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將監控日本福島核燃料取出作業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2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日本原子能規制廳為防止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的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被轉用於核武器,將從預計2021年開始的實驗性取出少量燃料碎片階段起,對作業實施嚴格監控。

據報導,雙方已在商討測定燃料碎片中的鈾和鈽含量、以及探測違規帶出(燃料碎片)行為的機制。

發生堆芯熔化的1-3號機組的燃料碎片,推測合計約有880噸。東電計劃2021年內從2號機組取出幾克左右燃料碎片後,擴大作業規模。

IAEA從事故前就通過職員和監控攝像頭確認燃料狀況,但因堆芯熔化變成燃料碎片後,燃料的位置和形狀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還未正式滿足監控條件。

據報導,監控措施除了對處理燃料碎片的設施及運送路線等安裝攝像頭和輻射探測器外,主要方式還有使用中子在不破壞燃料碎片的情況下檢測鈾和鈽含量。

相關焦點

  • 福島核燃料取出作業前景不明 機械研發因疫情停滯
    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計劃2021年啟動的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取出作業,前景變得不明朗。這是由於在英國的機械研發受新冠疫情擴大影響而陷入停滯。
  • 受疫情影響 日本東電推遲福島一核燃料碎片取出作業
    中新網12月23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23日報導,相關人士透露,因新冠疫情等原因,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已基本決定,放棄原定於2021年啟動的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取出作業。東電正探討推遲1年左右。據報導,取出事故中產生的燃料碎片,是第一核電站報廢作業的最大難關。
  • 日本原子能委員會建議將福島放射水排放入海,稱對環境無影響
    日本原子能委員會建議將福島放射水排放入海,稱對環境無影響 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委員長更田豐志 東方IC 資料圖海外網1月11日電 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委員長更田豐志
  • 日本政府向IAEA漏報640千克核燃料鈽 相當於80枚核彈量
    今年2月,被曝擁有331千克武器級核燃料鈽以後,日本「扭扭捏捏」地決定將其歸還美國。然而日本隱瞞核材料的事情還沒完,近日,日媒又曝日本政府向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瞞報了640千克的核燃料鈽,這些鈽大約相當於80枚核彈量。
  • 國際原子能機構建議日本繼續監測海洋環境汙染
    新華網東京10月21日電(記者郭一娜劉天)國際原子能機構赴日調查團21日向日本政府遞交調查報告,建議日方繼續監測福島核電站周圍淡水以及海洋環境,分析核汙染對生物圈放射性物質濃度的影響。報告還建議,日本政府應加強與災民溝通,充分提供有關核汙染處理狀況的信息,同時完善對災民遭受核輻射情況的調查。
  • 福島核電站著手拆除密封罩 為取出燃料棒做準備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核電站(NHK網頁截圖)。  中新網10月22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22日報導,為了清除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廠房內堆積已久的瓦礫,工作人員當天開始著手拆除廠房外側的密封罩。  報導稱,只有在拆除密封罩並清除廠房瓦礫後,工作人員才能從乏燃料池中取出核燃料棒。
  • 日本福島核電站再爆炸 另一反應堆面臨熔毀危險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說,向3號機組灌注海水的降溫作業14日1時左右因水箱缺水暫停,3時20分恢復。灌水作業暫停導致反應堆容器內壓上升,輻射水平升高。  按這家機構的說法,3號機組氫氣爆炸前,福島第一核電站兩處地點核輻射超標。14日2時20分(北京時間1時20分)測到一處地點核輻射量為每小時751微西弗,20分鐘後另一處地點核輻射量為每小時650微西弗。
  • 國際觀察:福島核電站還有多危險
    新華社東京2月15日電(國際觀察)福島核電站還有多危險  新華社記者華義  近日,有關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測算出超高輻射值的新聞引發關注,公眾再次對福島核洩漏事故可能造成的危險產生擔憂。那麼,這種擔憂是否必要?
  • 探秘日本福島逆天核輻射:活物秒死
    6年前,東日本大地震引發了慘重的後果。在此之後,國際社會湧入日本,為該國提供救災援助,並尋找各種方式幫助其清理福島第一核電站。機器人成為了當時的首選。但那臺由日立-通用核能公司(Hitachi-GE Nuclear Energy)和國際核退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uclear Decommissioning)開發的勘測機器人共同開發的勘測機器人卻無法將攝像頭送往預定地點,結果只能返回局部報告。
