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自主研發新一代反應堆追趕世界

2020-11-29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據日經中文網4月29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以2030年代以後投入實用為目標,開始進行新一代核反應堆及相關技術的研發。為探尋可減少放射性廢棄物量的新型快中子反應堆和小型反應堆的可能性,將提供總計6.5億日元的補貼。目前日本的核電站出口戰略遇阻,業務環境變差。能否跟得上新一代垓反應堆的商用化進程,還將面臨諸多課題。

這是日本經濟產業省首次給新一代核反應堆的研發提供補貼。由於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新一代核反應堆的研發在日本陷入低迷,但海外卻通過追求「安全」和「小型」來開拓市場。經濟產業省將通過新的補貼來最大限度縮小與世界水平的差距。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的原子爐安全性研究爐「NSRR」 圖片來自日經中文網

政府將以企業、學校等為對象,從4月開始徵集研發題目。最高可補貼75%的研發費用。

研發的候選對象2018年曾在經濟產業和文部科學兩省的聯席會議上討論過。三菱重工業表達了要研發鈉冷快中子反應堆的意願,其特點是容易防止堆芯過熱。日立製作所也表明了研發通過燃燒鈽來發電的新型快中子反應堆RBWR的意向。

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的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研發的高溫燃氣反應堆也有可能成為補貼的候選對象。高溫燃氣反應堆的熱效率高,而且放射性廢棄物少。日本還計劃向波蘭出口。 

日本政府2018年在內閣會議通過的《能源基本計劃》中明確寫道,將促進新一代反應堆的研發。在全球變暖對策的長期戰略方面,日本也把新一代反應堆與可再生能源一起視為減少溫室氣體的關鍵。

在日本,使用過的核燃料進行再處理所產生的剩餘鈽已在國際社會上成為一大問題。日本政府設想讓鈽在快中子反應堆中與燃料一起燃燒,但2016年卻做出了報廢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文殊」的決定。儘管日本政府把未來寄託於和法國聯合研究的快中子反應堆計劃,但法方卻於2018年11月告知相關計劃事實上凍結。開發由此陷入懸而未決的境地。

日立在日本經濟產業和文部科學兩省的會議上表示,通過新一代快中子反應堆,「可為儘快減少日英法保管的日本鈽作出貢獻」。日本經濟產業省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僅依靠法國是冒險行為。還需要使用日本國產技術」,傾向於日本自主開發快中子反應堆。

開發快中子反應堆也存在諸多課題。日本雖然把核電作為重要電力來源,但國家不允許增設新的核電站,在政策上缺乏連續性。企業處於很難進行投資判斷的環境中。

此外,日本的核廢料處理場也沒有確定下來。即便是被稱為SMR的小型反應堆,依舊會產生放射性廢棄物。

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的廢堆作業也蒙上陰影。有觀點認為,日本政府必須為反應堆的廢堆相關作業投資約8萬億日元。財政上是否有餘力為新一代反應堆撥出研發費用、這一做法能否獲得國民的理解,都是需要面對的課題。

