鈽元素,此事引起嚴重關切。但報告也說,韓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主動合作。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中指出,韓國曾經在1982年至2000年期間做實驗,當中涉及小量高濃縮鈾和能用於核彈的鈽元素,但韓國並沒有通知國際原子能機構,而濃縮鈾和鈽元素都可能用於核武器。
-
日本公布福島核電站水處理建議:排入海洋和蒸發到大氣
據美聯社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12月23日發布了有關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水處理的三種方案:「有控制地排入海洋」、「蒸發釋放到大氣」或兩種方法並行。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9年後,放射性汙水仍在積累。多年來,日本政府小組一直在討論如何處理這場危機,並對當地的漁民和居民進行安撫,因為他們擔心釋放放射性水可能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並損害該地區的形象。在周一的提案草案中,日本經濟產業省建議將放射性水「有控制地排入太平洋」、「讓水蒸發釋放到大氣」,或者兩種方法並行。
-
日本核洩漏事件9周年,影響仍在繼續
經過一系列的立法程序,日本於2012年9月成立了核電統一管理機構——原子能規制委員會。 2014年10月,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發布事故原因調查中間報告稱,對於福島核電站一號機組失去電力供應的原因是「海嘯還是地震」難下結論,需要進一步調查和分析。
-
我國海洋汙染事件每年成倍增長 環境法醫學鮮為人知
「海洋汙染事件的頻繁發生,急需加快我國環境法醫學發展步伐,以確保汙染事件及其引發的各種法律問題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和解決。」王志遠急切地呼籲。 國際涉足環境法醫學已二十年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高振會告訴記者,「環境法醫學」概念是在1990年提出來的,它的產生源於對環境和法律兩方面問題的考慮。
-
關鍵時刻的權威聲音——記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服務日本核洩漏
11日17時52分,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向各核應急響應區域專業氣象中心發出核應急響應氣象支持請求。接到任務後,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數值預報專家迅速啟動環境緊急響應大氣汙染擴散傳輸模式,對500米、1500米和3000米高度的核放射性物質的擴散軌跡進行模擬預報。天氣預報專家也將屏幕鎖定在衛星雲圖上,對當地天氣情況作出認真分析。
-
日本原子能委員會建議將福島放射水排放入海,稱對環境無影響
日本原子能委員會建議將福島放射水排放入海,稱對環境無影響 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委員長更田豐志 東方IC 資料圖海外網1月11日電 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委員長更田豐志
-
海洋石油和石蠟洩漏對環境危害不容忽視
中國經濟網紐約4月28日訊 (記者 朱旌 汪璐)為更好解決石油和石蠟洩漏對海洋環境的危害,來自16個國家的專家4月25日至27日在摩納哥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環境實驗室舉行會議,討論檢測和清除海洋石油和石蠟洩漏的最新方法。
-
國際原子能機構:伊朗核物質庫存低於臨界點,伊朗允許國際原子能...
2019-05-31 21:35:30來源:FX168財經網 國際原子能機構:伊朗核物質庫存低於臨界點,伊朗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查所有設施;伊朗遵守2015年伊核協議的核限制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日本福島百萬噸核汙水將排入太平洋?國際組織警告:或損害人類DNA
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委員長更田豐志21日表示,在依據相關標準的前提下將福島核事故中的受汙染水稀釋後排放入海,不會對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造成影響。但有日本媒體指出,經東京電力公司處理後的上述受汙染水中的放射性氚難以被清除,此外,該汙水中還會殘留其他放射性物質。核汙水從哪裡來?
-
國際原子能機構:北歐上空放射性同位素微增或與核反應堆有關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近日北歐上空監測到的略高於正常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可能與運行中或正在進行維護的核反應堆有關。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對相關數據進行技術分析後得出了這一結論,同時排除了放射源處理不當的可能性,該現象也不太可能與核燃料加工廠、乏燃料池或工業/醫學中的輻射利用有關。
-
國際原子能機構:北歐上空放射性同位素微增或與核反應堆有關
近日北歐上空監測到的略高於正常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可能與運行中或正在進行維護的核反應堆有關。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對相關數據進行技術分析後得出了這一結論,同時排除了放射源處理不當的可能性,該現象也不太可能與核燃料加工廠、乏燃料池或工業/醫學中的輻射利用有關。
-
日本為何執意把百萬噸核汙水排入海
比地震更為可怕的二次災難——核洩漏和核輻射這場罕見的地震與海嘯造成日本福島核電站反應堆融化的洩漏事故。核洩露事故嚴重到什麼程度呢?國際原子能機構將這次洩露事故定為為第7級(特大事故)——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最嚴重的等級,與當年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等級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