  • 日本福島百萬噸核汙水將排入太平洋?國際組織警告:或損害人類DNA
    日本福島百萬噸核汙水將排入太平洋?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委員長更田豐志21日表示,在依據相關標準的前提下將福島核事故中的受汙染水稀釋後排放入海,不會對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造成影響。但有日本媒體指出,經東京電力公司處理後的上述受汙染水中的放射性氚難以被清除,此外,該汙水中還會殘留其他放射性物質。核汙水從哪裡來?
  • 外交部發布赴日旅遊安全提醒,日本核輻射有多嚴重?
    陸慷表示,對日本福島核洩漏及其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產生的影響,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會持續高度關注。希望日本政府能夠就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消除核洩漏事故產生的影響作出負責任的說明。這不僅是對日本本國國民負責,也是對鄰國人民和國際社會負責。
  • 日本人都不放心的福島食品,就別往中國推銷了!
    如果專業機構沒有負起該負的責任,該怎麼辦呢 ?福島核事故就是這樣的情況,東電及日本政府,以及屢屢失信於日本百姓,失信於天下。各種恐慌在日本蔓延,外溢到其他國家。同樣是日本人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事故初期,國際原子能機構缺乏相關信息。為此,天野本人親往日本,向當時的日本領導人了解情況,日方才提供了更多相關信息。
  • 日本福島核洩漏恐怖萬分:機器人2小時就死!
    日本311大地震已經過去了將近六年,但造成的福島核電站核洩漏事故依然極度危險。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日前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反應堆安全殼內的輻射量高達每小時530希沃特,是事故以來的最高值,遠高於此前的每小時73希沃特。每小時530希沃特的輻射是個什麼概念?如果人類靠近,數十秒內就會死亡。
  • 日本福島核汙水處理:把難題丟給地球?
    但是,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原因,2020年東京奧運會推遲,日本政府得以騰出手來,加快對核廢料的處理。9月26日,日本新首相菅義偉視察福島核電站。三周後的10月16日,日本共同社等多家媒體報導,政府最快本月內將正式決定是否將福島核汙水排放入太平洋。
  • 日本核洩漏事件9周年,影響仍在繼續
    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反應堆中,核燃料在安全殼的底部熔化並積聚。在第一、第三和第四機組中,形成的氫爆炸損壞或完全破壞了屋頂。這導致了輻射洩漏和核電站地區的大面積汙染。   3月13日,日本政府初步確定此次核洩漏事故為4級,即造成「局部性危害」。很快,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洩漏事故等級從4級提高為5級。
  • 日本將自主研發新一代反應堆追趕世界
    能否跟得上新一代垓反應堆的商用化進程,還將面臨諸多課題。這是日本經濟產業省首次給新一代核反應堆的研發提供補貼。由於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新一代核反應堆的研發在日本陷入低迷,但海外卻通過追求「安全」和「小型」來開拓市場。經濟產業省將通過新的補貼來最大限度縮小與世界水平的差距。
  • 福島死士自氫氣爆炸以來首次進入1號機組作業
    鋪設大型換氣軟管 啟動空氣循環淨化裝置 降低空氣中放射物濃度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事故搶修人員5日進入1號機組反應堆機房,鋪設大型換氣軟管,啟動空氣循環淨化裝置,以降低空氣中放射物濃度。這是搶修人員自3月12日發生氫氣爆炸以來首次進入1號機組反應堆所在建築內部。
  • 福島核電站壓力容器已燒穿!輻射超高可數十秒殺人
    據新華社東京2月3日報導,近日日本福島核電站出現前所未見的超高輻射量,足以使深入反應爐內進行勘察的機器人停止運作,恐將妨礙核電站的拆除工作。
  • 日本核廢料工廠折騰27年通過安全審查,核循環利用爭議又起
    用玻璃固化保存起來的日本核垃圾。 紅星新聞 圖由於資源貧瘠,日本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推行「核燃料循環利用」政策,也就是從核反應堆使用過的乏燃料中提取鈽,然後重複利用。對此,安全風險、核擴散威脅、環境汙染、經濟成本等諸多質疑始終縈繞在日本國民心頭。作為政策的核心設施,核燃料再處理工廠一直是輿論焦點。
  • 福島核電站啟動「危險任務」
    當天下午開始從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組乏燃料池內取出燃料棒,標誌日本政府和東電制定的反應堆報廢工程表進入第二階段,也被一些媒體認定為「最困難而危險的任務」。  這是福島第一核電站2011年3月發生事故以來,首次從已經確定報廢的1號至4號機組乏燃料池中取出燃料棒。  日本「3·11」大地震發生時,正接受定期檢查的4號機組反應堆所在建築因氫氣爆炸而嚴重受損。為降低乏燃料池崩潰風險,東電決定取出燃料池內燃料。4號機組反應堆內沒有核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