相關焦點

  • 日本研發新一代核反應堆:使用燃氣冷卻 安全性提高
    由於能源相對短缺,所以日本依然在推動新的核電站建造。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後,他們國內的核電站運行出現減少。時間過去這麼久了,日本政府也想要重啟這個項目,除了建造更多的核電站外,還要準備新一代核反應堆,據說威力會比現在的更大。
  • 鋼鐵俠方舟反應堆照進現實?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成功放電,概念...
    鋼鐵俠方舟反應堆照進現實?文 |何律衡據國內媒體報導,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
  • 治癌新突破,我國自主研發的BNCT裝置有望4年內完成臨床
    來源:一財網惡性腫瘤有了一款自主研發的新治療設備,且有望在4年內完成臨床實驗,走向市場。8月13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該所東莞分部成功研製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下稱BNCT)實驗裝置,目前已啟動首輪細胞實驗和小動物實驗,為開展臨床試驗做前期技術準備。
  • 加速追趕 新材料搶佔未來制高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下稱「廣納院」)院長趙宇亮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廣東產業發達、布局完整、市場廣闊,當前更要發揮優勢,加速追趕成果轉移轉化環節,讓更多前沿新材料成果撬動「萬億級」產業。
  • 光纖容量接近極限,日本領跑新一代研發
    新一代光纖的傳輸試驗(圖由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提供) 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NICT,日本總務省的下屬機構,日語的「情報」是「信息」之意 現在的光纖(左)的光信號通道為1條,但新一代光纖(右)將為多條(圖由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提供) 此前通過增加每根光纖的傳輸容量來應對通信量的增加
  • 美日研發新一代戰機 美國將首次出口F-22技術
    美日研發新一代戰機 美國將首次出口F-22技術 原標題:   參考消息網8月23日報導境外媒體稱,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向日本防衛省提出了新一代戰鬥機開發計劃。
  • 日本三菱化學欲赴臺灣建廠,服務新一代半導體,如5G等新領域
    日本三菱化學打算於2021年在中國臺灣創建高性能化工品工廠,用以服務新一代的半導體行業,如5G通訊規範等領域。由於和中國臺灣生產商的之間的頻繁交易,三菱化學決定在中國臺灣投資建廠,建廠完成之後,總生產量將比現階段提升5倍。
  • 我國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啟明星Ⅲ號 首次實現臨界
    同時也意味著我國在鉛鉍快堆研發領域已躋身國際前列。國防科技工業局等相關領導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曹述棟在現場宣布了啟明星Ⅲ號首次臨界成功的重大信息。中國工程院院士徐銤出席見證儀式。啟明星系列零功率堆,是中核集團為開發先進反應堆工程技術而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國內唯一的重要反應堆物理實驗平臺。
  • 世界最大核聚變反應堆進入組裝,堪稱「小太陽」比核裂變電站先進
    據雅虎新聞網7月29日消息,位於法國南部卡達拉舍的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縮寫:ITER)目前已經進入組裝階段,標誌著由歐盟、印度、日本、我國、俄羅斯、韓國和美國等七國斥巨資投入研發的項目,即將進入衝刺期
  • 國產核動力反應堆終於成功了:未來核航母想生產多少就產多少
    6月9日,我國新一代「ACP100S大型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示範項目」正式宣布在膠東開工建造,這個海上核動力平臺包括2個大型海上浮動核電站系統,每艘平臺採用雙堆布置,單堆12.5萬千瓦,投入商業運營後,每年將為該市化學工業園供應4000萬度電、1600萬噸高溫蒸汽、1000萬噸淡水和200噸濃鹽水,預計第一艘船計劃2021年下水。
  • 汽車都能載動的核電源,我國首座鉛鉍零功率反應堆實現臨界
    圖自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網站 啟明星系列零功率堆,是中核集團為開發先進反應堆工程技術而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國內唯一的重要反應堆物理實驗平臺。啟明星III號針對鉛鉍反應堆工程技術目標,歷時近兩年建成。
  • 中加核能合作進入新階段,兩國企業籤約共同研發重水反應堆
    中加核能合作進入新階段,兩國企業籤約共同研發重水反應堆 澎湃新聞記者 於瀟清 2016-09-23 22:06 來源:澎湃新聞
  • 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實驗...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該所東莞分部研製成功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簡稱BNCT)實驗裝置,啟動了首輪細胞實驗和小動物實驗,為開展臨床試驗做好了前期技術準備。
  • 日本2017年初著手制定快中子反應堆開發進度表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11月30日報導,日本政府30日召開「快中子反應堆開發會議」第3次會議,以從2017年伊始著手制定具體落實開發方針的進度表為主要內容的草案曝光。今後將設置工作小組,於2018年前後匯總。
  • 中國鉛鉍零功率反應堆首次臨界,車載核能未來可期
    作為第四代核能系統論壇將鉛鉍反應堆列為六種優選堆型之一鉛鉍快堆正逐漸接近工程應用水平。啟明星系列零功率裝置,是中核集團為開發先進反應堆工程技術而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國內唯一的重要反應堆物理實驗平臺。負責人:鉛鉍反應堆零功率裝置成功實現臨界後,將開展一系列實驗工作,取得堆芯核參數實驗數據,將直接用於中核集團各型號鉛鉍反應堆工程化設計基礎核數據的宏觀檢驗、堆芯設計與安全分析方法的全面驗證,以及反應堆運行技術的創新研發,為我國在先進反應堆工程技術領域儘早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做出基礎性和創新型貢獻。
  • 日媒:為追趕中俄,日嘗試出口波蘭新型核反應堆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2月21日報導,日本政府和企業將攜手於2030年之前在波蘭建設屬於新一代反應堆的「高溫氣冷堆」。東芝和三菱重工等日本企業與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將成為核心,新建輸出功率16萬千瓦的商用反應堆。預計2018年初在兩國間正式籤署協議。
  • 新材料爭奪戰:廣東向世界發起衝擊
    南方網訊 未來十年,前沿新材料發展的控制權,將繼續把持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手中,還是會由新的競爭者奪得?廣東,全球材料領域的新競爭者,正向壟斷上一代材料的發達國家發起衝擊。然而,隨著一個個行業「破壁者」加快行動,新的突破口或將打開:深圳烯灣科技自主研發碳纖維的「下一代」碳納米管材料,在全球率先突破量產難題;全球負極材料銷量「七連冠」貝特瑞集團新成立石墨烯事業部,要從多個石墨烯產業應用方向中找出「殺手級」應用;全國在建最大的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中國納米谷」落地廣州,21個高端項目成果陸續轉化……
  • 中國核電產業自主創新不斷突破 世界發展最快
    目前,中國擁有以「華龍一號」為代表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具備年產8-12臺套核電主設備的製造能力,僅中核集團就擁有同時建造40餘臺核電機組的能力。11月15日,中核集團舉行改革開放40周年新聞發布會。中核集團董事長餘劍鋒表示,中國核電的發展始終秉持開放發展的理念,中國既是目前世界上核電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同時也是進口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
  • 【中國科學報】我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獲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以下簡稱FDS團隊)牽頭的「麒麟一號」中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工作近期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設計研發的世界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鉛基堆冷卻劑技術綜合實驗迴路」和「鉛基堆冷卻劑氧測控技術」日前通過成果鑑定。
  • 美國第四代核電技術再度上演「起大早趕晚集」 兩條腿走路奮起追趕...
    首先是10月16日,在福島核事故過去近10年後,日本方面不打算再自己解決自己造成的所有問題,要將這10年間儲存下來的放射性廢水全部排放進太平洋,讓全世界共同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儘管還沒做出最後結論,但是日本官防長官加藤勝信表示,內閣會議將在10月底前正式決定。同一天,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也表示,政府會「儘快確定」。